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聞 ChainNews:
鏈聞猜想應該很多人對郭宏才(寶二爺)最初的印象是一個「幣圈暴發戶」,草根、韭菜、平遙賣牛肉、豪宅炫富、狂人狂語等等。採訪完鏈聞才發覺,我們低估了這個「幣圈網紅」,甚至說他是個能撼動至少半個中國幣圈的意見領袖。毫不誇張的說,郭宏纔是一個營銷大牛,雖然把自己定位於「三俗」,但是他的語言通俗卻不粗鄙。
深諳媒體宣傳的興奮點,爺深知多少人口中區塊鏈晦澀表達外衣下的動力是屌絲一夜暴富的夢想,或者說他纔不在乎比特幣是不是泡沫,賺錢是唯一的王道。
他或許不懂技術,但是有自己做判斷的標準,而且這些看似滑稽的標準用他的邏輯來看竟然相當說得通,例如在微博上給 CCC 創始人劉震站臺的方式是誇對方「鍛鍊身體有毅力」。從幫項目站臺,建立「韭菜莊園」,發現「寶二爺幣」到對幣圈各領域現狀、發展趨勢的認知、ICO 項目圈流量的打法,寶二爺都在用最符合自己調性的方式變現。
同樣在全球區塊鏈影響力峯會上,記者採訪到了「幣圈網紅」寶二爺:
交易所是頭部資源,上幣費最少 200 萬美金
鏈聞:目前全球有超過 500 家數字貨幣交易所,而且這個數字也在不斷高速增長,即使像納斯達克也在跑步進場。但交易所像天價上幣費、聯合莊家割韭菜、操控幣價等醜聞頻出,您瞭解的情況是怎樣的?看您微博上說交易所是進入幣圈唯一的入口,爲什麼呢?
郭宏才:我的意思是目前第一梯隊有公鏈、交易所、礦池相關,第二梯隊才輪到炒幣團。像現在 EOS 的公鏈上線,但是公鏈上的應用都上不了交易所,因爲現在交易所是頭部資源,二公鏈時代已經過去了,交易所不會給應用鏈上線,現在各大交易所的上幣費最少 200 萬美金,所以現在很多好幣種都上不了大的交易所,倒逼公鏈開交易所讓自己公鏈上的項目能上所,這樣多交易所競爭才能降低交易費用。現狀就是交易所搞渠道壟斷,好幣種不讓上,爛幣種花錢刷票上,最後打交易所變成爛平臺。
現在解決方案是好幣種不要花錢上交易所,因爲後面的交易所肯定是免費時代的來臨,把上幣費節約下來做自己的流量,哪怕剛開始 500 人的小羣。現在的韭菜們也都很清楚,上幣費 200 萬,項目再割 200 萬,這些錢都是用戶出的,韭菜們也都想明白了,它肯定得拉上去,不然怎麼割我,大家都在首發的時候買點等漲上去就賣,大家都是這種心態,所以這是惡性循環。變個格局只有等遊戲的顛覆者出現,交易所免費幣,沒有別的方法。
未來大去中心化交易所一定是中心化交易所開的
鏈聞:好像有關交易所被黑客盜竊的新聞一直沒消停過,從 Mt.Gox 到 Bitfinex、Coincheck 等;處於安全考慮,大家好像應該轉向去中心化交易所,但數據顯示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量少的可憐。您怎麼看待這樣現象?
郭宏才:很多人說去中心化交易所是趨勢,但是中心化得交易所有流量,人們去交易所的目的是交易成功。舉個例子,現在比特幣 7000 美元,你在中心化交易所一點就買上了,但是去中心化交易所要等着,等你買上了交易價格可能就撮合成 700,那大家就不去去中心化交易所了。像現在有些中心化交易所爲了滿足用戶需求做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實際上交易的時候還是在中心化交易所撮合,所以它的交易量比較大,未來大去中心化交易所一定是中心化交易所開的。這跟中國人的圈子很相似,中國人上來幾句話就聊乾的,不像外國人信任建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中國人的圈子文化其實就是點對點的,去中心化得,分佈式的,只要找到一個節點人物就通了。
遠離泡沫的人越來越聰明,加入泡沫的人越來越有錢
鏈聞:很多幣圈和鏈圈的人都說現在是存量市場,增量市場很少,感覺現在流入幣圈的資金有一個冷卻的過程,您怎麼看?
郭宏才:這個東西是波段性的,所有的東西都是波段性的,比特幣從去年跌下來後一直在盤整,跌不了也漲不動,今天問 Tim Draper 對比特幣幣價的預測,他說了半天我給翻譯一下其實就是「江湖路遠,來日方長,梭哈比特幣,短期無法預測,長期不用預測」,所有說存不存量無所謂,增不增量也無所謂,到時候自然漲,因爲 90 後,00 後畢業後不可能再去做實業。也有很多人提醒說這是泡沫,但是遇到泡沫也有兩種選擇:第一種人遠離泡沫,這種人變得越來越聰明;第二種人加入泡沫,這種人變得越來越有錢。
寶二爺教你圈流量(敲黑板,劃重點)
鏈聞:您一直在說流量的問題,作爲一個幣圈網紅對於一些比較好的項目在這方面有什麼建議嗎?
郭宏才:我一直說幣圈的項目到現在爲止還是流量生意,現在成功的互聯網項目都是流量做得好的,舉個例子,百度就是做流量生意,通過賣關鍵詞做競價排名;淘寶也是,淘寶本身不賣貨,它提供的是平臺,本身這裏交易的是流量。不客氣的說很多幣圈公司加在一起流量還不及我一個人大,我就做了一個「寶二爺幣」。總量 10000 個。
像波場、EOS、以太坊本身都是流量生意做得好,波場最近每天在 Google 上的新增搜索量數以萬計,YouTube 上每天增長 300 多條視頻,上線的交易所也逐步增長,網站上線就 10 種語言,200 多個人的隊伍分成亞洲、美洲、中東等,再細分成印度市場、巴基斯坦市場、美國市場等。
但小蟻、量子就是做技術、做技術,沒有用。代碼上線後幣價也漲了,也有交代了,也好像財富自由了,就沒有再大的理想追求了,理想追求就是有野心,孫宇晨雖然不會寫代碼,但是有野心,這樣的人才能成。像現在我也看了不少項目,就看創始人有沒有野心。像孫宇晨這種類型的人每天更新朋友圈,每天更新最少十條,你看創始人朋友圈不更新的項目最後也就黃了,連自己都不宣傳的人,對自己都不負責任怎麼對被人負責,就這邏輯。
有些項目在宣傳自己品牌時創始人都不公開,或者核心大股東身份不公開,找一個對外的 COO,這個品牌都記不住的。中國人的習慣是記誰的誰,像李林的火幣,趙長鵬的幣安,徐明星的 okCoin。如果一個項目大家記不住創始人也就沒有魂,產品不錯耶不敢買。現在做的好的,哪個不是創始人比項目還有名,流量比項目還大,即使這個項目死了,他再做下一個照樣好好的。像以前我們說央視的崔永元,但是我們現在還說嗎?崔永元就是崔永元,懟誰都不好過。
我跟交易所提建議自己做個「楓葉幣」,100 萬個,加拿大所有幣圈的人一人送一個,登記知,有楓葉卡的人才有,有「楓葉幣」的人進入交易所全免費,有空投幣直接在這地址空投,大家要的是空投的收益,就不賣,沒有的人就花錢買。剛開始先發出 500 張,人傳人再發出 500 張,最後裂變,因爲有特權大家都要,然後服務號這 100 萬流量科幻,這就是一個巨大的社羣,用社羣的力量找項目方,因爲任何項目方、交易所、社羣、大 V 都要這 100 萬用戶,這是最新的社羣打法,不是幣圈的人想不出來。像 AISI 幣,我跟我媳婦就一人一個。
區塊鏈 3.0 還沒出來
鏈聞:區塊鏈 3.0 的概念現在很火,如果說比特幣是 1.0 的代表,以太坊的智能合約是 2.0,那可否預測一下誰是 3.0?
郭宏才:3.0 還沒出來呢,出來不是這個量級,現在整個幣圈加在一起也不過一千萬用戶而已。隨便拿出一個互聯網項目來都是上億日活。現在交易所的時代,幣安也才 200 多萬用戶,在線的也 100 萬而已,其他交易所更低。這個體量很小,流量也很小。出現一個流量做得好的,不是技術做的好的才能起來。
鏈聞 ChainNews:有謠言買入,有新聞賣出。
鏈聞作者:Lynn
版權聲明: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 鏈聞 ChainNews 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