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橙皮書在《在 Uniswap 上做市,如何謀取最大利潤?》一文中曾分析過利用 UniSwap 進行做市的潛在收益和風險,也拋出了一系列疑問,這種模式下會不會吸引更多的做市商來幫助提高資金的流動性?這篇文章則是基於一些 UniSwap 中實際的交易數據,來觀察這個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的增長潛力。本文是原文翻譯。

原文標題:《UniSwap Traction Analysis》
作者:Ganesh
翻譯:Jessie

通過 Covalent API 獲取的數據,我們針對 UniSwap,一個以太坊上的 ERC20 代幣交易所協議進行了一次深入淺出的增長潛力分析。我們的分析是基於幾個現實情況:
1) UniSwap 所在的市場狀況;
2)流動資金提供者以他們質押的資產換取一定的收益;
3)用戶有數字資產交易的實際需求。

UniSwap 於 2018 年秋季推出,與其他盈利性的中心化交易所不同,UniSwap 沒有原生 token,無需上市費用,所有智能合約的完整源代碼都是開源的。

UniSwap 爲每一對 etherc20 交易對創建一個新的交易市場。這些合約在內部同時保留 ETH 和特定的 ERC20 token。UniSwap 與其他去中心化交易所有也有着獨特的區別,因爲它沒有交易委託賬簿(order book)。UniSwap 的外匯合約使用一種稱爲恆定乘積(Constant Product) 的聯合曲線機制自動設定價格。

1 UniSwap 背後的數據

當創建新交易市場時,流動性提供者必須準備好初始的 ETH 準備金及相應的 ERC20 token。而且必須確保這個準備金的比例能反映市場價格。如果這個比率不準確,套利者就會輕易獲利。

爲了激勵流動性提供者,UniSwap 協議對每筆交易,根據其對流動性池的貢獻比例獎勵 0.3%(同樣的,這 0.3% 是對用戶收取的交易費),這筆交易費用會被添加到流動性池中。因此,隨着交易的進行,流動性池將持續擴大。儲備金的增長率與交易的數量和每筆交易的規模成正比。

流動性提供者貢獻的比例是通過使用一個內部 token 來計算的,該 token 在增加流動性時生成,或在移除流動性時被銷燬。這個內部 token 也是一個常規的 ERC20,理論上可以用來創建一個新的 UniSwap 互換協議。

那麼,UniSwap 在實際運行中的表現如何呢?我們將用一系列問題和相應的分析來研究 UniSwap。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該分析完全是在 Excel 數據透視表中完成的,這個過程中不需要寫任何代碼。

1.1 分析一:目前有多少交易市場被創建?

UniSwap 上的每一個交易對兒都是一個新的交易市場。自 2018 年 10 月底 UniSwap 上線以來,過去的 6 個月裏,共有 317 個交易市場被創建。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交易對兒都有交易,或有流動性,而且這個統計中包括了重複的 eth-erc20 交易對兒。

基於實際的交易數據,Uniswap 是否真有增長潛力?基於實際的交易數據,Uniswap 是否真有增長潛力?

1.2 分析二:在 317 個交易市場中,排名靠前的是哪些 ?

有兩種方法可以對這些交易市場進行排名 —— 基於它們的交易量和儲備金的流動性。每個交易市場都有自己的網絡效應——在良性循環中,交易量越大,流動性越好。

基於實際的交易數據,Uniswap 是否真有增長潛力?

從上圖不難看出,DAI 穩定幣交易市場和 MakerDAO 治理 token 交易市場尤爲突出。我們沒有預料到的是排在首位的全都是穩定幣。

1.3 分析三:誰是流動性提供者 ?

流動性提供者對於一個交易市場的正常運轉來說至關重要。由於大家提供的流動性會匯入流動性池,所以觀察一個交易所的流動性是由少數幾個貢獻大額流動性的人提供,還是由許多貢獻小額流動性的人提供,非常有意思。

基於實際的交易數據,Uniswap 是否真有增長潛力?

流動性提供者有一個小小的網絡。帕累託圖完美地描述了這種 80-20 的行爲。

從上圖可以看出這種明顯的極端。Maker Governance token(MKR) 和 Basic Attention Token(BAT) 目前的使用場景都比較有限。比如 Maker token 只能在治理的投票期間有用,而且據我們現在瞭解到的情況,BAT 項目還沒有啓動。講實話,給這些 token 提供流動性還不如存銀行賺點被動收入呢 !

我們沒有預料到在這個列表中能看到 Wrapper Ether(WETH)。因爲據我們所知,目前 WETH 的唯一應用場景就是包裝原生的 ETH token,使其表現得像一個普通的 ERC20 token。不太明白用戶爲什麼要持有 WETH。

1.4 分析四:DAI 和 MKR 市場的儲量分佈情況如何 ?

在前面的分析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的研究 DAI 和 MKR 市場是很有趣的。根據前面的數據,DAI 流動性的提供者比 MKR 提供者多,並且每個 MKR 流動性提供者的平均貢獻幾乎是 DAI 提供者的兩倍。

基於實際的交易數據,Uniswap 是否真有增長潛力?

我們原本預測可以從流動性貢獻的直方圖中發現一些異常,以爲這兩幅圖的形狀會不同。但這項分析向我們展示了顯而易見的結果。流動性貢獻的大小和提供者的數量之間存在反向關係。

1.5 分析五:有多少用戶與 UniSwap 交互 ?

下面我們來看 UniSwap 的主要應用場景——資產交易。首先,讓我們看看每個月與 UniSwap 交互的新用戶數量和總交易數量。如果這些數字逐月增長,這意味着流動性提供者的月收入在增加。如果沒有,流動性提供者將會尋找其他途徑獲利,因爲鎖定資產的機會成本太高。

基於實際的交易數據,Uniswap 是否真有增長潛力?

基於實際的交易數據,Uniswap 是否真有增長潛力?

儘管交易市場的數量在增長,但每月的活躍用戶和交易的數量似乎在下降。不過,現在說這種令人擔憂的趨勢是否會長期存在還爲時過早。

1.6 分析六:交易規模是呈上升趨勢還是下降趨勢 ?

自動做市機制的一個缺點是,價格發現機制(根據交易買賣雙方情況確定資產價格)對於金額較大的互換交易不是很有效。價差的大小 (市場價格和實際執行價格之間的偏差) 與流動性池的規模成反比。

基於實際的交易數據,Uniswap 是否真有增長潛力?

有趣的是,儘管價格發現機制效率低下,但交易規模卻逐月增長。這種行爲值得進一步探討,並將是下一篇文章討論的重點。

1.7 分析七:UniSwap 用戶的粘性如何 ?

總交易量或總用戶數之類的聚合數字只是虛榮心指標。爲了真正瞭解 UniSwap 是否在走下坡路,我們需要進行隊列分析。

隊列分析回答了這個問題——如果 100 個用戶在一個特定的月份註冊,他們中有多少人在註冊後一個月、兩個月又回來了,依此類推。我們將提取具有相同特徵的用戶 (比如在同一個月註冊的),並隨着時間的推移研究他們的表現。

基於實際的交易數據,Uniswap 是否真有增長潛力?

從數據中可以明顯看出,UniSwap 還不具備適合產品市場的能力。用戶的平均月留存率低於 2%(這意味着 98% 的用戶永遠不會回來)。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大多數交易地址都是交易後即焚,但 98% 的流失率也太高了,無法解釋這種情況。

1.8 額外的問題

前面的討論涉及到了一些表面的問題,這裏有更多值得思考的東西 :

1、UniSwap 如何與撮合鏈下交易的混合交易所比較?典型例子:Hydro and Idex;
2、除了交易員和流動性提供者,還有套利者。這些用戶發現 UniSwap 和外部交易所的價格存在差異,並在幫助縮小价差的同時獲利。我們如何發現這些用戶 ? 他們到底有多賺錢 ?
3、用戶的留存率需要進一步按交易次數細分。是不是大多數用戶只做過一次交易 ?
4、流動性提供者 ROI 分析——我們的數據來源包括增加或減少流動性時的供應量。這可以用來計算他們將獲得 0.3% 的費用。我們需要通過匯率、時間框架來計算,並提出最優參數,以實現利潤最大化。
5、流動性池隨時間的增長是多少 ? 是現有的流動性提供者貢獻更多,還是交易所吸引了新的流動性提供者 ?
6、Kyber 這樣的其他流動性協議如何影響 UniSwap?

不得不說,這一套數據分析的方法也可以應用到其他交易所的增長潛力分析上,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目前 Defi 一些比較直觀的發展情況。隨着 Defi,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概念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些關注究竟是隻停留在關注,還是用戶真的會去鎖定自己的加密資產,爲其提供流動性並賺取可能的收益,或是真的會進來參與實際的交易?

來源鏈接:www.covalenth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