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效應在經濟、企業以及戰略領域的影響被嚴重低估。網絡效應的出現,誕生了諸如微軟、谷歌、Facebook、滴滴打車這類巨頭。這些公司的競爭戰略有別於傳統企業,隨着互聯網滲透到實體,對傳統企業構成降維打擊,與當年鐵路、電信巨頭類似,監管當局該如何限制這種壟斷性質的企業擴展,又該如何鼓勵其創新?區塊鏈身上同樣繼承了互聯網的網絡效應,區塊鏈的網絡效應能否像互聯網一樣形成“一統天下”之勢,又會面臨哪些挑戰?

網絡效應

所謂網絡效應,簡單理解就是新增用戶越多,對原來用戶越有價值。經常的例子有電信,比如一臺電話沒有價值,第二個人裝了電話開始可以使用了,第三個人裝了電話,三個人之間都可以通話。鐵路網絡也是如此,比如一個城市只有一條地鐵線,乘客比較少,新增幾條線並且能夠連接在一起,那麼乘坐的人就多了。

隨着用戶數量的增加,所有用戶都可能從網絡規模的擴大中獲得了更大的價值。此時,網絡的價值呈幾何級數增長。這種情況,即某種產品對一名用戶的價值取決於使用該產品的其他用戶的數量,在經濟學中稱爲網絡外部性 (network externality),或稱網絡效應。

網絡效應實際上是規模經濟衍生出來的。規模經濟,可以用“邊際”的概念更好理解,當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投入,被認爲發生了規模經濟。互聯網產品的固定成本主要是開發成本非常高,但邊際成本極低甚至接近於零,非常有利於邊際擴展,一個單位的成本增加,甚至帶來幾何數的邊際收益。

經濟學上,通常以網絡外部性來解釋網絡效應。外部性一般包括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網絡外部性指的是正外部性,即用戶人數越多,每個用戶得到的效用就越高,網絡中每個人的價值與網絡中其他人的數量成正比。網絡外部性分爲直接外部性和間接外部性。直接網絡外部性是通過消費相同產品的用戶數量變化所導致的經濟收益的變化,即由於消費某一產品的用戶數量增加而直接導致商品價值的增大 ; 間接網絡外部性是隨着某一產品使用者數量的增加,該產品的互補品數量增多、價格降低而產生的價值變化。

一般認爲隨着網絡用戶數量的增長,將會帶動用戶總所得效用的幾何級數增長。但實際上,關於網絡效應的準確計算是比較困難的。3Com 創始人羅伯特·梅特卡夫發現了梅特卡夫定律來量化網絡效應。梅特卡夫定律認爲,網絡價值以用戶數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長,數學公式可以表述爲 y=n²。

後來很多研究表明,網絡效應按平方倍數增長髮生在前期可能性大,後期或面臨邊際效用遞減的情況。在後期網絡效應更多演變成長尾效應。我們也可以從長尾曲線中獲得啓發,長尾曲線是一個對數函數:y=logax (0

現實中也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這一函數。比如微信用戶前期增加,可能你的朋友們加入,對你而言非常重要,但是到後期成千上億用戶的加入對你而言影響不大。另外,如果網絡效應按平方倍數增長,競爭對手將無生存之地,這就無法解釋谷歌和百度,餓了麼和美團之間的抗衡。

區塊鏈網絡效應的優勢與挑戰

從比特幣身上可以看出區塊鏈的網絡效應,一個新增地址的增加,給其它用戶帶來正效應。區塊鏈與互聯網一樣具備網絡效應,但是與傳統互聯網的網絡架構完全不同。現在很多互聯網產品都被平行映射到區塊鏈上,如區塊鏈微信、區塊鏈支付寶、區塊鏈操作系統、區塊鏈 DAPP。那麼問題來了,區塊鏈的網絡效應能否幹掉互聯網?

區塊鏈網絡效應的優勢:

一、區塊鏈在分佈式數據存儲、加密、不可逆、去中介化等方面具有優勢,區塊鏈或許可以藉助分佈式數據儲存構建比互聯網更爲龐大的網絡,引發更大網絡效應。我們從比特幣身上看到這種可能性。在互聯網上,我們現存支付寶系統、微信支付系統、各國各種商業銀行支付系統,這些系統之間雖然有些可以相互轉賬但是都隸屬於不同國家的中心化數據庫,交易成本比較高。但是,比特幣網絡是分佈式數據存儲系統,全球任何人都可以在比特幣網絡中生成非常多的地址,實現實時全球轉賬,交易成本更低,網絡效應更大。

二、區塊鏈數據私有化帶來大數據外部效應。當前的互聯網網絡,數據存儲在各個中心化數據庫之中,用戶不具有數據所有權和使用權。在區塊鏈網絡中,數據歸屬於用戶私人所有,用戶掌握自己的數據,可授權使用,可數據共享。這種私有化機制可以大大激勵用戶參與區塊鏈網絡,以及保護和共享數據,數據共享帶來大數據的網絡效應。

不過,區塊鏈的網絡效應同樣具有邊界限制,產生邊際效用遞減。甚至與互聯網相比,區塊鏈網絡的擴張具有更高風險。區塊鏈的網絡效應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如何構建可持續的共識機制,即避免分叉。共識匯聚人來,共識流失人走。區塊鏈網絡擴張,同樣伴隨着共識分裂進而形成的分叉。如何滿足越來越多的大多數人,構建可持續的共識機制,是個巨大的挑戰。共識機制實際上決定了區塊鏈網絡的邊界,邊界則決定了網絡效應的範圍。

二是如何做到更大範圍的公平。公平永遠是相對的,人越多,公平的挑戰越大。更大範圍的公平才能吸納更多人蔘與,才具有大網絡效應,但目前公平性的挑戰依然很大。POW 看似最爲公平,實際上電子製造能力強大而成本低廉的中國佔了巨大便宜,中國礦商壟斷了算力。對於更多的人,更大範圍的公平似乎只有隨機選擇。但是隨機選擇顯然漠視了人類的智慧,幸運者佔便宜,似乎對努力而聰慧者不公。但聰慧者的天賦各異,更難平衡。

三是拜占庭容錯在多大範圍內有效。比特幣利用優化化的拜占庭容錯機制,只要 6 個節點驗證就默認所有節點驗證,這實際上並不夠科學。拜占庭容錯機制還難在廣泛的公鏈中發揮效應,被認爲聯盟鏈的選擇。反過來,如果區塊鏈網絡無法通過拜占庭容錯解決不誠信節點問題,那麼還有其他辦法嗎?區塊鏈有效邊界是否受制於此?

區塊鏈的網絡效應與互聯網的網絡效應各有優劣,本質上是分佈式數據庫與中心化數據庫在技術應用上表現出來的優劣性。但是,網絡效應的推動,二者不可避免地發生正面“衝突”,甚至發生摧毀性、壟斷性的競爭局面。區塊鏈能否對互聯網產品構成替代,網絡效應至關重要。

更多精彩內容:千禧財經

來源鏈接:www.chaink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