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稱性似乎是自然界的中定義“美麗”與“合理”的最直觀表達,從視覺上的幾何對稱,到數理上的各種玄妙等式,到生物上 DNA 的雙螺旋對稱結構,以及人類進化過程中對稱的臉部傳達出的優質基因信息導致異性對臉部對稱的伴侶有選擇偏好等等。加密的世界似乎天生就是不對稱的,特別是在分佈式系統中 (RSA 就是最經典不對稱加密)。如今 crypto 市場充斥着各種有趣的不對稱性,不過任何市場總會經歷從不對稱到對稱的平衡態的歷程。這裏總結下最近看到的幾個不對稱現象,以及一些對稱性思考

不對稱風險
Asymmetric Risk

當 ERC20 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後,token issuance 這種偉大的設計在各種 1 天發幣,2 週上交易所的騙子們手中,變成了自己開免費印鈔機的機器,實在是可惜。伴隨着流動性大幅度提前,現在區塊鏈行業的創業者與投資人面臨完全不對稱的風險。

過去的創業與融資是\”milestone based investment\”(融資基於階段性的成果), 從種子輪到 ABC 輪到公開市場募資,每一輪都有每一輪投資人對公司發展的預期,每一輪都有每一輪的坎兒。越是成熟的投融資環境對與早期融資 milestone 要求越是趨於理性

下圖是美國 VC 行業在從 2014 年到 2017 年,從種子輪到 C 輪的平均估值曲線。橙色的代表種子輪,種子輪的平均估值從 2014 年 Q4 的 650 萬美金,到 2017 年 Q4 的 700 萬美金,漲幅僅爲 7.6%。淺藍色代表的 A 輪的同時期估值漲幅爲 30%(1630 萬美金到 2140 萬美金),往上的 B/C 輪的估值漲幅分別爲 45% 和 60%。與此同時,不管是上市還是 M&A; 的時間成本居高不下,2016 年的數據格顯示從公司創立到 IPO 需要令人咋舌的 8 年之久。

傳統世界裏創業最大的風險是流動性風險,創業 8 年期權成廢紙是大概率事件,但是這個風險是投資人與創業者共同承擔,對於買賣雙方來說還算是對稱風險。反觀幣圈平行世界的創業者,流動性風險被加速膨脹的私募融資與競賽般的上線交易所解除。類似上圖的數據沒有 1:1 對應的,但是下圖的幾個老數據(截止 2017 年年中)的數據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圖中數據表明,在 2016 年 11 月之前完成 token sales 的項目,已經有接近超過 80% 在 2017 年年中在交易所上交易,但是在活躍更新和維護的項目卻不到 40%。過早的進行二級市場交易正是我們常說的\”Liquidity Premium\” ,也直接解釋了爲什麼大家願意花過高的估值去投資一個非常早期,但能快速產生流動的 token 項目。

另外一方面也說明在現階段投資方無權監管、無權干涉,全靠創業者初心和職業操守的環境下,crypto 創業者與 crypto 投資人的承擔了完全不對稱的風險。當然你可以設計不同的鎖定期云云,但是有多少鎖定期上了 smart contract,又如何防止項目方融資後去投資,或者同一個團隊批量生產 5 個不同的項目?這些都是在現有環境下 crypto 投資人無法規避的風險。不對稱的風險導致直接導致 crypto 行業大量泡沫產生和騙子橫行。

2008 年的金融危機也是不對稱風險的直接產物。不對稱風險滋生了另外個孿生兄弟叫做“道德風險” (Moral Hazard)。當年不管是設計和兜售各種 CDO 和 CDS 的銀行們,如果不是因爲下行風險極低 — 可以宣佈破產然後政府兜底(實際上也是這麼玩的),就不會盲目打包各種次貸追逐不對稱的上行利益。如今幣圈各種不對稱風險導致的道德風險,從行爲上來看和金融危機如出一轍。

Liquidity Premium 的另外一面是 Liquidity Crunch。最近有很多私募時候大熱的項目直接破發,連大幣的 trading volume 都是上個牛市週期的 1/5 甚至 1/10,縮量交易是最可怕的。可悲新進來的熱錢對牛熊轉變極度不敏感,而且渣渣項目進場的速度也遠比靠譜項目多,整個行業信噪比比原來更低,越來越多項目會面臨 Liquidity crunch 的考驗。隨着信噪比持續降低以及交易量萎縮,投資者只能寄希望於頭部項目,這與金融危機各種 MBS 買家對美國房市盲目樂觀導致風險誤判一樣,如今 crypto 的頭部項目也有過度融資的趨勢:從 Polkadot 的 2 億美金,到 Filecoin 的 2.5 億美金,到 EOS 的 7 億美金,到如今 Telegram 的 8.5 億美金。除 Telegram 之外,其他幾個項目按照傳統風險投資的 milestone investment 來看最多算是個 \” 連續創業者的種子輪項目 \”,如何能支撐起這麼強的頭部資本效應,只有天曉得。也讓我想到了金融危機後格林斯潘(美國第十三任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任期從 1987-2006,跨越 6 屆美國總統)的一句名言:

\”If they\’re too big to fail, they\’re too big,” — By Mr. Greenspan

不對稱比較
Asymmetric Comparison

今天一個好朋友問我如何看下面的新聞 –

Pantera Capital 研究員:2020 年時以太坊市值將是比特幣十倍

上週 Pantera Capital 的研究員在一峯會上預測:以太坊的天才創始人在以太坊上展現出獨有的偏好和範圍更廣的生態系統,這將讓以太幣的價值到 2020 年比特幣高出 10 倍。他同時認爲,比特幣將會被廢。該研究員表示:投機推動創新,但 95% 的 ICO 都毫無價值。

斷章取義和錯誤類比較是大衆媒體非常喜歡做的兩個事情。這個關於以太坊市值和比特幣市值的比較是個典型的不對稱比較。BTC 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從去年年初的 80% 被壓縮到了現在 40% 是不錯,ETH 的市值也從原來的不到 BTC 1/10 到現在的接近一半。但是這種比較的錯誤性在於,單純市值的計算,是不是應該把所有的 BTC forking 都可以算到 BTC 的市值上,譬如 BCH。還有各種直接照抄 BTC 代碼的山寨幣,是不是也應該算一部分市值在 BTC 頭上?

這種比較也忽視了 BTC 在加密貨幣歷史上的獨特且唯一的地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區塊鏈公司或者任何一家企業,在創始人失蹤後 5 年還能正常運營發展的。BTC 向我們證明了一個真正沒有“single point of failure”的可能存在(again,這裏不討論算力集中的問題)。世界上所有生物都從單細胞原生生物進化而來,比較單細胞生物的價值與人類這個物種的“價值”在生態系統的宏觀尺度上來看沒有意義,正如比較 BTC 和 ETH 的市值一樣。

最後,Crypto 世界裏最大的不對稱當屬信息不對稱,原來區塊鏈設計初衷是爲了解決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各種市場無效性,讓消費者有足夠的信息進行選擇以及能對自己的數據進行全權的把控。可是現在現在連最基本投資和發幣上 smart contract 的事情都沒有做到,更不要說其他的基本信息了。本來區塊鏈最應該解決的事情,反而因爲信息不透明滋生如此多代投亂象、惡意拉盤、砸盤吸血等等,這個也是行業的悲哀。

最後用馬克吐溫的名言來結尾,也祝大家狗年心想事成,賺成狗

“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 — By Mark Twain

來源鏈接: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