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聞 ChainNews:
韓鋒是一個學術派創業者,從他對區塊鏈從數據集體主義到數據資本主義範式轉移的意義總結,與格林斯潘金本位制的探討,比特幣會成爲法幣發行錨定的共識,到引⽤阿里研究員周子衡交易⼤爆炸理論,試圖總結區塊鏈對形成智能經濟的貢獻度,他都在⽤一種學術化的語⾔解釋推廣區塊鏈在這個時代與經濟體系的關係,力圖構建⾃己的理論體系。
他也寫就了很多區塊鏈⽅面的書籍《區塊鏈新經濟藍圖及導讀》、《區塊鏈:量子財富觀》、《區塊鏈:從數字貨幣到信用社會》,成爲專欄作者,發表學術論文。
或許我們只看到了他作爲幣圈⼤佬的⼀面,⽽這篇專訪希望能給⼤家介紹一個不一樣的韓鋒。
韓鋒:幣圈⼤佬方片 K,亦來雲聯合創始⼈,清華大學張禮量子前沿研究基⾦理事,財富⾃由,國內首本區塊鏈書籍《區塊鏈新經濟藍圖及導讀》作者。這些標籤讓韓鋒成爲中國幣圈傳奇式⼈人物。
溫哥華時間 2018 年 6 月 4 日 Blockchain Impact 全球區塊鏈影響力峯會上,鏈聞獨家專訪了亦來雲 Elastos 基金會發起⼈韓鋒老師,以下是專訪內容:
區塊鏈最⼤的意義是將數據集體主義變爲數據資本主義
鏈聞:區塊鏈在誕⽣之初就與「開源」聯繫在⼀一起,像比特幣的核心代碼,以太坊的 C++ 和 Go 語⾔等。「去中⼼化」 成爲「開源」在區塊鏈的全新表達,目前全球最大的開源代碼託管平臺 GithHub 上有超過 86000 個區塊鏈項目。而今天微軟以 75 億美元收購 GitHub,對此您怎麼看?
韓鋒:我個⼈認爲這是對開源的⼀種挫折,也不看好大公司收購開源平臺。現在互聯網總的來說是中心化巨頭壟斷的狀態,搞的其實是集體主義經濟,但是集體公有不鼓勵創新。現在區塊鏈解決的是傳統的開源項目發展緩慢的問題,因爲它提供了了一種非常直接的正反饋獎勵機制。Linux 算是最成功的一個開源社區,開發出安卓系統,但是效率不高,全憑興趣,像北歐一些福利比較好的國家相對順利,但是開源運動其實在中國沒有真正推廣起來。⽽區塊鏈對人類核心最根本的改變就是從數據集體主義變爲數據資本主義。
亦來雲承諾 5 年內 4000 個⽐特幣獎勵社區
鏈聞:最近 EOS 主網上線,超級節點競選的事也沸沸揚揚。但數據顯示,EOS 不到 1% 的地址擁有 86% 的代幣,這對於區塊鏈是不是一種諷刺?作爲競品的亦來雲在這⽅面做何考量?
韓鋒:未來一個成功的項⽬應該做到讓社區共享,這點來說以太坊做的很好。雖然亦來雲現在有接近 4000 個⽐特幣還存在一個錢包里,但是我們承諾絕對不是團隊佔有,因爲我們⽩皮書明確寫了要⽀持生態,支持創新,亦來雲現在正開發一個 BP 平臺,未來 5 年內會將這一半代幣獎勵給社區。
鏈聞:亦來雲看起來是一個很有野心的底層公鏈,像架構在互聯⽹上的操作系統,去中心化的運營商,DApp 應用商店等等。會不會有人說亦來雲的盤子太大?包括其可實現性上如何?
韓鋒:實話說陳榕的理想的確很大,但從 1998 年給微軟提建議在互聯⽹上開發操作系統時就是一種很超前的理念,單機版的操作系統上⽹沒法管理,這給病毒打開方便之門,而陳榕的虛擬機是封閉的,將來是點到點的通訊,有應用功能的兩個節點才能連接,這是個去中心化電信的概念。
但當時解決不了如何識別互聯⽹上某個節點的可信性問題,而現在區塊鏈上去中心化的 ID 解決了這個問題,也就是說你⽤用你的數據證明你的可信性,我查了你在區塊鏈確權的數據纔敢跟你交易。一旦亦來雲這種架構在互聯網上的操作系統運行起來,並且依靠的是區塊鏈獎勵機制驅動下的開源社區,那亦來雲在開發上的投入絕對不會少於微軟在 Windows 上⼏十億美金的投入,因爲這是自我獎勵的開源的邏輯。
能否啓動全球化社區是投資 ICO 項⽬目的標準
鏈聞:除了亦來雲項目發起⼈人外,您在前期還成功投資過⼩蟻。這兩天的峯會可以看到很多 VC 投資人轉向區塊鏈,您覺得傳統 VC 投資和區塊鏈投資有何不同?
韓鋒:最核心的邏輯都是看團隊,傳統的 VC 看團隊還是看產品,看將來的利潤如何。區塊鏈項目的團隊除了做的東西有價值外,最根本的還是看能否啓動一個社區,這是最核心的一個標準。其實某種程度上在區塊鏈界沒有利潤的概念,目前做的最好的社區,除了比特幣就是以太坊,基本上跟市值是成正比的。中國國內就是 NEO,其實達叔在私募的時候很⾼高的跟我說他們私募 30% 被海外買⾛了,我當時完全沒有認識的這句話的意義,其實這個恰恰埋下了 NEO 成功的種子,要不然 NEO 不會衝到 1800,這就是一種社區邏輯。但我當時對區塊鏈的理解還沒到那種程度,沒有意識到這句話的意義,不然我 20 個比特幣的私募份額,成本不到 1 毛錢也不會 65 塊就賣了,其實我在 65 的時候得到了海外的一些信息。像孫宇晨的波場也是做的社區邏輯。
政府觀念的改變還需要 5 年的時間
鏈聞:國內多達⼗幾個省份出臺專門的政策扶持文件鼓勵發展區塊鏈,工信部也將區塊鏈提升到國家科技戰略層面的高度。但還是對 ICO 和加密貨幣這部分持消極態度,您認爲幣和鏈分的開嗎?
韓鋒:我當然認爲分不開,因爲代幣在區塊鏈是一種獎勵機制,沒有代幣這種獎勵機制既不提⾼效率也不降低成本,這對產業是沒有推動力的。但是目前中國政府還很矛盾,因爲還是怕錯過世界技術發展的浪潮,我個人認爲政府觀念的改變還需要 5 年的時間。
區塊鏈的數據確權實現人類財富大爆炸
鏈聞:我看您出版了很多有關區塊鏈的著述,像《區塊鏈:量子財富觀》、《區塊鏈:從數字貨幣到信⽤社會》、《區塊鏈,新經濟藍圖與導讀》等,您對於區塊鏈與當今經濟體系的關係如何理解?
韓鋒:這個問題要追溯到⽣產⼤爆炸,生產⼤爆炸解決的問題是⼈類⾸次生產可以不受⾃然條件制約,產量有限,所以古典經濟學就是建立在資源稀缺的基礎上的,而生產大爆炸實現了集中化大⽣產的問題,把生產效率提高到了極致。但此後人類進入到下一個經濟瓶頸,就是交易的手動性。而阿里巴巴、亞馬遜用算力解決了交易的手動性,實現了支付自動化,其實像國內的共享單車等最本質的是打通⽀付通道,像美國的支付便利性不如國內,所以國內很多的互聯網生態在美國發生不了,因爲卡在了支付這關。但是交易大爆炸之後的問題就是剁手黨的出現,像雙十一的交易狂歡,出現過度交易的問題。但交易產生最大的產品就是⼤數據,傳統互聯網上數據並不屬於⽤戶,用戶在交易中產生的數據不能帶來利益。區塊鏈實現數據確權後,⽤用戶就可在交易中增加⾃己的信用值,在這個基礎上實現交易和投資合二爲一,⽤戶通過智能合約分享賺錢,消費的同時也是投資的⾏爲,這就是區塊鏈的鏈式反應。這個不得了,因爲下一步就是財富大爆炸,我把它總結爲智能經濟,我下一本書就打算寫《智能經濟》。
鏈聞 ChainNews:有謠言買入,有新聞賣出。
鏈聞作者:Lynn
版權聲明: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 鏈聞 ChainNews 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