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區塊鏈世界赫赫有名的“門頭溝”(Mt.Gox)一案發生了轉折。

65 萬枚被盜 BTC,2.4 萬名申訴無門的用戶,持續四年的艱難討債之路——這個極具悲情色彩的故事,似乎有希望迎來一個令人欣慰的結局。

大部分用戶有望拿回損失的資金,甚至在這場爲期 4 年的“馬拉松”中獲得微薄的利潤回報。

這一進展得益於“門頭溝”的債權人,成功地將該交易所從日本的 “破產手續”法案的泥淖里拉了出來,將其推向 “民事再生手續”的法律程序。

在法理上,前者類似於破產清算,後者更加接近破產重組。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則意味着他們有了固定的追償對象,不至於申訴無門。

日本特色的“破產重組”:

民事再生手續

2018 年 6 月 22 日下午 5 時,東京地方法院宣佈終止 MTGOX 的‘破產手續’,改爲施行‘民事再生手續’,MTGOX
的破產重組正式開始。另外,東京地方法院發佈了管理令,任命原破產管理人小林信明繼續擔當本次民事再生管理人 (《東京地方法院平成 29(再) 第 35 號再生手續申立書》)。

——來自“門頭溝”官網(www.mtgox.com

這一舉措的邏輯是:

根據日本法律,“民事再生手續”將允許“門頭溝”的未償資產 (截至發稿時價值逾 13 億美元),由其 2014 年破產時失去資產的用戶進行分配。

如果該公司仍處於破產程序中,那麼這筆資產的大部分最終將歸“門頭溝”的股東所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該公司的前 CEO 馬克 (Mark
Karpeles),他在“門頭溝”破產時持有公司 88% 的股份。

這不僅是債權人的恥辱,也是馬克自己想極力撇清的事。

2017 年,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馬克表示 , 他寧願竭盡所能幫助債權人爭取權益 , 也不願爲了這些本就不屬於自己的財產,終日籠罩在死亡威脅的陰影當中。

這原本是一個有關財富與逐夢的迷人故事。雖然,在所有的爭議、訴訟和恥辱降臨之前,我們還不能推測出它的結果,但是,我們已經可以窺見驅動這個行業發展的局部真相。

故事的開端

中國的幣友喜歡把 Mt.Gox 讀作“門頭溝”,不知情的人會以爲這是指北京山區的那個市轄區。

其實,Mt.Gox 並無任何地理指向,是“Magic: The Gathering Online
eXchange”(魔力遊戲卡在線交易平臺)的簡稱,反映了創始人傑德 (Jed McCaleb) 的最初想法。(您沒看錯,傑德就是後來創建了 Ripple
協議的那位)

當時,奇幻遊戲《Magic:the Gathering》很受歡迎,傑德的初衷就是提供一個平臺,讓粉絲可以像炒股一樣交易遊戲卡片。

不過,傑德很快就對這個想法感到厭倦,轉而從事其他項目了。

直到 2010 年 7 月,傑德幡然悔悟,再次啓動了這個平臺,創建了“門頭溝”,成爲引領區塊鏈風尚的首批 BTC 交易平臺之一。

然而,傑德始終沒有停下追尋的腳步。執掌“門頭溝”不到一年,傑德便把它賣給了法國開發商馬克·卡普勒斯 (Mark Karpeles)。

頻繁遭劫,身陷泥淖

接手“門頭溝”不久後,馬克意外得知,這個交易平臺此前遭受過一次黑客攻擊,資產負債表上留下了 8 萬個 BTC
的漏洞,總價值約 6 萬美元。但前東家在交割時,隱瞞了這個事實。

馬克暗自對當時的狀況進行了評估,他認爲,至少從表面上來看,這個損失並不可怕。

但隨着時間推移,BTC 價格一路飆升,填補這個窟窿變得越來越難。

2011 年 6 月,“門頭溝”又遭受了一次重大攻擊。黑客通過內部審計人員的電腦,成功侵入了系統,並設法將 BTC
價格定爲 1 美分。短時間內,僅憑 20 美元便提走了 2000 枚 BTC。

這筆生意,對黑客來說,顯然非常划算。

自此之後,馬克就產生了“迫害妄想症”。這促使他做了一個重要決定,使用離線存儲技術,將平臺上的大部分 BTC 資產都進行了“冷藏”。

如果說,這兩次失竊雖然也算嚴重,但至少馬克本人知道發生了什麼。那麼,第三次馬克就沒這麼走運了。

2011 年 9 月,在內鬼的幫助下,黑客入侵在線存儲的熱錢包,盜取了 BTC 最核心的私鑰。在鎖定攻擊對象後,黑客們陸續耗盡了交易所的所有庫存。

兩年之後,馬克才發現這一情況。

幾乎與此同時,BTC 開始受到世人追捧,數字資產社區迅速發展壯大。在馬克的推動下,門頭溝”
“實現了後端軟件的革新。這一舉動博得了社羣的好感,每日新增用戶數量成千上萬。(可資比較的是,馬克剛剛接手時,活躍用戶數僅有 3000 個)。

到了 2013 年年初,這一數字已經接近 110 萬。“門頭溝”也一舉成爲全球最大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其 BTC 的交易量可佔全球總交易量的 90%。

謎一樣的掌門人:馬克

2014 年“門頭溝”大崩盤一案引起世人震驚,有媒體乘機整理了一份掌門人馬克的個人資料。

在這份資料中,馬克的形象與世人所猜想的“精明狡猾的金融高管”相去甚遠。比起一個金融公司的 CEO,馬克的形象更像是一個極客。

當時,數字資產在金融領域所佔的市場份額還很小,主流媒體對加密技術的評價也相對剋制。沒有人意識到,馬克用一種粗糙簡陋的管理方式經營全球最大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有何不妥。

許多前僱員在受訪時都強調了“門頭溝”管理過程中的漏洞與低效。比如,平臺缺乏必備的控制軟件,任何源代碼的修改都需要經過馬克的批准,嚴重阻礙了開發團隊的工作。

2011 年 6 月,黑客攻擊事件發生後,馬克請到了著名的加密行業企業家傑西•鮑威爾和“BTC 耶穌”羅傑•沃。

兩人臨危受命,即刻前往東京,幫助“門頭溝”重整上線。

經過幾天的忙碌,平臺故障依然沒有排除。傑西和羅傑都急於繼續研究這個問題。然而,週六早上,CEO 馬克卻沒能出現在辦公室。

馬克告訴大家,自己想休息一下。這使得傑西和羅傑相當困惑。

平臺遭遇重大災難,馬克卻穩如泰山,這究竟是臨危不亂,還是臨陣脫逃?我們無法評價。

但可以肯定的是,接二連三的平臺遭劫事件並非偶然,而與“門頭溝”不當的管理方式有關,馬克本人也脫不開干係。

錢到底去了哪裏?

如前所述,整整兩年,馬克和他的團隊都沒有發現“門頭溝”賬戶裏的錢正在悄悄地流失。

直到 2013 年年中,“門頭溝” 的 BTC 儲備幾乎被黑客全部盜光。

2014 年 2 月下旬 , 馬克才正式承認:

“門頭溝”損失了 85 萬 BTC,價值約 4.6 億美元。約佔當時市場流通幣值的 7%。

這場“數字資產世紀大劫案”的主要謎團仍然是:錢到底去了哪裏?

揭露這一謎底的功臣,是瑞典軟件工程師基姆·尼爾森 (Kim Nilsson) 和幾位安全專家。他們追查到,大部分失竊資產都進了 BTC-E
交易平臺,其所有者是俄羅斯人亞歷山大•文尼克 (Alexander Vinnik)。

據調查,亞歷山大直接參與了數十億美元的 BTC 洗錢活動。

後來,美國司法部開始介入。

2017 年,亞歷山大於希臘被捕,目前正在等待被引渡至法國或俄羅斯。

“門頭溝”復活?

2014 年 3 月,“門頭溝”宣稱,在舊的數字存儲介質中,發現了 20 萬失竊的 BTC。調查發現,早在 2011 年 6 月,平臺就使用這一存儲介質。

在提起訴訟時,這部門資產被凍結。現在,其價值已經遠遠超過受害者的索賠金額。這無疑得益於 2014 年以來比特幣價值的大幅增長,以及比特幣現金(BCH)的出現。不出意外的話,之前的受害者,將分得比特幣或等額的比特幣現金。

但是且慢,還有一個問題懸而未決。

日本破產法規定,破產清算流程中,索賠估值將按照 2014 年 4 月的 BTC 市場價格計算(總價值約爲 4 億美元),而不是時價。

如此一來,爲了讓”門頭溝”的債權人和債務人能夠從債務清償中獲益,及時啓動“民事再生手續”至關重要。

今年 6 月,“民事再生手續”已經獲得東京地方法院批准。

重新迴歸?

2014 年以來 , 馬克都在四處奔走,焦頭爛額地處理“門頭溝”破產一案。

他經歷了很多,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收到死亡威脅,保釋前在東京監獄服刑,至今不能離開日本,更別提,多個司法管轄區的訴訟信像雪片般飛來,快要讓他窒息。

在一次受訪時,馬克表示:

經營‘門頭溝’曾經像夢一樣美好。每天早上起來,我都覺得充滿希望。沒想到,最後居然成了一場噩夢。這種感覺就像是,從高樓上摔下來,你眼睜睜的看着自己離地面越來越近,就要死了,但沒有任何辦法克服重力。

“門頭溝”如果順利向受害者支付了賠償金,也許意味着艱難道路的終結。不過,它肯定會作爲“數字資產危險交易”的同義詞留在歷史教科書中,銘刻在整整一代人的集體記憶中。

不知出於何種動機,馬克曾經透露,他正在考慮用新的管理方式復活”門頭溝”。

不過,也許正如一位 Twitter 用戶所言,其實,門頭溝’歸來的最好方式是:作爲魔力遊戲卡交易平臺,洗盡鉛華,重新迴歸。

作者:Kirill Bryanov Yuriko Mu

編輯:Sonny Sun

排版:Lun


– 往期精彩 –

點擊圖片觀看

!

!

!

!

END

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投資建議,風險自擔!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商務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