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4 日消息,5 月 26 日,以“區塊鏈——價值互聯新秩序”爲主題的區塊鏈高端對話在貴陽 2018 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舉行。作爲數博會最高規格的對話活動,尤爲引人矚目。與會專家圍繞區塊鏈技術對人類社會帶來的想象空間,以及區塊鏈對全球經濟金融格局、實體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行演講和展開深度對話。

昨日央視財經頻道在《對話》欄目中播放了這一段對話,本期多比將這段對話轉載如下內容,在思維碰撞間幫助多比用戶更好的探尋區塊鏈是什麼、會爲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這項技術具體應該如何應用。

以下爲內容實錄:(摘選)

主持人:用最簡潔、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什麼是區塊鏈?

張首晟:互聯網交換的是信息,區塊鏈交換的是價值。比如,我們要寫一本書,全世界網民一起寫一本書,已經寫 N 頁之後怎麼做 N+1 頁,這是區塊鏈所達到的機制,就是我們要解一個數學難題,這個數學難題是很難解,但是一旦解出來是很容易被驗證的,所以誰能先把這個難題解出來,誰就有權把下一頁加進去,這就是區塊鏈的核心思想。

陳磊:用共識記賬本概括區塊鏈更好。區塊鏈記賬就是每個人花錢時和所有的家庭成員說我要買東西了,並請其他成員們拿出記賬本,將事情寫下來。這樣做有以下好處:第一,這個賬不會錯了。第二,公開透明,家裏所有開支都很清楚。第三,不能篡改。當然,區塊鏈是用算法更加高效、高性能的做這件事。因此,我們認爲區塊鏈技術是我們科技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突破,不僅能夠在家庭這麼一個小的環境裏面建立信任,也能夠在社會,在很多的產業裏面去建立很好的信任關係。

王志勤:我想試圖從技術角度說一下區塊鏈,區塊鏈實際上是一種分佈式數據庫的技術,應該說叫分佈式賬本,構建一個低成本的信任機制,過去可能我們在記賬過程中是通過不同的會計來維護不同的賬本,而在區塊鏈世界裏,是很多會計共同維護同一個賬本。

Don Tapscott:我在《區塊鏈革命》書中提及:以前是信息互聯網,現在是價值互聯網。在發明了區塊鏈技術之後,密碼學的專家們能解決雙花的問題。現在,人們可以和各種組織做交易,可以進行價值管理,可以與信用公司、社交公司達成合作,這些都可以通過智能編碼進行,我們將之稱爲可信協議。

元道:區塊鏈翻譯得特別好,與其對應的互聯網也是三個字,區塊鏈就是互聯網的平行世界,互聯網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互聯網基礎設施,是全世界共建共享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參與的;互聯網之上是互聯網平臺,平臺已經經過 20 多年的發展,是獨享的。什麼是區塊鏈呢?區塊鏈就是把偉大互聯網公司平臺的核心能力下沉,把它變成共享的基礎設施,所有的這些能力下沉以後,包括所中心化的身份,包括支付等等核心能力,都變成大家共建共享的共有一個能力,有了這樣的新基礎以後,所有人都可以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線上,因此區塊鏈可以創造出一個比互聯網規模還要做大十倍甚至再大一百倍的新藍海。

徐昊:第一,區塊鏈是信息革命的拐點;第二,區塊鏈是數字經濟的基石;第三,區塊鏈是新一代互聯網的戰略支撐型技術;第四,區塊鏈是用一種自證清白的方式建立一種去中介化的信任機制。

主持人:區塊鏈是比特幣嗎?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

徐昊: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最成功的應用,這是大家的共識,區塊鏈不等於比特幣。我認爲區塊鏈本質是去中介化,中心是不可能去掉的,無論在現實當中還是在虛擬世界當中都不可能去掉,如果真的把全世界的節點全部消滅掉,那我認爲一定會產生一個超級節點。這在現實當中是不可能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區塊鏈因爲去中介、建立自證清白的信任機制,所以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才能水到渠成,因爲金融對信任的需求是最高的。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需要對數據這個詞進行重新定義。因爲隨着人類從信息互聯網進入到價值互聯網的時候,我們發現一個問題,數據本身並不僅僅是生產資料,其實是在新的互聯網技術條件下,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互動,以及相互關係的一個數字化描述,這樣一來,它不僅包含着一種生產要素,還包含着生產規則。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區塊鏈的應用應該說無處不在,只是現在因爲比特幣建立了一種比較好的激勵機制,讓大家覺得更好玩,它就成爲一種遊戲了。

張首晟:比特幣是區塊鏈的開端,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時間排序,剛纔講了所有銀行對賬之後困難到底在哪兒,爲什麼賬對不起來,核心觀點就是不知道哪一筆先發生,哪一筆後發生,排序發生使得我們能夠交換價值,區塊鏈真正能夠創造的價值遠遠大於比特幣。今天我們在貴州做數博會,數博會的核心就是:數據是下一個生產資源。但是我們要回答的是在未來的世界中,數據到底是屬於誰的。一旦多中心化之後,所有個人的數據都可以屬於我們個人,一旦有了個人之後就可以有數據交換的市場,可以做點對點非中心的交換市場,我也相信,由此產生的經濟價值將是互聯網的十倍或者是一百倍。

Don Tapscott:我們回到 1995 年,那個時候信息互聯網實際上是存在鴻溝的,一開始我們有了電子郵件,之後有了世界性的因特網,而比特幣實際上是價值互聯網的首個應用。也正是它催生了區塊鏈技術,這些實際上都是平臺,我們在平臺上可以建立很多的應用,也許是匯款的系統,也許是供應鏈,也許是提升政務效率的系統,也有可能是解決土地歸屬權的問題,這個應用也有可能會讓更多的人蔘與到全球經濟活動當中來,所以這應該是我們下一代的互聯網的平臺所在。

陳磊:就像剛纔兩位專家講的,比特幣是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我們看待它的時候就像看待人類第一臺計算機一樣,它有非常強大的歷史價值。但是它不是區塊鏈技術的未來,我們說區塊鏈的 2.0 是以以太坊爲代表,增加了智能合約的機制,這樣區塊鏈上的交易就可以跟其他系統的一些行爲相結合了,但是以太坊速度太慢了,所以我們到今天還很難看到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的區塊鏈應用,這也是爲什麼很多關注點放在炒幣和 ICO 這樣的亂象上,我們認爲區塊鏈 3.0 時代已經到來,就拿我們來說,我們做了一條能夠同時處理上百萬每秒交易的一條區塊鏈,這個區塊鏈使得我們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做一個有 150 萬以上家庭同時參與的共享計算的區塊鏈應用,同時也有很多的創業團隊和大型的企業都紛紛在這樣一條主鏈上開發垂直的應用。我們覺得區塊鏈的技術的演進遠遠快於很多專家的預測,2018 年、2019 年可能是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區塊鏈應用落地和生根發展的黃金時期。

主持人:爲何相信區塊鏈技術就是下一個時代?

Don Tapscott:未來,我們僅用價值互聯網就能完成所有的物流運輸;區塊鏈技術也將提高我們的視頻安全程度;我們可以將數據重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通過數據規劃我們的生活,然後通過數據變現;智能合約也將保護我們的知識產權。價值互聯網可以爲我們帶來繁榮,爲社會帶來公平正義。

謝旭輝: 知識產權是在除了金融領域之外的,在區塊鏈領域很好的應用場景。但應該有非常重要的前提:第一,是數字的存證;第二,確權以後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護,在保護基礎上可以實現有效流通和交易,區塊鏈本質性的東西,就是它與交易的天作之合,或者是無縫應用。

主持人:爲何認爲區塊鏈的價值高於互聯網,是互聯網的十倍?

張首晟:人類歷史和互聯網歷史可以用八個字理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了分久必合的時代,網絡信息全部散在互聯網上面,大家要挖掘信息非常不容易,這時會出現像谷歌和臉書等的平臺,它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把我們所有的信息重新組合了一下。互聯網時代壟斷巨頭們重組的就是信息,並不是產生自己的信息,產生的信息完全是我們個人。一旦信息重組,就會出現一個新的壟斷巨人,所以就到了分久必合的時代。

……

《對話》節目深入的闡述了區塊鏈創造,發展,未來。對於今天這個時代來說,區塊鏈毫無疑問是新生事物,其實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當中很多新生事物,無論是新技術,新應用,或者是新產品,在它誕生的初期總會迎接來自人們完全不一樣的目光,比如說欣喜或者是抱怨,相信或者是質疑,也許今天區塊鏈也正在經歷着這樣的一切,歷史告訴我們未來總會給今天一個更好的答案。比如說當機器剛剛發明出來的時候,工人們失業,他們滿腹牢騷,但是最後人們發現日漸現代化的機器和設備,其實已經把人類生產效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們呼喚區塊鏈越來越成熟的未來,我們有更多的理性和冷靜面對它,期待它。

來源鏈接:www.chaink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