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也許將來有一天會成爲過去式,幣東的概念已朝我們走來。

文章來源:幣乎社區
作者:咕嚕,幣乎作者 鏈接:https://bihu.com/people/18849

什麼是幣東?

幣東一詞中的「幣」指的是代幣、通證、Token、Coin,不是指像美元這樣的法幣;「東」取義於股東,帶有主人的含義。「幣東用戶」最早來自幣乎社區中對於 stake user 的翻譯,stake user 最早取自 users-as-stake-holders platform,直譯爲「用戶即利益相關方平臺」。

社區中對於「幣」的稱呼各不相同,有的人稱「代幣」,也有人稱「通證」,本文中一概統稱爲「幣」。幣有兩大屬性:(A)金融屬性;(B)社區屬性。金融屬性很好理解,幣因爲基於區塊鏈技術,天生就自帶轉賬功能。關於社區屬性,很多人不夠理解,導致不夠重視,因此有必要詳細論述。

幣的市值與社區的關係

咕嚕:幣東,新物種

上圖是 2019 年 4 月 16 日,各個幣種的 reddit 社區規模與該幣種市值的關係圖(數據來自 coinmarketcap.com),因爲 reddit 僅代表英文社區,因此有些幣種未納入圖中,例如 EOS,它的社區重心在中國和韓國。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幣種的市值與社區訂閱人數並非線性的正相關,而是表現出一種 2 次方的強關係 (y=a *x^2),這也符合 梅特卡夫定律的預測。

本文不展開幣種市值與社區規模爲什麼是 2 次方關係的定量論述,而是強調社區建設對幣種發展的重要性,本文嘗試展開定性的討論。

由於基於區塊鏈技術,一種幣的數量通常是相對固化的,例如比特幣設置了 2100 萬枚的總量上線,另一些幣種雖然沒設總量上線,但通常也會是可預測的幣數量增長機制。也就是說,區塊鏈技術保障了幣的稀缺性,通過技術的手段對幣的總供給加以限制,因此使得基於區塊鏈的幣獲得貨幣信用。因爲幣的供給側通常是被剛性限制的,那麼如果一個幣種使用的人數越多,則需求越旺盛,表現在幣價上就是價格上漲。筆者最早接觸比特幣是在 2010 年,那時候 1 個比特幣是 0.05 美元,今天 2019 年 5 月 4 日,根據 coinmarketcap.com,1 個比特幣價格是 5821 美元,上漲了 10 幾萬倍。在 2010 年時候,筆者猜測全球持有比特幣的人數大約是幾千人,而現在比特幣的持幣人數是千萬人數計算,我們有理由認爲,持幣人數與幣價是直接的因果關係。

不單單幣的持有者(投資者)來自於社區,幣的推廣者、使用者、建設者等都來自於社區。早期比特幣網絡還沒有擁堵的時候,很多商家接受比特幣作爲支付手段就是源自社區的推動;以太坊作爲智能合約平臺,基於它開發的衆多去中心化應用的建設者同樣來自於社區,這些應用的推廣也是離不開社區的力量。可以說,社區越壯大,則凝聚在幣上的共識就越強,幣的市值理應越高。也是因爲意識到社區的重要性,我們會發現區塊鏈行業有個特殊的現象—「空投」,項目方試圖通過廣泛免費撒幣的方式來快速擴大社區規模,例如 Dfinity 的空投每個參與者至少獲得價值 500 瑞士法郎的幣;例如 Ontology 給每個參與者獲得 1000 個 ONT 的空投,這一份空投市值最高的時候價值 1 萬美元,你沒看錯,的確是免費獲得 1 萬美元,天下掉餡餅。這裏的邏輯是,對於項目方而言,有效的空投並不是成本,而是收益。

幣東社區與 CX 組織的區別

因爲供給受限,所以社區人數越多,價格就越高!你想到了什麼?對,幣社區天然具有自我擴張的屬性,與 Chuan Xiao (以下簡稱 CX)很像,也使得外界很多人把區塊鏈社區與 CX 混爲一談,也確實有不少 CX 人員渾水摸魚,打着區塊鏈之名,行 CX 之實,使得區塊鏈污名化。

那麼,兩者的區別到底在哪裏呢?簡而言之,幣東社區是提供價值的,或者是幣本身的屬性提供的價值,又或者是幣背後的經濟體提供的價值;而 CX 只關注人數的擴張,上線通過發展下線獲利,最後並沒有創造經濟價值或社會價值。價值,這個詞其實特別虛,你會發現 CX 組織也特別喜歡用這個詞,配以感恩、奮鬥、堅持等等這些語調。那麼到底如何區分呢?

幣的價值,其實大多數時候指的是貨幣價值,而貨幣的價值,是「無中生有」出來的。敲黑板:貨幣價值,是「無中生有」出來的。它是人類社會賦予的,貨幣價值是一種社會屬性,而非貨幣自帶的使用屬性。以黃金爲例,黃金曾經是人類社會幾千年來公認的貨幣,今天的黃金價格是每盎司 1279 美元,有人測算過,黃金的使用價值(工業使用、首飾裝扮、宗教神器等)大約是 50 美元 / 盎司,用於人造衛星的黃金遠遠少於各國中央銀行金庫裏的黃金,那麼這些多出來的 1200 多美元就是人類全體賦予它的社會價值。中國俗話講:亂世黃金,盛世玉。黃金雖然現在已經不再在社會中以貨幣的形式流通,但它仍然保留了貨幣的三大功能之一的「價值儲存」,1200 多美元就是來自於價值儲存,是無中生有出來的。

價值一詞本來就比較虛空,現在又說,幣的價值是「無中生有」的,還能好好聊天嗎?

不要急,我們來看看比特幣。比特幣的屬性與黃金非常相似:1)總量有限,2)容易分割,3)容易識別,4)非常穩定。這裏的穩定不是指比特幣價格穩定,而是比特幣網絡的屬性穩定,「穩定」確實也是比特幣社區的最大追求,在一個「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的世界裏,穩定,或者說確定性,是稀缺品。比特幣在誕生 10 年後,還在以 10 年前預想的那樣運行,以 10 年前預設的速度產生新的比特幣,這就是穩定,是確定性。比特幣的價值來自於確定性帶來的價值存儲的功能,與黃金一樣,它的價值也是無中生有的,是人們賦予的。另外,比特幣相對黃金還有另一些優勢,例如更方便攜帶等等,不做展開。

如果比特幣的價值仍然難以認同,那麼再來看看以太坊。以太坊是一個智能合約平臺,想要在以太坊上執行智能合約需要支付以太,因此以太是有使用屬性的。以太坊社區把以太坊網絡比作一臺發動機,驅動這臺發動機需要使用燃料,因此以太也被比喻爲「燃料貨幣」。燃料貨幣指的是以太的使用價值,然而,2017 年以太坊點燃了 ICO 市場,以太自然地成爲了用於參與 ICO 的支付手段,成爲 ICO 貨幣,其價格在 2018 年 1 月最高到達 1400 美元 / 以太,在 ICO 市場冷卻後,今天的以太價格是 166 美元。我們有理由認爲,當時 1400 美元的價格裏,大部分不是來自於燃料貨幣的價值,而是參與者使用 ICO 貨幣作爲支付媒介、項目方使用以太作爲價值存儲的價值,是以太坊當時引爆的 ICO 經濟體賦予的價值。因此,以太坊作爲 ICO 貨幣的價值也是無中生有的,是其新建的經濟體所提供的價值。

應該說,無論比特幣,還是以太,作爲一種幣,它們都是有用的。這是與 CX 的本質區別。

幣東心態

筆者自從 2011 年起,就不停地跟人介紹比特幣。遇到身邊的同學、朋友,在各種場合,在健身房、聚會、運動場,得空就跟人介紹比特幣,一方面是因爲發自內心的認同,樸素地希望與他人分享新事物;另一方面,其實源自幣東心態。因爲比特幣總量有限,越多人認可,越多人使用,則幣價就會越高,自己作爲持有者就會獲利,這是非常符合人性的、樸素的、誠實的想法。因此,筆者早期作爲比特幣的持有者,非常關心比特幣社區,也願意盡我所能幫助社區發展,雖然沒有人爲此支付任何報酬,報酬其實是幣價的上漲。幣,作爲社區的利益紐帶,將社區成員緊密地粘合在一起,在幣東社區,你會聽到類似這樣的言語:持有一個幣,而不去 CX 它,是不對的。這就是幣東心態的典型反映。

幣的魔力

在一個互聯網產品中引入幣,並且讓產品的用戶持有幣,與他們共享利益,你會發現,一切都變了。此時,產品的用戶與產品項目方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項目方能夠使用「幣」這個工具解決之前互聯網產品的很多難題,例如產品的冷啓動、吸引新用戶、促進用戶活躍等等,並且能夠設計一套機制去激勵用戶的正向行爲,例如 FCoin 交易所通過首創的「交易挖礦」激勵用戶提供流動性,幣乎社區通過內容挖礦激勵用戶生產內容。然而,幣的魔力並非總是正面的,激勵只是硬幣的其中一面,硬幣另一面是「行爲畸形」,例如 Fcoin 早期用交易挖礦製造了天量的成交量,一舉進入頭部交易所行列,然而這些交易並非出於真實需求,當交易挖礦的幣數量迅速減少後,交易所人氣也隨之大幅降溫。再例如,在幣乎社區裏出現的「每日更新水文」、「評論區灌水」、「買贊賣贊互贊換贊」等現象也是行爲畸形的典型代表。這並不是否定交易挖礦和內容挖礦,而是提醒機制的設計者須不斷總結經驗,通過更合理的機制引導用戶行爲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FCoin 之後的很多交易所都吸取了其「用力過猛」的經驗,通過長期的交易挖礦提供穩定的流動性,並試圖通過一段時間去吸引用戶的真實交易需求。幣乎社區通過好文算法、用戶畫像等方法不斷地優化激勵,減少行爲畸形帶來的副作用。

幣東社區的治理

幣東作爲幣東社區的核心組成和利益相關方,同時出於情感的歸屬和認同因素,自然非常關心社區的治理。總的來說,是好事,但是處理不好的話,好事也會成壞事。治理機制是區塊鏈行業的重要議題,目前爭議很多,難度不小,處理不好容易造成社區內部矛盾激化,社區分裂,甚至形成敵對陣營。

根據幣東社區的屬性不同,治理機制各不相同。

在公有鏈社區的治理機制中,去中心化和民主普通被認爲是政治正確,是廣大社區成員所追求的目標,因此「比特幣 Core 團隊」和「以太坊基金會」經常被社區批評不夠去中心化;但是,同時也有人批評以太坊的治理太去中心化,以至於發展效率過低。總之,是衆口難調,經常是不管怎麼做,總會有人不滿意。目前在 PoS 公有鏈上的流行做法是通過幣投票的形式,直接對某項事務進行投票表決;亦或先通過幣投票的方式選舉出一個理事會,再由理事會代爲決策。

在基於應用(dapp)的幣東社區治理中,做法通常更加中心化,往往是項目方掌握治理的主導權。

在此,筆者願意對這 2 種社區治理談談自己的看法。

對於公有鏈社區,尤其是智能合約平臺,在平臺成熟後應追求去中心化的治理,因爲公有鏈的其中最大價值輸出之一是提供確定性。然而,在公有鏈早期,公有鏈本身處於激烈競爭的市場格局中,治理機制應強調效率,去中心化天然是低效的,而中心化帶來的高效有利於該公有鏈獲得競爭優勢。在現在的輿論環境中,這聽上去非常的政治不正確,尤其是西方文化背景的社區成員更是難以接受,也與現代政治文明的前進方向相違背,畢竟就連像朝鮮這樣的國家在自己的稱呼裏都帶有「民主」的字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但是,爲什麼公有鏈就一定是跟國家相比較呢?公有鏈作爲一款互聯網產品,它面臨激勵的市場競爭,它的用戶是可以自由遷移的,是可以用腳投票的,這聽上去是不是更像一家公司提供的產品,那麼公有鏈社區的治理是不是也應該更像公司治理看齊呢?我們似乎很少見到公司極力主張民主的決策機制,但幾乎每一家公司都會追求效率。因此,筆者認爲,當公有鏈處於激烈的競爭環境時,應更加中心化地去處理治理相關的決策。

對於基於應用的幣東社區治理,除非技術底層也是完全使用了去中心化技術(目前看顯然不是),那麼實質上是項目方團隊掌握着產品的最終控制權,即使有表面上的投票機制,也不能掩蓋實際控制中心化的本質。另外,相比公有鏈而言,應用通常所處的競爭環境更復雜多變,例如在交易所領域中不斷冒出的各種創新,如交易挖礦、IEO 等,通常要求項目方更加高效地決策,有時候連民主討論的機會都沒有,例如近期的 IEO 浪潮,交易所們看到幣安推出 IEO 模式後,團隊都是加班加點、馬不停蹄地追趕,不然就容易被淘汰。那麼結論就很明確了:基於應用的幣東社區的治理應該比公有鏈更中心化,纔是合理的。

另外,因爲幣東與項目方的管理團隊利益高度一致,因此幣東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信任項目方的,雖然這與區塊鏈所追求的 trustless 大相徑庭,但這一點的確也是事實。基於此,我們會看到,基於應用的幣東社區通常是在項目團隊的帶領下,與其他的競品展開全面的競爭,例如 BNB、HT、OKC 這些基於交易所的幣東社區之間的競爭。

然而,中心化的治理不等於人治,不代表規則可以反覆無常,不代表項目方自身有權違反既定的規則。聰明的項目方團隊,應該是社區共識的引導者、參與者、維護者。幣東們用腳投票的門檻是很低的,而項目方是幣東社區的最大利益相關方,社區共識崩塌最大的受損者正是項目方。

不管是去中心化的治理,還是中心化的治理,旗幟的作用至關重要,區塊鏈社區中的旗幟通常就是白皮書,這也是爲什麼通常每個區塊鏈項目都會有白皮書,這是凝聚社區共識的起點,也是制定具體規則的源頭。項目白皮書常常被認爲是項目的憲法。

幣東物種的未來展望

筆者一直認爲,持幣的人羣數量超過持股的人數是很快會發生的事情,去年筆者預測是 2 年時間發生,到目前爲止還剩大半年時間,也許原本的預測過於樂觀了,但是趨勢正在快速往這個方向發展,我們看到 Facebook、Telegram、Kakao 等社交 App 都在努力探索幣與其業務的結合。幣東這一物種誕生 10 年來,一直都在以指數級的速度席捲整個互聯網人口,未來關於幣東物種的討論、研究、創新一定會層出不窮,也一定會在其周圍出現衆多機會,讀者們多留心,多思考,多學習,不管是投資賺錢,還是創業,都要好好抓住幣東新物種帶來的新機遇。

利益相關聲明:作者與比特幣、以太坊、BNB、HT、幣乎這些項目有利益相關,文中提及這些項目均不作爲投資建議。

來源鏈接:b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