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lbitcoins 上的比特幣交易數據告訴我們,比特幣的實際效用正在發展中國家顯現。

撰文:Matt Ahlborg,Metis 數據科學家
翻譯:Howard Peng (Crypto.Peng 比特彭)

編者注:文中引用圖表均可交互,讀者可以移動鼠標查看圖表中模塊的具體數據變化,此處提供原文鏈接以供參考:https://medium.com/@mattahlborg/nuanced-analysis-of-localbitcoins-data-suggests-bitcoin-is-working-as-satoshi-intended-d8b04d3ac7b2

自從中本聰發表比特幣白皮書已經滿十年了,我們幾乎可以說「比特幣」這個詞已經進入了全球許多人的視野裏了。然而,仍舊有許多人,包括一些非常聰明且受人尊敬的大人物,始終難以理解比特幣的概念,並且在非常多的情況下質疑比特幣的價值、質疑比特幣有任何的實用性。哪怕到目前爲止,比特幣已經有許多大量的證據,證明其在當下的實用性或者在未來的潛在效用,但是,礙於區塊鏈技術本身的「假名特性」和其他因素,要在分散的數據當中觀察到一致性或者找出測量的維度,是相當困難的。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仔細研究了比特幣 P2P 交易網站 Localbitcoins.com 的交易數據(後稱 LBC)。

首先,選擇這個平臺的數據做研究的原因是, LBC 並不像其他低手續費或者無手續費的場外交易平臺, LBC 上比特幣的價格往往比其他現貨市場的價格高出 4.5%,並且在發展中的國家往往可以發現買單與賣單的價格差距懸殊,這意味着,在 LBC 上面交易往往較爲昂貴的。

第二,LBC 並不像其他交易量巨大的幣幣交易所,上面的所有交易流量都僅止於法幣對於加密貨幣這一層而已。

總而言之,這些情況證實了,從比例上來說,跟其他交易所相比,很少有投機傾向的交易者會選擇使用 LBC 平臺做交易,因爲這裏的價格往往不是太好。

此外,在 LBC 平臺上可以交易的法幣幣種超過 150 餘種,可以以此觀察哪些地區的比特幣需求數量上升、哪些地方則沒有什麼需求。還有,由於 LBC 總部設立在芬蘭,且平臺屬於撮合與促進雙方進行交易,它能夠迴避許多國家的監管政策。也因此,LBC 通常是大多數人第一次接觸比特幣時交易的平臺,這讓該平臺的數據更具有啓發性。

可以肯定的是,過去大家一直專注於 Coin.dance 和 Bitcoinity, 或是少爲人知的平臺 Anacoinda 上面的數據,但是這些平臺上的數據多少都缺少準確性和全面性,沒有一個數據可以被分解顯示一個國家,並按照國家 / 地區的人均做進一步分析;更重要的是,這些數據都沒有針對「社會經濟因素 (socioeconomic factors)」提供有效的證據。

通過對 LBC 數據的分析和這這篇文章,我希望能提供如下一些信息:

  • 迄今爲止、對 LBC 平臺交易量的數據作出全面、準確和解釋的分析。
  • 提出一個新的指標,可以反映比特幣在不同國家真實的影響力。
  • 通過將比特幣與這些國家的社會經濟指標進行比較,找出趨勢,從這些趨勢提出比特幣應用影響力的數據支撐。

各國以美元計算的交易量狀況

我們先從簡單的分析開始,看看整體情況。

2018 年,LBC 上攻交易了 44 萬枚比特幣,相當於 13 億美元。下面的圖表顯示了去年在 LBC 上交易量最大的 15 個國家比特幣交易數量與交易額信息。

數據顯示,中本聰關於比特幣的願景正在逐一實現

該圖表鏈接:https://plot.ly/create/?fid=mattius459:271

各大洲區域隨著時間變化的以美元計算的交易量狀況

到目前爲止,沒有嘗試將國家數量分組到地緣關係、經濟發展、或者政治等因素做區域的劃分。

數據顯示,中本聰關於比特幣的願景正在逐一實現

該圖表鏈接:https://plot.ly/create/?fid=mattius459:273

上面這張圖表是可以解釋許多東西,並且凸顯了三個主要趨勢:

  • LBC 平臺上的投機量仍舊相當高,特別是在某些地區
  • 由於 2013 年底的 BTC 泡沫,導致北美與西歐國家等發達國家出現了首次大規模交易量;但很快地被髮達中國家所趕上。
  • 委內瑞拉推動的南美及中美洲交易量一直處於上升趨勢中。

隨時間推移出現的人均價值轉移

想了解比特幣在各個國家真實的影響力狀況,只看等值美元轉移是不夠的。人口最多、富有人口較多和互聯網使用最多的國家自然會勝過其他國家。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提出了一個新指標,根據這些因素進行調整,通過一個函式得到一個量化分數。

我認爲這是反映全球 LBC 上比特幣影響裏的最佳方法。我把這個指標叫做「每個上網經濟人比特幣使用狀況」,英文簡稱爲「UP(O)EP」。其中,「經濟人 Economic Person」是統計學中常見的說法,是指「一切行爲以利益最大化爲基本動機的人」。

這個指標的公式如下:

數據顯示,中本聰關於比特幣的願景正在逐一實現

V= 比特幣交易量
Pr= 以美元計價的每日價格
IP= 該國家 / 地區的網絡普及率
Po= 該國家 / 地區的人口數
E = 該國家 / 地區的人均 GDP (購買力平價計算)

對於每個國家 / 地區來說,採用 LBC 上以美元計價的交易量,併除以「可能會使用比特幣的人數」,即「可以連接互聯網的人數」。然後將該數字除以購買力平價調整後的人均 GDP,以反映該國的相對價值。

在下面的圖當中,最終可以呈現出完整的國家 / 地區人均比特幣使用情況。

數據顯示,中本聰關於比特幣的願景正在逐一實現

該圖表鏈接:https://plot.ly/create/?fid=mattius459:344

這個動畫圖揭示了許多令人喫驚的發現:

  • 有意義的「UP(O)EP」指標從 2013 年在發達國家開始起步,隨著時間的推移遷移到欠發達國家。
  • 當地政府對本國公民實施貨幣與金融限制、以及國際社會對這些地方政府外匯等一連串制裁限制的同時,反倒爲比特幣的使用創造了有利條件。
  • 比特幣使用提高是區域性的;可能因某些原因開始導致該國家的比特幣使用率上升,進而影響到其周邊國家,並蔓延到鄰近的司法管轄區。
  • 並非所有有利於比特幣使用的政治和經濟環境的國家都能實現這一目標。具有擴展潛力的區域往往也跟互聯網普及率、智能手機普及率、對新技術的理解能力有關;譬如委內瑞拉、尼日利亞、南非、加納都是很好的例子。
  • 受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歐盟、聯合國制裁的國家,例如朝鮮、索馬利亞、敘利亞、也門以及伊朗,多年來都是抱持觀望態度。但不確定其真正原因是否只是他們還在觀望,或者只是因 LBC 公司所在地芬蘭的法律管制所造成這些國家的用戶在交易上受到了限制。不管一開始原因爲何,最近伊朗 (Iran)、敘利亞 (Syria)、蘇丹 (Sudan)、緬甸 (Burma) 和其他國家均獲得了很大關注的目光,已經開始看到他們區域的第一筆交易完成。當然,這部分需要進一步釐清。
  • 你可能認爲現在有些國家的比特幣使用率可能很高,譬如土耳其、阿根廷和印度,但實際上,他們其實都還沒想像中高。這可能顯示出,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比特幣使用率上升的原因往往非常複雜,可能和他們的法律、文化以及根深蒂固的習慣有關,得依照每個國家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考量。此外,如果一個國家已經有其他方法來實現財富保值、資本外逃、匯款等等,那麼它可能不需要比特幣。

與經濟自由度的比較

雖然比特幣的採用狀況在各個國家都不相同,但下面的圖表顯示出,隨着時間推移、UP(O)EP 這個指標在經濟自由度較低的國家穩步上升,並且漸入佳境:

數據顯示,中本聰關於比特幣的願景正在逐一實現

該圖表鏈接:https://plot.ly/create/?fid=mattius459:342

在 2013、2014 以及 2016 的趨勢線當中可以注意到,越是高度經濟自由的國家、越是願意交易比特幣。但是隨著比特幣的知識與資訊擴展到許多發展中國家,一種明顯的趨勢已經形成:在經濟上受到壓迫的國家,比特幣的採用狀況更高。

儘管如此,這種趨勢儼然逐漸出現,並且有許多的異常值。那些擁有較低經濟自由度的國家,也就是趨勢線以下、且偏右側的國家,例如伊朗與孟加拉國,最近纔開始進行交易,且尚無特別的進展;而經濟自由度高、UP(O)EP 值高的國家,也就是趨勢線以上、偏左側的國家,像是新西蘭、英國等,同樣有自己的變因或因素所影響。

未來我將整合新的數據層來解釋這些異常值,以加強這些數據和趨勢線的匹配。

數據與分析的侷限性

最近幾年,許多發達國家成本低廉、用戶界面友好的合規交易所陸續開張,這導致在 LBC 上的交易量逐漸降低。

更準確地來說,美國、歐盟、日本等地的 UP(O)EP 值可能並不能反映真實情況。

這是一個合理的挑戰。不過,某些國家禁止密碼貨幣交易所運營,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經濟自由度不高的地區,而更推升了比特幣的實際效用。

最後的想法

我相信收集數據並呈現這些數據,是最好的表達與證明比特幣理念的方式。可以確定的是,這些數據反映了比特幣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我確信也足夠說服那些仍舊懷疑與猜忌的人。

從該分析過程所得到的最後一個值得分享的發現是:過去六年來的綜合數據清晰地顯示,比特幣已經擁中本聰最初所勾勒的願景,並逐一實現。

數據顯示,中本聰關於比特幣的願景正在逐一實現

最後一點尤其值得着重提出。在 2018 第四季度,由於比特幣價格走低,導致大家對其興趣不高,但 LBC 上有 23 個國家卻呈現有史以來最好的交易紀錄,幾乎所有這些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要記住,委內瑞拉三年前可是連現在交易量的 1% 都不到!

鏈聞獲得 Matt Ahlborg 授權發佈該文的中文版本,如有轉載請聯繫鏈聞獲得授權。

來源鏈接:medi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