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特於3月17日舉辦了第五期【Chainge】技術沙龍,以“區塊鏈如何服務於供應鏈金融”爲話題,邀請到了智鏈ChainNova
CEO董寧、輕信科技創始人吳玉會、布比區塊鏈CTO王璟、網錄科技VP楊濤做了演講分享,以下爲輕信科技 CEO吳玉會的演講,整理:巴比特駐京記者 海倫。

1551521534620_.pic_hd

我們這家區塊鏈公司目前聚焦在供應鏈金融

按國際標準細分的話,供應鏈金融基本朝着三個方向發展:

  1. 核心企業下游類:包括預付款融資和受核心企業支持的貿易融資;
  2. 存貨類:如倉單融資和動產質押融資;
  3. 核心企業上游類:如訂單融資、應收賬款等應收賬款融資;

2012年我剛從IBM出來的時候,在二汽的供應鏈,我們跑了近百家企業,從生產玻璃、軸承、主板、剎車片等等,在我看來,那時候做供應鏈金融都會遇到一個僵局,這源於它的固有模式。

供應鏈金融的固有模式與僵局

第一種模式大規模核心企業自運營平臺,我這裏稱之爲大山頭。就是說一個核心企業自建山頭,然後邀請生態小夥伴參與進去,但其實其他參與者能獲取的利益非常有限。人家的山頭,人家的地盤,你在這裏面就是幫別人打工的,這是一種常見的模式。

第二種模式就是商業保理。其實它發展到一定階段會遇到一個困境,要麼因爲風控不行,它不敢擴規模,要麼因爲資金成本的原因,使得這些企業做不大。

這就是在沒有區塊鏈這些新技術之前,原來做供應鏈金融都會遇到的僵局。所以你看這些年,做供應鏈金融的很多,但到現在都沒有一個很好的結果。除了我說的大山頭的,他們有些結果,靠着自己的整個生態,成立一個財務公司,再成立一個金融公司,大部分你看到的都是這種形式。但現在有了區塊鏈,大家來探索一種新的一個可能性。

區塊鏈能爲供應鏈金融帶來什麼樣的新的可能性呢?

我們先回顧下區塊鏈的發展,比特幣是1.0,它的定位是一個全球“貨幣”,當然這個“貨幣”是要打引號的,它實際更多人看作一種資產,但是它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可以跨越很多邊界(地域、文化和國家等)的一種新的金融形態。以太坊是2.0的代表,它最主要的價值就是智能合約,它使得區塊鏈有了更多的業務可能性。所以大家就開始思考,能不能找到一個商業,讓這個商業能夠跨越以前的傳統的信任的邊界,企業與企業的邊界、不同文化的邊界、不同國家的邊界等。現在的供應鏈金融,大家試圖去跨越傳統的企業、傳統的信任的邊界。

這就是在解決我們剛剛提到的大山頭的問題。比如說有一家做白色家電的企業,它做了自己的供應鏈金融平臺,但是這個供應鏈金融平臺再擴展到它的生態之外的時候,同類企業很難去跟他合作,就是因爲這個平臺是你建的,裏面的核心規則都是你定的,最大的利益方也是你,那我憑什麼跟你玩?所以說傳統供應鏈金融遇到的問題,信任邊界已經決定了你業務能做的範疇。你沒法把這個事做成全國性的或者像比特幣這樣跨越了國家邊界的一個形態。區塊鏈其實讓大家看到了一個新的可能性,能把企業協同的邊界延伸了,延伸到企業之外,這是屬於一個新的可能性。

過年期間三點鐘羣很火,我覺得三點鐘就是一個造夢者,它是個夢想設計師,它在很多人的腦子裏埋下一個種子,就是“區塊鏈好像能解決所有信任的問題”,但其實這跟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差異。區塊鏈概念炒熱了,讓市場的注意力一下子聚焦過來,但它更像是一個目標和願景,要真的走到那一步還是很難的,需要我們這些創業者一步一步的去把夢實現了。

爲什麼區塊鏈在比特幣上這麼成功,而在其他行業很難有重大的突破呢?

在我看來,比特幣其實就是一家公司,這家公司的員工就是礦工,礦工維護網絡的正常運作然後公司給他們發代幣用於激勵。其他的人都是比特幣的用戶,只有礦工是這家公司的員工。比特幣只需要激勵一種類型的員工。可是當我們要設計一個更復雜的,多方參與的,而彼此之間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還需要博弈的情況時,其難度可想而知。所以當我們在升級一個新的業務形態時,需要將這個業務形態的所有利益相關方做一個梳理,設計適合的激勵體系和商業模式,在這個邏輯基礎上再去用到區塊鏈。因而一個真正成功的行業,比如說供應鏈金融,我的定位是1/3靠技術,1/3靠商業模式設計,1/3靠資源整合。

這也是爲什麼我們做了將近兩年,其實只做了一件事。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在做這些事的時候,面臨了哪些挑戰

挑戰1:來源可信&可自證

1441521531980_.pic_hd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這句話是中本聰寫在比特幣的創世區塊中的,當時正值經濟危機,財政大臣正處於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援助的邊緣。他藉此記錄政府、銀行失去了信用。這句話被寫在了區塊鏈上,但請問這句話是可信的嗎?你們有沒有思考過,鏈上記錄的信息未必是真實的,其是否可信取決於我們所設計的業務邏輯。這就是我們遇到的第一個挑戰。

比方說你設計一個供應鏈金融平臺,核心企業利用它的應付賬款幫助它的上游企業進行融資,你需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個企業是不是真的?你自己做一個聯盟鏈,同時你還去驗證這裏面企業的身份,基本上是不可行的。因爲你去發這個證書的時候,意味着你可以在裏面作假,坦白講有這種可能性,所以你必須把參與方的身份認證這件事交出去,讓第三方幫我們鑑定。

這裏涉及一個概念,就是信任。什麼是信任?本質上就兩點:

1、事實-過去可證
** 2、信用-未來可期**

第一個事實,過去的行爲可信。就比方說人的大腦就是一個個分佈式賬本,你朋友過去借錢、還錢的、幹了什麼事,這些信息都記錄在此,你由此判斷他是否靠譜,如果他要借錢,能不能借給他錢,或者能借多少。

第二個信用,就是把信任用起來,比方說在銀行,你可以把信用換成錢,這就是未來可期。

過去可證,基本上是靠密碼學,來保證你看到的東西都是真實的,沒有人篡改過,這需要區塊鏈結構來達成,沒有人可以抵賴或者仿冒其他人去做點小動作。

未來可期,主要是通過我們設計的各種業務規則。原來的承諾都是人與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而現在我們發現,區塊鏈的規則可以給我們這樣一個承諾。

所有人在做供應鏈金融設計規則的時候,都要考慮一個問題,怎麼在不同的參與方之間,用一個信任的方式建立協同,然後對他們進行激勵。信任是個結果,信任不是出發點。所以我們談到信任的時候,一定要問,究竟用什麼東西構造了信任?而不能憑空說它就是解決了所有的信任。所以我們真正行業應用的時候,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需要一個叫信任的架構師,你需要設計信任協同的一個架構,有了這個基礎,大家才能在一起玩。這背後就是共識。

怎麼在分佈式的系統設計共識的架構?這非常關鍵。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是哲學家也用到了一個例子:有兩個人在舞臺上,他只能看到對方帽子的顏色。這時候他們兩個能就帽子的顏色達成共識嗎?不能,因爲他們如果想知道自己帽子的顏色,就只能問對方,如果對方不可信,他拿到的結果就是假的,對吧?但如果我再放100個人在舞臺上,你們每個人都告訴我,我的帽子是什麼顏色,每個人都廣播我帽子的顏色,所謂POW簡化理解就是如果有50%以上的人告訴我,我的帽子是紅色,我就相信你們了,這就是區塊鏈中的核心簡單例子——共識。

總結來講,就是根據過去的事實形成信任,在此基礎上,跟相關方產生交互活動形成交易,然後形成信用,一個構成了歷史,一個形成了未來的預期和承諾。前面這部分是密碼學要解決的問題,你是誰?你做了什麼?別人不能篡改、也不能冒充。中間是經濟激勵機制,就是你設計好商業模式,最後這兩個加在一起,就是分佈式商業模式。但這件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一座大山。這個難題就在於,我們設計一個系統的時候,圍繞供應鏈金融,我把所有可能的事實都要收集過來,然後通過驗證機制,形成信任,再跟各方來共享,設計一個大家可以協同的商業模式。所以第二個挑戰就是你要設計這樣一個商業模式,尤其是這裏面參與方越多,涉及到這些利益的平衡就越複雜。

挑戰2:分佈式商業模式設計

1451521531989_.pic_hd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就是加密經濟學,它利用密碼學和經濟激勵實現信息安全的目標。這裏面密碼學是用來證明過去發生的所有事件以及系統屬性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也就是誰的賬戶?有多少資產?資產從哪裏來?經濟學則是利用博弈論和經濟激勵鼓勵參與者一起協作,來保障平臺的安全,使其按照預設的規則發展,也就是回答這樣三個問題,利益怎麼分配?商業協作如何實現?怎麼激勵大家使用這個系統?

1461521531997_.pic

當我們判斷這是不是一個靠譜的區塊鏈應用的時候,其實邏輯是反過來的。我們拿一個商業,看看能不能按照剛纔的結構,重構它的商業模式,能不能把它所有參與方分開,然後讓生產者、消費者、投資者、生態貢獻者這幾方形成共贏?因爲只要有一方受損,這個路就走不通的,是吧?因爲受損的時候他就沒有動機去配合。總而言之就是你把規則設計出來,有個激勵,在聯盟鏈裏就是聯盟,公鏈裏就是它的社區,通過合約和規則約定大家的行爲,通過商業模式建立大家的協作關係,再結合一個行業形成這樣一個邏輯。所以最難的就在這兒,你要把這裏邊每個細節問題全解決了,這需要時間。這就是真正當你做行業的時候,面臨的複雜程度。

那麼這件事到底可行嗎?來自經濟學家的思考

1471521532006_.pic_hd

有兩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回答了這個問題。靠這種激勵機制來形成協同的一個商業模式,這個模式是可行的。

這裏提到的諾貝爾獲獎者其中一個是艾利諾•奧斯特若姆,她提出了“自助治理”的概念,研究的主要方向叫三元經濟。傳統我們講經濟形態的時候,其實講的是兩個,市場和政府。而她的三元經濟添加了一個新的要素叫公民社會來治理。通過社區設計激勵,在裏面進行博弈,形成一個規則,維護這些資源,並不是一定要一箇中心化機構。當你聽到這個概念的時候,很容易在公鏈裏找到對應,就是我們社區裏設計一個激勵來治理。在聯盟鏈裏激勵形態不一樣,聯盟鏈的激勵以商業的收益,公鏈的激勵是以代幣的收益。我的觀點是並非沒有代幣就一定不是一個區塊鏈,沒有這樣的概念。因爲聯盟鏈裏的激勵是靠一些傳統的手段,甚至事法律的約束,並不是說代幣給他賺錢了,就能激勵他幹事兒,不是這樣的。

另一個諾貝獎獲獎者,奧利弗E•威廉姆森,他提出了“新制度經濟學”,它的原理產生於高斯定理,其實主要講當一個協作跨越兩個不同企業的時候,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其實經濟活動抽象到最本質的,就是交易。他研究的學說是交易費學說,意思是隻要你能創造一個在新的經濟模式,產權明確的前提下,如果能讓它的交易費用達到足夠低,這個模式就能夠成立。比如說比特幣,它創造了一個全球的貨幣,在進行全球資產流通的時候,你的交易費相較於原先走傳統的金融機構,已經大大降低了,所以它就會形成一個新的一個經濟形態。

在奧利弗E•威廉姆森的交易費學說裏,還有一個詞叫產權,產權不清晰的時候,以上的邏輯很難成立。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個工廠,旁邊都是農田,工廠去生產的時候,污染了旁邊的農田。這兩方如何達成共識呢?就是當農民約定了這個農田的產權屬於他自己,他就有動機進行談判。他倆談一個合適的價格,污染或者用排污設備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協同達成共識,然後工廠就可以在這個地方生產,跟旁邊的農民和平相處。代幣解決了這一個本質問題,就是產權的問題。其實代幣具有產權的屬性。在這個前提下,只要能創造一個新的經濟形態,讓它比傳統的交易費用低,這個經濟形態就成立。區塊鏈要做的事情很簡單,誰創造價值,就把價值給誰。

code is law?

1481521532014_.pic_hd

這是大家經常會講的一個概念,但是不是這樣呢?

我們先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個人缺錢了,他通過區塊鏈上的數字銀行,把房產抵押,然後拿到這個錢,中間會經過一個抵押擔保的流程。簡化的來講,這個流程中可能要經過申請(要有人來)、登記確認(比如說房產登記處要確定這個房子是不是你的)、銀行抵押(銀行看看你這個房子是不是已經抵押過)、放貸。這裏面每一個參與貢獻的人,你都要可證。但大家覺得還有沒有問題啊?這房產如果是被法院凍結了怎麼辦?如果房產被他拿去給一個小貸公司了怎麼辦?反正房子已經抵押過了怎麼辦?這裏面的一些操作可以去做違規的事。

再比如說,有的做供應鏈金融的人覺得把貨運到核心企業的倉庫裏就行了。但其實從法律的角度來講,它隨時可以退貨,你看大的核心企業,它的法律條款,是有無條件的款項對吧?它們隨時可以把倉庫的貨全部退回去。如果你用這種應收賬款做了抵押,那最後你根本就拿不回來。這是最簡單的一個例子。

所以在遇到實體經濟的時候,“code is code , law is law”,這是兩回事。我們做的所有事,都要解決合規性的問題,解決法律的問題。因此在剛剛我們的例子中所說的申請-登記確認-銀行抵押-放貸這個流程中,至少還要加上兩個環節,一個是監管審查,一個是電子合同。他用的錢有沒有來路,是否符合反洗錢的法律要求等等,一定要是合規的,在這兩個條件不成立的前提下,你拿資產去融資,可能一文不值。所以這也引出了我們的第三個挑戰。

挑戰3:能適應不用行業和法規的需求

所有將供應鏈金融落到實體行業的時候,你都要回答。第一它是個合規的業務,第二它是合法的業務,第三你要有東西來保證你的權益。你必須要嚴格按照一個法律。因此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在幹什麼?跟監管機構報備。你不能把一個IT系統做好扔在那裏,好像就可以去做供應鏈金融了,你一定要合法合規。

整個中國金融環境當前最重要的三件事:1、防風險;2、服務實體經濟;3、金融監管改革;這就是所有金融的大方向,創業公司爲了更好的發展,一定要先解決好這些點才能持久的、健康的發展,真正發揮技術的價值。

說到這裏,我們就發展到了區塊鏈3.0的階段,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分道揚鑣、說散就散”的階段,大家都在嘗試建立一個全球的商業。原來的商業是以企業的信用爲邊界,當跨越企業的時候,合資公司或者商務合作這種形式都是很笨的、低效的方式。區塊鏈讓我們第一次嘗試建立了一個依賴規則本身的系統。

區塊鏈3.0:說散就散&分道揚鑣

1491521532025_.pic_hd

分道揚鑣是說現在的區塊鏈發展朝着兩個方向在發展:一個就是公鏈。它的價值是從自身的體系中生成的,性能(可擴展性)是最高優先級的問題,其次是隱私和跨鏈等。另一個就是聯盟鏈,聯盟鏈最核心的是解決隱私安全的問題,這也是企業應用考慮的重點。

我們接下來主要講講聯盟鏈。聯盟鏈主要拓展了企業高效協作的邊界,這是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創造了一個新的形態,使得商業超越了信任的邊界,與此同時帶來的問題就是,數據也脫離了企業的掌控。如果你不把這個矛盾點解決了,想做企業金融,是很難走下去的。

我以前在IBM的時候,我很重要的客戶就是銀行,還有電信,移動等等,對他們來講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我的數據,其他地方不能用。你告訴我加密密碼學什麼的沒用,走不通的。這就引申出來我們面臨的第四個挑戰。

挑戰4:滿足企業數據隱私安全的要求

數據隱私安全的控制,就是怎麼能讓這麼多人在參與協同的時候,你自己的數據權益能得到保護。有什麼辦法呢?通常大家現在想到的辦法就是在合約層做了一個限制。但其實你還要在共識算法上做改進,因爲現在很多公司的共識算法所有的所有信息都能看、都能驗,如果不重新設計好,它把很多信息暴露出來,這肯定是不合乎要求的。再一個就是網絡,大家通常說它是點對點網絡,但實際上大家如果瞭解的話,就應該知道根本不是點對點,它其實是廣播。也就是說我在這裏面幹一些事兒,同一鏈的人全部都能看到。所以如果你要做隱私安全,這裏面有很多問題要去解決,這是個系統工程。

聯盟鏈最核心的挑戰:隱私安全管理

1501521532035_.pic_hd

在這裏我給一個傳統的簡單架構,可以看下這張圖,這個結構裏它的問題有很多的。這個在賬本上就是全局可見的,你加密之後就是全局可見加密的數據,只要是在一個子鏈裏。點對點網絡也是全局可見的,只要我在這個節點裏,所有人發生的所有事我都知道。共識層、智能合約、成員的權威身份認證也是一樣的道理。這也就是爲什麼我花了兩年時間做一件事,這裏面的每個環節都是要解決的。現在很多人兩個月出一個項目的,我猜測他們就是在合約層改了一些工作,其他方案做的很有限。

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也不是什麼祕密。

1511521532043_.pic

第一是密碼學。但是具體操作時,大家直觀能想到的辦法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密碼學加密也不是大家想象的,我的數據拿我的公鑰加密就行了,如果這麼搞就沒法做共識了,因爲只有你的私鑰能解密,其他人都看不了,其他的方法還有同態加密、零知識證明、多方安全計算等。

第二個是物理隔離。金融機構要做這個事兒,邏輯就是分成很多個子賬本,你們在這邊,他們在那邊。但如果你看到是這樣的解決方案時,你一定要問一個問題,就是它跨鏈的時候,有沒有有效的機制?如果沒有,其實還是一箇中心化的東西。這個問題也需要解決。跨鏈的難點在於它要去做多種共識算法的共識算法。

第三個是可信第三方。這是在有些不成熟的地方可以使用的方式。比方說用銀行的數據。但這裏同樣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剛剛說過的,銀行之間我們怎麼進行協同?這家銀行的數據是絕對不可能在另外一家銀行放的,不管是不是加密的,監管機構通過投放硬件的盒子實現對賬本數據的保護,每個參與方只允許訪問授權的數據,賬本的完整數據只有擁有盒子控制權的纔可以訪問。當然可信第三方有不少方式,這個有不少現有的方案。

交易過程中的隱私安全

1521521532053_.pic_hd

除了上面這些問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因爲在區塊鏈的所有工作都是通過交易來完成的,那麼對應的,也是交易各個環節都有可能泄露數據。那麼它泄露的信息是什麼呢?

第一是交易雙方,誰和誰發生交易?第二個是交易數據,也就是這裏面在幹什麼事?第三個是交易的統計信息,同樣是一種泄漏。在這三個環節你同樣要做工作去解決。比方說每一次交易生成一個新地址用以混淆身份、環簽名、零知識證明等等,用到這些方法去解決,具體就不展開了。交易數據用到分組和隱藏的策略,實現數據的訪問控制。

1531521532061_.pic_hd

最後這句話是想鼓勵大家,我們做的這些事很難,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遇到不少沒有打算做事,或者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比如市場上存在的一些空氣幣,對這個市場產生了不好的影響,所以我覺得大家還是要有信仰,你得堅持你真正喜歡,符合你價值觀的事情。我們這一路上也遇到了很多誘惑,也還在堅持自己覺得真正有意義的事,將來有可能會成功,也可能會努力了願賭服輸,我希望能給到大家一點點鼓勵,謝謝。

發文時比特幣價格 ¥53088.41

文/海倫 稿源:巴比特資訊(http://www.8btc.com/178811-2) 版權聲明:
by
nc"
sa

作者保留權利。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巴比特立場。

來源鏈接:www.8bt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