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參君與 ArcBlock 的緣分可謂不淺,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內有三次結緣。

ArcBlock 第一次走進內參君的視野,是因爲今年年初丁磊投資了 ArcBlock,併成爲了 ArcBlock 的顧問。

第二次知道 ArcBlock,是在一個關於區塊鏈技術探討的小型沙龍上。當時幾個極客發燒友對 ArcBlock 技術是極力的推崇。尤其是對 ArcBlock 的創始人冒志鴻的背景更讚許有加,當時知道他和丁磊侃過大山,和馬化騰擼過串,萬維網聯盟 W3C 特邀專家,多次創業,次次都能趕上風口,是個技術大牛。

這不禁引起了內參君的關注。原因有二:一是現在是白皮書滿天飛的時代,大家都在談區塊鏈的應用,而這時能有人踏踏實實地把創業項目放在技術的革新上,不由得讓人高看一眼。二是比較好奇的是,這樣一個極具極客精神的人做出的產品會是什麼樣子的?

帶着好奇心,內參君打開了 ArcBlock 的白皮書。對一個技術小白來說,看着那叫一個暈啊!但在這份白皮書中,內參君看到了滿滿的誠意。冒志鴻在構建“區塊基石”(ArcBlock)時,直面目前區塊鏈技術的五大“軟肋”,並以解決其痛點而設計出適合區塊鏈發展的“區塊基石”(ArcBlock)。

ArcBlock 第三次被內參君關注是因爲最近的一個新聞。ArcBlock 僅用了 19 分鐘圓滿完成公售,總共募集來自 170 個國家的 12,500 ETH 加 6,000,000 CMT 的融資,公售火爆程度全球領先!這在業界絕對算是一個不小的奇蹟了。

ArcBlock 創始人兼 CEO 冒志鴻(Robert Mao)在向全球支持者發表感謝詞時說:“我們的 Token Sale 過程充分體現了 ArcBlock 的去中心化理想和極客精神,我們會在以後慢慢分享這些理念和故事。我們要用行動來區別於那些空氣項目和割‘韭菜’行爲,用成果來體現區塊鏈思維帶來的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用效益來回報我們的支持者和社區。”

短短的幾句話,抓住了當下區塊鏈的幾個痛點,直擊人心。這也正體現了冒志鴻性格和做事風格。

於是便有了這次越洋的採訪。內參君想通過這次採訪將 ArcBlock 項目的精髓簡單通俗地解讀出來,而非是那些躺在白皮書上的一個個專業的術語。讓關注區塊鏈的人能夠更容易理解一個質地優良的區塊鏈項目是如何煉成的?從而對判斷區塊鏈項目的優劣上會大有益處。

在應用型區塊鏈項目滿天飛的背景下,冒志鴻卻選擇了一個技術類型的區塊鏈項目作爲自己的創業目標,在外人看來,這需要足夠的魄力與勇氣。

但其實冒志鴻之所以這麼做,也實屬無奈之舉。早在 2016 年,冒志鴻就和現在很多拿着應用項目區塊鏈白皮書的創業者一樣,想做一個完美的應用型區塊鏈項目。但事實是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他發現很多問題,是目前區塊鏈技術沒法解決的。他不得不重新回到技術層面去滿足自己的訴求。類似這樣的事情多了,讓他也重新認知區塊鏈技術。也正是這樣,他找到了自己的創業方向——“區塊基石”(ArcBlock)。

經過兩年的分析與定位,冒志鴻越來越清晰地知道 ArcBlock 的未來。現在 ArcBlock 不僅提供基礎部件服務以方便使用區塊鏈,而且能比今天的區塊鏈系統支持更復雜的商業邏輯。它能幫助您將已有的系統和服務與區塊鏈建立連接,使得你可以把現有業務的數據、用戶、商業邏輯等應用在區塊鏈驅動的新應用之中。

也就是說,以前冒志鴻是想做一個平臺的使用者,現在他變成爲一個平臺的提供者。

因爲在冒志鴻的心中他清楚的知道:今天的區塊鏈應用仍處於“嬰幼兒期”,有許多問題阻礙了開發者和企業在區塊鏈上創建能夠廣泛傳播的去中心化區塊鏈應用。冒志鴻正因爲自己之前走過很多彎路,並且在不斷地“試錯”過程中,知道很多區塊鏈創業者遇到的瓶頸、麻煩與痛點。

而 ArcBlock“區塊基石”首要目標就是解決目前區塊鏈應用領域的五個普遍存在的、阻礙區塊鏈技術得以在公衆範圍內普及應用的問題。

這也是制約區塊鏈發展的五大痛點。

性能低下是當今區塊鏈面臨的最大難題

性能低下,是今天的區塊鏈技術面臨的核心挑戰之一。比特幣的區塊鏈被設計成每秒處理 7 筆交易,以太坊只能處理每秒幾十筆。2017 年 12 月初,一個簡單的“以太貓”(CryptoKitties1)遊戲就給以太坊(Ethereum)網絡造成大規模擁塞並導致交易費(gas)激增。

而今天一個合格的消費者應用必須能夠處理數以千萬計的日活躍用戶。更重要的是,有一些應用必須到達一個足夠大的用戶臨界點纔會有實用價值。支撐這些應用的平臺必需具備處理大量併發用戶的能力。

良好的用戶體驗需要秒級內甚至毫秒級的可靠反饋。延遲令用戶迷惑,導致今天的區塊鏈應用無法與傳統的非區塊鏈應用競爭。

這也正是當今很多應用型區塊鏈項目不能普遍地推廣開來的最主要原因。

ArcBlock 設計了開放鏈訪問協議,能支持各種各樣的公鏈。目前已支持以太坊和超級賬本兩個條鏈,今後還將拓展更多的公鏈合作。這也就意味着 ArcBlock 在應用方和公鏈平臺方搭建起了一座橋樑,最大化的讓應用能有效地落地。

冒志鴻說,ArcBlock 做的不是一條全新的公鏈,而是搭建一個平臺,讓開發者選擇現有的他們認爲最爲合適的公鏈去合作。從本質上講,ArcBlock 並不幫助開發者解決他們自身的性能問題。然而 ArcBlock 卻能做到大大地提高用戶的綜合體驗度。這要求一方要平臺本身的性能足夠好,另一方面,平臺能幫助開發者採用 ArcBlock 建議的最佳實踐和設計模式來把本來並不需要放在鏈上的邏輯放在鏈下來實現從而提高整體性能。

比如,淘寶雙十一本質上仍然是一個數據庫應用,這對內存、CPU 還有網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爲什麼並沒有因爲數據庫本身的瓶頸造成整個系統的癱瘓呢?因爲淘寶的技術人員將數據庫的瓶頸部分有效地分開處理,並不是一切操作都交給數據庫本身處理,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用戶的體驗度。

同樣,ArcBlock 也在應用的運算框架裏,將鏈上的和鏈下的運算有效的分開,這樣就會使應用的性能整體地大幅度提高。

打破非消費者友好的應用壁壘

客觀地說,今天的區塊鏈應用還只是爲知道如何使用的極少數極客用戶而造,而非面向主流的消費者用戶。

幾乎所有區塊鏈應用都需要用戶在自己的計算機端運行一個“節點”或至少安裝一個“輕節點”才能使用,學習使用成本高昂導致區塊鏈應用難以在普通大衆普及。

舉例而言,“以太貓”可能是迄今出現對用戶最爲友好的去中心化區塊鏈應用了,它仍需要用戶在瀏覽器安裝 Metamask2 這個輕錢包插件才能使用,同時用戶必須知道如何買到以太幣以及如何適應和使用 Metamask 插件界面才能使用。

要吸引大量用戶使用,區塊鏈應用必須和今天常見網頁和移動端應用一樣簡單好用。對消費者而言,區塊鏈技術本身應該是完全透明的。

在解決非消費者友好方面,冒志鴻說,ArcBlock 做了很多應用服務層,有了這些應用服務層開發者就可以給最終用戶提供非常友好的或他們熟悉的界面,然後在應用服務層翻譯成用戶對區塊鏈的實際操作,反過來再把區塊鏈的反饋翻譯成用戶喜歡或接受的界面。這樣用戶就很容易去使用區塊鏈的應用了,而且用戶的使用體驗也會非常好。

降低使用費更利於區塊鏈的推廣

當今使用區塊鏈費用非常高昂,也是阻礙主流大衆接受採用區塊鏈技術的一大主因。這還限制了開發者創建免費應用的靈活性,正如今天的網頁和移動端應用一樣,用戶不需要爲每一個動作和請求單獨付費。如同今天的互聯網,區塊鏈技術應該能夠支持免費應用。

讓區塊鏈可以免費使用,是區塊鏈技術廣泛傳播普及的關鍵。能夠提供免費服務的平臺讓開發者和企業有動力提供更好更創新的應用來讓用戶付費,而不是讓他們爲基本的區塊鏈操作來付費。

所以,怎麼能降低使用區塊鏈費是擺在所有區塊鏈開發者面前的一大難題。冒志鴻在 ArcBlock 設計之初,就把幫助開發者把主要精力用在自己的商業模式優化上放在首位。“ArcBlock 幫助開始者開發出適合用戶的複合型應用,比如哪些功能可以實現收費?哪些功能可以免費?這樣就可以達到降低開發成本的目的,並能讓更多的用戶來免費嘗試或使用這個應用,形成良性的循環。”

突破平臺“鎖定”,建立更合理應用

和很多早期計算機技術發展過程類似,現在的區塊鏈存在嚴重的“平臺鎖定”問題。開發者不得不爲支持哪種區塊鏈實現技術而做出選擇,應用的設計和代碼被開發初期選擇的區塊鏈平臺“鎖定”,導致未來難以靈活更換。並且大大地提高了應用開發者的開發成本,很不利於區塊鏈的發展。

應用開發者不希望他們的應用鎖定在特定的區塊鏈技術上,他們需要自由選擇的權利,能自由地評估、使用和切換最適合自己業務的技術基礎。一些應用有時也需要能支持多種不同底層技術來爲自己的用戶提供最佳體驗。

在這方面 ArcBlock 下了很大功夫,冒志鴻進一步解釋說,“ArcBlock 引入了‘開放鏈訪問協議’(Open Chain Access Protocol),這使得應用可以通過它連接多種不同的區塊鏈協議。開發者將重新擁有方便評估不同區塊鏈協議的自由,甚至可以在不同的區塊鏈協議之間方便地切換。”

當區塊鏈技術本身發生演化時,確保應用能輕鬆跟隨新區塊鏈技術一起演進。“開發鏈訪問協議”消除了現存區塊鏈技術的“平臺鎖定”風險,並能讓一些區塊鏈應用跨鏈而造,大幅度提升開發者和用戶的體驗。從而大大地降低了應用開發者的開發成本。

能有效的解決平臺鎖定問題,離不開冒志鴻團隊開發的“基石程序”(Blocklet)。可以說 Blocklet 是一項革命性設計,它吸收了最新的微服務(Microservice)架構和無服務器計算方式(Serverless Computing)的優勢。

冒志鴻說:“Blocklet 是一種高層應用協議,可以在任何平臺上以任何語言來實現,這使它可以充分利用平臺和語言的原生特性而獲得遠優於虛擬機運行的最佳性能和開發體驗。通過前面說明的‘開發鏈訪問協議’,Blocklet 可以和區塊鏈通信。”

可貴的是 Blocklet 不止是連接區塊鏈協議,也可以訪問任何外部數據源,因此它能完成鏈上和鏈下的兩種計算方式並且將它們聯繫起來。

可以說 ArcBlock 技術在用戶和各平臺之間搭建一座四通八達的立交橋,把很多種不同的應用技術彙總在一起,同時也就它聯接多種不同的技術。這樣應用開發者完全從不同的協議之中解放出來,把自己的精力專注於應用的本身,自由地憑藉自己的設想到達自己的需求目的。

但關於平臺鎖定的問題,ArcBlock 也收到社區的一些批評。他們的主要觀點是 ArcBlock 要解決平臺鎖定問題,但是用戶選擇了 ArcBlock 的開放鏈,其實用戶就鎖定在 ArcBlock 的開放鏈上了。

對此,冒志鴻解釋說,開放鏈訪問協議本質上是一個抽象的區塊鏈協議的訪問層。一旦你定義了一個抽象層之後,其實也意味着使用者要綁定到這個抽象層了。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做法是把開放鏈訪問協議的代碼貢獻給開源社區。也就是說我們雖然創建了它,但是不會去控制它,大家都可以去貢獻代碼。用戶綁定的是一個可以去參與改進的公共開源協議,而不是被一家公司完全控制的平臺。

另外,從計算機的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有相當多的東西都是需要一個統一的抽象層來解決的。我們的開放鏈訪問協議非常接近於數據庫系統的開放數據庫互連這種協議。

“所以我們相信在將來,即使我們的開放鏈訪問協議不能成爲一個標準,那一定會有一個類似的東西成爲大家的主流和標準。我不太相信某一個特定的區塊鏈(比如說以太坊、Hyperledger 等)會成爲廣泛的標準,一定是一個相對比較中間化的東西會成爲一個標準。現在做這件事情的人還很少,我們相當於是第一個喫螃蟹的人。我希望我們能成爲這個標準,最終能不能成爲標準還要看最終的演進。” 冒志鴻補充說。

搭建一個功能多元化的平臺

今天在媒體和佈道先驅者爲去中心化區塊鏈應用描繪了光明的未來,尤其是最近數字加密貨幣價格屢創新高的背景下,公衆對區塊鏈技術抱有極高的期望。

但冒志鴻指出,“現實是今天的區塊鏈技術仍處於‘嬰幼兒’期,絕大多數區塊鏈應用缺乏足夠的功能而且沒有一個有效機制推動社區來貢獻這些缺乏的功能。”

區塊鏈協議一個特點是分叉比較容易,最近出於各種動機對區塊鏈進行硬分叉的現象此起彼伏。然而,這些硬分叉對區塊鏈的功能貢獻微小,反而分散了計算資源、割裂了用戶社區。今天各種區塊鏈系統的內在激勵機制設計沒有鼓勵人們對鏈技術和特性進行貢獻。

在解決區塊鏈功能匱乏方面的難題時, ArcBlock 平臺採用“自上而下”的設計策略,始終把最終用戶體驗放在中心置。相比之下,現有大部分與特定區塊鏈技術綁定的開發系統往往是從底層區塊鏈“能提供什麼”而出發犧牲了良好的用戶體驗。

冒志鴻說:“利用 ArcBlock 平臺開發的應用能夠提供實時、響應式(Reactive)用戶體驗,用戶可以通過習以爲常的網頁瀏覽器或移動 App 來使用區塊鏈。”

“ArcBlock 平臺還將大幅度提升開發者體驗。開發者不需要去摸索評估各種不同的區塊鏈底層協議,通過我們提供的模擬區塊鏈適配器,開發者甚至不需要安裝運行任何區塊鏈測試節點就可以開發、測試自己的區塊鏈應用。”

“區塊基石”(ArcBlock)平臺通過創新的革命性設計來解決上述問題。不同於其他類似產品,ArcBlock 是一個完整的平臺服務,而不是一些軟件包或包裹性 API 集合。它是一個結合了區塊鏈和雲計算技術的完整解決方案。

通過和冒志鴻的對話,內參君真切的感受了一種極客精神在閃光。這正是來自冒志鴻和他帶領的團隊,富有創意性的設計。

寫在結尾:

“ArcBlock 宣稱是區塊鏈 3.0”也是不無道理的。本質上它是個區塊鏈的 PaaS,用戶是開發人員,ArcBlock 幫助他們屏蔽底層實現細節,提供公共可重用組件,支援跨鏈調用和部署,打通鏈上鍊下的數據和邏輯,提升效率和保證安全性,方便調試和版本控制,創建激勵機制推動社區成長等等。

用冒志鴻的話說:“區塊基石”(ArcBlock)是全球第一個專注於開發和部署去中化應用的區塊鏈服務平臺和生態系統。”

ArcBlock 設計旨在致力於打造一個高性能、用戶友好、成本經濟、不被現有特定區塊鏈協議鎖定的應用服務平臺。

也許,Blocklet 的設計思想代表下一代區塊鏈 3.0 應用的主流模式。相信隨着 ArcBlock 應用與普及,區塊鏈的 3.0 時代纔剛剛開始。

而且這一天不會太久。


採訪媒體:鏈內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