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爲什麼比特幣不是巴菲特說的幻象?》

巴菲特在接收採訪時提到比特幣,認爲比特幣是虛幻的,沒有真實價值基礎。作爲 20 世紀到現在最成功的投資人,說出這樣的話,一定有他的邏輯,有人說這是由他自己「倉位」決定的,他的財富根基於傳統金融體系,跟比特幣天然不兼容。大師有大師的偉大之處。這裏不討論巴菲特的邏輯。

如果反過來說,比特幣不是幻象,那麼又是什麼邏輯?這是本文要討論的。

要理解比特幣,核心是要理解貨幣。貨幣不是普通的商品,它一般等價物。比特幣能夠存活十年,並一直在發展,是有它存在的邏輯的。

貨幣從哪裏來

貨幣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貨幣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它的出現跟人類交易需求的逐步擴大相關。人類在自給自足的年代,對於貨幣的需求很小。因爲幾乎沒有剩餘物資可供交換。當物質走向豐富時,交換的需求產生了。一開始也沒有貨幣,只是物物交換,比如用自家的羊會換取鄰村人家的大米。

但人們慢慢發現,如果只能用物品交換,非常不方便。當經濟發展之後,出現了專業化的趨勢。比如有做鞋的、製造傢俱的、釀酒的、製作陶瓷的、打漁的等等。如果還依靠之前部落熟人交易,顯然是不可行的。因爲每個人的需求不一定恰好匹配。種大米的不一定每次都需要傢俱,存在需求的不完全匹配。

而且不同人製造的傢俱,不同人釀的酒,質量也不同,怎麼來計價?如果有 100 種商品之間進行交換,就有 4950 個商品間交易匯率,如果有 1000 種商品,交易匯率就達到 499500 個。幾乎不可能有人清楚記住。這裏需要一個一般等價物。它用於計量所有商品的價格。然後用它來做交換媒介。這也是貨幣產生的最根本的需求。貨幣能極大提高交易效率。

甚至歷史上監獄這樣小系統內都存在自己的貨幣,監禁內的人們把香菸當作貨幣。例如用 20 支香菸換取一個麪包,60 支香菸來兌換一包 200 克黃油等。

只要有交易的需求,貨幣就自然誕生。那麼什麼樣的商品才能成爲貨幣,成爲整個經濟體中的一般等價物?

什麼樣的物品才能成爲貨幣?

人們一開始使用一些收藏品作爲交換媒介。比如貝殼、黑曜石等稀有物品。這裏很有意思的是,一開始人們收藏的東西不完全相同。有人收藏黑曜石,有人收藏貝殼。這個跟今天的加密貨幣也類似。不同人對黑曜石和貝殼的價值存儲期待不同。如果你收藏的是貝殼,而後來貝殼的需求量更大,那麼你就比收藏黑曜石的人更幸運,會獲得更大的財富。

這跟今天的加密貨幣投資一樣,如果你預期某種代幣未來的需求會更大,那麼早期擁有越多,後期的財富就越多。一旦大家已經認可其收藏品的價值,也意味着它的波動性比較小,它成爲常規的價值存儲的貨幣商品,成爲了購買日常用品的支付媒介,這個時候,基本上也沒有什麼升值的空間,更多是常規的價值存儲。

那麼,收藏品如何脫穎而出?

如果當時你的收藏品是某種燧石,你必然會吹石頭的好處。這也跟今天加密貨幣社區相似,一個人推廣某個加密貨幣,往往是由其倉位決定的。最終來說,這個共識不是說,大家嚷嚷,誰的聲音響亮,誰是意見領袖,就可以說了算。一個人收藏的是燧石,但最終可能獲勝的是貝殼。

最終要獲得一般等價物的至高位置,既需要有人捧,也需要本身具備貨幣的特性。而這個特性是根據人的需求而定的。越符合人的需求,成的概率就越大。

人需要貨幣的直接目的是實現價值存儲、交換以及計價。要實現這些基本目的,貨幣本身必須是可互換的、相對穩定的、方便流動的、可長期保存的、易於分割的、可驗證的、最後也是稀缺的。

貨幣的核心是交換媒介。交換媒介本身是能代表某種價值,否則無法承擔交換的功能。同時貨幣也必須能進行計價,計量所有商品的價值。這就意味着,貨幣必須首先是可互換的和穩定的。如果貨幣都是不同質的、波動性很大,那它根本無法承擔其貨幣的職能。

此外,貨幣還必須方便流動。如果每次交易都得扛上一堆燧石,那得多沉(古時候還好,交易頻次很低。如今人們每天都在交易,如果買瓶酸奶,也得掏出石頭或貝殼,那得多麻煩)。貨幣也需要耐用,不能像大米,萬一晚上被老鼠喫掉了或過段時間腐爛了,那價值也丟失了。貨幣也要能保證安全,可以驗真假,可以進行分割。最後貨幣也一定要稀缺,不能像空氣和水一樣,雖然佷有用但到處都是,這樣無法承擔其價值存儲和交換媒介的功能。

根據貨幣的這些屬性,全世界逐步發展出相似的貨幣,比如在東亞、非洲和南亞都曾經把貝殼作爲貨幣。後來金銀成爲全世界的通貨。再後來美元跟黃金脫鉤,成爲世界通貨,直至今日。

如果我們進行簡單對比,可以發現黃金、法幣和比特幣都各有自己的優勢。

黃金在耐用性、可互換性、歷史共識上都有明顯優勢,它在全球範圍內被接受,有千年以上的共識歷史。比特幣才 10 年時間。但黃金也有弱點,就是它的稀缺性,可能在未來面臨挑戰,比如太空採礦和海底採礦的可能性會改變它的稀缺性,這會讓它價值存儲下降。目前黃金大概佔據 8 萬億美元左右的價值存儲,而比特幣目前僅有 0.06 萬億美元的價值存儲,跟黃金還有 100 多倍以上的差距。

法幣最大的優勢在於它法定的地位,由國家背書,具有權威的保證,同時在實際的交易中佔據了支配性的主導地位。但法幣最大的風險也在於其發行機構的不穩定,例如委內瑞拉的法幣貶值很瘋狂。假定 2013 年用 100 萬美元購買委內瑞拉貨幣,現在價值不到 100 美元。並不是所有的法幣都有很好的價值存儲。此外,法幣面臨通脹,相對不可控。

比特幣的最大優勢在於它的稀缺性、便攜性、流動性、可驗證以及自主控制。它最多隻有 2100 萬枚,考慮到私鑰的丟失,估計它最終不會超過 2000 萬枚,稀缺性足夠(可參考藍狐筆記之前發佈的文章《研究顯示:近 400 萬比特幣永久丟失》)。且它的攜帶最方便,這一點比黃金和法幣都方便。正如奧巴馬說的比特幣就像是個人口袋中行走的瑞士銀行賬號。而黃金攜帶不方便,法幣的流動會受制於不同司法管轄區的法律,正常跨境流通也需要好幾天。

此外,比特幣在可分割方面也比黃金好,比特幣雖然規定總量只有 2100 萬個,但每個比特幣的最小單位是聰,一個比特幣有 1 億聰,足以存儲目前全人類的價值財富。比特幣在可驗證方面也有優勢,雖然黃金和法幣是可驗證的,但它們也需要第三方機構的驗證。而比特幣有一個總賬本,幾乎無法僞造,通過加密簽名轉賬。

比特幣最大的優勢在於財產的自主控制權方面,不管是法幣或黃金,一般都是託管在銀行或其他的金融機構,而比特幣基本上是用戶控制私鑰,可以獲得對財產的完全控制權。

比特幣也有不少劣勢。例如,其互換性雖然好,但不如黃金。黃金互換性很好,一盎司的黃金和另外一盎司的黃金幾無差別。如果比特幣一旦被用於非法的用途,如涉嫌洗錢,比特幣的可互換性會受到影響。比特幣不可篡改,但可以被追蹤,這對比特幣的匿名和隱私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用戶體驗和基礎設施方面,比特幣目前也處於劣勢。例如,如何讓普通用戶掌管自己的私鑰?經營過互聯網產品的都知道,有一種問題是用戶問得最多的:如何找回密碼?而比特幣的私鑰丟失意味着財產的丟失。這對普通用戶來說,自己掌管私鑰可能還不如託管給專業機構掌管更安全。但這樣就失去了比特幣的最大優勢。

這個方面,法幣和黃金更有優勢。銀行等金融機構,還有科技公司爲用戶提供很好的基礎設施。不管是存儲、轉賬、小額支付、借貸都方便。尤其是手機掃碼支付很方便,在中國基本上實現了無現金支付。

貨幣是一種特殊的商品。當人們的需求增加時,該貨幣的價值也隨之上升,反之亦然。比特幣在貨幣的很多屬性上都有它自身的特性,這意味着,它很有可能成爲人們在法幣和黃金之外重要價值存儲選擇。

最後,要演化爲真正的貨幣,必須達到一定的使用臨界點。它有一個網絡效應,只要使用的人數越多,使用的時間越長,它就會逐步成爲一種慣性。比特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從歷史來看,貨幣從來就不是固定的,它從貝殼、黃金、法幣逐步發展過來的。比特幣在早期的邊緣地位,並不意味着,它永遠是邊緣的。比特幣如果在貨幣本身的屬性上有它的優勢。那麼,它就有機會發展起來。

In Math We Trust

當前的世界,法幣是居主導地位的貨幣。而其中美元目前佔據了最大價值比例,這源於美國國力的背書。在美元紙幣上,可以清晰看到:In God We Trust。美元有法律的賦予,有主權國家的背書,還有宗教的普世意義。它不僅在美國可以用作支付的貨幣單位,幾乎在全世界都得到認可。

而比特幣沒有任何國家的背書,也不是黃金,甚至不是貝殼或香菸,它憑什麼能夠成爲貨幣?

讓我們看看,現實中什麼有價值?房子、汽車、大米、股票、債券等。大米、汽車、房子都有實實在在的使用價值,需要原材料和人的勞動才能生產出來。

而公司的股票,也有成熟的估值體系,有什麼現金流貼現、股息貼現、市盈率、股息率等。

而比特幣呢?這些都沒有。

比特幣是一種新的物種。它是完全不同的貨幣形式。比特幣也有其信任的依賴,它有數學。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中描述了 PoW 挖礦算法和密碼學技術等,這些技術綜合起來解決了記賬的可信問題。本質上是 In Math We Trust 的問題。

這個賬本不依賴於第三方機構來保證它的真實性。所有人的賬本都一樣,不可篡改、可以信任。這意味着,它能夠不通過中介機構進行價值轉移,而轉移價值的載體名字爲比特幣。

比特幣作爲貨幣商品,它的價值來源於逐漸達成的共識過程。目前它還處於非常非常初級的階段。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樣,從貨幣的發展史來看,貨幣並不是一開始就有交換媒介和計價單元的功能,而是在人們的使用中演化而來的。

比如黃金。它一開始是作爲裝飾品,後來逐漸成爲收藏品。當成爲收藏品之後,大家開始把黃金當作價值存儲的方式。

如果在經濟上佔有強力位置的地區採用了某種貨幣,隨後會產生一種類似的網絡效應,一旦貨幣在一個地區形成價值,也會讓其他地區的人認爲它有價值。

16 世紀早期,西班牙人柯蒂斯入侵墨西哥,他們掠奪當地黃金,對黃金非常癡迷。當地的阿茲特克人非常不理解,因爲黃金不能喫也不能穿,也不能用做農具或武器。對當地的阿茲特克人來說,黃金只是裝飾品,比如用作首飾、雕像。而他們當時不會懂,對於西班牙人來說,黃金代表了財富,而不僅是裝飾品。阿茲特克人很少用黃金進行交換,他們付賬一般使用可可豆或布料。

又比如,在印度和地中海之間做貿易的商人,發現印度的黃金更便宜。他們便從印度購入黃金,在地中海賣出,這樣印度的黃金需求量暴漲,價格升高,同時讓印度人開始重視黃金的交換價值。而地中海黃金供應量大增,價格下降。最後兩地的價差很小。這跟做交易所搬磚交易類似。

當然黃金和白銀成爲貨幣,除了自身的屬性適合做貨幣之外,它們也符合當時統治的需要。比如金幣和銀幣,不僅有重量標準,還有標記。有標記代表了大家認可的政治權力,製造僞幣是違法行爲。古羅馬的銀幣印有皇帝的名字和圖像,也是代表了某種權威。這樣做的好處不僅方便商業交易,也利於收稅,鞏固權力。

而比特幣一開始是少數密碼朋克在使用,源於他們對世界金融的失望。2008 年的金融危機就是他們切入的契機。而隨着比特幣採用者的增加,尤其是早期投機者的增加,它已經完成了部分價值存儲的歷程。比特幣已經有 10 年曆史,經歷過很多考驗,當前日活地址數達到 60 多萬,已經度過了冷啓動階段,日交易量幾十億上百億美元,流動性沒有問題。2018 年比特幣年交易總量超過 discover 和 paypal,僅次於 mastercard 和 visa,達到 1.3 萬億美元。

從貨幣的邏輯告訴你,爲什麼比特幣不是巴菲特說的「博傻遊戲」?數據來源於 coinmetrics 等

不過,如果按照價值存儲的要求來看,比特幣規模還非常小,在全世界價值存儲總量佔比是無足輕重的存在。如果按交換媒介和計價單元看,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

什麼纔是真正的計價單位?也就是我們在購買日常用品時,不管是一瓶水,一杯咖啡,還是一瓶牛奶,都不再用美元或其他法幣來計價,而是直接說,多少聰一瓶牛奶。目前有些加密貨幣愛好者計算自己的收益,不是按照美元來計算,而是按照買入多少聰,賣出多少聰來計算收益。

由於比特幣的波動性,這也讓穩定幣獲得了機會。穩定幣有法幣錨定的穩定幣,如 USDT、USDC、PAX 等,也有去中心化的穩定幣,如 MakerDao 的 Dai,用以太坊抵押發行。

根據歷史上貨幣化的路徑,比特幣還要遭遇很多挑戰。它目前只是非常初級的價值存儲工具,沒有達到價值存儲的高峯,也不是交易媒介,更不是計價單元。所以,從這個角度,雖然今天有幾百億美元的價值,但它還是小嬰兒。

如果它能最終成長起來,達到 8 萬億美元規模,那麼只是完成跟黃金類似的價值存儲目標,只是達成初步階段。而如果要演進到交換媒介和計價單元的成熟階段,即使達到上百萬億美元的規模也沒有什麼可以驚奇的。

如果它能順利完成初級價值存儲的目標,這意味着比特幣一枚至少 40 萬美元以上,如果它能成爲計價單元,成爲承載全球財富的世界通貨,那麼,理論上它有機會達到近千萬美元一枚。當然,這種極端情況的出現,概率很低。

在比特幣走向終極階段之前,也可能因爲黑天鵝事件而導致進程終結。比如協議的缺陷、全球性的監管打壓、量子計算的突飛猛進、競爭對手的意外崛起、穩定幣高歌猛進 ……

黃金就曾經被廢除金本位,導致其價值存儲佔比達不到更大規模,最後只能偏安一隅。目前僅有 8 萬億美元的價值存儲。而這個過程中,法幣崛起。法幣的崛起加速了交易的速度和規模,也帶來了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機。

本質上來說,紙幣依賴於對權威的信任;比特幣和加密貨幣依賴於對數學的信任。這是兩種不同根基的貨幣體系。

貨幣的本質是記賬方式。它是數字,標記了在人類所創造的財富中所佔據的比例。所以,當你購買東西的時候,沒有必要把紙幣、黃金、白銀、貝殼或者家裏的羊拿出來交換,只需在總賬本上記賬就可以了。問題的核心是,記賬人不能做假,不能雙花。

《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說,貨幣是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相互信任的系統。它的普遍性超過了其他所有的信任。不管一個人的信仰如何,但 Ta 都會接收貨幣,用來購買物品和存儲價值。如果比特幣創造了一種更好的信任體系。那麼,它就是開創了歷史。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layer2 的發展,可能會讓比特幣的價值存儲屬性加快。因爲衆多小額支付的增加,尤其是閃電網絡的商家增加,支付場景的增加,都有利於比特幣的價值存儲。

爲什麼比特幣波動大?

因爲比特幣不是一般的商品,它一開始是記賬方式,來自密碼朋克們的理想主義,逐漸加入了越來越多的人,投資者和投機們湧入。

比特幣它不能喫也不能住,它的使用價值主要是轉賬,在一定程度承載了價值的流通。而更多的價值在於其投機價值,很多人在波動性當中獲取收益。

因此,貨幣商品在貨幣化過程中存在溢價。人們會對它有不理性的期待,在比特幣的網絡效應還支撐不起這麼大價值規模的時候,極速膨脹到了幾千億美元的規模。一個比特幣從原來幾千美元,突然上漲到近 2 萬美元。這短時間內是不合理的。因爲比特幣的目前網絡規模還無法支撐這個價值。這是由它所處於的初級階段決定的。

國家會不會參與到比特幣中來?

從目前看,暫時還不太可能。前一段時間,有傳聞說,俄羅斯政府要採購比特幣做爲儲備的貨幣的一種。但後來並沒有官方證明該消息是可靠的。

但是,比特幣成爲國家的貨幣儲備並非完全沒有可能。因爲比特幣在價值轉移上有它的優勢。如果某個國家被制裁,它可能會利用比特幣來打破這種制裁。這就意味着該國有了儲備比特幣的需求。

另外,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一個主權國家的貨幣成爲世界貨幣,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是一個制肘。根據世界黃金理事會的報告,2018 年世界各國央行增加了 651.5 噸黃金存儲,其中俄羅斯、土耳其、印度、中國、哈薩克斯坦、伊拉克、波蘭以及匈牙利都是較大的買家,有些國家甚至拋售部分美元買入黃金。但假如黃金的太空開採或海底開採量增加,黃金的價值儲備地位下降,這些國家如何選擇?加密貨幣,也許其中的一個考量方案。

比特幣是旁氏騙局嗎?

關於這個話題,可以參考藍狐筆記之前發佈過的文章《比特幣是龐氏騙局嗎?

比特幣的風險

比特幣還是小嬰兒,在它走向貨幣化的過程中,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更好的貨幣出現,那麼,比特幣的存儲價值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溢價將下降或者消失。這對於比特幣來說,是最大的風險之一。

目前比特幣的品牌知名度是加密貨幣裏面遙遙領先,即便也經歷了幾次分叉,依然得到最多的人支持,當前日活躍地址在 60 多萬左右,而最接近的以太坊也纔在 20 多萬左右,其他的加密貨幣日活躍地址一般 5 萬都不到。

即便如此,比特幣的波及人羣還是非常小衆,它並沒有形成真正壟斷地位的網絡效應。由於貨幣跟社交網絡類似,具有網絡效應。如果比特幣在最近的幾年內,沒有拉開更大的距離,那麼,它就會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誰也不知道會不會突然有一個更好的加密貨幣冒出來,獲得更多人的擁護。這看似不可能,但誰又知道呢?當年諾基亞佔據了絕大部分的手機市場,誰又能料想短短几年,蘋果的迅速崛起呢。

在貨幣史上,白銀也是當年響噹噹的角色。但如今,白銀基本上退出了價值存儲的市場,市場被黃金所蠶食。其曾經的貨幣溢價也消失,只剩下使用價值,如果當年收藏了大量的白銀,損失會很慘重。

這跟今天的加密市場一樣,如果押注了某種加密貨幣,而這種加密貨幣它的價值存儲市場被其他加密貨幣所佔據,那麼,它的貨幣溢價將消失。這個時候,如果你押對了,那麼其他人只能眼睜睜地看着你的加密貨幣蹭蹭上月球。反之亦然。

除了被更好品種取代的風險,還有其他多種風險,包括協議缺陷、技術發展、全球性監管打擊的風險。

比特幣本質是構建於協議基礎之上的賬本。如果存在未發現的致命缺陷,也可能對比特幣產生致命打擊。雖然發生 51% 攻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雖然量子計算的商用遙不可及,但未來也是潛在威脅。

另外,全球性的監管協調打擊,也可能會讓比特幣遭遇階段性的發展困境。因爲目前依然是主權國家形態主導,這意味着所有行爲都會受制於這個最基本的人類治理框架。如果礦場被關閉和禁止,會直接影響到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的安全;如果所有交易所被關閉,對比特幣可能造成最直接的打擊。因爲交易所不僅提供交易,更重要的是它還承擔價格發現的功能。如果沒有交易所的價格發現,場外交易也會面臨更多困難;如果監管甚至禁止普通商戶使用比特幣支付,那麼也會影響它的使用場景。這是立身之本。當然,鑑於統一監管的複雜性,全球統一行動的可能性不大。

總之,比特幣走向更高階段的過程,一定不會順利。不是三年五年,也許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會存在很多風險,受大局影響。某些事件會加速或減緩歷史的進程。但發展總趨勢不會變,即使不是比特幣,也會有什麼其他幣脫穎而出。

結語

比特幣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金融發明之一。也許將來某一天,人們形容一個人有錢,不再說他們家是有礦的,而是說他們家是有比特幣的。

風險警示:藍狐筆記所有文章都不構成投資推薦投資有風險,投資應該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建議對項目進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