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 Random Capital 隨機資本合夥人、一塊鏈習資深講師劉毅於 5 月 11 日線上直播分享課程 ——《炒幣需要懂的行爲金融學》覆盤內容。本文將介紹 8 種對加密貨幣投資決策影響最大的心理偏誤,解析它們的進化來源、對投資決策的負面影響,以及可行的管理方法,也就是探討如何讓理性投資決策合於自己的內心。

原文標題:《炒幣?你需要懂點兒行爲金融學》
分享:劉毅,Random Capital 合夥人、清華大學碩士、區塊鏈和大數據技術專家。20 年多種資本市場投資經驗,比特幣早期投資者
來源:一塊鏈習社區

大家好,我是 Random Capital 隨機資本的合夥人劉毅。CAVI 加密資產投資課程二期有兩個很重要的增補,其一是價值存儲是加密貨幣價格主導力量,其二就是行爲金融學在加密資產投資中的應用。

交易是投資者之間的博弈,長期跑贏市場的人永遠是少數。行爲金融學是心理學和金融學的交叉學科

行爲金融學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在投資決策機制上,人類遠非「理性」,而是普遍具有多種心理偏誤。能夠理解、管理甚至利用心理偏誤的投資者將在市場博弈中佔據很大的優勢。

本次分享介紹 8 種對加密貨幣投資決策影響最大的心理偏誤,解析它們的進化來源、對投資決策的負面影響,以及可行的管理方法,也就是探討如何讓理性投資決策合於自己的內心。

最後討論在市場利用他人心理偏誤投資者獲利的可行性。分享的內容都來自於 CAVI 加密資產投資課的第六課。

兩萬字解析八大投資心理偏誤:你一定要懂的行爲金融學

這節課的題目是人和,人和的本意是事物發展趨勢中人的因素,是人心的向背。投資者羣體性心理因素對加密貨幣市場的影響,是第四課天時的內容。

天時聽上去上去是有關運勢,其實是羣體心理在作用。可以說所謂市場週期就是投資者人性的共振。這節課講的人和,是指一個人,也就是投資者自己,如何使明智的投資決策和於自己的內心。

投資者個體心理和羣體心理是關聯的,對個體心理理解得越深刻,對羣體心理的走向把握就越準確。

一、投資的人性論

兩萬字解析八大投資心理偏誤:你一定要懂的行爲金融學

前面五節課已經講了加密資產價值投資的基本面分析、估值和擇時方法。但是,即便學習了有效的投資方法,大多數人在市場操作中還是賺得少虧得多。

根本原因在於,成功的投資理念都是反人性的,所以成功的投資者首先要體察人性。要說明這個觀點,我們要先討論什麼是人性。其實理解人性,並不需要高深莫測的哲學。

從日常生活出發,哪些事情是你自願、樂於甚至願意克服障礙去做的?哪些事情只能靠外部壓力、或者經過內心的掙扎纔去做的?爲什麼我們天生喜歡做一些事情,而不願意做另外一些事情?

人是一種動物。有個常見的誤解是:人類的行爲是理性思考的結果,其他生物則是簡單的趨利避害,其實遠不是這樣。人類的行爲沒那麼理性,其他動物的行爲也並不簡單

比如大家都知道蜜蜂會蜇人,而且由於蜜蜂的刺有倒鉤,刺入人的皮膚再拔出,會帶出部分內臟,蜜蜂也活不成。

我小時候就被蜜蜂蜇過,那時候淘氣,有個牆縫裏有蜂窩,我和小夥伴用泥巴把蜂窩堵住,不讓蜜蜂出來,結果泥巴突然掉下來,蜜蜂就一擁而出,我末頭就跑,還是被蜇了。

大家想想,每隻蜜蜂,不需要愛國或者愛家的教育,就能做到拼死抵抗入侵者呢,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生物的行爲模式是由自然進化塑造的,被稱爲進化穩定策略。蜇人的策略,跟蜜蜂存儲蜂蜜的策略是相關的。

如果某種動物進化出存儲食物的策略,但沒有配合的保護策略,那麼就會給他人做嫁衣,在生存競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位置。我們所說的人性,其實就是人類的進化穩定策略。

人類的行爲由人性(或者說進化穩定策略)和理性共同支配

人性和理性有時一致、有時衝突。進化穩定策略在高等動物體內通過內分泌系統發揮作用,我們對具體的作用機制並不清楚,只能從概念上歸納爲獎勵中樞和懲罰中樞。

獎勵中樞負責產生各種愉悅感,懲罰中樞負責產生疼痛、疲勞、緊張、憤怒、沮喪、嫉妒、痛苦、悔恨等負面情緒。現代社會物質豐富,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出現抑鬱等心理問題。

根本原因在於現代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不能給我們這些穿西服打領帶的大猿提供恰當的心理獎勵。讓習慣於在草原上追蹤獵物的獵人,過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坐在格子間裏,面對電腦屏幕冥思苦想,不出問題纔是怪事兒。

現代人的心理問題增多,核心原因是生活環境和進化穩定策略持續衝突,導致獎勵中樞和懲罰中樞失調。

用理性對抗人性非常困難,典型的例子包括減肥、戒賭、戒毒。還有心無旁騖的努力學習、努力工作,雖然大家都知道是對自己有益的,但只有極少數人能長期堅持。

減肥爲什麼難?因爲在過去的幾十萬年,食物短缺都是人類最大的威脅。可以說人類最顯著的進化穩定策略,都是圍繞對抗食物短缺形成的。

比如飢餓讓人無法忍受,尤其是小孩子餓得嗷嗷叫,大人就是出去面對狼蟲虎豹,也要想辦法帶食物回來,對飢餓的反應是人類生存最大的動力。

另外在飢餓的時候,人體會自動降低能量消耗,相同動作的能量消耗降低了 20%。減肥就就要跟進化形成了強大心理和生理機制對抗,難度可想而知。

但是大家想一想,你認識的人裏有沒有減肥成功的?還是有的,我認識幾個成功減肥的人,都是通過運動,除了一個是打羽毛球之外,其他都是通過長跑。

長跑是個神奇的運動,絕大多數人不喜歡長跑,跑幾百米就大汗淋漓、心慌氣短。但是有些人對長跑上癮,幾天不跑渾身難受。現在全國各地每年有幾百個馬拉松賽事,大型賽事場場爆滿。

例如每年 10 月的北京國際馬拉松,我以前還參加過一次半馬。現在三萬個參賽名額都是全程馬拉松,而且需要抽籤才能獲得參賽資格。爲什麼人類對長跑又愛又恨?

首先跑步快速消耗能量,首先懲罰中樞會有反應,用疲勞感告訴你別跑了,要節約能量。但是長時間奔跑是人類狩獵的主要方式,是有利於人類生存的行爲。所以長期堅持奔跑,會激發獎勵中樞,獲得愉悅感。

這是進化穩定策略在鼓勵我們,堅持下去,把獵物帶回家。所以一旦觸發了跑步的獎勵機制,對抗疲勞就不再困難,跑步成爲習慣,甚至成癮,那麼減肥就順理成章了。

引發失敗投資的心理機制根植於人性之中:輕率冒進、迴避錯誤、貪婪恐懼、隨波逐流,都是在長期進化中人類形成的心理特點。

在採集狩獵社會,這些機制幫助人類適應嚴酷的生存環境,達到風險和收益的平衡。但是資本市場跟採集狩獵社會差別很大,還是這些進化穩定策略,成爲投資者降低風險、提高收益的障礙。

那麼投資者怎麼才能對抗這些對投資有負面影響的心理機制呢?這就是本節課我們要討論的內容。

二、過度自信

兩萬字解析八大投資心理偏誤:你一定要懂的行爲金融學

有一項對隨機選取的成年男性的調查,請他們評估自己與他人相處能力。結果是 100% 的被調查者認爲,自己與人相處的能力在平均值以上

當然,大家想一想,這不可能成立。所有人都在前 50%,那後 50% 是誰呢?類似的調查面向不同人羣,以不同的主題被重複了無數次。

不論是大學畢業生預計自己的未來收入、創業者對估計自己企業的生存時間、男性評估自己的運動能力、駕駛技術或者性能力、女性對自己容貌的評估。

所有的調查都給出同一個結論,就是人們對自己的能力和未來估計過於樂觀。與此同時,人們對別人的評估就客觀多了。

例如根據調查,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收入、離婚的可能性、變成酒鬼的可能性估計過於樂觀,但是如果讓大學生們評估自己的室友,調查結果就跟社會實際的統計數據非常接近

過度自信是人類顯著的心理特徵。目前全世界所有的人類都屬於人科動物同一個亞種 —— 智人 homo sapiens。也就是說從進化樹上看,全世界的人類都極其相似,遺傳的差別微乎其微。

智人在大約 30 萬年前起源於東非,在數十萬年的時間裏。智人以幾十個爲一羣,散佈在東非的草原和山地,雖然能製造簡陋的石器,並且會使用火,但是這種無毛大猿跟其他羣居動物的生活也沒什麼不同,很難看出他們日後成爲萬物之靈的潛力。

大概在距今 10 萬年,智人開始走出非洲,開啓了全球遷徙之路。現在我們可以根據世界各地考古學的證據,以及對當地人遺傳圖譜的研究,大略的繪製出智人遷徙的路線圖,和到達世界各地的時間點。

我們看右上方的大圖。智人約在 6 萬年前達到近東,5 萬年前達到南亞,三四萬年前達到歐洲、東亞和澳大利亞。

1.5 萬年前穿過西伯利亞、阿留申、白令海峽,到達阿拉斯加,並沿着美洲大陸不斷向南遷徙,只用了 3 千年時間,就到到達了南美洲的最南端。

最後是東南亞的智人沿着波利尼西亞諸島不斷擴散,並在人類歷史的最近三千年擴散到太平洋諸島。

人類什麼要不斷遷徙?當然有環境變化、生存壓力的原因。但是在早期智人走過的地方,一般沒有達到人口密度的上限。

從古至今,人類都有對應許之地的熱望,似乎內心中總有聲音在迴響:在山的那邊,在海的那邊,有一片沃土在等待着你。所以也可以把過度自信看成是進化的選擇性偏差。

如果智人的能力不足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離開原棲息地就會被淘汰。那麼經過長期選擇之後,智人應該仍然聚居在東非,而且是一種心態非常保守的動物。

調查表明平均而言,男性比女性的過度自信更加嚴重。尤其是在投資市場,絕大部分的投資者都相信自己能夠戰勝市場。這一點都不奇怪,在零和博弈市場,任何認爲自己不能超過平均收益的理性投資者都應該選擇退出。

或者我們再換個角度,如果市場中每個投資人都對自己的投資能力有客觀的評價,那麼能力處於下半區的投資者應該離場。

剩下的人裏,能力不佔優的也應該立場。如此反覆,最後就只有能力最強的投資者有理由留在市場中,但是他已經沒有交易對手。

市場上的每一次交易,都是代表在成交的價位上,賣家認爲價格高估了,而買家認爲價格低估了,如果沒有買賣雙方對自身結論的自信,交易就不會發生。所以說如果沒有過度自信,世界上就不會存在資本市場。

嚴格來說,過度自信是一種現象。造成人們過度自信的心理機制主要是「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確認偏誤又稱肯證偏見或驗證偏見,是指主觀上已經有了某種看法或觀點時,人就會傾向於尋找或直接接受那些能夠支持原有看法的信息,而忽視那些可能推翻原有看法的證據。

那麼人類爲什麼會有確認偏誤呢?其實人類的心理機制裏有很大一部分是爲了簡化決策,即便決策的依據並不充分。

很多心理學實驗告訴我們,很多無關緊要的因素,卻深刻的影響着人類的決策,簡單地說就是人類的決策過程非常不可靠。但是從進化角度說,快速而堅定的決策通常要好過猶豫不決。

大家知道哲學史上有著名的布里丹之驢,在驢子左右兩側各有一堆草,而且跟它距離相當。這頭驢子具有完全的理性,它找不到先喫哪堆草的理由,所以就餓死了。

人類生存在一個充滿偶然和未知的環境中,每時每刻都在做決策。獵人的面前有很多條路,到底應該沿着那一條追逐獵物?快速做出有一定正確率的決策,而且信心滿滿地去執行,比猶疑不定要好得多。

在所有的人類組織中,懷疑論者都是最沒用的,而且處於最下層。最上層被自信滿滿而且有很強說服力的精英所佔據。雖然精英決策的正確率,不見得比扔硬幣更好

但是一旦他們能夠用自己的理論和信念說服大衆,就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碾壓一切懷疑和抵抗,推動歷史車輪滾滾向前。

三、負面偏誤

兩萬字解析八大投資心理偏誤:你一定要懂的行爲金融學

負面偏誤是指相比正面信息,負面信息給人觸動更大,而且人對於損失的感受要比等量的獲得更強烈。心理學家做過很多實驗,發現損失對人的影響大概相當於 2 倍的獲得

粗略地說你丟掉 100 塊錢的痛苦大概跟撿到 200 塊錢是等量的。這是心理學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看來人類是一種天性偏抑鬱的動物。

爲什麼人類的大腦更關注負面信息,而且負面情緒給人的衝擊更強烈?我認爲可以用風險收益不對稱來解釋。

舉個例子,採集狩獵部落的婦女們發現了一大片蘑菇,但她們不知道蘑菇是否有毒,是否應該喫掉蘑菇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爲即便蘑菇沒有毒,喫掉它的收益只是多吃了一頓飽飯,如果蘑菇有毒,部落中很多人可能因此喪命。

再舉個例子,一位獵人正在草地上奔跑追逐獵物,他發現前面幾米的草叢裏有個東西,看上去像一截樹枝,但也有點像一條蛇,他是否應該停下來觀察呢?

合理地選擇當然是停下來觀察,因爲即便只有很小的概率是蛇,也不能大意。現在的管理科學有關於風險管理的完善理論,包括如何量化風險、確定風險應對的優先級等等。

但是你學完之後就會發現,這些其實都是常識,早就印在我們的大腦中了。我們的祖先不需要計算就知道該如何選擇。

BBC 紀錄片《人類星球》記錄了一個跟負面偏誤有關的驚人實例。肯尼亞多羅博族獵人步伐堅定地走向正在搶食的獅羣。獅子被未知的恐懼所嚇退,拱手將好不容易捕到的牛羚留給了獵人。

這個實例告訴我們,不光是人類,連動物都有負面偏誤。絕大部分的獅子終其一生,都沒有跟人類直接衝突的經驗。所以當獵人逼近的時候,獅子無法判斷自己是處於優勢還是劣勢,保險起見就選擇了逃跑。

不知道在哪個時代,多羅博族獵人發現了獅子具有負面偏誤,可以加以利用,並發展成一個有效是狩獵模式。人類的優勢在於能總結並傳承經驗,用理性剋制自身的心理偏誤,利用對手的心理偏誤。所以人類是當之無愧的萬物之靈。

但是在資本市場上,大多數情況下風險和收益是對稱的。甚至收益的空間遠大於損失的空間。

例如最近幾個月,關於各路專家又開始宣稱比特幣將會歸零。這是熊市的典型特徵。

但是我們把 2019 年跟 2015 年相比,比特幣的用戶數量已經提高了一個數量級,而且更加分散。比特幣歸零的風險已經非常之低。而且比特幣的價格是 3000 多美元,上漲的空間遠遠不止一倍。

但在熊市,投資者會普遍被負面情緒籠罩。場外資金不敢進來,不理性的投資者對可能的損失過分恐懼,在已經低估的價格水平上仍然選擇拋出。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我們應該像多羅博族獵人一樣,用理性去控制自身的負面偏誤,並利用別人的負面偏誤取得戰果。

四、被迫賣出

兩萬字解析八大投資心理偏誤:你一定要懂的行爲金融學

我們再談談被迫賣出,被迫賣出不是一種心理偏誤。但是它跟心理偏誤密切相關。

首先,被迫賣出是因爲過度自信導致的過量買入造成的,其次,被迫買出與負面偏誤一起是熊市跌跌不休的主要原因。

先講講幣圈的著名典故 —— 四十八萬哥的故事。這人在 2014 年 1 月 28 日在百度比特幣吧開了一個帖,稱將全家存了七八年的 48 萬元房款用來買了 100 個比特幣,均價 4800。

他在貼中志得意滿地說,「期待大賺一番,買房直接全款,運氣好把我的車也換了。」過了兩週小有盈利,自己跟帖說:短期不會賣出,除非翻倍。可是很快,比特幣價格跌到了 2000。貼吧裏有人給他打氣,但更多的是諷刺嘲笑挖苦。

樓主還在時不時更新帖子,大多是在描述自己的生活狀態,比如該怎麼撒謊騙過未婚妻和父母、找誰去借錢補齊那幾十萬元的損失。

中間,行情一度回暖,漲回了 3600 元,許多網友爲他高興,但他仍堅持比特幣能再到 4800 元,一個都不拋。2014 年底是最灰暗的日子,他的賬戶跌到只剩 19 萬。「挺住,別想不開啊。」有好心網友安慰他。

2016 年初,比特幣再度回暖,到了 3000 元左右,堅持了兩年的他終於按捺不住,割肉了。「幣拋了,買房了。」他在帖子中淡淡地回覆道,在幣市沉浮兩年,48 萬變成 30 萬後,這個 ID 從此再未露面。

當然,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四十八萬哥割肉之後 1 年多,比特幣價格衝上了高峯,100 個比特幣最多時價 1500 萬。四十八萬哥的失敗不是因爲他沒有多挺一年。

用結婚買房的錢買比特幣,跟家人鬥智鬥勇兩年多,別人我不知道,反正我是做不到。他投資失敗的原因是買入加了槓桿

槓桿有很多種形式,合約剛剛只是最明顯的一種。個人使用已經列入開支計劃的資金投資,也是加槓桿

市場行情好的時候,企業擴大規模,基金雨後春筍般成立,ICO 項目一個接一個,項目方手裏拿着迭創新高的 ETH 樂得合不攏嘴,都是在加槓桿。

一旦價格反轉,一切都跟着反轉了,原來賺錢最多最快的策略,馬上變成了虧錢最多最快的策略。

企業開始裁員、收縮業務範圍。基金被迫清盤,項目方拿着越來越不值錢的 ETH,要狠下心來拋出,拋得早還有希望挺過寒冬。

在牛市裏賺錢最多的,是加槓桿最猛的。他們賺錢都賺出幻覺出來了,一個個自命不凡,覺得自己是天縱奇才。

最可憐的是後入場的新手,聽到的致富經都是錯的,深感自己來晚了,於是更狠地加槓桿要追上別人,他們就是熊市死得最早也死得最慘的那批人。

真正懂投資的人,他會明白一個基本道理,未來是不確定的,有很多種可能性。所以他的資金配置、倉位控制就不會只考慮一種情況。

而是要適應幾種最可能出現的情況,並且在預測完全錯誤的情況下避免重大損失。所以,傑出投資者的資金配置對任何單一情況都不是最優的。

由此得到推論是,在任何市場環境下,收益率最高的都不是投資高手,而是膽子很大的庸手。他們的單邊策略恰巧適配了行情走勢。

所以這裏我給一個違反直覺的投資原則:不當賺錢最多的人。或者說不要試圖去賺最多的錢。

所以要避免陷於被迫賣出,就是不要加槓桿。四十八萬哥如果只買 10 個比特幣。就不用過那兩年多暗無天日的生活,最後可能還賺到百八十萬。關於對加密資產的資金配置比例,我們在本節課的最後還會專門討論。

五、羊羣效應

兩萬字解析八大投資心理偏誤:你一定要懂的行爲金融學

上世紀 50 年代,社會心理學家所羅門 . 阿希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他給受試者兩張卡片,就像 PPT 左側畫的那樣,然後問卡片 2 的三條線段,哪一條跟卡片 1 裏的線段一樣長。

即便是小孩,也能輕易分辨出是中間那一條。阿希的實驗當然沒這麼簡單。他找七個受試者一起參與測試,並且跟其中六個串通,故意說錯,說卡盤 2 裏的右側線段跟卡片 1 的一樣長。

等 6 個人都故意說錯之後,再問第七個人,其實只有這個人才是受試者,其他人都是實驗條件。令人震驚的是,大多數的受試者會同意前面 6 個人說法,作出明顯錯誤的選擇。

對這個實驗當時存在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社會壓力,就是受試者爲了避免難堪,故意說錯。第二種解釋認爲,其他人的意見影響了受試者的認知,也就是說受試者真的認爲是那樣,而不是有意撒謊。

那麼到底哪個解釋正確呢?後來隨着腦科學的進步,科學家想出瞭解答這個問題的方法。他們在受試者做出回答的時候,用核磁共振成像掃描他的大腦。

如果社會壓力說成立,那麼在他做出回答之前,負責處理社交和理性思考的前腦會活躍。而如果在整個過程跟社交和理性思維無關,那就只有處理視覺的後腦特定區域活躍。通過這樣一個巧妙設計的實驗,解答了疑問。

大家不妨自己先猜猜結果。答案是,沒有社會壓力,受試者僅僅根據視覺就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換個說法是,前面 6 個人的選擇,直接影響了第七個人的視覺認知。

我們常說眼見爲實,但實際上我們的視覺都不可靠,會盲目的跟隨其他人,這就是羊羣效應。

羊羣效應這個名稱,就說明這不是人類特有的心理。那麼爲什麼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很多都進化出了羊羣效應的心理機制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羣體跟個體相比,在某些情況下,確實具有更高級的智能。

所以專門有個概念叫羣體智能,最顯著的例子是螞蟻和蜜蜂之類的社會性昆蟲,雖然單個螞蟻幾乎談不上有什麼智慧,但是螞蟻社會確運轉得經濟有條。

有效市場假說也跟羣體智能有關,雖然個體參與者掌握的信息並不均一,但是顯然羣體掌握的信息之和都大於個體,所以資產價格是由羣體決策產生的,戰勝市場非常困難。

與此相似的,民意測驗的結果常常好過專家預測。而區塊鏈行業的預測市場,就是要把羣體智慧市場化商品化。

另一方面,還有很多情況是羣體的理性和智慧,遠遠低於個體,羣體心理學的開山之作《烏合之衆》就是討論這類現象。

羊羣效應產生的第二個原因,在有些情況下,羣體的選擇會自然而然地成爲正確的選擇。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人類是社會化動物,個體脫離社會幾乎無法生存。

所以從衆在多數情況下,都是對的。當個體脫離集體後,會產生緊張和孤獨的感覺,這是進化法制在告訴我們,單一個體非常弱小,面臨着巨大的生存風險。

所以你可以看到,羊羣效應並不總是有害的。跟其他的心理偏誤一樣,它在人類長期進化過程中提供了額外的生存收益,所以才保留了下來。

只是在某些環境下,比如在資本市場裏,心理機制影響了投資決策的質量,所以才成了心理偏誤。

羊羣效益是個特別的心理偏誤,它的作用不是產生特定影響,而是放大其他心理偏誤的影響。他可以讓人羣中的過度樂觀或者負面偏誤相互增強。社區的密度越大,關聯越緊密,羊羣效應就越顯著。

中美日韓四大社區,韓國的羊羣效應最強。所以牛市尋頂就盯住韓國,觀察韓國市場情緒面的變化,預測極端的樂觀何時反轉。當然,也許下一輪牛市,會有羊羣效應更強的社區參與進來。

另外要注意的是,羊羣效應會被有意利用。莊家僞裝成頭羊,把羊羣引向預設的陷阱。我們說羊羣效應是心理偏誤的放大器,價格操控利用人的 FOMO 心理,同時也一定會推出示範和樣本,帶動普通投資者入局。

羊羣效應是普通投資者虧損的原因,也是傑出投資者盈利的工具。首先你要理解在任何市場,賺大錢的人都是少數。富人的定義就是比普通人更有錢。

所以從邏輯上說,富人只能是少數。推論就是,你永遠不可能因爲從衆而賺大錢。如果你的目標是賺很多錢,你就必須是特別的一個,至少要在某些關鍵選擇上跟大多數人不一樣。

也就是跟羊羣相對而行,這當然不容易做到,因爲人類的天性反對這樣做,你會陷入孤獨寂寞緊張焦慮,好像一個人迷失在野外。但是我要告訴你,這些都是傑出投資必然的經歷。

堅持獨立思考,堅持自己的判斷,是投資致富唯一的出路。但是同時應該瞭解,跟衆人的選擇不一樣,很可能出錯的是你自己。所以特立獨行本身不是目的,要在最有把握的情況下,選擇成爲少數。

六、隨機性干擾

兩萬字解析八大投資心理偏誤:你一定要懂的行爲金融學

由於資本市場是有衆多參與方的複雜系統,因此資產價格的短期走勢可以認爲是隨機的。

但是人類總是習慣於通過現象總結和發現因果規律,尤其是在人的行動和隨後發生的現象之間尋找因果關係,我們稱之爲因果性偏誤。因此隨機性會對我們的認知造成干擾。

其實不光人類具有因果性偏誤,連動物都有。印第安納大學的心理學家 B.F. Skinner 用鴿子做了一組實驗,並於 1948 年在實驗心理學期刊上發表了著名的論文《鴿子的迷信》。

這個實驗是這樣的,把處於飢餓狀態的鴿子放在籠子裏,通過漏斗每隔一段時間給鴿子放出一點食物。多次反覆之後,鴿子會發明瞭一套祈禱食物的動作,像舞蹈一樣。

雖然食物的出現跟舞蹈並無關聯,但是鴿子們都很堅持自己的「信仰」,孜孜不倦地重複它們認爲有效地祈禱方式。

《黑天鵝》和《反脆弱》的作者納西姆 . 尼古拉斯 . 塔勒布講過自己的一個故事。塔勒布年輕的時候是瑞信第一波士頓的交易員,有天早上碰上一位不知道哪國的出租車司機,怎麼給他指路都聽不懂,最後還是走過頭了。

塔勒布從平時不走的入口進入了公司,結果那一天他的市場戰績特別好,狠狠地賺了一票。第二天,他想找那位聽不懂英語的司機,並打算給他一筆可觀的小費,可惜沒找到。

他讓出租車把他放在平時不走的入口,在電梯上,他注意到自己還打着昨天那條沾了咖啡污漬的領帶。猛然間,他意識到自己陷入了因果性偏誤,不自覺地在試圖重複昨天的一切。

這個故事是他寫在《隨機漫步的傻瓜》這本書裏。《隨機漫步的傻瓜》比《黑天鵝》和《反脆弱》要薄很多,而且可讀性更強,所以我推薦大家先看這本。

如果你看了很有感覺,再去看《黑天鵝》和《反脆弱》。

《隨機漫步的傻瓜》唯一的缺憾是翻譯得不好,譯者顯然對金融市場很不熟悉,很多名字都翻譯錯了,甚至把對沖基金都翻譯成避險基金。書名也翻譯的不對《Fooled by Randomness》應該翻譯成《被隨機性愚弄》。大家湊合着看吧。

我們再講一個隨機現象的特徵。有一位統計學教授,爲了讓學生理解什麼是隨機,在每次開學的第一節課,都會玩一個遊戲。教授請每個同學想象連續拋 100 次硬幣,把自己認爲可能的結果寫在紙上。

同時挑一位同學真的拋 100 次硬幣,把結果記錄下來。在此過程中教授會離開教室。等大家都把結果交上來,她回到教室,大致看一看,然後快速猜出哪一是真實拋硬幣的記錄。

多年以來,沒有一次猜錯。她是怎麼做到的?其實很簡單,教授會挑選連續出現字或者頭最長的結果,就是真實拋硬幣的結果。人們總是認爲雜亂無章纔是隨機,殊不知真實的隨機看上去反而不那麼隨機。

恰恰是那些看上去有點規律的序列,是真正的隨機結果。再說一個例子,如果你常看雲彩,就會時不時發現有云彩跟某個東西,甚至某個人的面孔很像。

但是你可以試試,預先想好一件東西,比如打印機或者貓頭鷹。我敢說就算看一輩子云彩,也不會碰不上跟你預想物體形狀相似的雲。

這個是組合問題,天空中某一塊雲,跟世間不可勝數的物體中的一種相像,概率其實挺高的,但是跟某個特定物體相像的概率則幾乎爲零。

對投資者干擾最大的隨機現象就是價格走勢,有無數投資者試圖通過走勢圖發現某種規律。這相當於天天盯着雲彩,試圖總結出規律,預測明天雲彩的形狀。

當然我不是說加密貨幣的價格走勢是完全隨機的,畢竟加密貨幣市場不是完全的有效市場。

去年 7 月份,兩位耶魯大學的經濟學家發佈了題爲《加密貨幣的風險和回報》的研究報告,用統計方法證明加密貨幣的價格具有時間動量效應,簡單地說就是價格具有某種慣性。

做量化交易的團隊,可以依據動量效應開發交易策略,進行套利。當然充分套利的結果會使這樣一種特定規律消失。市場的無效性不是所謂技術圖形派的護身符,因爲大量的研究表明,人腦沒有進化出統計能力。

試圖用視覺發現資產價格規律,跟鴿子用自己發明的舞蹈祈求食物,沒有什麼區別。人類的天性裏沒有隨機,只有因果。所以我們會試圖爲所有的現象,找到合理的解釋。

每次市場突然上漲或者下跌,投資者都會關注怎麼了?出什麼事兒了?而媒體會提出一些貌似合理的解釋,把當天甚至一些天之前發生的事件,確定爲價格變動的原因。其實絕大多數時候,資產價格的變化沒有直接原因。

換句話說,市場並不需要新信息,僅僅是博弈就會造成資產價格波動。

人類對因果性的執着,也是在進化中產生的。因果性幻覺加上過度自信,就產生了後見之明。幾乎每個投資者,包括我自己,都習慣於這樣談論投資歷史:「其實我當時知道 …,只是因爲 …,所以如何如何」。

反正就是我的判斷是對的,只是因爲外部因素的干擾,導致了虧損或者盈利不多。量化交易相比技術分析有個巨大的進步,就是回測。對照歷史數據執行交易策略,至少對於歷史數據,回測能得到客觀的結論。

兩萬字解析八大投資心理偏誤:你一定要懂的行爲金融學

隨機性還會嚴重干擾投資者的情緒。假設某項投資,預期收益率年 15%,年波動率是 10%,這是一項相當不錯的投資,1 年盈利的概率高達 93%。

但是如果你每個月觀察一次,每次觀察看到它處於盈利狀態的概率只有是 67%。那麼如果你每天、每小時甚至每分鐘都觀察一次。這項投資只在 50% 多一點的時候處於盈利狀態。

換句話說,有近一半的觀察會看到它處於虧損狀態。那麼你還能確信它是一項好投資嗎?而且前面講過,負面情緒對人的影響要大多正面情緒,具有 2 比 1 的數量關係。

也就是說每月觀察一次,盈利帶來的快樂和損失帶來的痛苦大致是平衡的。觀察得越頻繁,心理損失就越大。而且強烈的負面情緒會促使投資者做出不理性的投資決策,以過低的價格賣出好資產。

把這項投資換成比特幣,年預期收益率很高,大約是 100%,但是年波動率更高,超過 100%。那麼每次看行情,盈利和虧損的概率是差不多的。

雖然幾年下來賺到了錢,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會持續面臨負面情緒的影響,會降低這幾年時間的生活質量。我們想象自己有個情緒賬戶,快樂就是收入,痛苦就是支出。

如果你投資加密貨幣,而且經常盯着行情看,不論最後資金賬戶是否盈利,情緒帳戶都是虧損的。如果我們關注生命的過程甚於財富的數量,那麼不能掙脫隨機性干擾的人,應該遠離資本市場。

2017 年和 18 年,幣圈很多投資者陷入了行情焦慮症。稱之爲症,就是說它已經是某種心理病態。

典型症狀是:一段時間不看行情,就感到焦慮,有人喫飯坐車上廁所都是不停地看行情。晚上起夜也要看一眼,一看漲了,睡不着覺,跌了,睡不着覺。不漲不跌,還是盯着,怕睡着了錯過漲跌。

這樣當然就無心工作、無心娛樂,對生活有顯著的負面影響。熊市是行情焦慮症的特效藥,現在大多數患者已經痊癒,等着下輪牛市再舊病復發。

那麼有沒有方法主動治療行情焦慮症呢?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基本的思路是轉移注意力。卸載行情的手機軟件,減少接觸可能聯想到行情的人或者事,做平時想幹但是沒時間乾的事情。

比如打遊戲、看肥皂劇、看小說。我給愛看武俠小說的同學推薦兩套書,一是老書《大唐雙龍傳》;二是新書《雪中悍刀行》。

這兩套書寫得都非常精彩,讀起來讓人慾罷不能。而且都是五六百萬字的鉅著,普通讀速如果每天看兩個小時,大概都夠看 2 個月的,行情焦慮症如果不太嚴重差不多都能治好。

如果實在不能擺脫焦慮,不妨向蘋果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 沃茲尼亞克學習。沃茲尼亞克說當比特幣在高價位的時候,我不想成爲那種時刻關注價格變化的人。

我的幸福感中不希望摻雜着這種擔心,所以我把它全部賣掉了,就這樣擺脫了。如果你同意生命是一個旅程,關鍵是看到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那麼沃茲尼亞克的選擇是理所當然的。

七、共識偏誤和框架效應

兩萬字解析八大投資心理偏誤:你一定要懂的行爲金融學

我們談談共識偏誤,如果做個小調查,就是你認爲 CAVI 本期課程的學員,使用 iphone 和安卓的比例各佔多少?把你的答案發給班長,同時告訴班長,你用 iphone 還是安卓。

雖然我們還沒開始調查,結果卻可以預測,使用 iphone 的同學,對 iphone 使用率的估計會高過使用安卓同學的估計。反過來也是一樣。

同類的實驗在很多羣體以各種主題進行了很多次,結果都顯示人們會趨向於認爲別人跟自己類似,這就是共識偏誤。

前面講過,人類大腦的決策過程遠遠談不上理性,而是根據不完整的信息、甚至不相關的信息做快速甚至隨意的決策。

心理學家已經發現人類快速決策的幾種方式,包括可得性、代表性和錨點,由於時間有限,我們就不展開談了。這些快速決策機制都會導致共識偏誤。

共識偏誤對逆勢而行的投資決策干擾最大。例如當前是熊市環境,行業內負面消息多過正面消息,價格也不斷下挫。

這個時候你參加了 CAVI 課程,對加密貨幣的來龍去脈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有可能會做出判斷,逆勢加倉。但是 BTC 的價格不會因爲你看好就上漲,也不會因爲你不看好就下跌。

克服共識偏誤,就是要清醒地認識到熊市買入的人是少數。所以不要着急,現在遠遠不是搶籌碼的階段,應該緩慢的擇機加倉。

我們再來看框架效應。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是一致的,當涉及的是收益,人們表現爲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爲風險尋求。

比如我們做個小實驗,讓你在肯定獲得 3000 元和 80% 的概率得到 4000 元之間選擇,很多人都會選擇穩妥的 3000 元,雖然另一個選擇的期望收益是更高的 3200 元。

人們在投資的時候有兩種思維框架,獲取收益的思維框架很保守,總是想避免風險、落袋爲安。避免損失的框架則非常激進,願意承受風險,說白了就是總想翻本。

在加密貨幣市場,框架效應非常顯著,就是牛市總是猶豫,不敢冒險,倉位太低。熊市的時候,手裏的幣一天天的貶值,但是總想翻本,總是說下次漲到多少多少就賣出,可是熊市的行情是逐波下探,結果就是越套越死。

這時候會有人用價值投資安慰自己,說巴菲特的股票拿在手裏幾十年不賣,咱們也堅持價值投資。其實只是心理安慰,是框架效應的影響,跟價值投資沒什麼關係。

我們在第四課講的加密貨幣投資擇時,仔細想想就是臭名昭著的「追漲殺跌」。同樣追漲殺跌,高手和新手都在用。區別在於高手是快人一步,就是能剋制住框架效應的影響。

別人猶豫要不要跟的時候,高手已經出手了,別人在猶豫是不是要賣出的時候,高手已經清倉離場。所以總結下來就是六個字:順勢而爲要快。

八、稟賦效應和光環效應

兩萬字解析八大投資心理偏誤:你一定要懂的行爲金融學

我們再介紹一位頂尖學者 —— 理查德 . 賽勒。他是芝加哥大學教授,201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行爲金融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理查德 . 賽勒可能並不認爲自己的專業是行爲金融學,他研究的領域更爲廣闊 —— 是研究人們如何做決策,尤其是研究那些利益最大化或者邏輯無法解釋的決策是如何做出的,或者稱之爲不理性的決策。

如果這些決策是關於投資的,就是行爲金融學的研究範疇。可以說我們課程的第六課就是討論行爲金融學的研究成果做加密資產投資的應用。

理查德 . 賽勒做過一個很著名的實驗,他找來一羣大學生,隨機分爲兩組。第一組的學生每人得到一隻市場售價三美元的馬克杯,第二組學生得到 3 美元現金。

他告訴這些學生,可以自由地進行交易。如果按照經濟人假說,馬克杯對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效用價值。這個效用價值要麼高於 3 美元,要麼低於 3 美元。因爲分組是隨機的,所以應該有大約 1 半的馬克杯被交易。

但是真實的結果不是這樣的,只有很少的馬克杯被交易。得到馬克杯的一組對杯子的平均估價是 4.5 美元,而得到現金的一組對杯子的平均估價只有 2.25 美元。

同樣的實驗也在不同的人羣以不同的方式進行了很多次,都證明了人們更看重屬於自己的東西。或者人一旦擁有某項物品,他會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擁有之前大大增加。賽勒把這個現象命名爲稟賦效應。

我們再說說光環效應,光環效應又稱「光暈效應」,是指當認知者對某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他還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上的偏誤。

這種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象光環一樣,向周圍瀰漫、擴散,從而掩蓋了其它品質或特點,所以就形象地稱之爲光環效應。

最顯著的例子是推廣商品都用明星做代言,因爲明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同,他代言的商品就更容易得到大衆的認同。還有一個作家或者畫家一旦出名,以前壓在箱子底的稿件全然不愁發表,或者畫作身價百倍,這都是光環效應的作用。

戀人之間也經常會出現光環效應。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便會覺得雙方身上都是優點,沒有缺點。這就是在剛開始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其實只是喜歡上了對方表現出來的某一方面的優點,然後經過光環效應的擴大,才使自己覺得對方身上全是優點。

光環效應會使投資者出於跟投資盈利無關的原因買入加密資產。比如因爲對某加密資產所傳達的價值觀的認可,或者是對創始人的喜歡乃至崇拜。而稟賦效應會使得投資者對自己已經擁有的加密資產愈發喜愛。

加密貨幣的資產發行方對稟賦效應的利用可謂登峯造極,他們把憑空創造的通證空投給投資者,讓投資者因爲擁有而認可通證的價值。怎麼才能控制光環效應和稟賦效應對投資的干擾呢?

我建議的方法是在每次建倉之前,寫下買入的理由。首先要對這些理由進行檢視,是否合理、是否理性,對某個加密資產進行投資,合理的原因應該是預測其未來能夠保值或者升值,不要摻雜社會理想和個人喜好,避免受光環效應的干擾。

建倉完成後,應該每個一段時間把建倉的理由拿出來看看。如果某個投資邏輯已經實現,或者預測已經失敗,就要毫不猶豫地賣出資產,避免受稟賦效應的干擾。不參與空投,不擼羊毛,避免被人利用因小失大。

總而言之一句話,不要愛上你的加密資產,它們只是保值增值的工具,並不值得傾注感情。

九、管理投資心理偏誤

兩萬字解析八大投資心理偏誤:你一定要懂的行爲金融學

我們已經講解了多個對投資有顯著影響的心理偏誤,也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這一小節我們把管理投資心理偏誤的方法,系統性地梳理一遍。

首先講點理論基礎,很有趣的是,打開行爲經濟學大門的是兩位心理學家,丹尼爾 . 卡尼曼和阿莫斯 . 特沃斯基,卡尼曼也因此獲得 2002 年經濟學獎,特沃斯基由於英年早逝未能獲獎。

這兩位心理學家經過大量的實驗和研究,揭示出人腦有兩套不同的認知系統。卡尼曼稱爲系統 1 和系統 2。我更願意使用理查德 . 賽勒的命名,直覺思維繫統和理性思維繫統。

直覺思維是由大腦中比較古老的部分完成的,可以看成是人腦中動物性的部分,物理位置在大腦的後部。理性思維是晚期進化的產物,是智人或者人科動物獨有的,物理位置在大腦的前部。

兩套認知系統各自的特點,總結在右上方的表格裏。

直覺思維繫統的特點是:不受控、不費力、聯想、速度快、無意識和熟練;理性思維繫統的特點是:受控、費力、演繹、速度慢、有意識、依照規則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決策是由直覺思維繫統做出的。理性思維繫統有個很大的弊端,就是有意識的使用會讓人產生疲憊感。比如晚上我一般看書,而我老婆看肥皂劇。有時候我會問她,你幹嘛不看點有用的東西呢?她一般會回答:費腦子。

其實我完全理解她的感受,因爲我也愛看小說,看小說很爽,連着看幾個小時也不煩不累。讀經濟、金融,投資的書就差遠了,看個把小時就得停下來緩一緩。

兩天思維繫統的特點,沒有時間講太多。我們重點談兩個系統如何配合,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首先有個誤區,就是認爲直覺思維只能做簡單決策,這是不對的。

直覺思維繫統的優勢是快速決策。甚至我認爲遠不止如此,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最優美的詩句、最高尚的行動,都來自於直覺,來自於一霎那的靈感。

在我小的時候,電視臺採訪英雄人物,經常會問:在千鈞一髮的時刻,你想到了什麼?主持人期望英雄回答想起了師長的教育、祖國的培養等等。雖然我是個小孩,也覺得這問題很可笑。

緊急時刻就是一瞬間,怎麼可能想起一堆東西。但是長大以後,我明白了,人通過理性思維繫統可以改變和強化直覺思維繫統。沒有長年累月的寒窗苦讀,就沒有靈感迸發的妙手偶得。

也只有接受了勇敢奉獻的潛移默化,關鍵時刻不會動物性地趨利避害。理性思維對直覺思維的強化和改造,最典型的例子是開車。

學習開車要用到理性思維,加速減速拐彎看交通標誌,都要有意識地去想。等學會了開車,這一套複雜的感知和決策幾乎全部交給了直覺思維繫統。你就可以一邊聊天、或者一邊想事情一邊開車。

投資也是一樣,我們看書、聽課、跟別人交流、反思自己的投資經歷,都是在用理性思維訓練直覺思維。所以有個詞叫做內化,就是這樣一個訓練過程。目的就是爲了提高直覺思維的決策質量。

於此同時,我們不能把直覺思維給出的投資決策直接付諸實施。而是應該先交給理性思維做檢驗。理性思維要識別心理偏誤對決策的影響,然後對決策進行調整甚至否定。

有一種情況是,理性明明知道決策是錯誤的,但是控制不住,還要去做。這就是知行合一的問題。我認爲問題不是出在理性,而是直覺過於偏執,解決的方法還是要學習和反思,對直覺思維進行訓練。

最高的境界還不是知行合一,而是所有的理性思考都內化爲直覺,直覺做出的決策不需要否定和調整。所以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理性思維和直覺思維不會再有任何衝突,是認知和決策的最高境界。

有同學可能會想,既然直覺思維繫統會受很多心理偏誤的影響,那乾脆只用理性思維做投資決策得了。可以設計一些工具,比如打分矩陣和檢查表等等,一步一步地完全運用數據和邏輯,推出結論,不是很可靠嗎?

我非常反對這樣的做法,因爲理性思維是基於規則的,它只能駕馭線性模型。資本市場是複雜的非線性系統,而我們人腦是非線性的超級計算機。

如果我們放棄直覺思維,只使用理性思維繫統。就好像放着一臺超級計算機不用,而用計算器解決複雜的問題,這是非常愚蠢的。

還有就是投資研究報告以及所謂的項目評級,都是試圖用過分簡化的線性模型,基於一大堆隱形或者顯性的假設,試圖去度量甚至預測複雜的非線性系統,當然得不出可靠的結果。

所以應該把看投研報告、項目評級當作學習和訓練的一部分。如果根據投研報告的結論直接做決策,那還不如拋硬幣做投資,拋硬幣更省事兒,結果也不會更差。

總結一下兩套認知系統的最佳協作方式,理性思維繫統訓練直覺思維繫統,直覺系統產生決策,交給理性系統做甄別和調整。而打分表和檢查表應該作爲檢視決策的工具,而不是產生決策的工具。

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雖然遙不可及,但是提升認知的道路只有一條,就是學習、交流、實踐、反思的往復循環,沒有捷徑可走。

十、管理投資心理偏激

兩萬字解析八大投資心理偏誤:你一定要懂的行爲金融學

對於投資心理偏誤,要經過識別、接受,再到管理的過程。識別就是能夠有效發現自己的心理偏誤。在你學習了各種心理偏誤的含義和典型現象之後,很容易看出別人的心理偏誤。

但是這遠遠不夠,關鍵是要能識別出自己的偏誤。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對各種心理偏誤非常熟悉,本課的內容可以反覆多聽,把推薦的參考書找來認真看。

再有就是對投資決策要反覆思考,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你可以把心理偏誤做出卡片,當你有交易的衝動,對着卡片一張一張看,想一想是否受到心理偏誤的影響。當然檢視自己的能力是一種藝術,而非科學。

舉例來說,每一個決策都應該有強大的自信來支持,尤其是反週期的決策,自信和過度自信並沒有明確的界限。理解過度自信是要認識到,未來是開放的、隨機的,任何預測,不論依據多麼充分,都不可能 100% 準確。

當然投資也不要求 100% 準確,期望收益率夠高就可以幹,同時考慮好預測出錯會怎麼樣,結果能否承受。順便說個題外話,最近又有人公開說能夠 100% 預測市場。

聲稱能準確預測市場的人,非蠢即壞,而且很可能是又蠢又壞。這樣的人過去有、現在有、未來還會有,相信 CAVI 的學員不會被這麼荒謬的謊言所迷惑。

能識別心理偏誤,還應該接受心理偏誤,這是 CAVI 課程特別強調的一點。所以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講心理偏誤是怎麼來的,爲什麼它們曾經有利於人類的生存和繁衍。

講這個內容,就是希望大家認識到所謂的心理偏誤,不是我們在犯錯誤。而是我們這個物種的部分生存經驗,在資本市場不適用。但是生物進化的速度,不能在短期內把它消除掉。而且這些經驗,在很多重要的方面仍然適用。

《陸蓉的行爲金融學》課在這方面做得非常糟糕。我聽完她的課,都怕自己會做噩夢,娶個市儈的上海女人,整天唸叨我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反正幹什麼都錯。

陸蓉的課就是反覆告訴你,你怎麼做都是錯的,只有理性人才不會犯錯誤。這完全是誤讀了行爲金融學。行爲金融學是說主流經濟學的理性人假設不成立,假設錯了需要修正,而不是說人類錯了。

就好比你老婆給你買了一雙鞋,結果呢你穿不進去,老婆說按照你的身高,就應該穿這個尺碼的鞋,穿不進去那是你的腳長錯了,你能同意這個說法嗎?

所以我們強調要接受,就是要告訴大家這些的心理偏誤太正常了,每個投資者都有,沒有才不正常。所以管理心理偏誤不是說我很愚蠢,我要變得明智。而是我知道了投資者都是這樣的,我要比一般人更明智。

反過來說,如果你認爲心理偏誤是一種缺陷,要去除它、壓制它,而它又時不時地故態復萌。那麼你就會感到徒勞無功、疲憊絕望,甚至產生心理問題。

說完接受,我們再談如何有效管理心理偏誤。在前面我們逐個講解心理偏誤的時候,已經給出了一些具體的方法。現在我們把這些方法歸納成三類。

第一類是強制法,大家看這張圖片,是荷馬史詩《奧德修斯》的故事。奧德修斯在特洛伊戰後的返鄉途中,要經過一座海島,島上的塞壬女妖們歌喉甜美,能誘惑所有凡人,並使步入迷津者成爲累累白骨。

奧德修斯非常想聆聽塞壬的美妙聲音。於是他用蠟塞住夥伴的耳朵,命令他們將自己的手腳捆在桅杆上。當他們駕船經過島嶼,塞壬女妖的歌聲果然激起了奧德修斯的強烈慾望,他使勁掙扎。夥伴們見狀,過來把他綁得更緊,最終他們安然通過了考驗。

所謂強制法,就是用外部力量約束自己的方法。比如你建好了長期倉位,又擔心自己在過程中動搖,可以把交易環節的祕密讓你愛人掌握,告訴她應該如何約束你。

把理性內化成直覺,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了。只要能避免不明智的交易,強制法值得考慮。

第二類方法叫助推法,助推這個詞,英文是 nudge,以肘輕推,也就是提醒的意思,或者稱爲引導。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圖上這個小便池。

是阿姆斯特丹的一個機場,機場的廁所有很頭疼的問題,就是男士們的小便經常濺出來,打掃起來很麻煩。後來有人想出個主意,在小便池中間畫了一隻蒼蠅,就是圖中這個小黑點。

男士們看到這個蒼蠅圖案就會下意識的瞄準射擊,效果非常好,小便濺出的量降低了 80%,而且成本極低。

助推就是利用人的普遍心理,讓人們做合理決策變得容易、輕鬆、唾手可得,讓不明智的選擇變得麻煩。這樣就既尊重了人的選擇權,又提高了理性選擇的比例。我在前面講的具體方法,大都可以歸入助推法。

管理心理偏誤的第三類方法叫人設法。人設是給自己的角色設置,比如說我們在家裏是慈祥的父親,在創業團隊裏是可靠的夥伴。角色會暗示我們哪些行爲是好的,哪些行爲是不好的,因此人設會反過來影響我們。

人設能夠幫助我們有意識地調用一些心理機制,就像跑步減肥一樣。找到並利用對投資有正面作用的人性,去戰勝產生負面影響人性。當然人設跟真實的情況不能差別太遠,差別太遠會造成人設崩塌。

人設曾經無意間讓我避免了投資損失。在 2017 年上半年,燕郊房價快速上漲。因爲有一系列實質性利好,比如京津冀一體化、通州副中心落地,北三縣納入統一規劃,地鐵平谷線規劃穿行燕郊等等。

我判斷燕郊房價仍然會繼續上漲,因爲北京嚴控人口規模。在燕郊買房,是大量在京工作的外地年輕人唯一的現實選擇。我當時也去燕郊看了房。但是突然一想,爲什麼要做這樣的投資。

買了房子空着不住,放幾年再加價賣給經濟條件遠不如我的年輕人,這麼賺錢有意思嗎?因此就沒有買燕郊的房,結果幾個月之後,燕郊出臺了嚴厲的限購政策,堵住了炒房投資,房價暴跌。

當時雖然沒有明確的人設,但還是有點道德感,也因此避免了投資損失。再舉個例子,波長最近在搞 BTT 的空投,藉此推高 TRON 的價格,我就不參與。

就好比鄰居告訴你,旁邊的超市在送雞蛋,每人可以排隊免費領兩個,你會不會去?如果去了,你會發現自己置身於大爺大媽之間。當然我不鄙視大爺大媽,只是我不想活成那個樣子。而且不論是在超市、路邊還是加密貨幣市場,貪小便宜喫大虧,都是屢見不鮮的事兒。

經過長期思考,我找了一種有助於引導合理投資決策的人設,就是獵人。關於如何用獵人的人設輔助投資決策,我們後面再詳細講。

十一、加密資產資金配比

兩萬字解析八大投資心理偏誤:你一定要懂的行爲金融學

基於行爲金融學的知識,我們給出一個投資實戰工具,加密資產資金配置比例公式。就是幫你計算可以配置多少資金用於投資加密資產。配置比例應該有個合適的量,太高和太低都不好。

對於 90% 以上的投資者,他們還沒有進入加密資產市場,所以是 0 配置。這個比例太低了,理由在前面已經反覆談過。而已經進入加密資產市場的投資者,配置的資金比例往往過高。

CAVI 課程的同學們一般都屬於這種情況,因此我們在這裏給出的公式是計算加密資產配置的上限比例。

爲什麼加密資產配置比例不宜過高,前面不是講過比特幣有成百上千倍的增值空間嗎?比所有的股票、債券、地產的增值潛力都高啊。

設定投資比例的上限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恰恰是因爲加密資產的上漲空間非常大。哪怕你只投入幾萬元,如果你對市場的認知是正確的,操作又有足夠的紀律性。

經過 10 年的投資,幾萬塊很可能變成幾千萬。如果你對市場的認知是錯誤的,又控制不住本能的條件反射,即便你放幾百萬進去,幾年也就賠光了。

既然是花錢買教訓,幹嘛不少花點錢呢?獲得持續的投資收益,是認知提升的過程,在市場上投入更多的錢,並不能加速這個過程,而且還會起反作用。

也就是配置比例不宜過高的第二個原因:加密資產的配置比例越高,心理條件反射就越強烈,就越難以控制。資產配置比例和認知理性的關係,就像天龍八部的少林寺掃地僧所說的武功與佛法的關係。

武功和佛法的目的是相悖的,苦心孤詣地練功,但不以佛法化解和剋制戾氣,最終只能是走火入魔。那麼在投資認知和投資方法還沒有內化成爲強大的理性,過高的資產配置比例很容易導致心態失衡,做出錯誤的決策。

另外我們這節課講過,市場上最悲催的莫過於被迫交易。個人投資者陷入被迫交易的原因就是資金配置比例過高。甚至加槓桿,配置比例超過 100%。一旦押錯方向,處於被迫交易的境地,再強大的認知和理性都起不了作用,只能看着別人拿走你帶血的籌碼。

每一次熊市,隨着價格不斷下跌,都有一波又一波的投資者被迫賣出離場,很多人倒在了黎明來臨之前。所以在加密資產上配置,應該是全部虧掉都不會影響硬性開支計劃的錢。永遠不要使自己處於被迫交易的境地。

加密資產的配置比例的經驗公式,是用 BTC 的投資年限決定資產配置的上限。原理是加密資產市場非常獨特,雖然在其他資本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的操作經驗,對於理解和適應加密資產市場很有幫助。

但是其他投資市場經驗不能完全套用。如果你剛剛進入加密資產市場,是最容易賠錢的時候。用很大一部分資金去做交易,而且經常是滿倉,是非常危險的行爲。那麼用小比例的資金去摸索實踐,纔是明智的選擇。

等你的認知到位了,也不需要追加資金。因爲加密資產的平均收益率高,佔總資產的比重自然會提升。那時候你應該考慮的是從加密資產中兌現一部分資金,一方面是改善生活,另一方面是分散風險。

這個時候,你的財富總量和對財富的駕馭能力是同步增長的。金錢數量的大起大落,不會嚴重衝擊你的工作和生活。這是不必過高比例配置加密資產的第三個原因。也就是認知和財富同步增長。

具體的說這個公式就是:加密資產佔全部可投資金的比例,低於交易 BTC 的年限,乘以 10%。例如,你投資 BTC 還不足一年,那麼配置比例不應該超過 10%。

如果是 2015 年開始投資比特幣,加密資產配置比例應該低於 40%。有同學可能會問,我入場已經有段時間了,買了不少加密資產,但是沒買過 BTC,應該怎麼算?

我認爲是這樣,如果你已經在加密資產市場做過一段時間的交易,但是沒有一直沒有配置過 BTC。那麼大概率上說,你對資產配置和加密資產的理解都有很大偏差。我的建議是就先別交易了,把 CAVI 課程反覆看幾遍,然後從 BTC 開始,重新入場。

在課程開學典禮上我說過,課程裏的每句話,每個結論,都不是 100% 正確,100% 正確的話通常都沒有現實意義。這個配置比例計算公式不是來自數學證明,是我在加密資產市場 6 年的時間,所思所見的經驗總結。

那麼既然你學習這門課,我就希望你認真思考,思考我爲什麼要提這樣一個計算公式。聽得進去會比聽不進去少喫虧、少犯錯、少交學費。如果理性上認可公式,但還是忍不住要超額配置資金,說明離知行合一還有很大差距。

那麼就是虧喫的不夠多。我覺得投資加密資產市場,最糟糕的情況不是虧損,最糟糕的是發生了無法承受的虧損,使你放棄了投資加密資產。起了大早,趕了晚集,錯過一生中最好的投資機遇。這種情況也屢見不鮮。

十二、利用別人的心理偏誤

兩萬字解析八大投資心理偏誤:你一定要懂的行爲金融學

由於心理偏誤是人類的共性,在羊羣效應的驅使下會形成羣體性的偏誤,造成資產錯誤定價。怎麼才能說資產的價格是錯誤的?依據就是產生了套利空間。

最明顯的例子是,同一個交易對,在不同交易所之間有價差。有效市場假說基於理性人假設,但是在上世紀 50 年代,赫伯特·西蒙就提出了人是有限理性的理論,也就是人在經濟決策中不是完全理性的,是有時理性有時不理性,有的情況理性有的情況不理性,由此對有效市場假說提出挑戰。

赫伯特·西蒙是極其罕見的通才,他參加了著名的達特茅斯會議,是人工智能的奠基人之一,拿了 9 個博士學位,都不是榮譽博士。而且我印象裏,赫伯特·西蒙是唯一一個既得過圖靈獎,也拿過諾貝爾經濟學的人。

有效市場假說反駁不了有限理性,但是它的支持者提出:雖然個人是不理性的,但是他們的不理性行爲就像是噪聲,可以相互抵消,因此對市場的整體沒有影響。我們學習了行爲金融學的知識,就知道這是不對的。

因爲人的不理性不是隨機的噪聲,而是固有的心理機制,而且可以被羊羣效應增強。所以投資者羣體性的心理偏誤,能夠對市場產生顯著的影響。

有效市場假說的第二個迴應是:就算不理性造成了錯誤定價,但是市場上有套利者,針對錯誤定價進行套利,使價格快速回歸,因此市場還是有效的。

你看有效市場的支持者多麼頑固,在資本市場有實戰經驗的投資者,經常會看到錯誤定價,但是他們就是視而不見。尤金 . 法瑪爲代表的這一派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佔據了經濟學的主流地位。

如果一個理論對大量的現象不能提出合理的解釋,而且也沒有預測能力,即便在邏輯或者數學上是完備的,又有什麼意義呢?我覺着這樣的理論根本算不上是科學。

好,我先停止對有效市場假說的吐槽,繼續談正題。既然市場的錯誤定價極爲常見,說明套利不能消除錯誤定價,所以應該研究的問題是套利爲什麼不能消除錯誤定價,而不是反過來對錯誤定價視而不見。

方向對了,就會產生有價值的新發現。行爲金融學對普遍的非理性行爲和常見的錯誤定價的揭示,催生了有限套利理論的誕生。有限套利理論指出因爲市場存在約束,使得套利行爲受到限制,所以不能消除所有的錯誤定價。

這不是很簡單、很容易理解嗎,當然有限套利理論深入的研究了各種市場條件、各自約束和它們對套利的限制。我們不展開講了。這一小節的內容是利用別人的心理偏誤。其實直接的推論很簡單,就是套利。

但是我們講這麼多,是要告訴大家,套利是受約束的。不合理的套利行爲會帶來很大的風險。最簡單的套利是跨市場套利,就像左邊這張圖畫的,在市場 1 用 1 美元的價格買入冰激凌,到市場 2 用 5 美元的價格賣掉,每次套利淨賺 4 美元。

跨市場套利在幣圈又稱爲搬磚,很多人都幹過,一期助教李明老師在 2014 年用跨市場套利,賺了很多比特幣。我在 2017 年在 EOS 的 ICO 合約和二級市場之間套利,也獲利頗豐。

但是大家要注意到,加密貨幣市場對套利是非常友好的,哪怕是個人用戶,也能夠訪問交易所的 API 接口,大量的做市商可以零手續費交易。而且隨着熊市的發展,大量的交易所致力於提供合約交易等多種投資工具。

可以說加密貨幣市場的套利約束在快速減少。那麼加密貨幣市場是不是套利者的天堂呢?答案是對一些人是天堂,而對其他多數人是禁區。

從加密貨幣誕生之日起,這個市場就是全球化的,市場是平的,雖然有上萬個獨立的交易所,但是現在這些交易所被無數個自動交易機器人連成了一體。可以認爲是所有玩家都在同一個市場中博弈。有很強的贏家通喫效應。

世界上任何一個團隊,只要他找到了錯誤定價,並獲得了可用的套利手段,就有可能收割全世界的投資者。在這樣一個統一的大市場裏,套利策略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一種情況是多個策略競爭同一個套利空間,還有就是策略之間 PK,用策略收割別家的策略。

所以套利這個領域在快速發展,快速的專業化,而且因爲是博弈,所以沒有永遠的贏家,參與者都在不斷調整策略。所以對於個人投資者,我的建議是遠離短線套利,因爲這個領域水太深,而且越來越深,個人玩不起。

你可能會發現某個套利機會,這時候要想想,爲什麼衆多專業團隊沒有發現並利用這個機會?你有什麼獨特的優勢可以把握這個機會?事實上很可能是,機會背後的風險和成本你沒有認識清楚。

而且就算運氣好,碰到個機會賺了點錢,但是也沒有辦法構建起護城河,路只會越走越窄。放棄掉短線套利,長線的套利能不能做呢?比如 EOS 和波場都是智能合約公鏈,可以認爲是同類資產。

有投資者分析開發者生態、社區活躍度、Dapp 流水等基本面,得出結論是 EOS 的市值應該是波場的幾倍,現在兩個幣的市值比不合理,是羣體性偏誤產生的錯誤定價,所以存在套利機會。怎麼套呢?

賣空波場,同時做多等量的 EOS,下注 EOS 對波場的市值領先幅度會擴大。這樣的操作理論上說得通,但是實際上非常危險,很容易虧得傾家蕩產。原因套利的有限性和不對稱性。

投資者套利存在很多約束,比如做空借入資產是有成本的,要支付利息,而且投資者的可用的資金不是無限的。也許你的判斷沒錯,波場泡沫最終會破裂,但是破裂的時間無法預測。

再此之前,波場的市值完全有可能反超 EOS,甚至達到 EOS 的幾倍。這樣的情形在股票市場和加密貨幣市場很常見。你可以抱怨市場錯得離譜,但還是會爆倉出局。

甚至我們常常聽說,某交易所的合約價格出現一根針的形狀,精準爆倉然後迅速回歸。這是可能的,因爲所有的合約都記錄在交易所,少數市場參與者能夠掌握並利用這些信息。

總體而言,套利對於交易策略、資金實力和對市場信息的把握都有很高的要求,在這些方面,個人投資者跟機構投資相比,都有明顯的劣勢。

但是我並不完全反對套利,第四課講的交易擇時,是在市場情緒低迷的熊市建立多頭倉位,並在市場情緒高漲的牛市拋售,從寬泛的定義,這也是一種套利。

但是它利用的載體是主流的、低成本的,而且潛在的損失可控,適合個人投資者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