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能依靠 0.21 個比特幣生存 21 天嗎

9 月 17 日消息,中國紀錄片《21 天數字生存挑戰》引起了國外科技博客 TechCrunch 的關注和報道。該紀錄片講述了一名中國女性嘗試在一個對加密貨幣日益冷淡的環境裏依靠 比特幣 生存的故事。

這是一部正在愛奇藝上播出的紀錄片系列,講述的是一箇中國比特幣狂熱者試圖在沒有任何幫助或捐贈的情況下,僅靠 0.21 個比特幣 (約合 1300 美元) 生存 21 天。

何有病四處旅行,身上什麼也沒帶,她必須得通過手機進行比特幣交易來換取食物、住房和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有趣的是,她也在包括北京和深圳在內的一些中國大城市進行這項挑戰。

她的名字似乎不是真名,不過它倒能暗指這個女孩對比特幣過度熱情。

她進行這項嘗試的時機很有意思。在過去的幾周裏,關於中國加密貨幣禁令的報道不絕於耳——正如《華爾街日報》所報道的,北京和深圳禁止公開進行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演講或活動。據稱,禁令中還包括衆多推廣加密貨幣的微信公衆號,這些賬號已被永久關閉。此外,中國政府還封鎖了內地逾 120 家離岸交易平臺的網站,並禁止通過中國最流行的兩個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和微信交易大量購買加密貨幣。

鑑於這些禁令的數量之多,生活在中國境外的讀者可能會認爲,中國大陸的加密貨幣環境前景一片黯淡。但何有病的 21 天比特幣生存挑戰揭示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角,反映出居住在這些本地城市的人們對加密貨幣的認識以及微信的力量。在美國旅行 21 天,1300 美元的預算可能聽起來並不算多,但在中國,一頓便宜的飯只要 1 美元,因此該數字不算小數目。真正的問題在於,人們會接受比特幣支付嗎 ?

尋求接受比特幣的商戶

通過每日視頻日誌式的紀錄片,何有病被拍攝到四處奔走,詢問不同的商家是否接受比特幣。這些商家既有小到不起眼的小餐館,也有像優衣庫這樣的大型連鎖商店。它們的員工都表達了他們對比特幣和加密貨幣先入爲主的看法。與美國的情況類似,人們對比特幣的態度也不盡相同,有全然不知的,有不信任的,也有表示歡迎的。看到中國人對比特幣的不同看法可謂讓人大開眼界。

在挑戰的第一天,何有病到達北京,她想去當地的一個遊樂園。門票是 2 元人民幣 (約合 30 美分),但園區不接受比特幣支付。何有病還詢問了幾家快餐店,看他們是否接受比特幣,但他們都沒有接受。因而她買不到餐食。

在接觸這些商家的時候,要想用比特幣支付,她往往必須得先去解釋什麼是比特幣。不過她的這番努力並沒有得到什麼成效。在挑戰的第一天,她完成了一項“壯舉”:找到一輛沒有鎖的 ofo 共享單車。她騎着該輛單車四處轉悠,試圖接觸到更多的小商戶。到第一天結束時,何有病沒能找到一家接受比特幣支付的食品店,她只能依靠來自一家超市的四包番茄醬和試食食物來充飢。她第一天晚上就睡在一家 24 小時營業的麥當勞裏。

挑戰的第二天,何有病繼續尋找食物。她從野生樹上摘了些水果。第二天她喫的食物包括樹上的一些水果和麥當勞裏別人喫剩的漢堡包。她最終胃痛嘔吐,並在另一家 24 小時營業的麥當勞過夜。

挑戰的第三天,何有病變得有些絕望了。她快要暈倒了,電影製作人把她送進了醫院。此時,這項生存挑戰引起了一些關注,支持者們聯繫到電影製片人。然後,他們給何有病帶來食品,她用比特幣支付。第三天晚上,她睡在一個畫廊裏。

問題不在於貨幣,而在於社區

何有病的故事很快就傳開了,人們開始通過微信找到她,通過該移動通訊應用,他們給她將比特幣兌換成人民幣。到那時,該挑戰就變得再容易不過了,於是製片人改變了規則,讓何有病必須要在線下進行交易,要在現實生活中與他人交換比特幣。

挑戰的第六天,北京正在舉辦中非合作論壇峯會,於是製片人轉戰深圳,繼續該項挑戰。觀衆們開始懷疑製片人,問他們是否與欺詐項目有關聯。製片人說,有加密貨幣項目聯繫過他們,但被他們拒絕了。到那時,微信已經建立了 6 個支持何有病的羣組,每個微信羣都有 500 人 (微信羣最多容納 500 人)。這些羣組的成員包括比特幣信徒、房地產經紀人和廣告推銷員。

儘管當前加密貨幣活動被封禁,但該紀錄片顯示,比特幣在中國的數字社區中依然存在,而且頗具活力,儘管在現實世界中並不普遍。何有病這些天的生活大部分都記錄在愛奇藝上。她的經歷告訴我們,在加密貨幣和移動技術的普及方面,中國實際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值得注意的是,何有病僅僅通過手機就能在中國生活。微信的力量直接把她的支持者帶到了她的身邊。

到了挑戰的第七天,何有病與一些微信的支持者取得了聯繫,並從他們那裏購買了洗面奶。次日,她找到了一家接受比特幣的餐館。她讓人用比特幣在優衣庫給她買衣服,然後也找到了一個願意接受比特幣來爲她預訂酒店的人。

漸漸地,何有病的比特幣生存挑戰開啓了一場小規模的運動:她的支持者也會幫忙到商店詢問它們是否接受比特幣,並將這些信息傳遞給她。

每天,拍攝團隊都會記錄下何有病接觸過多少商家和行人,以及她成功完成了多少筆比特幣交易。從最初的十天到現在,何有病逐漸獲得了信心。她現在已經知道該如何來找人交換她的比特幣。隨着時間的推移,何有病的問詢數量從每天 10 到 20 次增加到 100 次。不過,每天成功達成的交易數量仍然很少。

何有病的故事還在繼續,她現在已經到了挑戰的第 19 天。她和製片人已經轉戰另一個南方大城市廣州。隨着她逐漸融入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她找到了一些人來和她交換比特幣,換取人民幣來購買火車票和餐食以及訂酒店住房。儘管如此,她接觸到的行人和小商戶比之前碰到的都更加無知和猜疑,不願出現在紀錄片當中。

尋找比特幣的效用

最近,《中國日報》報道了何有病的生存挑戰。這部紀錄片在中國引起了一些媒體的關注,已經有一些公司和機構要求出資贊助製片方。製片方聲稱他們都拒絕了。

去年,由於比特幣的交易成本不斷上升,圍繞比特幣的論調逐漸聚焦於其“價值儲存”方面的能力。比特幣交易成本在 2017 年初爲 30 美分,但到了 2017 年底比特幣價格達到峯值之時,該數字劇增到 40 美元。由於交易費用的巨大波動,交易不再像以前那樣頻繁。比特幣的交易成本今年已回落至大約 60 美分。

然而,隨着市場在過去幾個月出現降溫,比特幣再次成爲個人投資者的一個“安全港”。因此,比特幣現在佔加密貨幣總市值的 56% 以上,較 2018 年 1 月初的 34% 顯著攀升。

仍然有人懷疑何有病是在進行欺詐。自 2017 年底加密貨幣空前繁榮,比特幣價格幾乎達到 2 萬美元的高位以來,欺詐性的加密貨幣項目可謂層出不窮,到處湧現。在中國,通常會出現一些無名的、隨機出現的代幣,它們沒有真正的增值價值,與任何區塊鏈都沒有關係,它們的出現純粹是爲了愚弄那些覺得自己可以快速賺大錢的非理性公民。事實上,中國政府禁止商業場所承辦加密貨幣活動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公衆免受欺詐。

何有病將繼續完成她的比特幣挑戰,但更大的挑戰在於,我們區塊鏈社區的所有人要繼續改進這項技術,以期擴大它的消費覆蓋範圍。

幣圈大佬都在關注!

—-
編譯者 / 作者:樂邦

玩幣族申明:我們將尊重作者 / 譯者 / 網站的版權,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如有錯誤或不完整之處請與我們聯繫。

來源鏈接:www.wanbiz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