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09 年 1 月 4 日比特幣第一個區塊被挖出,以比特幣爲代表的加密貨幣挖礦行業已經迎來了它第一個十年的尾聲。

這個十年,在比特幣跌宕起伏的背後,礦業同樣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遷,無論是挖礦工具、主導人物還是產業格局,都經歷過多輪更迭,烤貓、CPU 挖礦等名詞漸爲歷史,吳忌寒、比特大陸、ASIC 芯片等名詞成爲礦業主流。

但這期間,礦業還有太多不爲人所知的過往與故事,有失意與坎坷,也有得志與瘋狂。我們希望通過本文,向讀者展示礦業浩浩湯湯的十年發展史。

文:王阿刺 編輯:龔荃宇

創世

2015 年初,畢業於清華大學的中國芯片設計專家詹克團愁眉緊鎖,面對新的處理器不知從何入手設計,某天夜裏,閱讀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代表作《三體》,翻看到第 33 章節「智子」時讓其靈光一現——將普通質子低維度展開,蝕刻大規模電路,使其成爲「強人工智能體」,再高維收縮成質子大小。三體人將這一用來鎖死地球基礎科技以及監視太陽系的工具,稱爲「智子」(Sophon)。

隨後,詹克團便與吳忌寒商議計劃,以「Sophon」命名,將礦機使用的 ASIC 技術應用於人工智能領域,開發基於 ASIC 技術的深度學習芯片。

華盛頓大學教授 Michael Bedford Taylor 經過對此類芯片研究後預測,這些被稱爲專用集成電路(ASIC)的芯片類型,能夠非常有效地執行單個功能,它們將有可能引領下一代分佈式計算的發展。

比特大陸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的發展速度證實了教授的預測,應用 ASIC 技術生產礦機僅兩年後的 2017 年 8 月,便獲得紅杉資本、IDG 資本等 5000 萬美元 A 輪融資;一年後的 2018 年 7 月,完成紅杉資本領投、交易額 2.9 億美元的 B 輪融資,估值 120 億美元;同年 8 月,又完成 B+輪融資,交易額 4.4 億美元,估值 140 億美元……

大概連詹克團和吳忌寒都未曾料到,5 歲的比特大陸便能與 24 歲的英偉達匹敵,更能在 2018 年胡潤獨角獸指數排行榜中突出重圍,排在螞蟻金服、滴滴、美團等 12 家行業巨頭之後,列於第 13 位。

比特大陸的橫空出世與高速發展,折射出比特幣衍生而出的礦業產業近 10 年跌宕起伏的發展史。而溯其源頭,2009 年 1 月 4 日凌晨 2 點 15 分,隱沒於世界某個角落的中本聰,一擊確定,創建了比特幣網絡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擁有 ID 標識號的區塊,即「創世塊」。

比特幣礦業風雲十年:細數不爲人所知的故事_ 中本聰挖出的創世區塊 _

在 2008 年金融危機的籠罩下,中本聰在創世區塊寫下了對舊世界金融危機的嘲諷:「2009 年 1 月 3 日,財政大臣正處於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援助的邊緣。」

不過這番嘲諷並未引起主流媒體的重視,比特幣運行的最初幾年,只屬於論壇上小衆人的狂歡。

得益於此,開始階段普通電腦的 CPU 即可扮演「挖礦」的角色,過程很簡單,下載挖礦軟件;新建文本,在裏面寫入礦池、礦工號、礦工密碼、線程數等參數,保存並改擴展名爲 bat 格式;打開挖礦軟件即可開始挖礦。

參透哈希率對比特幣挖礦至關重要後,各地礦工的入場,讓這一局面的平衡狀態被徹底打破,控制區塊中的哈希值成爲衆多比特幣公司的必爭之地,而此項技術的關鍵取決於,在任何給定的時間段內,如何增加處理比特幣網絡的交易數量。

因此,在不斷迭代的專業礦機的算力加持下,一場礦業持久戰在世界各地相繼上演。隨着時間的推進,在波雲詭譎的區塊鏈市場,礦業已經發展爲該領域最古老的行業之一。

個人挖礦

早在 1982 年,剛剛修完博士學位的大衛·喬姆,發佈了一篇關於簽名技術的論文,首次提出在網絡上匿名傳遞價值,即通過銀行的加密簽名,以數字形式存儲傳統貨幣,讓其可以在網絡上自由、匿名地傳遞。

十年後,一羣信奉大衛·喬姆思想的密碼學專家、程序員、極客以及愛好者,發起了一項名爲「密碼朋克」的社會運動,其中密碼與朋克的結合,意在用密碼學創建一個自由、不受監控的世界。

2008 年比特幣白皮書在密碼朋克列表中公佈,雖然未引起世界範圍內關注,但其去中心化、主張自由的精神內核與「密碼朋克」高度契合,順理成章地將這場運動掀至最高潮。

作爲其中一員的密碼學家哈爾·芬尼,在看到比特幣白皮書後興奮不已,立即與中本聰取得聯繫。在比特幣創世區塊問世不久,哈爾·芬尼便下載了比特幣客戶端,他多次通過郵件,指出比特幣運行時的漏洞,中本聰則回覆修補方式並致謝。

2009 年 1 月 11 日,爲測試比特幣交易功能,中本聰將 10 個比特幣轉給了哈爾·芬尼。這是比特幣歷史上第一次轉賬。

比特幣礦業風雲十年:細數不爲人所知的故事_ 比特幣歷史上的第一次轉賬 _

與此同時,哈爾·芬尼開始用自己的 IBM 電腦挖礦,由於沒有競爭者,他一天最多挖出 100 個比特幣,這一嘗試讓其成爲比特幣史上第一位礦工。

哈爾·芬尼自認爲比中本聰本人更相信比特幣的未來,但命運卻和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同年 8 月,他被確診患了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此後數年,他都在與病魔進行抗爭的環境下艱難度過。

即便在生命的最後時期,僅有眼球能夠轉動的哈爾·芬尼,在眼球追蹤器的幫助下,仍在一行又一行地打出可加密比特幣官方錢包的代碼。2014 年 8 月,哈爾·芬尼告別人世。

在哈爾·芬尼逐漸隱退的過程中,比特幣的理念在西方世界迅速傳播,以其強烈的價值觀色彩,很快吸引到第一批自由主義者的追隨者,後來他們常常被冠以「真正的比特幣信仰者」名號。

由於初期挖礦難度小,個人利用電腦 CPU 直接挖礦的收益便能大於電費、機器損耗等功耗,相對於需要制定昂貴的設備,這樣吸引礦工加入會容易許多。因此,個人挖礦的熱潮逐步蔓延,甚至將觸角延伸至大洋彼岸的中國互聯網圈。

2009 年 6 月,在一家 P2P 存儲網站任 CTO 的吳剛意外收到一封郵件,裏面介紹了比特幣系統,作爲一名技術極客,他立即將挖礦軟件下載下來,在公司的電腦上運行起來。

「自由、民主的貨幣;一個公開、不可被攻破的數據庫。」關於初遇比特幣時的理解,吳剛接受 GQ 採訪時這樣闡述,但是當時的他卻否定了比特幣普及的可能性,在挖出 8000 多個比特幣後,關掉電腦,退步抽身。

彼時,37 歲的李笑來正在忙着和朋友創辦留學諮詢公司;23 歲的吳忌寒則以經濟學、心理學雙學位從北京大學畢業,進入風險投資行業工作……中國人暫時缺席這場社會性質的比特幣實驗。

規模初現

2010 年 2 月,比特幣一個區塊的平均算力,較第一個數字加密區塊被挖出時的 4MH/S,增長了 5 倍,CPU 運算速度已經無法滿足較高難度的挖礦算法,硬件技術亟待提高。

然而,礙於 CPU 開採的有利可圖,即使 GPU (圖像處理器)採礦的效用很早被認可,但爲了能夠更好地傳播而被一再拖延使用,甚至中本聰本人於 2009 年 12 月 12 日,在比特幣社區發文建議:

「我們應該有一個君子協定推遲使用 GPU 的軍備競賽,這樣會對我們的網絡更有好處。因爲這樣我們更容易獲得新用戶,讓他們不必擔心 GPU 的驅動程序和兼容性。現在任何人只要有一個 CPU 就可以參與公平的競爭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最終由於比特幣價格的第一次重大上漲,5 天之內,從 0.008 美元漲到 0.08 美元。加之比特幣挖礦人羣迅速擴張,礦工們蠢蠢欲動,開始尋找提高算力的方法,硬件提升急不可待。

2010 年 5 月,由一塊或者多塊較高端的 GPU 顯卡組裝的挖礦設備,登上礦業歷史舞臺。

比特幣礦業風雲十年:細數不爲人所知的故事_GPU 顯卡組裝的挖礦設備 _

忽略具體的硬件規格,GPU 可以提供比 CPU 快 100 倍的速度進行哈希輸出,不過,爲了提高挖礦效率,利用顯卡可以交火的便利,許多人將多個 GPU 結合在同一臺機器上挖礦,在充分利用現有硬件的情況下,將開採量提升到了最大值。

那個花 1 萬比特幣買了 2 份披薩的程序員拉斯勒·豪涅茨,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 GPU 挖礦的人,時間就在他買完披薩的一個月後。

由於其他不可避免的經濟激勵措施,例如,比特幣在黃、賭、毒等方面的使用價值被逐步挖掘,甚至成爲成人網站的支付標配。中本聰曾在一封郵件中成功預測到了這一點:「比特幣剛開始可以在一些小範圍的地方使用,例如……成人網站的小微支付。」

比特幣經濟全面開花,高端顯卡的需求急劇增加,優化 GPU 的挖礦軟件也變得越來越有價值。爲推動行業進程,比特幣的傳道者們推出開源軟件,其中比特幣的核心開發者之一 Jeff Garzik 便支付 10000 BTC (在當時約 600 美元)予以支持。

新的利潤機會赤裸裸呈現在開發商面前。

一方面,作爲比特幣初期的既得利益者,在全網運算水準上漲、挖礦人數急劇上升的紅利期,算力單薄的礦工險些成爲被時代拋棄的一批人——單個設備或少量的算力無法在比特幣網絡上獲取區塊獎勵。

這主要是因爲比特幣基於 POW 共識機制的緣故,隨着全網算力指數級提升,個體算力所佔的比例降低,獲得記賬權的概率和挖礦成功率日漸趨低。

在全網算力提升到一定程度後,爲了追求更持續穩定的收益,「Bitcointalk」(比特幣官方論壇)上的極客們,開發出一種將少量算力聯合運作的方法,並將使用這種方法建立的網站稱爲「礦池」,參與者按貢獻比例獲取算力獎勵,礦池則收取手續費。

2010 年後期,Marek Palatinus 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礦池「Slushpool」。同年 12 月 16 日,該礦池產出第一個區塊,永遠地改變了比特幣的網絡結構,算力開始聚集。

幾乎同時,比特幣價格達到 0.23 美元,成功吸引了外界人士的注意,Agora 便是較早期對比特幣價值提出質疑的經濟學家,並發表題爲《爲什麼比特幣不能成爲貨幣?》的文章,引發了公衆首次對比特幣價值本質問題的公開討論。

另一方面,零散的顯卡組裝列陣不能滿足礦工們的挖礦需求,計算機設備達到應用的極限,市場上尤其是國外,對專門用來挖礦的「定製設備」的需求增加。

這時一名中國人站了出來,他就是後來江湖人稱南瓜張的礦機教父——張楠賡。

2011 年中旬,由南瓜張創立的 FPGA (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比特幣挖礦硬件開始出現,這是第一次針對挖礦的專業芯片設計,時至今日市面上還流傳着許多 FPGA 礦機。

此後,隨着越來越多礦機的加入,2012 年 5 月全網算力由 2011 年年初的 120MH/S 飆升至 5GH/S,這意味着,比特幣世界的挖礦歷史,從個人 PC 端走向了大礦主挖礦的時代,在礦機和利益推動下的新礦業時代悄然到來。

同時,隨着算力飆升而持續增長的,還有質疑比特幣價值的文章數量,據區塊律動統計,2011 年全年,僅宣判比特幣死亡的文章便有 6 篇,其中還包括一篇來自主流媒體福布斯雜誌的短評。

礦機挖礦

2011 年比特幣仍然被視爲西方世界冉冉興起的新興技術,少數中國人開始跳出認知的侷限,逐漸認識到比特幣的價值,並且在討論比特幣技術和價值觀的國際論壇上逐漸活躍起來。

當年 28 歲的張楠賡正是其中的一份子,由於論壇註冊名爲「ngzhang」,所以被人稱做南瓜張。當時他正在北航讀研究生,學習集成電路設計。意識到西方世界對專業礦機的渴望,張楠賡利用課餘時間研製出挖比特幣的機器 FPGA,隨後銷往國外,一年便賺了十幾萬人民幣。「南瓜張」這個名字也開始在礦機市場漸爲人知。

比特幣礦業風雲十年:細數不爲人所知的故事_ 張楠賡 _

2012 年 6 月,美國一個開發比特幣挖礦機的機構「蝴蝶實驗室」宣稱,他們準備研發一種功能遠勝過現在的挖礦機器 ASIC,但是會以期貨的形式存在,並承諾將在 2013 年 3 月份陸續發貨,同時開始接受預定。僅僅幾個月,官方數據顯示預定總量達到 6 萬臺。關於 ASIC 挖礦的討論從此發酵。

然而幾個月後,蝴蝶實驗室並沒有兌現約定,直到 2013 年 7 月纔開始小規模出貨,持續至 2014 年 1 月才完成所有訂單,因此前期出現了大規模的退貨潮。由此引起的期貨礦機的不良效應,影響至今。

張楠賡在該消息散佈之初便嗅到一絲危險:若研製成功,蝴蝶實驗室將掌控比特幣世界超 51% 的算力,這代表它可以對比特幣的區塊進行篡改,幾近擁有完全掌控權。於是,張楠賡決定自己開發 ASIC 挖礦機,並將它們賣給其他用戶,對抗可能出現的壟斷。

事後張楠賡接受 GQ 採訪時,解釋自己當初這樣做的原因,純粹是爲了「維護世界和平」。

2013 年 1 月 31 日,張楠賡將研發成功的挖礦機寄給了美國比特幣核心開發人員 Jeff Gazik,並用網絡直播對方整個拆箱過程,這就是第一臺 ASIC 機器,張楠賡將其命名爲「阿瓦隆」,取自亞瑟王傳說中「天佑之島」的名字。

同年 5 月下旬,央視首次播放比特幣相關新聞,引來無數投資者,隨着國內對比特幣認識越來越深入,同年 10 月百度加速樂宣佈接受比特幣支付;上海一樓盤開始接受用比特幣交易買房;象徵經濟熱潮的「中國大媽」也開始參與進來。

與此同時,張楠賡成立嘉楠耘智公司,致力於生產比特幣礦機制造晶片,成功研發並量產了 110nm、55nm、28nm 等系列芯片,此舉也催生了一批以阿瓦隆芯片代工的礦機廠商,比較出名的有:ASICME、雨版、MQH、42 BTC 等。隨後,嘉楠耘智開始往智能家居、輔助駕駛、圖像識別領域人工智能芯片供應商方向轉型。

有資料顯示,截止 2017 年 4 月,嘉楠耘智累計售出阿瓦隆系列礦機約 16 萬臺,佔據全球比特幣算力市場 22%,經營收入約 13 億,同比增長超 4 倍。2018 年 5 月嘉楠耘智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

此時距離張楠賡象牙塔內不諳世事,一年能看 500 多部動漫的日子僅過去 7 年。

張楠賡的成功示範讓國內很多人開始躍躍欲試,從 2013 年 7 月份開始,礦機進入百家爭鳴的階段,它們或宣佈研發、或宣佈預售、或採取現貨形式。

據不完全統計,這個時期出現的礦機廠商有:鴿子礦機、TMR 礦機、比特兒礦機、蘭德礦機、小蜜蜂礦機、龍礦礦機、花園礦機、氪能礦機、宙斯礦機、西部礦機等。

接下來的 5 個月,每期算力增長平均達到 30% 以上,以技術爲核心的算力軍備競賽進入白熱化階段,中國比特幣礦業開啓稱霸全球的時代。

但就市場接納度而言,相較張楠賡,大多數芯片礦機廠商均處於難以望其項背的窘境。能與之匹敵的,只有另一位天才少年——烤貓。

比特幣礦業風雲十年:細數不爲人所知的故事_ 烤貓 _

同南瓜張一樣,「烤貓」二字也是源於其在「Bitcointalk」上的暱稱「Friedcat」的直譯,烤貓原名蔣信予,曾在 15 歲時以全國第 11 名的成績,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在很多人懷疑其高分低能的時候,烤貓又憑藉自己過人的天賦一路騰飛進入耶魯訪學,攻讀計算機系統方向的博士學位。

雖然從傳統意義來說,烤貓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但據身邊的朋友介紹,他始終嚮往自由,這便可以解釋,爲何 2011 年在耶魯訪學的烤貓,偶然邂逅比特幣,便被其承載的自由理念徹底吸引,隨即投入對比特幣礦機的研究。

同樣受蝴蝶實驗室散發的蝴蝶效應影響,2012 年 7 月,烤貓在 Bitcointalk 上宣佈自己製造出 ASIC 礦機,但礙於資金困難,無法達到量產,所以希望通過衆籌的方式籌集 100 萬資金。帖子一經發布,即刻便吸引了許多礦工的圍觀,很快他就籌集到足夠的資金,開啓礦機量產。

同時,烤貓在深圳註冊成立公司 Bitfountain (比特泉),並將公司股份分爲 40 萬股,自己持其中的 59%,股東持其餘。2013 年 4 月,烤貓礦機的最大競爭者阿瓦隆官方宣佈未來將專注研製芯片、只出售少量礦機整機後,整個礦機市場成爲烤貓一個人的天下。

同年 7 月,烤貓礦機公司的一股虛擬股權從最初的 0.1 個比特幣漲到 5 個,結合比特幣自身的漲幅,烤貓初始股東的收益一度達到數千倍。

一時間幣圈將烤貓捧上了神壇,就連李笑來都稱:「其他一切芯片生產商和管理者,都沒有烤貓的腦瓜兒。」

然而,深諳幣圈潮漲潮落的當局者烤貓,對於聚焦在自己身上的鎂光燈,始終沒有很激動過,即使在公司的股價漲至每股 5 個比特幣時,他也只是將其看做泡沫價格。

更重要的是,烤貓預感到,雖然不知形式如何,但未來公司將陷入一場危機,爲這場危機埋下隱患的就是外部環境的變化。

2013 年 12 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印發了《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直接指明比特幣不能且不應作爲貨幣在市場上流通。

僅此一年,批判比特幣死亡的文章較之前上漲了 2 倍,紐約時報、彭博社、CNN 在內的一線媒體開始參與發聲。而在此前達到 1147 美元歷史高位的比特幣,隨後便出現暴跌,2015 年 1 月初跌至一百多美元。

除此之外,俄羅斯一家 ASIC 比特幣礦機芯片研發團隊 Bitfury,成功研發出全定製的挖礦芯片,其極低的功耗,對中國礦機廠商造成前所未有的打擊。

勢頭最盛的烤貓公司首當其衝,形勢開始下滑。

2013 年 10 月,烤貓礦機研發出現瓶頸,未能及時生產出二代芯片;2014 年 1 月,烤貓礦機研發成功的第三代芯片,又存在難以修復的爆炸問題,1 萬 4 千張礦機芯片滯銷。

之後銷售的 Tube 礦機定價低,利潤率不高,難以彌補之前虧損,烤貓公司陷入惡性循環。

在瞬息萬變的礦業江湖,烤貓親身示範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成名之路有多坦途,衰落之勢就有多陡然。

大概是意識到心中自由理想的國度,無法在礦機世界實現,烤貓選擇消失,並且沒有向任何人告別。

然而,歷史的前進從來不乏推動者,同爲烤貓公司原始股東的吳忌寒,選擇繼續向前。

2009 年北大畢業後,吳忌寒進入了一家風險投資機構工作,偶然機會接觸比特幣後,全新的技術結構顛覆了他對傳統貨幣的認知,從此深陷其中。

比特幣礦業風雲十年:細數不爲人所知的故事_ 吳忌寒 _

看到烤貓在 Bitcointalk 上的衆籌帖子後,便立刻拉上朋友瘋狂小強(網絡作家、第一代比特幣炒家),各買了烤貓公司虛擬股票 15000 股和 12500 股,後來兩人身價也因此大漲。

2013 年 4 月,吳忌寒辭掉風投的工作,打算到美國繼續唸書深造,但對烤貓公司危機同樣有所感知的他意識到,自己做芯片已刻不容緩,決定做的那一刻,他腦海中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文章開篇提到的詹克團。

後來詹克團回憶道,當時花了兩個小時閱讀維基百科上有關比特幣的內容後,他便意識到比特幣具備的發展潛能,所以毫不猶豫地決定加入。

當時已經 38 歲的詹克團可能連自己都沒想到,能非常快速完成這項工作,從草擬想法到實現第一臺採礦礦機 Antminer SI 上線,僅用了半年時間。日後創造無數礦業傳奇的比特大陸開始正式營業。

雖然,2014 年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中心 Mt.Gox 遭遇黑客襲擊,丟失 85 萬比特幣,引發市場危機。同時,隨着比特幣數量的減少,礦機市場的需求大幅度下降,礦機銷量直線下滑,各礦機廠商開始在隴上一層烏雲的礦業市場折戟沉沙。

然而,當洪水遇上猛獸,還是有玩家敢於跳進這個市場分一杯羹。億邦國際便選擇在這個時期生產礦機芯片,並實現彎道超車。

關於其發展史可追溯至 2010 年的浙江億邦,當時它主要從事通信網絡接入及相關設備工作。2014 年開始涉獵研發、生產、銷售礦機,但一直未有動靜,直到 2016 年 12 月 20 日,才上線比特幣礦機新品:翼比特 E9++和 E10。

由於兩者均採用三星 10nm 工藝,E10 性能高達 18TH/S,而當時市場上由比特大陸生產的主流礦機螞蟻礦機 S9,額定算力僅 13.5 TH/S,單從性能來看,翼比特礦機處於絕對領先,因此銷量水漲船高,億邦國際更是縱身一躍,發展成爲僅次於比特大陸和嘉楠耘智的第三大礦機廠商。

經歷市場近 10 年的洗牌,魚龍混雜的礦機市場逐漸呈現三足鼎立的局勢。從 2017 年全球比特幣 BPU 銷售收益來看,比特大陸以人民幣 51 億元登頂,佔據市場份額 60.7%,嘉楠耘智與億邦國際則以合計收益人民幣 22 億元,算力市場份額 27.6%,分列二、三位。

今年,三大礦機廠商先後赴港提交招股書,有分析人士指出,隨着挖礦難度不斷加大,礦工、礦場對於礦機算力的要求不斷提升。這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資金用於芯片研發,而芯片方面的投入動輒上百億,因此礦機廠商均面臨龐大的資金缺口。另外熊市環境下,整個礦機行業的毛利率估計很快降到 30% 以下,快速登陸資本市場或許成爲生存關鍵。

礦池

上述提及的礦池的作用,即用來聚集分散在全球的礦工及礦場的算力,因此較礦機市場而言,礦池的淘汰更爲殘酷——沒有算力即意味着死亡。當然在如今全球八大礦池佔據 90% 算力份額的情況下,這個門檻主要爲中小型礦池而設。

回顧礦池歷史,雖然在 2010 年便已出現第一座礦池 Slushpool,但 2012 年之前整個市場都處於萌芽期,全部礦池的總算力之和最高時還不足整個礦業的 20%。一直到 2012 年 ASIC 礦機的出現,推動算力佔比提升至 50%,礦池才真正進入礦工視野。

同樣被 ASIC 礦機推動的,還有礦業洗牌期的到來,縱覽產業上下游,中國國內礦池方面存在很大缺口,在礦圈活躍已久的神魚便看中這一機會。

其實早在 2010 年末,還在上大二的神魚就已感受到比特幣世界精彩之處,在參透炒幣不適合自己之後,他全身心投入到挖礦行業,還恰巧趕上國內最早用筆記本挖礦的潮流。

當時圈子只有幾百人,礦友之間的交流依託於 QQ 羣,彼此只喚暱稱,神魚延續至今的名號便源於當時的暱稱「七彩神仙魚」。

2011 年,比特幣價格從 1 美元漲至 30 美元,礦友交流羣參與人數漸多,礙於當時國內沒有 BTC 網站,所有文章又都是英文,神魚便找到專做外文文獻翻譯的夜貓,共同參與建立 LTCBBC 論壇,專注於挖礦技術。這爲之後神魚開展礦池業務積累了人脈資源。

2012 年,爲了追趕礦池的風口,剛上研一的神魚花了 3 個月時間說服父母,「他們還是很擔心,於是我賣掉了一筆比特幣,放了幾十萬在家裏,就是跟家裏人說假設我創業失敗了,也還算是有點保障。」

當年 4 月,拿到一些天使投資和個人投資後,神魚創建國內第一座礦池魚池 F2pool。

不過神魚的初創之路並不順利,13 年初瘋狂的 DDOS 攻擊,導致魚池挖礦效果不佳,在投資人集體撤資的情況下,魚池官方無奈發佈暫時關閉礦池的公告。

雖然 13 年底,魚池才進入穩定期。但它的出現卻有力衝擊了世界第一座比特幣礦池 Slushpool 的地位,同時也激勵國內許多人意識到可以擁有自己的礦池。

2014 年還在傳統金融領域工作的陳韋智便是受鼓舞的人之一,加之早期的礦池搭建簡單,只要幾百、幾千臺礦機即可建成,這讓無數像其一樣的中小型礦池主開始湧入。

然而,天不遂人願,2014 年下半年比特幣爆發史上第一次「礦難」,所謂「礦難」,就是礦工的挖礦收入還抵不上消耗的電費。顯性表現就是,全網礦工的收益直線下降,幣價不斷走低,下跌最多時超過 90%。

陳韋智在接受深鏈財經採訪時形容:「開一天機,賠一天電費,跟「凌遲」割肉差不多。」因此,他的第一次礦池經歷,便以連隊伍都還沒組建起來的尷尬局面收場。

比特大陸也是在這一年開始佈局自己的礦池產業,10 月,成功上線由比特幣交易平臺運營、比特幣技術團隊打造的 BTCC 礦池;11 月,推出直屬品牌螞蟻礦池。

前者具備運營穩定、數據公開透明、費用低等優勢,後者則依靠比特大陸坐鎮,礦工可享受更完善的功能和更豐厚透明的收益。因此,二者一經上線,便迅速進入前五。

而這段時間的神魚正在全國各地尋找便宜電價挖礦,以期用最低的利潤艱難維持礦池運轉,當把大部分礦池都熬死後,魚池以其早期積累的用戶優勢,在這一年順利佔據算力第一的位置。

大型礦池的優勢便在這段時間顯現,展示了與陳韋智及其背後無數中小型礦池,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

2015 年,礦池格局基本確定,前十礦池之外的算力佔比,從年初 30% 降到了不足 5%,魚池和螞蟻礦池最高時的算力之和達到整個礦業算力的一半,基本形成兩強爭霸的局面。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比特大陸在礦池方面的領軍地位逐步穩定,中國礦池亦是從這一年開始在世界礦池舞臺佔據絕對霸主地位。雖然陳韋智的第一次嘗試成了礦池發展史上的炮灰,但他對礦池圈裏「秩序單純」的印象卻是在這段時間留下的。

而製造這一印象的便是 GHash.IO 礦池算力佔比近 51%,所引發的恐慌事件。

2014 年 6 月初的一天,礦工們發現,當時算力最大的比特幣礦池 GHash.IO 的算力即將超過 51%。很可能具備篡改區塊鏈數據,製造雙花的可能性。恐慌情緒迅速蔓延,甚至巴比特論壇出現了一篇《GHash.IO:你想幹什麼?!》的帖子。

GHash.IO 一度成爲輿論漩渦,6 月 14 日,管理層開始響應,暫停新用戶註冊,並勸說池內用戶分散到其他礦池。一直到 GHash.IO 在算力佔比較低時,才重新開放註冊,並且做出「若再次接近 50% 時,礦池會再關閉。」的承諾。這便是早期的極客圈,大家都非常尊崇去中心化。

在 2017 年年中,幣價再度飛速上漲的時候,陳韋智決定再次組隊建礦池,這次他還專門花 1 萬多聘請了網絡工程師,但礦池架起來了,江湖卻已經換了局面。

幾個月前還連接過的小礦池,如今擺在眼前的數字貨幣算力均爲「0」。這讓陳韋智意識到個人挖礦的時代已經結束,殘酷的是這也讓他明白曾經留存的「秩序單純」印象,很難在如今的礦池江湖裏實現。

「現在如果超過 51%,估計還會繼續忙着增長,不一樣了。」談及同樣問題時,神魚如是說,言語之間,他也很懷念當年的氛圍。

礦場

礦場其實是將礦池物化之後的存在,礦池也是依靠礦場的算力傳輸才得以運行。目前,大型礦池均有自己的礦場作支撐,因此,二者的發展時間節點基本重合。

2011 年末,FPGA 礦機的盛行,讓挖礦效率大幅提升,也是在那時,出現了全球第一個礦場 Eligius。不過,這時的礦場尚處於萌芽期,挖礦也主要依賴個人礦工進行。

直至 2012 年 ASIC 礦機的問世,礦場才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不過這時的礦場門檻寬鬆,大多是幾百、幾千臺礦機的中小型規模,礦場主也都是由世界各地的比特幣愛好者演變而來。

Dave Carlson 便是其中一位,在前公司財務遇到困難後,憑着 10 年軟件專家的經驗,他開始嘗試用普通的顯卡挖礦。2012 年,Dave 在自家房子的地下室成立 MegaBigPower,後更名爲 GigaWatt,並且僅用了一年便將公司經營爲價值數百萬美元的企業。

在成功吸引更多投資後,Dave 開始生產基於 Bitfury 芯片的挖礦設備,並受到比特幣愛好者廣泛歡迎,隨着業務的擴張,GigaWatt 已經發展成爲北美最大的礦場之一。

「不僅要有不顧一切擺脫貧窮的渴望,還要有能擁有廉價電力的運氣。」談及成功因素,Dave 這樣說道,目前該礦場所在的華盛頓州擁有全美最廉價的電力。

比特幣礦業風雲十年:細數不爲人所知的故事_ 北美最大礦場之一 _

憑藉電費低廉的優勢,中國偏遠地區也受到世界各地礦場主的青睞,加之從 2014 年開始,以比特大陸爲首的中國礦機廠商,逐漸壟斷比特幣產業鏈最上游的礦機生產,中國順勢發展成爲全球挖礦產業聚集地。

根據劍橋大學 Garrick Hileman 和 Michel Rauchs 公佈的一份行業報告顯示,全球 58% 的比特幣礦廠位於中國,而排名第二的美國僅佔 16%。

另外,比特大陸在生產礦機、上線礦池的同時,也開始同步建立礦場,在其他業務的相互配合下,比特大陸礦場得到快速發展,爲了擴大算力,其他礦場紛紛出現與舊工廠合併的現象,這標誌着以中小型規模爲主的礦場時代落幕,大型礦場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比特大陸已在中國開設 11 個礦場,其中兩個在國內分列第一、二位,主要位於四川、新疆及內蒙古,共容納約 20 萬臺礦機。

至於廉價電力爲何如此重要,這主要是由礦場的盈利模式決定,除去難以控制的礦機和人力成本外,唯一能做文章的就是節省電力,況且數萬臺礦機 24 小時不停歇工作,長時間累積下來的電費往往佔據大頭,數額更令人瞠目。

據今年年初比特幣能源消耗指數顯示,挖礦的年耗電量估計約爲 48.37 太瓦時,僅次於世界排名第 52 位、全國耗電量約爲 49.5 太瓦時的新加坡,且還在持續增長。

因此,礦場落地的選擇慢慢發展得有規律可循,即逐電而居,這點礦場從業者體會更爲深刻。今年初,一名礦場工作者通過雲鋒金融分享了自己作爲新人蔘與礦場搬遷的經歷。

「鄂爾多斯的礦場工作半年後,就在慶幸冬去春來,再也不用在北方寒夜裏瑟瑟發抖時,組長卻通知我們,礦場要搬家了。身邊的老礦工非常淡定,我們新人一頭霧水,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隨後,他才知道,像候鳥般遷徙是礦場的慣例,冬天在新疆、內蒙古一帶,夏天就去四川。

這主要是因爲新疆、內蒙古煤電資源豐富,且地處風口可以享用廉價火力、風力發電的同時,還能達到自然降溫的效果,維持礦機正常運作。而四川尤其是阿壩地區,配合天然的地勢,洶湧的江水能爲水電站帶來源源不斷的電力,豐水季節,水電站附近的電費邊際成本近乎爲零,因此即使要承擔幾萬臺機器的搬家成本,礦工們要忍受南方夏季塑料大棚內的滾滾熱浪,一切也還是值得的。

但是到了秋冬枯水期,電價會較之前上浮好幾倍,對比下來兩個季節水電站的產電量可以差 5 到 10 倍,這也是爲何一到夏末初秋,礦場們又會不顧嚴寒奔赴新疆或內蒙。

比特幣礦業風雲十年:細數不爲人所知的故事_ 坐落於四川某電站旁邊的礦場 _

長此以往,自然環境的加持搭配挖礦本身的掘金主義,倒爲礦場添加了一份魔幻色彩。不過這份魔幻也未能抵住政策的影響。

2017 年 11 月,央行聯合多部委決定引導中國境內存在的虛擬貨幣礦場「有序退出」的通知傳遍幣圈,雖然事後又傳政府目前並沒有禁止挖礦的計劃,但礦場退出中國的浪潮開始了,尤其是排名靠前的礦場紛紛行動。

今年初,經營中國前兩大比特幣礦場的比特大陸吳忌寒接受採訪時稱,公司正在新加坡建立地區總部,並在美國和加拿大開展挖礦業務。

另據各自創始人介紹,第三大礦場萊比特(BTC.Top)正在加拿大開設分部,排名第四的微比特(ViaBTC)在冰島和美國設立了業務。

可以想象,經過國內政策動盪後,未來礦場的選擇,在平衡廉價電力和氣候環境的前提下,政策的保障性也會被重點考慮。

悉數十年風雨路,在包括電力、氣候、政策等外界因素的干擾下,礦業每一環節的開啓和抵達都顯得格外艱辛,好比哥倫布時期的大航海時代,參與者野心勃勃地啓程,置身茫然大海時,卻會停滯徘徊:是應該繼續找尋彼岸理想中的大陸,還是該安全返回初始港口?

對於這個問題,吳忌寒曾做此回答:「面對新大陸,像社區裏面敢於嘗試用比特幣環遊世界的先行者,他們是要在新大陸定居的人;絕大多數高拋低吸、希望藉此改善生活的投資者,應該是會返回出發港口的人;而我自己,則是對航行本身有興趣,在哪裏定居,將來再說。」

核心參考素材:

《比特幣前傳:除了中本聰,它誕生的背後還有哪些超級天才》
《比特幣夢幻:貨幣理想主義的中國泡影》
《我們統計了比特幣的 319 次死亡詳情,並預測了下一次》
《礦池江湖:戰爭已悄悄結束,中國拿下超 90% 算力!》
《比特幣挖礦機在中國的前世今生,礦機發展歷程完整簡史》
《尋找烤貓:重啓幣圈最大失蹤案》
《神魚:23 歲輟學,創國內第一家礦池,因比特幣愛情事業雙豐收》
《誰纔是真正的算力之王?揭祕世界五大加密貨幣礦場》
《我做比特幣礦工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