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 TCP/IP 的通訊協議,不但締造了經典的阿里模式(交易撮合+信用擔保)。也締造了騰訊模式(即時通訊+流量分發),也締造了百度的搜索入口模式。區塊鏈做爲一種相對新的網絡協議,會如何在物理層面,改變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呢?今天是這個系列的第二集。

社交魔方

基於 TCP/IP 的網絡通訊協議,簡直就是爲騰訊而生的。但是騰訊帝國也並非牢不可破。

如果我們設計一款社交產品,我們一般會使用社交魔方這個工具。這個工具的優點就在於,
可以防止那些衝動的創業者一旦發現了某個痛點,就一時衝動的掉進與巨頭爭天下的大坑裏。
也是我個人每次分析市場的時候做的基本判斷模型圖:要麼就做一個與巨頭完全不一樣的東西,賭一個 1 賠 10000 的顛覆革命機率!要麼就去彌補巨頭的空隙,換一個 1 配 3 的收購抱大腿機率。

當我們想設計一個社交產品的時候,我們會從三個層面來思考這個產品。讓我們所設計的產品模型,在這個魔方的三個軸上移動,最終找到一個“競爭對手相對較弱,商業模型相對容易搭建”的點位,停下來,建立社交產品的核心功能點。

建立了核心功能點之後,我們會用埃弗雷特·M. 羅傑斯的創新擴散模型,來規劃和指導產品的演進路線。就是下圖

昨天好多朋友說我寫東西沒圖片,闡述理論的時候晦澀難懂。今天我們不聊八卦,就只聊模型。全是圖片

回到第一張圖,社交魔方的第一個緯度:信息的密度

信息的密度

一款社交產品,就是最起碼的一個信息的載體。大概可以基於以下四個緯度建立

1.文字:最經典的就是第一個玩 140 個字社交的 Twitter 和中國的微博。騰訊也有大量佈局,從一開始狙擊微博的戰術性騰訊微博,到 QQ 和微信朋友圈自帶的碎片化文字產品。
2.圖片:無論是靜態圖還是動態圖,最火熱的就是 Instagram 的圖片社交和微信的朋友圈。
3.語音:無論是短語音信息還是 VOIP 電話,這是微信的自留地。國外的產品就是 WhatsApp。還有當年中國大陸的第一款產品 TalkBox,大家可能已經忘了。死人是不會說話的。
4.視頻:視頻就是 FaceTime、Skype、微信視頻。這都是強溝通的視頻通話產品,還有弱一點的,就是以“頭條系”爲代表的抖音、火山、西瓜等等。抖音是我比較推崇的,4 月的時候寫了大量有關:區塊鏈共識能不能代替機器推薦的文章,就是研究的抖音。

如果我們做社交,我們首先要拋掉找到“痛點”的激情,先搞清楚,最核心的社交載體,是什麼?目前硬件條件能支持的四個基本緯度,騰訊都是鐵桶江山。如果你要是能做觸覺和嗅覺,說不定還有戲。

早些年有人要做“可穿戴
の智能設備!基於男女情趣用品の匿名兩性社交
”,就是那種按摩棒+飛機杯+AR 的思路,如果大家能配套用區塊鏈搞搞匿名+點對點通信去中心化+幣激勵,在保證大家的隱私的同時還能解決收入問題,解放中國男女失衡的困境,也許行 ~ 來,空氣幣來一波!

溝通的廣度

溝通的廣度,是我們思考社交產品的另一個維度,你是要向誰溝通?跟誰社交?

1.大衆溝通:名人微博,博客,微信公衆號,這些是最接近媒體屬性的社交產品,大家把這類產品通稱爲社交媒體,Social media。他們一方面具有媒體的廣度,也同時具有個人信用擔保和人際關係基礎。
2.組織溝通:釘釘,這是阿里難得的一個社交棋子。與陌陌並稱雙俠,可惜後倆陌陌上了市。但釘釘還在,這是難得的企業溝通平臺。騰訊在這個位置上與之對抗的產品就是企業微信,果然是無所不在的騰訊。另外就是百度的 HI,不吹不黑,百度 HI 核心應用做的還行,但是沒推起來。立項的時候是要與 QQ 一爭天下的產品,如今卻變成了只有百度內部員工。有一個段子是這樣說的:說百度人事發了個郵件,說 8 月要校招 100 名大學生。百度 HI 的產品經理馬上興高采烈的羣發郵件說:今年咱們的產品用戶增長量達到 10%!KPI 提前完成啦!當然,這是笑話,百度 HI 的段位還是很高的,比旺旺要強一些,旺旺都沒興趣吐槽。
3.羣體溝通:主要就是百度貼吧、豆瓣小組、寶寶樹,校園社交一類。這裏其實最強大的產品是看起來很土的百度貼吧。可以稱之爲百度的社交長城,當然也只有依賴百度的流量入口地位才能鑄就這樣全民皆兵的長城。最耐人尋味的產品就是校園社交——每隔幾年起來一批,錢燒光了就倒掉。這可能跟校園市場週期性流通的用戶特徵有關係,也可能跟用戶的心理切割有關係——一旦踏入社會,就完全改變了心態,以過來人的心態切割了校園裏的社交關係,扮演起新的社會角色。最賺錢的看起來是母嬰,曬娃狂魔也同樣是強關係的主題社交,也同樣有強大的購買力。國家鼓勵生育之後,市場規模會更大。
4.人際溝通:主要就是 IM,而且本來就是點對點通信,已經具備規模效應。目前看來,不存在任何突破的可能

5.自我溝通:這是我認爲區塊鏈最有可能找到市場縫隙的地方。早些年有“無祕”“樹洞”一類的產品。後來無疾而終,主要是兩點,一是產品盈利模式不清晰,無法通過目前已有的“流量轉賣模式”和“2C 收費模式”存活。二是後來也總是去招惹人家巨頭,動不動就爆人家內幕。

但是這種匿名類產品,非常適合在區塊鏈上去做,參考以太坊的模式。

一是,如果基於區塊鏈和幣激勵來做,其實未必需要一箇中心化的公司來承擔硬件成本。

再一個就是,如果能完全去中心化,也就釋放了審覈的壓力。實際上現在的確也有大量的用戶把很多內容存在鏈上。

最後就是,我們可以用區塊鏈的溯源和時間戳,去最大程度上去剷除謠言

你們看看,又是一波空氣幣!發起來!

不過大家要想好,一旦我們確認了產品的第一個核心應用點,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麼走?

運營路線圖

現在閉上眼睛想像:我們的產品,根據我們找到的痛點,在社交魔方的三個軸中,已經確立了一個自己的位置,明晰了自己產品的功能點。現在,我們產品上線之後,

首先,我們建立了第一個產品里程碑,一個核心功能成熟的產品出現了。會有 2.5% 的創新型用戶
(Innovator)進入,他們就是喜歡探索和學習新的產品,我想我們微信公衆帳號裏肯定有大量這樣的用戶。這也是我們帳號的牛逼之處。在這 2.5% 的 Innovator 幫助下,產品開始有了日活,通過觀察他們的數據,也形成了初步的對產品的設計的判斷。

然後會有 13.5% 早期使用者(Early
Adopters)聞風而來,他們可能是 KOL,也可能是就是行業裏的從業者。他們推動產品的商業模型雛形初現了。產品大概明確瞭如何賺錢這個問題。商業模型的里程碑,出現了。

最後,產品有可能開始流行,早期 34% 的潮流型用戶進來了(Early Majority):34% 的跟隨型用戶(Late
Majority)也跟着流行趨勢進來了。最後,連 16% 的被動型用戶(Laggards)也進來了。

這個時候,我們發現,每個階段的用戶對產品的要求都在變化,我們單一的產品功能不可能一直滿足用戶,我們被用戶數去驅趕着走,我們沿着社交魔方的三個軸不停的移動產品,如何繼續深入魔方的核心,我們會與不可戰勝的巨頭騰訊相遇,遭遇殘酷的絞殺。如果我們停滯不前,我們的用戶就會流失,我們只能繳械投降。

我們應該怎麼辦?

點對點的通信技術是區塊鏈的根本,也是 IM 的根本。用戶對信息保護有市場需求,但是絕對不是剛需。說實話普通用戶的溝通多數都是情感類的需求,對利用加密技術保障數據的安全性,需求不大。但是用智能合約去驅動產品收益的二次分配,搞收益返還,是有可能的,但是可能性不大。畢竟,趨利運營與社交需求有些排斥,會容易做成龐氏騙局。

再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看一組 2017 年的數據

  1. 微信日登錄用戶達 9 億

  2. 日發送消息次數 380 億

  3. 朋友圈日發表視頻次數 6800 萬

  4. 公衆號月活躍賬號數 350 萬

目前能在這個層面上挑戰騰訊的只有這幾個

Telegram
:兩年時間用戶過億,基於雲計算、主打安全性,通過區塊鏈技術對聊天過程進行加密,主要用戶在歐美。在中國號稱區塊鏈領域的微信。2 月,發了自己的幣 TON,支持支付。

Yee
:它有一條自己的鏈 YeeChain,可支持快速交易和高效存儲;同時在上面搭建了自己的雲通訊網絡 YeeNet 和 DAPP 應用:YeeCall、YeeWallet 和內容管理平臺 YeeStore。YeeCall 大概有約 3000 萬用戶,可以發送信息,實現視頻及語音通話。YeeWallet 主要滿足用戶匯款、二手商品交易、跨國轉賬等需求。同時 Yee 也發了自己的幣。這個幣還沒研究過。

Steemit:這是個媒體平臺,我們之前曾經花了大力氣去研究這個平臺的推薦機制。大家可以看看我們之前的內容。

但是,這些應用,無論任何一個,都無法在用戶體驗上做到比騰訊體系的產品,更好,因爲目前騰訊植根的 TCP/IP 網絡協議,就是爲了通訊而建立的。似乎就是爲騰訊而生的。

那,

我們剛纔提到的那款產品可穿戴 の智能設備!基於男女情趣用品の匿名兩性社交,是不是隻能安守賣硬件的模式,不再演進?

還有剛纔提到的,區塊鏈版本的爆料產品“無祕”,自我溝通產品“樹洞”,用時間戳和溯源來杜絕謠言的產品是不是隻能發個 ICO 就完了?

我們有沒有可能在社交魔方里,向騰訊的核心,再行一步?

嗯,給我們留言

當然,沉默也是一種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