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資產交易平臺已經成爲毫無疑問的行業剛需、創業熱點。從數量與交易量來看,中心化交易平臺還是當前主流。但隨着數字資產交易量上升,中心化交易平臺的侷限性愈來愈大,去中心化交易平臺反而可能異軍突起。

去中心化交易平臺不提供財產託管,由用戶點對點進行數字資產交易,同時所有的交易都基於智能合約,從而大大提升了安全性。

去中心化交易模式仍處於早期階段,倘若訂單、撤單、成交等過程都在鏈上,交易確認時間較長,在用戶量較大時影響交易體驗,而交易速度又影響了交易量。

專訪 Hydro Protocol 聯合創始人王博聞:做投資還是做項目,再選一次也不會猶豫

DDEX 是世界上首個在 Hydro 協議上開發的 Hybrid 去中心化交易所。 它與 ForkDelta 等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的不同,是 DDEX 運行高效的鏈下撮合引擎。相當於 DDEX 用私有服務器維護着買賣交易的總賬本,用戶先在鏈下進行交易撮合,一旦交易匹配,真正發生交易的過程再挪到鏈上,用智能合約去達成。結算速度可達到現有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的 50 倍提升。同時,DDEX 確保匿名交易、支持幣種多樣等去中心化特性。

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保證交易匹配的速度,用戶體驗優;另一方面,又能確保用戶所有的資產所有權,安全性和透明度也能得到保證。

專訪 Hydro Protocol 聯合創始人王博聞:做投資還是做項目,再選一次也不會猶豫據 Etherscan.io 數據顯示,過去一週時間,DDEX 去中心化交易量,全球佔比 9.32%

Hydro 認爲,去中心化交易平臺在未來會成爲區塊鏈的支付組件;而透過標準的、可自動執行的智能合約實現交易,更具備可擴展性、可持續性。目前,DDEX 插件已經嵌入到雲鬥龍 HyperDragons 等 DApp 裏,無需跳轉,即能進行交易。

DDEX 不涉及法幣交易,所有的交易只在數字資產與數字資產之間。用戶無需將加密貨幣打入到交易所的地址,而是直接從買方的錢包,進入到賣方的錢包,鏈下撮合鏈上交易,並將信息通過智能合約記錄到區塊鏈上,從根本上杜絕了中心化交易的風險。用戶的私鑰都在自己的錢包中,沒有第三方託管,所以沒有中心化交易資產被盜的風險。

專訪 Hydro Protocol 聯合創始人王博聞:做投資還是做項目,再選一次也不會猶豫據 0x Tracker 數據顯示,基於 0x 去中心化交易量排行,DDEX 一直位居榜首

去中心化交易平臺 DDEX 從 1 月上線公測至今,DDEX 的交易量已經超過數百萬美元,至今雄霸 0x 協議上交易量第一,可謂成績斐然。團隊其實不止要做一個去中心化交易平臺,更想搭建一個去中心化交易網絡,在面對海量交易時共享市場的深度和資產流動性。

Hydro Protocol 拿到了真格基金、Coinbase 和 Polychain 天使投資人 Garry Tan、Reddit 聯合創始人 Alexis Ohanian 創辦的 Initialized Capital 的數百萬美元投資。團隊成員來自 Google、Facebook、Palantir、微軟、創新工場等。

專訪 Hydro Protocol 聯合創始人王博聞:做投資還是做項目,再選一次也不會猶豫Hydro Protocol 聯合創始人王博聞,在新加坡 2018 世界數字資產峯會,與 CoinList、Bancor、Republic、Kyber 等團隊創始人的圓桌討論

鏈聞 ChainNews 有幸邀請 Hydro Protocol 與 DDEX 聯合創始人兼 COO 王博聞先生,到訪 Blocks.tech 分享瞭如何用七天時間搭建一個去中心化交易平臺。隨後,他與老鏈哥分享了自己經歷與認知的區塊鏈投資與創業。

年僅 24 歲的王博聞,在紐約大學主修數學與經濟學,大三時候在真格基金做過半年的實習生,於 2017 年完成學業以後回國,正式加入真格基金任分析師,期間結識了「課程格子」創始人李天放。天放是前微軟、Palantir 的開發工程師,又擁有 CFA 資格證書,在創新工場的經歷較多人知。

博聞與天放,曾一起創立 Random Block Capital,專做區塊鏈項目投資。因爲去年即關注了他們的公衆號,鏈聞 ChainNews 當時印象最深是他們所投的第一個項目便是 0x, 認定了去中心化交易的前景廣闊,亦爲之後的 Hydro Protocol、DDEX 創業項目打下了良好基礎。

博聞在 2017 年 10 月從真格辭職,與天放一起創業,正式成爲 Hdyro Protocol 與 去中心化交易平臺 DDEX 的聯合創始人兼 COO。

專訪 Hydro Protocol 聯合創始人王博聞:做投資還是做項目,再選一次也不會猶豫Hydro Protocol 聯合創始人王博聞,今年 5 月份在紐約 Cocktail & Coin Meetup 上演講

提問互動

Q = 鏈聞 ChainNews
A = 王博聞,Hydro Protocol、DDEX 聯合創始人

Q:非常好奇的一點,像你這樣年輕、且之前有過 VC 投資工作經驗的同學,爲何沒有選擇去做 token fund,而是去做項目?

A: 我們其實做了 token fund,名叫 Random Block Capital。那個時候,與李天放是合夥人的關係。天放本身是工程師出身,可以和開發團隊交流。Token fund 同質化很高, 對項目判斷沒有完全區別, 很多都是借用一、二級市場流動性溢價, 賺取利潤。

我們當時做 fund 也是爲了學習,虧錢心疼的時候,你就會花更多時間加速去學。當時我們便對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特別有興趣,很想做一個這樣的項目。

原因一,因爲本身是第一代去中心化交易平臺——以德 EtherDelta 的用戶。當時 EtherDelta 在無人運營、甚至 UI 都沒有的情況下,即能夠達到每日 2000 萬筆的交易量。我們很喫驚,這麼一個很差的產品都能達到那麼大且百分之百真實的交易量,表明這其中還有空間和機會。

原因二,當時我們也在投一些區塊鏈的項目,比如 0x、AirSwap 等,所以對於這個方向的認知相對深刻。這個賽道足夠長,而且與衆不同,同時有一些戰略意義。中心化交易的平臺效應是遞減,流通性差;當時 ICO 項目很多,幾乎每天 10-20 個,很強烈的需求是收幣即交易,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當時所在的真格基金,很鼓勵大家去創業。

Q:說說你怎麼入行?

A: 2016 年,我在紐約大學念數學與經濟專業三年級,去真格基金實習,當時是一個休學的計劃,從 2016 年 2 月至 8 月份,然後又回去讀書。2017 年完成學業以後,回到國內,成爲真格基金的正式員工。這個時間段裏,知道了以太坊,知道了 imToken,知道了祕猿科技,以太坊的核心開發者、國內社區、ETHFans,認識了許昕、Toya、司航,這幾個人因爲都是朋友、同學、同事,因爲這個原因機緣巧合地加入這個行業。

2017 年畢業回國,那時候正好趕上 ICO 狂潮,我記得,以太坊那時候是最高點 440 美元、比特幣 2800 美元。雖然區塊鏈行業很早期, 但是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區塊鏈項目上。

2017 年 10 月 27 日,正式從真格辭職,與李天放、David 一起創業,做去中心化交易的協議與平臺。

Q:對於區塊鏈的認知深度大概到哪個層級?是否追到信仰那一層?

A: 嗯。我不賣幣,以太坊、比特幣我都不會賣。我跟天放講的一個策略 Buffetten,即每日十美金買一支股票,你會像巴菲特一樣成功。我就是定投以太坊、比特幣,每月收入 5% 做定投。從 2017 年 6 月份開始,我買過高峯、也買過低谷,150 美金買過、1300 美金也買過。打算一直投下去,持續五年,把成本分散,達到所謂的平均成本。我不是一個投機的人,還是相信它有長線價值,信仰比特幣、以太坊本身。

Q:對以太坊的信仰堅定嗎?

A: 我挺堅定的。當時 The DAO 被黑客攻擊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以太坊要完了,幣都沒有了……但我看到以太坊特別好的一點是,它的開發者社區的日活躍,超過其他公鏈、甚至錢包的日活躍量太多太多,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倘若要選區塊鏈上的頭部王者,還會是以太坊。但其價格並不與以太坊的進展有甚關聯。我相信這個技術,對當前價格不做判斷,我相信以太坊以後肯定是值錢的,但值多少錢我不在乎,時間拉得足夠長就可以。

Q:最近比較看好什麼項目?

A: 最近也挺多不錯的項目。我最看好 HandShake,由閃電網絡的創始人、OG 元祖級的人物 Joseph Poon 發起,紅杉、Pantera Capital、Scalar Capital、Hashed 都投了。做去中心化借貸的 Dharma,Y Combinator 的項目,Polychain Capital 投的。 還有我覺得挺好的 LOOM,做遊戲的 SDK,側鏈。再有就是 0x,我一直堅定持有。

Q:從看項目的維度,有哪些基礎判斷?是否會基於整個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節奏?是否有些心得,比如 deal source 從哪裏來?

A: 這些項目都是在網絡上看得到的。判斷其實很簡單。在真格的時候,投資還是投人。你是否是這個行業裏的頂尖人物、是否在這個行業深耕很久、是否真的就想做這個項目,包括行業內的影響程度,是否是先行者……當大家不去相信,而你去相信甚至堅信的時候,起碼說明你的出發點是真的。

Deal source 是這樣。肯定行業會有人聊,彼此問這個項目怎麼樣;日常會訪問 ICODrops;論壇的活躍度也是很重要的……其實論壇是最好的起點,很多好的項目是從論壇出來的。二級市場的判斷,包括項目有無爭議性、有無活躍度、多少人知曉等等。

我不會去判斷大的場景、時間線,因爲太難。比如 Cosmos 很多大項目都會跳票。註定有些問題,要麼一天就能解決,要麼幾年都解決不了。所以我不看這個時間線。確實有幾個項目會挺關注的,比如近期 Cosmos,今年底 Algorand,明年 PolkaDot……

Q:怎麼看 EOS?

A: 有些信息其實以前大家都沒有想過,它的 gas 費太低了,它的區塊確認時間太快了,然後,會出現很多騷擾信息?!也沒準是另一種區塊鏈上的可能性?比如瘋狂彈窗這樣的東西,你可以瘋狂的去點它……但以前大家沒有想過。

如果你在硅谷,去問一個開發者,他會毫不猶豫告訴你,選在以太坊上開發。爲什麼?關鍵還是開發的問題,即使有些地方不好用,但是起碼有。但再看 EOS,可能文檔都找不齊。

Q:怎麼看路印協議 Loopring?

A: 王東,很優秀的 Google 工程師背景,也是早在 2013、2014 年比特幣時代做過交易平臺,屬於元老級的人物。路印協議,開發一年多,去年差不多 7、8 月份開始至今,很不錯的項目。起碼他們寫了自己的錢包、寫了自己的撮合,環路交易,技術行得通,但商業邏輯有些難處。你很難找到三個人去搭一單,彷彿順風車,你要在滴滴上找個司機、在脈脈上找一個乘客、在 58 上找個交警,這個路徑太遠了。而且他們本身也不想自己做一個交易平臺,而是賦能於不同的交易平臺,沒有建立自己交易平臺的協議是很難理解真正的開發者的,所以必須要有親自上陣的經驗。

我們當時的設想是一定要自己做交易平臺、自己做協議,告訴你這裏有個樣板間,你可以試;如果你需要,還可以把圖紙給你;如果你只想要房子,那就給你搭起一棟。我們想做最簡單的東西,類似「一鍵觸達」。

Q:又做協議層,又做交易平臺,甚至說未來還有別的內嵌可能性?介紹下你們的團隊吧?

A: 對,產品技術團隊成員基本是天放、David 以前的同事、同學;運營與二級市場的團隊是我以前的同事。區塊鏈上好的工程師以前是沒有的,大部分人都是憑藉快速的學習能力。即使從前互聯網開發最好的工程師,也要去學習。遷移的成本其實沒有想象的那麼高,關鍵是要有一個正確的方向。

其實,我們最強的不只是 CTO David 後端架構,還有引以爲豪的移動端產品,今天沒機會給大家展示。我們的移動端產品負責人張超,以前在友盟,是國內最棒的 iOS 工程師。負責量化的雷明達,以前在創新工場 AI 工程院,從前做專門做 A 股公司的量化,A 股市場的手續費太高,很多策略沒有效果, 但是換到了加密貨幣量化,很快上手。

Q:在你們選擇投身項目研發的這段時間,也是 token fund 回報驚人的這段時間。假如讓你重新選擇一次,你會怎麼選?

A: 說實話,個人的投資一直沒停歇。但再做選擇,我還是會去做項目。因爲投資最重要的是深度思考,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貪婪, 別人貪婪的時候你恐懼, 去年 9 月如果瘋狂去投,確實回報很高。但那個時候保持的動能,如果沒有停下來,其實是最可怕的。很多 fund 並沒有大家想象中回報那麼好。不知道自己怎麼就賺了錢、也不知道怎麼又虧了錢,永遠都不知道。

所以,我們一點不後悔。當時對我們來講,創業是最好的選擇。創業也是一種投資, 把最重要的時間投資在一件長期有複利價值的事上。 我們覺得自己目前所處的賽道,是百分之百對的賽道,在我們心中,這也是很長的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