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社羣?

一般社會學家與地理學家所指的社羣 (community),廣義而言是指在某些邊界線、地區或領域內發生作用的一切社會關係。它可以指實際的地理區域或是在某區域內發生的社會關係,或指存在於較抽象的、思想上的關係。

除此之外,Worsley(1987) 曾提出社羣的廣泛涵義:可被解釋爲地區性的社區;用來表示一個有相互關係的網絡;社羣可以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係,包含社羣精神 (community spirit) 或社羣情感 (community feeling)

僞共識與假信仰

所以,廣義上來說,社羣的存在廣泛而悠久,比如各種黨派、宗教、協會,都是某種意義上的社羣。而有了互聯網之後,社羣的發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現在大家所說的社羣,可以簡單認爲就是一個羣,但是社羣需要有一些它自己的表現形式。比如說我們可以看到社羣它要有社交關係鏈,不僅只是拉一個羣而是基於一個點、需求和愛好將大家聚合在一起,我們認爲這樣的羣它就是社羣。

明星的後援團、極客的匿名論壇、七大姑八大姨的微信羣,都是互聯網時代的社羣。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加了很多的微信羣或 QQ 羣,可以說,社羣成爲了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每個人都是某個社羣的一份子。可能是公司羣,可能是親友羣,也可能是愛好羣,我們通過羣與其他人進行連接,進行交流、分享與合作。

中本聰與最早的區塊鏈社羣

如果說微信的出現,讓社羣和社羣文化迅速普及,那麼區塊鏈社羣的出現,則讓社羣的經濟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2008 年 11 月 1 日,中本聰在「metzdowd.com」網站的密碼學郵件列表中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爲《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這個密碼學的郵件列表可以說是最早的「區塊鏈」社羣。(那時還沒有區塊鏈這個詞彙,而且羣裏的討論內容更多是關於密碼學)

在這個郵件組中,有菲利普·希默曼(PGP 技術的開發者)、約翰·吉爾摩(太陽微系統公司的明星員工)、斯蒂文·貝洛文(美國貝爾實驗室研究員,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布拉姆·科恩(BT 下載的作者)、蒂姆希·C·梅(英特爾公司前首席科學家)、阿桑奇(維基解密創始人)

中本聰在發表白皮書之前,在該郵件組裏也只能算是一個晚輩。不過這個晚輩,卻成爲了密碼學的集大成者。

中本聰的白皮書的精神內核來自於大衛·喬姆 (David Chaum)eCash 和戴維 (Wei Dai)b-money,而工作量證明等核心技術,則來自亞當·巴克 (Adam Back) 和哈爾·芬尼 (Hal Finney) 等人。從這個意義上說,比特幣是密碼朋克們的集體創作,是社羣成員諸多智慧和汗水的結晶。中本聰的偉大毋庸置疑,但也離不開其他密碼朋克們偉大無私的研究成果。

密碼朋克作爲一個互聯網極客組織,聚集了一批熱愛自由、熱愛技術的密碼學專家。他們構建了一個注重隱私、熱愛分享、崇尚自由的社羣。正是基於這樣的社羣,才誕生了比特幣這樣偉大的發明和創造。

自此,數字貨幣和區塊鏈開始在全球掀起熱潮,整個行業的市值也不斷擴大,截至目前,數字貨幣總市值已經達到 1.5 萬億人民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和投身到這個全新的領域裏來,區塊鏈社羣的價值也得到了行業參與者的極大重視。

僞共識+假信仰 = 現在的區塊鏈社羣?

2018 年大年初三,一個名爲「3 點鐘無眠區塊鏈」的微信羣開始火遍中國大江南北。在這個被稱爲區塊鏈第一干貨羣的微信羣裏,有紅杉資本沈南鵬、360 董事長周鴻禕、天使投資人蔡文勝、薛蠻子、分佈式資本合夥人沈波,甚至還有高曉松、佟麗婭、林允兒、韓庚等娛樂圈明星。

僞共識與假信仰

不到一天,「3 點鐘無眠區塊鏈羣」就達到了最高 500 人的人數限制。羣內 500 人都身家頗高,因此發起紅包來也是毫不吝嗇。僅過年放假的七天,發放的紅包總額估計就達 100 萬元以上。

但好景不長,隨着數字貨幣市場的一路下跌,以及大佬之間的撕逼互懟,三點鐘羣的熱度也極具下降,很少再聽到與之有關的熱門話題。

3 點鐘社羣的衰落其實只是無數區塊鏈社羣衰落的縮影。在牛市時成立的無數區塊鏈社羣,目前基本上都已經成爲殭屍羣:

一個幾百人的羣,通常只有組織者會發布一些消息或內容,但羣裏基本上沒有什麼迴應。偶爾會有一些人在羣裏發個廣告或軟文。還有專人運營的羣發廣告會被羣主警告,大部分的羣發各種廣告或推廣鏈接,都沒有人看。這些羣最熱鬧的時候,就是羣裏有人發紅包的時候,這時候潛水羣衆和羊毛黨就會浮出水面,迅速將紅包搶光。

曾經 3 點鐘都不睡覺的火爆場面與全民焦慮都去哪裏了呢?市場不好是一個原因,但只是一個表面的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現在大部分的區塊鏈社羣並沒有真正的共識和信仰,所以樹倒猢猻散,當市場蕭條,幣價下跌時,所謂的信仰和共識也一併倒塌。

大部分的社羣成員加入區塊鏈社羣,都是爲了索取。這種索取可能是項目方的糖果,可能是老闆們的紅包,也有可能是行業大佬的人脈資源,無論是什麼,大部分人的目的都是爲了索取,而不是爲了付出。

即便是「3 點鐘無眠區塊鏈羣」這樣「不談幣價,只聊應用」的社羣,實際上也很難碰撞出任何智慧的火花,因爲社羣的成員不僅沒有共識,更談不上信仰,反而是因爲很多入羣的成員別有心思,心懷鬼胎,所以羣裏是不是上演爆料和撕逼大戰。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3 點鐘」的「大佬」們,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類人:

以徐小平、薛蠻子爲代表的大家公認的大佬級別的人。他們是社羣的中流砥柱,也是羣號召力的代表。他們不輕易發言,彷彿神一般的存在。但只要這些人在羣裏,就會給人一種我和大佬同臺的錯覺。

第二類人:

以資本圈爲主的理想派,這也是「3 點鐘」裏最爲活躍的一類人。他們愛談區塊鏈的趨勢、理想和未來,這也和他們一貫的做事風格相一致。但資本的本質註定是逐利的。

第三類人:

以技術圈爲主的實務派,這類人比較低調,他們一張嘴就會把人聊暈,也會把天聊死。「區塊鏈不是萬能的;很多情況下,區塊鏈並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他們纔是區塊鏈的真正信仰者。

第四類人:

以幣圈爲主的賺錢派。他們是最真實的一類的人。說賺錢就別瞎扯蛋,尤其是別打着一些「掩耳盜鈴」的幌子。

僞共識與假信仰

郭宏才,江湖人稱寶二爺,是幣圈的知名人物,他不懂什麼區塊鏈技術,卻通過炒幣搖身一變成爲了土豪。他因爲在羣裏說了一句「我反正就是來賺錢的,空聊技術真沒啥意思……區塊鏈最大的應用就是炒幣」,再一次被羣主踢出了羣,這是他第二次被踢出羣了。被踢出來後,郭宏才心裏不服氣,在另一個羣裏生悶氣,「他們一直不說賺錢,都他媽的太虛了。」

第五類人:

一些藉助數字貨幣而成功上位的「大佬」們。他們大都是 90 後,未滿三十歲的屌絲,卻能讓很多大企業家甚至上市公司高管和古董都奉爲座上賓。

第六類人:

就是汪峯、佟麗婭、林允兒、於正等娛樂圈的人,對於區塊鏈他們基本上沒啥話語權。但他們一說話,就能引起羣裏的沸騰,頓時會出現一羣追星族。只能說,他們是爲了存在而存在。

這幾類人的存在,註定了「3 點鐘」羣的活躍度不會太高:大牛不會輕易開口,小白不敢輕易開口,懂技術的容易把天聊死,談金錢的被踢出羣外··· ···

牛市的時候,大家可以假裝高潮,等潮水退去,大家才發現,原來大家都是想撈一把的,有人想撈名,有人想撈利,但卻沒有人願意犧牲與奉獻。

如今,我不知道還有多少優質的、活躍的區塊鏈社羣,但一個好的區塊鏈社羣,一定是組織者和參與者先分享,先付出,最後大家都有所收穫的。

從去年到現在,有無數的區塊鏈社羣湧現出來,大部分都是通過拉人頭或者撒糖果的方式建立的。牛市的時候,一片歡騰,但等到熊市的時候,才發現,真正的信仰者寥寥無幾。

也許以後的社羣搭建或運營有會有新的玩法,但都不能忽略共識的培養和信仰的建立。因爲有了共識,纔有價值。

比特幣的價值與其說是來源於技術,不如說是來源於共識。畢竟,作爲一個開源項目,代碼都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抄襲和複製。從 github 上的數據可以查到,最新的比特幣 0.17.0 客戶端的發佈至少由 138 位開發者奉獻個人時間和精力共同完成,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開發者爲了比特幣無償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這纔是真正的社羣精神和社羣文化。這只是比特幣社羣生態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礦工和普通持幣用戶,正是所有人的堅守和付出,才支撐起了比特幣 7700 億人民幣的市值。

僞共識與假信仰

無論是社羣的組織者,還是社羣的運營者,抑或是社羣的參與者,都應該明白,一個人人只談索取不談付出的社羣是沒有價值的。價值觀也好,信仰也罷,是需要付出一些東西去維護的,可能是時間,也可能是金錢,甚至可能是一些更加珍貴的東西。

僞共識與假信仰支撐不起一個好的社羣。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我們的共識是什麼?我們的信仰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