欄目介紹

Introduction

  技術的突破是推動區塊鏈行業前進的引擎,幣安中國區塊鏈研究院與鏈聞 ChainNews 同爲密切關注區塊鏈與密碼學等領域技術發展前沿的組織,故而聯合推出「他山之石」專欄,向中文世界讀者介紹全球範圍最值得關注的區塊鏈技術進展,以及在金融等產業最新的應用分析與動態,以期爲中國的區塊鏈行業「攻玉」提供借鑑和思考。

撰文:Lucas Nuzzi,區塊鏈數據分析公司 Coin Metrics 網絡數據產品經理

翻譯:Chen Bo Yu、Hsu Tzu Hsiu

過去已經有很多文章寫了關於比特幣和其他資產之間本質上的區別。事實上,比特幣與黃金等成熟商品的並列,持續吸引着成羣結隊的新人進入這個行業,包括機構和散戶。

但是否存在一些因素,使得比特幣與其他加密資產有着本質上的不同呢?

作爲有史以來首次成功的加密貨幣,我們經常會看到比特幣成爲技術專家們的首要研究目標。在許多人的眼中,比特幣就是第一代的技術,也因此交易吞吐量或功能豐富度上都有着缺陷。但別因此而誤會,因爲比特幣的獨特性遠遠超出了技術的範疇,它成就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財富分配實驗。

在牛市中,大家常常將比特幣比喻爲 1980 年代的撥號互聯網、電子郵件。大多時候這些都是新興加密資產的支持者,他們宣稱這些新興加密資產改善了比特幣的缺點,作爲營銷策略的其中一部分。然而,面對嚴格的技術比較框架時,這些新興加密資產最終會被推向邊緣化,尤其是當爭論變得過於技術化時。

不可否認的是,技術在評估任何加密資產的價值時仍然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技術專家以及大多數新人經常忽略的是加密資產作爲數字經濟所發揮的作用。就像現實世界的經濟一樣,貨幣通過什麼樣的技術進行覈算(政府、銀行、支付網絡)往往遠不如該貨幣如何被有效地分配(貨幣政策和財富分配)來的重要。

鏈上數據爲這類經濟分析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範例,它可以在資產層面識別不公平的財富分配。畢竟,區塊鏈的核心是提供所有權結構的完整歷史,而這種歷史往往能說明一切。任人唯親以及其他不公平的供給分配模式,不可避免地導致了極爲中心化貨幣基礎。通過鏈上數據,我們可以識別與比特幣模型對立的所有權結構,並量化其數字經濟中的財富中心化程度。

爲了全面瞭解推動公平分配的因素,我們將在本篇文章中回顧比特幣的早期歷史。接着,我們將進一步觀察挖礦及其產業化帶來的影響。最後,我們將展示兩個新的供應分散度量模型,比較數十種加密資產相對於比特幣的財富分配情況。

互聯網貨幣的神奇起源

比特幣的早期歷史證明了純數字貨幣的新穎性,最早參與比特幣交易的人,很可能是受中本聰在 P2P 基金會論壇上首次介紹這個系統時所吸引。當時,只有懂技術的人才有能力或願意運行一個網絡節點,甚至只有更少一部分的參與者有能力保管好錢包中的比特幣,因爲這需要對 PGP 加密技術有一定的瞭解,並且要有大量的耐心來面對比特幣的第一版錢包中必定會遇到的 Bug。對最早期的參與者來說,甚至沒有一個相對的匯率來對他們的比特幣進行估值。

再加上上述技術上的複雜性,比特幣早期實驗的結果是慘不忍睹的:有大量的 BTC 在早期階段被認爲是永久流失的。畢竟,早期參與比特幣交易的使用者們僅僅把比特幣當成了一種奇特的數字壟斷貨幣(Monopoly Money)實驗。

可能沒有其他時間序列比下面這張圖更能夠展示早期參與者對比特幣的隨意性了。圖中展示了直到接近 2011 年,比特幣的使用者纔開始在發送 BTC 時使用小數(綠線),而在這之前,幾乎所有的交易都是使用了完整一個的 BTC 爲最小單位(紫線)。

他山之石丨 Coin Metrics:比特幣是前所未有的財富公平分配實驗

這就證明了比特幣和隨後的所有加密資產之間的顯着差異,比特幣爲數字資產和法定貨幣(如美元)的可兌換性開創了先例。也因此,相對於不經意地進行試驗,其他加密資產的早期採用者從第一天起就假定了資產的價值。雖然對於用戶來說,從一開始就有可靠的保管和對其資產估值的方式顯然更好,但比特幣的實驗最終仍成就了無可匹敵的供應週轉水平。

衡量供應週轉水平的一個直接方法是通過供應速度指標。如前幾期 SOTN 所述,速度指標衡量的是平均供應單位在時間內被轉移的次數。一般是用轉移的供應量除以總貨幣基礎來計算。爲了更好地反映短期週轉率,下圖展示的速度指標的變化是根據 1 年內活躍的供應量來當基準,而不是根據總供應量。

他山之石丨 Coin Metrics:比特幣是前所未有的財富公平分配實驗

造成比特幣資產分佈情形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明顯的高供應週轉週期。這種週期描繪了早期參與者爲新參與者提供了進入市場的機會,而新參與者在時機成熟時,又引入了更多的參與者。在過去,比特幣的價格猛烈的上漲一直是供應量週轉的重要推動力。

同時,因爲比特幣作爲數字貨幣先驅,缺乏一個成功的先例可以參考,使得恐懼、不確定性和懷疑不斷折磨着早期參與者的心靈,而新的參與者則通過市場提供了他們一條出路。

通過設計實現公平分配

如前面介紹所講,加密資產的底層技術絕對不是決定其價值的唯一因素。然而技術仍然是一項重要的考量因素,因爲它往往在供應的分佈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比特幣解決了分佈式計算中一個長達數十年的問題,也就是如何在各方不信任的狀況下達成共識,這被稱爲「拜占庭將軍問題」。真正了不起的是,中本聰所提出的方案不僅解決了分佈式共識的問題,更透過了「挖礦」促進貨幣去中心化的發展。

從設計上來看,比特幣挖礦是一種推動公平分配的行爲。爲了獲利,礦工必須長期經營,因爲他們有固定的運營成本。但是由於比特幣的價格具有很高的波動性,因此礦工由挖礦所獲得的利潤也會有很大的波動。這會使礦工小心翼翼地管理他們的資金,並不斷出售他們所持有的資產,除了用於支付電費等運營目的,也須不斷升級挖礦硬件以保持競爭力,這些都會推動供應週轉的增長。

他山之石丨 Coin Metrics:比特幣是前所未有的財富公平分配實驗

挖礦除了對比特幣交易的有效性進行驗證外,還能增加發動攻擊的成本來加強網絡安全。就其本質而言,比特幣的基本貨幣政策促進了競爭,因爲其通貨膨脹率隨着時間的推移每發生一次減半就會降低。儘管隨着時間的發展,礦工已經逐漸合併並走向產業化,但現有的龐大規模使他們的投機空間減小了,這也迫使新的供應轉手。

加密資產與財富分佈不均

上述內容介紹了影響比特幣供應分佈的基本因素,現在我們來評估這些因素在什麼程度上會將比特幣與其他資產區分開來。在經濟學中,有大量關於財富分佈不均和供給分散度量的文獻。遺憾的是,加密資產行業還沒有發展出一套等價的指標。我們希望改變這種狀況,並設計了一套新的指標來量化許多加密資產的財富分佈。

我們將介紹的第一個指標是供應平等比率(SER)。它類似於 20:20 比率,這是一個傳統的財富不平等指標,它比較了一個社會中最富有 20% 的人和最貧窮 20% 的人的平均收入。SER 看的不是收入,而是網絡中不同賬戶的供給。它將最貧窮的賬戶(餘額少於供應量 0.00001% 的所有賬戶持有的總和)與最富有的賬戶(持有量排名前 1% 以上的地址持有的總和)進行比較。

高 SER 意味着供應的分佈較平均。正如假設的那樣,在評估的資產中,比特幣的 SER 最高,其次是以太幣和萊特幣。這是十分了不起的,因爲比特幣是被大型金融機構選擇持有的主要加密資產;這一趨勢增加了 SER 的分母,並對該比率造成整體向下的壓力。因此比特幣的 SER 的持續增加,說明了儘管不斷有大型機構進入該領域,但比特幣的分佈仍然是非常的扁平化。持有 1.85 BTC 以下的小賬戶數量持續增加,並抵消了前 1% 地址的增長。

他山之石丨 Coin Metrics:比特幣是前所未有的財富公平分配實驗

雖然 SER 提供了大多數傳統資產無法實現的角度來分析供應分佈,但其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一個人可以擁有多個加密資產地址。因此,一個人可能持有許多地址,供應分佈並不能直接連結到個人的持有量。

評估供應分散的另一種方法是通過網絡分佈因子 (NDF) 。這一比例體現了更廣泛的經濟羣體,也許相當於中產階級和下層階級的結合。它是通過評估持有加密資產供應量超過 0.01% 的地址中的供應量加總並將該數字除以總供應量而得出的。

他山之石丨 Coin Metrics:比特幣是前所未有的財富公平分配實驗

NDF 又再次表明,比特幣的分散係數最高,其次是 Decred,萊特幣和以太幣。

在分析供應分佈情形時,這些只是簡單的評估方法,但 SER 和 NDF 展現了比特幣獨特的分佈。將來,我們希望通過更好的啓發式方法繼續探索這一領域,以增進在錢包級別彙總地址的分析方式。

結論

總而言之,比特幣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被成功實現的加密貨幣資產,其動盪歷史導致了整個 2010 年代供應週轉量的高水平。由於礦工有重新分配挖礦所得的需求,其公平的發行機制進一步支持了去中心化。結合這些因素與 SER 和 NDF 比率,比特幣無疑是現有最公平的加密資產。

*“幣安區塊鏈研究院” *致力於打造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金融基礎架構與服務,並建立更開放、更包容、更安全的價值網絡生態;專注於區塊鏈技術的自主核心技術、行業應用和治理模式研究,使幣安學術研究成果走在區塊鏈科研的最前列。

我們爲從業者和開發者提供區塊鏈教育培訓認證、以及工具和資源。同時,我們將深度挖掘並投資優質生態夥伴,推動技術成果轉化,促進區塊鏈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

實習生招募(長期):

投遞簡歷至郵箱 [email protected],郵件擡頭格式爲姓名_職位_學校

他山之石丨 Coin Metrics:比特幣是前所未有的財富公平分配實驗

掃碼即可關注,獲幣安最新資訊

他山之石丨 Coin Metrics:比特幣是前所未有的財富公平分配實驗

點“閱讀原文”查看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