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發文大談區塊鏈這是來自權威媒體的“關心”,區塊鏈已是風口!

**

——小編按

號外!號外!來自最新的消息,在《人民日報》經濟週刊的第17版,對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報道。我們都知道,《人民日報》作爲中國最爲權威的主流媒體,其發言很大程度上都是代表了國家層面的看法。而這次《人民日報》發出整版,“破天荒”連續刊登三篇關於區塊鏈的專題報道,無疑又將會把區塊鏈產業引入一輪新的爆發。很多行業網站都曾預言,2018年將會是區塊鏈技術騰飛的元年。因爲在經過多年的底層區塊鏈技術架構之後,整個區塊鏈領域也是越發顯得成熟完善。在這開年之際,《人民日報》的大幅報道,正是彰顯了區塊鏈技術正值完美的契機與風口。有一句老話這樣說過:“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更何況是這異常火爆的新型互聯網技術呢?《人民日報》刊登的三篇文章分別是《三問區塊鏈》、《抓住區塊鏈這個機遇》、《做數字經濟領跑者》,全面客觀地分析了區塊鏈技術的當前發展形式,並且積極肯定了區塊鏈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呼籲相關部門及時出臺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扶持政策。下面小編將這三篇文章的原文分享出來。(有需要的讀者可以仔細拜讀;沒有耐心的可以直接拉到文末,聽小編侃大山。)

【第一篇】三問區塊鏈

人民日報記者 王觀

近段時間,有關比特幣的新聞非常吸睛,區塊鏈也跟着火了一把。資本市場上,各種區塊鏈概念股的股價漲跌猶如過山車般驚心動魄。從反應敏銳的資本市場可以看出,區塊鏈正站上風口,受到各方高度關注。

什麼是區塊鏈?

一種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賬本數據庫,沒有中心,數據存儲的每個節點都會同步複製整個賬本,信息透明難以篡改。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重視並參與區塊鏈技術研發。從最初的比特幣、以太坊,到各種類型的區塊鏈創業公司、風險投資基金、金融機構,貼上“區塊鏈”標籤,立馬就“金光閃閃”。不僅如此,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也被各種解讀區塊鏈的文章刷屏。

那麼,到底什麼是區塊鏈?

工信部指導發佈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這樣解釋: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佈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佈式基礎架構與計算範式。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何飛進行了通俗解釋:“簡單地說,區塊鏈就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賬本數據庫。”去中心化,即與傳統中心化的方式不同,這裏是沒有中心,或者說人人都是中心;分佈式賬本數據庫,意味着記載方式不只是將賬本數據存儲在每個節點,而且每個節點會同步共享複製整個賬本的數據。同時,區塊鏈還具有去中介化、信息透明等特點。“區塊鏈技術本質上是一種數據庫技術,具體講就是一種賬本技術。賬本記錄一個或多個賬戶資產變動、交易情況,其實是一種結構最爲簡單的數據庫,我們平常在小本本上記的流水賬、銀行發過來的對賬單,都是典型的賬本。”騰訊金融科技智庫首席研究員王鈞說,安全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大特點,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分佈式的存儲架構,節點越多,數據存儲的安全性越高;二是其防篡改和去中心化的巧妙設計,任何人都很難不按規則修改數據。以網購交易爲例,傳統模式是買家購買商品,然後將錢打到第三方支付機構這個中介平臺,等賣方發貨、買方確認收貨後,再由買方通知支付機構將錢打到賣方賬戶。由區塊鏈技術支撐的交易模式則不同,買家和賣家可直接交易,無需通過任何中介平臺。買賣雙方交易後,系統通過廣播的形式發佈交易信息,所有收到信息的主機在確認信息無誤後記錄下這筆交易,相當於所有的主機都爲這次交易做了數據備份。即使今後某臺機器出現問題,也不會影響數據的記錄,因爲還有無數臺機器作爲備份。提到區塊鏈,很多人就把它與比特幣聯繫在一起,不少人甚至把區塊鏈等同爲比特幣。何飛說,比特幣是區塊鏈的一種呈現方式,但區塊鏈並不等同於比特幣。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和基礎架構,而比特幣是區塊鏈的成功應用,但並不意味着區塊鏈只能應用到比特幣上。

區塊鏈有什麼用?

能解決金融、公益、監管、打假等很多領域的痛點難點,但有不少適用條件。

金融服務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領域。運用區塊鏈技術能解決支付、資產管理、證券等多個領域存在的痛點。
以支付領域爲例,金融機構特別是跨境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清算、結算的成本較高,涉及很多手工流程,不僅導致用戶端和金融機構後臺業務端等產生高昂的費用,也使得小額支付業務難以開展。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有助於降低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成本及爭議解決的成本,顯著提高支付業務的處理效率。另外,區塊鏈技術爲支付領域帶來的成本和效率優勢,使金融機構能更好處理以往因成本過高而被視爲不現實的小額跨境支付,有助於實現普惠金融。比如,爲解決金融機構間對賬成本高的問題,2016年8月,微衆銀行聯合上海華瑞銀行推出微粒貸機構間對賬平臺,這也是國內首個在生產環境中運行的銀行業聯盟鏈應用場景。微衆銀行區塊鏈首席架構師張開翔認爲,傳統“批量文件對賬”模式長久以來未能解決的成本高問題,正是區塊鏈技術的用武之地。隨後,洛陽銀行、長沙銀行也相繼接入機構間對賬平臺,通過區塊鏈技術,優化微粒貸業務中的機構間對賬流程,實現了準實時對賬、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等目標。截至目前,平臺穩定運行1年多,保持零故障,記錄的真實交易筆數已達千萬量級。在公益領域,區塊鏈技術也大有可爲。螞蟻金服涉及區塊鏈的首個應用場景就是公益,幫助一羣聽障兒童獲得一筆善款,然後運用區塊鏈技術促進公益更加開放透明。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高級產品專家胡丹青說:“區塊鏈公益平臺就像是我們在互聯網上構建了一個專門用於郵寄資金的郵局。用戶捐的每一筆錢,我們都會打包成一個包裹,這個包裹通過區塊鏈平臺傳遞,每經過一個節點,我們都會蓋上一個郵戳,最後送到受捐人手上。這樣可以保證用戶捐的每一筆錢都是透明、可追溯、難以篡改的。”
在商品打假方面,區塊鏈技術可以大顯身手。胡丹青介紹,螞蟻金服將區塊鏈技術用在了正品溯源上。目前,已有部分來自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海淘商品比如奶粉,用支付寶掃一掃,就能知道是不是正品。“跟此前商家自錄入商品信息不同的是,區塊鏈是讓多位‘記賬師’公正、獨立、不可抵賴地完成記賬。”對於金融監管,區塊鏈技術也能發揮一技之長。2017年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深圳)發佈的《金融區塊鏈底層平臺FISCO
BCOS白皮書》認爲,區塊鏈爲金融監管機構提供了一致且易於審計的數據,通過對機構間區塊鏈的數據分析,能夠比傳統審計流程更快更精確地監管金融業務。例如,在反洗錢場景中,每個賬號的餘額和交易記錄都是可追蹤的,任意一筆交易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會脫離監管視線,這將極大提高反洗錢的力度。有業內人士認爲,區塊鏈1.0主要針對數字貨幣;區塊鏈2.0針對智能合約,可以應用在金融市場中;區塊鏈3.0適用的場景將會更多,甚至會開創一個“區塊鏈時代”。何飛認爲,區塊鏈確實能解決很多領域的痛點難點,但區塊鏈不是萬能的,也有很多適用條件。

比如,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特點適合多方參與的場景,如果只是單邊或雙邊參與價值就不大。由於需要每個節點都去核對,區塊鏈技術也不適用那些高頻交易的活動。

再如,區塊鏈強調的是公開透明,並不適合對數據隱私要求特別高的場景。

區塊鏈會成新風口嗎?

技術目前還不太成熟,要警惕概念炒作,特別要區分是技術創新還是集資創新,不能爲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區塊鏈概念這麼火,未來會成爲又一個“互聯網+”嗎?

近年來,區塊鏈的發展生態逐漸得到改善與豐富。業內人士認爲,擁有國家政策扶持,得到廣泛關注和資金支持,區塊鏈技術能實現逐步穩定進步。區塊鏈技術上行前景雖廣闊,但對此也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儘管眼下區塊鏈大熱,但我們仍然認爲,它還處於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胡丹青說,區塊鏈概念目前存在虛熱,不是熱在拿技術解決現實問題,而是熱在集資圈錢、炒作估值,尤其是熱炒的絕大部分所謂ICO(首次代幣發行)都是集資工具創新,跟技術創新無關。

區塊鏈技術確實能創造很大的價值,但一些風險也不容忽視。

“區塊鏈技術還不太成熟,可應用場景比較有限,更應警惕資本市場炒作概念。”何飛說,區塊鏈熱潮的背後免不了會有一些搞噱頭想投機的公司,他們並沒有真正開展業務,只是企圖到資本市場撈一筆就走,要謹防由此出現“劣幣驅逐良幣”,導致真正想開展業務的機構退出市場,影響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胡丹青建議,對於目前的區塊鏈熱,監管部門應更主動地介入,區分是技術創新還是集資創新,鼓勵政府組織、有公信力的專家、行業參與者共同幫助公衆辨識,全面遏制區塊鏈名義下的集資創新,讓ICO實際控制人必須爲集資行爲承擔責任。“判斷是技術創新還是集資創新的依據其實很清楚,即是否以信任爲始,是否通過解決信任問題創造了實際價值。”

今後更好地推廣和使用區塊鏈技術,還需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加強相關法律政策制定等。

王鈞認爲,共識算法等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尚存在優化和完善的空間;另一方面,區塊鏈的處理效率還難以達到現實中一些高頻度應用環境的要求。目前主流的區塊鏈技術平臺均發源於國外,國內的區塊鏈技術服務商要耐心地從底層開發做起,做到技術自主可控,爭取引領全球區塊鏈技術發展。擁有區塊鏈應用場景的企業,要積極擁抱新事物,同時科學評估上鍊需求,不能爲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何飛認爲,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指導有志於投身區塊鏈技術研發應用的企業,同時明確一些區塊鏈適合應用的場景及國家鼓勵的領域等。《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建議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借鑑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做法,結合我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情況,及時出臺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扶持政策,重點支持關鍵技術攻關、重大示範工程、“雙創”平臺建設、系統解決方案研發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同時,建議國內重點企業、科研、高校和用戶單位加強聯合,加快共識機制、可編程合約、分佈式存儲、數字簽名等核心關鍵技術攻關。

【第二篇】抓住區塊鏈這個機遇

北大光華金融科技實驗室研究員 竇佳麗

區塊鏈的誕生,將大幅降低價值傳輸成本,又一次極大解放生產力。

目前,區塊鏈底層技術還不成熟,基礎設施還不完善。

區塊鏈難以篡改、共享賬本、分佈式的特性,更易於監管接入,獲得更加全面實時的監管數據。

區塊鏈迅速發展不是偶然,它能極大降低信息價值傳輸成本。

區塊鏈發展如此迅速,背後有深刻的必然性。自互聯網誕生以來,人類社會的信息傳播成本得到極大的降低,信息傳播效率的飛躍帶來生產力的極大解放。然而現在的互聯網也存在固有的缺陷,它更關心的是信息的送達,而不太關心信息的所有權,出現了“數據裸奔”“信息無主”等問題。而有些信息具有很強的價值屬性,比如匯款轉賬信息,這些有價值信息的傳遞需要依賴第三方來“保駕護航”。因此,目前信息的價值傳輸成本依然高企。區塊鏈的誕生,帶來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曙光。由於區塊鏈公開透明、難以篡改、不依賴中介機構的特點,區塊鏈可以實現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價值傳輸。人們有望基於區塊鏈建成價值傳輸的互聯網。在價值互聯網中,價值傳輸成本將極大降低,生產力將又一次獲得極大解放。

區塊鏈獨特的優勢,如數據的確權使用、價值的高效傳輸,可以廣泛應用於很多行業,比如金融服務、合同契約、慈善公益、物聯網等,區塊鏈將在未來改變很多行業的面貌。

因此,區塊鏈絕非無足輕重的領域,而是國際上的兵家必爭之地,我們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最近,區塊鏈概念很火,區塊鏈的春天似乎已經到來,那麼,爆發就在眼前嗎?

我們不應該如此樂觀、如此急切。區塊鏈技術誕生以來,儘管技術創新與突破層出不窮,但社會級別的大規模應用實踐仍然不足。區塊鏈底層技術不成熟,基礎設施不完善的狀況並沒有獲得根本改觀。

首先,當前主流的區塊鏈系統,包括比特幣、以太坊等,其成熟度都不能支撐大規模現實商業場景。其次,在現有系統中,價值往往只能在同一個區塊鏈內進行傳遞,於是,看起來熱鬧的衆多區塊鏈實踐,事實上搭建了更多的價值孤島,這與區塊鏈“價值互聯網”的美好願景南轅北轍。然而,區塊鏈底層技術獲得實質性突破之前的這個階段,恰恰是一個戰略機遇期。我們應該深耕技術,以期通過技術優勢在未來的國際區塊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如果急於在並不牢固的地基上搭建城堡,很可能因小失大。

監管之道在於通過區塊鏈技術本身實現對技術的監管。

區塊鏈行業健康發展,亟須科學監管。由於處在發展的早期階段,區塊鏈從業人員魚龍混雜,甚至有的從業者發佈一些只有名字、無戰略、無團隊、無開發的“空氣項目”,吸引風險承擔能力不足的散戶參與其中,這不但是對行業自身的戕害,還給社會穩定帶來了隱患。2017年9月4日,7部委發佈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對於行業內野蠻生長的代幣融資行爲,將其定性爲“非法公開融資”。這是一次非常及時的監管介入,對後續監管也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有觀點認爲,區塊鏈的匿名性與弱中心化的架構,與現有的監管體系存在某種程度的天然衝突。實際上,兩者並不衝突,區塊鏈技術最終必然演化爲“監管融入技術”的模式,區塊鏈的難以篡改、共享賬本、分佈式的特性,更易於監管接入,獲得更加全面實時的監管數據。讓監管機構本身也參與到技術中去,通過技術本身實現對技術的監管,將最終化解區塊鏈與監管的衝突。

【第三篇】做數字經濟領跑者

餘建斌

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國正從跟跑者、並跑者逐漸變成領跑者。深入推動數字技術進步,深度拓展先進技術的場景應用,必將成爲撬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將引領世界數字經濟大潮。“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早晨一起來就打開微信,晚上睡覺前還在看微信,他們可以用微信做越來越多的事情——轉賬,叫出租車,訂外賣,買電影票,預約掛號等等。”美國留學生邁克通過社交軟件WhatsApp這樣告訴他的朋友。
的確,眼下在中國,微信遠非只是一個通信軟件,它日益成爲一種經濟生活方式。用戶每天平均超過1個小時的使用時間,移動互聯網日益豐富的數字化應用場景,讓人不得不對微信所能帶動的數字經濟巨大發展潛力高看一眼。
以信息技術爲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爆發,爲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既催生了數字經濟,同時也幫助傳統行業進行全面的數字化轉型,實現更好的創新發展。尤其是數字經濟能夠幫助欠發達地區發揮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甚至彎道超車。比如,在貴州偏遠的貧困山村,遊客照樣能使用手機支付,當地的土特產通過電子商務“飛”出大山。
數字經濟被認爲是近期發展最快、創新最活躍、輻射最廣的經濟活動,很多國家都踏上了數字經濟快車道,我們也正迎來數字經濟時代。有人判斷,現在人們通常把用電量作爲衡量經濟景氣的重要指標,將來“用雲量”將會成爲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
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國正從跟跑者、並跑者逐漸變成領跑者。這有直觀的感受——“數字經濟在中國已經成爲一種日常生活,並越來越多地觸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外國人讚歎我國的網絡購物、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走在了世界前列,甚至用“新四大發明”來形容;這也有數據的支撐——前不久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和《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達22.58萬億元,躍居全球第二,佔GDP比重達30.3%。每天50億次百度搜索點擊、每天1.75億次支付寶交易……這些海量數據的時刻刷新,背後是線上線下數字經濟的真實脈動。
我國有條件有實力擔當數字經濟的領跑者。實現這個目標,首先需要制定富有遠見的發展計劃,並且腳踏實地一步步完成。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創新引領、共享經濟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貫徹落實好這些重大戰略部署,把好頂層設計的“方向盤”,我國的數字經濟才能行穩致遠。
數字經濟的發展以創新爲主要引領,我們要當數字經濟的領跑者,還必須在基礎支撐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例如,在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上,國內企業需要好好爭取5G標準的話語權;芯片是數字經濟的“工業糧食”,我國目前還是世界最大的芯片進口國,自主研發任重道遠。在信息化的新階段,大數據發展日新月異,我國還需要集中優勢資源,突破大數據核心技術。此外,從長遠看,前沿技術研發、數據開放共享、隱私安全保護、人才培養等方面,也應做好前瞻性佈局。
當前,我國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爲改革主攻方向,深入推動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數字技術進步,深度拓展這些先進技術的場景應用,必將成爲撬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將引領世界數字經濟大潮。

從這三篇文章中,我們都不難看出,人民日報傳達的含義皆是對區塊鏈非常看好的,字裏行間都難掩對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的明朗態度。從區塊鏈的含義引入,並系統地解釋了區塊鏈在未來產業結構中的積極意義。換句話說,區塊鏈技術很大程度是可以重築我們已形成的社會結構的,並且將極大優化資源整合,對接到各行各業,使社會不同領域都能得到更爲“健康”的發展。

誠然不假,如今正處於區塊鏈技術的風口。但是,人民日報也對當前階段很多打着區塊鏈旗號的泛濫現象提出警告。畢竟,現在領域內很多根本不具有真正區塊鏈技術的產業也想趁着這個契機“迎風而上”,撈一把跑路。所以,監管也是當前區塊鏈產業的重中之重。

雖然區塊鏈技術相較於誕生期來說,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但是真正能做到落地應用的,還是屈指可數。小編認爲,區塊鏈技術之所以能發展如此迅速,背後肯定有着深刻的必然性。因爲互聯網時代的誕生和普及,已經讓人類社會習慣了信息傳播的便捷快速,那麼區塊鏈技術將會基於互聯網技術,進一步促進人類社會信息交流的催化劑。

但是,就區塊鏈技術本身而言,其最顯眼的特性莫過於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的架構,那麼這就和現有的國家監管體系存在着天然的衝突。因此,在三篇文章裏,我們都不難發現,人民日報也在大力呼籲,各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區塊鏈技術的監管。可能也只有讓監管機構本身參與到區塊鏈技術中去,通過其本身實現對區塊鏈產業的監管,才能最終化解這二者的尷尬境地吧。

總而言之,區塊鏈技術對於我們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極爲利好的,因此,人民日報也從來都是對區塊鏈技術持有明朗態度。正因爲區塊鏈技術的公開透明、難以篡改、不依賴中介機構等特點,可以很好得與互聯網時代大數據共享所互補。並且,其安全、高效、低成本,正是大勢所趨的技術體現,可以對接到社會很多行業,很難不給予其足夠的重視。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目前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區塊鏈技術的“春天”已來。相信在主流媒體的支持下,區塊鏈技術的被認知度和被接受度都會得到進一步提升。正如前文所言,如今的區塊鏈技術正站在風口上,也許趁勢起飛了。

免責提示

區塊鏈每日財經發布此信息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中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及時來電或致函告之,本站將在第一時間內給予刪除處理。若是未經證實的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任何投資和交易根據,據此操作,風險自擔。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新浪微博

5465502130

來源鏈接: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