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公鏈都需要捕獲價值來保證安全,否則幣價暴跌會帶來網絡內在價值的下降,從而用戶減少,帶來持續下跌。」

撰文:Robin GU,就職於 X-Order。X-Order 是一家嘗試把分佈式計算、計算博弈論、人工智能與加密學等跨學術領域相結合以發現未來拓展秩序的創新型研究機構,由 NEO Global Capital 創始合夥人 Tony Tao 創立。

最近《Nervos 經濟模型提案》的推出引發了新一股關於區塊鏈協議層如何捕獲價值、什麼樣的協議資產纔可以更好的捕獲生態中的價值的討論。

爲何 價值捕獲 這個問題如此受到大家的重視,這個在傳統領域似乎不存在的概念爲何會在開放式金融框架體系下逐步湧現出來?在談論捕獲價值的時候,具體指的是什麼?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出一些答案。於此同時,我們也對於 Nervos 現有經濟模型提出了一些想法。

爲什麼在傳統經濟領域較少提及價值捕獲?

讓我們先從傳統領域着手看看「價值捕獲」這個話題。在傳統的經濟領域中,這個話題並不是沒有,而是很少被提及和討論。這是因爲在傳統的金融經濟領域中,人們的關注點通常在微觀的商業主體,也就是「公司」的層面

如果把同樣的問題轉換成傳統經濟中的語言,就變成「傳統公司的股票如何捕獲公司在產業鏈中產生的所有價值」 —— 是不是感覺連解釋都不用了,這不是不言自明的嗎?所有價值都會變成公司的資產和現金流,甚至商譽,最後通過報表估值體系和股價建立起聯繫

在這個層面,其實是看不到價值捕獲過程的,因爲價值捕獲已經被一個更大的假設所覆蓋了:貨幣本身捕獲了整個社會產生的價值,在這個假設下,公司根本不需要去思考如何捕獲價值,而只需要負責去賺取貨幣就可以了。

但是,在開放式金融體系內,就不一樣了,協議必須幫助協議資產爭取自己的生存地位,也就是捕獲到生態中的價值。無法捕獲價值的協議長期無法生存。而傳統公司的生存壓力只在於無法賺到足夠的現金流,而不在於其賺到貨幣無法體現價值。

從 0x 到 Nervos,開源協議能否捕獲價值很重要

一個開源的協議必須能牢牢抓住生態系統中的價值,以服務於協議本身。

0x Protocol 是一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圍繞着 0x 的生態,從預測類巨頭 Augur 到遊戲 Dapp Gods Unchained,還有更常見的各類 relayer,無一不在頻繁的調用 0x 的智能合約接口。

觀察以太坊的 Dapp 流量,也可以看到 0x 協議被調用的頻次較高。但是從 ZRX 這個 0x 上的原生協議資產來看,它並沒有很好的捕獲到這些由協議帶來的生態價值。大批量的生態價值流失勢必對 0x Protocol 的長期生存產生負面影響。

論開放式金融框架下價值捕獲的重要性

那麼協議需要捕獲的價值是什麼?從 Vision Hill 合夥人 Dan Zuller 的表述(詳見《智能合約平臺必須具有貨幣溢價,但如何實現它?》一文)來看,需要捕獲的是社會資本實物資本,而 Nervos 提出的底層公鏈作爲 SoV (Store of Value)平臺,需要捕獲上層資產的各種狀態,最後 CKB 以狀態儲存作爲切入點,該項目認爲無論是智能合約調用還是交易狀態變化,最後都會通過狀態存儲體現出來。

我們之前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是:究竟什麼是價值?傳統領域僅僅用價格衡量一切的說法顯然是不全面的,開放式金融框架下的價值必然是一個多維度的複雜定義,它的落腳點是多樣的。但是問題在於,它的邊界又在哪裏?

如果把區塊鏈協議當作是一個「生物」,那麼我們可以更好的讀懂價值意味着什麼。所謂價值,就是所有可以被用來幫助協議長期生存並且發展的資源和狀態

「生物」這個比喻和之前《人類簡史》中提到的小麥有些類似。從原始社會到農業社會,與其說是人類馴服了大自然的種子,不如說是小麥馴服了人類,爲其長久的生存發展做出了貢獻,人類甚至改變了自身的狩獵習慣去適應小麥的種植。從小麥的角度來看,它是成功者。

同樣,區塊鏈協議中的成功者也應該和小麥類似,它需要可以不斷攝入爲協議生存帶來價值的資源和狀態。最實際例子就是以太坊,以太坊使用者在轉賬過程中支付手續費,它提供了一種價值,哺育了系統中的礦工,讓其爲維護以太坊安全做出貢獻。再舉個不實際的例子,某個以太坊信仰者由於看好以太坊,發動其社會關係找到更多的開發者加入以太坊社區去幫助完善協議。這種潛在的社會關注度也提供了幫助協議發展的價值。所以,最理想的協議應該可以通過一定方式去感知到其上層的價值變化,並且將其捕獲到協議資產中去,爲其長期生存發展提供能量

論開放式金融框架下價值捕獲的重要性

而在本質不變的情況下,關於價值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它可以從技術層面表現出來,足夠複雜的代碼和合約調用可以帶來應用組合上的更多可能;也可以從社會協作層面體現,每一個參與方更多的願意在某套有價值協議體系下參與貢獻;跨鏈協議的價值可能可以通過延展性去體現,可以將公鏈的安全性從較高處轉向到較低處。

Nervos 經濟模型的改進空間在哪裏?

Nervos 把底層的 CKB 公鏈定位在一個 SOV 的公鏈平臺,所以在價值的表現形式上採用了全局狀態儲存資源這個落腳點,期望把所有上層的價值以各類形式最終體現在對於資源的佔用上,這是個非常棒的想法,他們也給出了實際的落地方案。

不過,在思考其經濟模型的時候,我們發現似乎還可以有些改進的空間,這裏提出來供大家探討。

主要問題在於,基礎發行本身的這個過程沒有考慮所謂真正的全局狀態佔用的需求,而是仿照比特幣的發行方式,人爲設置一個固定上限,然後每四年減半。這種發行方式是否合理是值得商榷的。

按照理解,基礎發行的 CKB 應該是要用於描述全局狀態空間的,當然如果考慮了二次發行的 CKB,那麼基礎發行的 CKB 至少應該是要用於描述部分的全局狀態空間,剩餘部分留給二次發行。最理想的情況下,這個被基礎發行刻畫出來的全局狀態空間應該是和潛在的全局狀態佔用需求有一定關聯的。

個人理解,CKB 的設計理念中,這個關聯的調節是通過價格發現機制,也就是所謂的市場

  • 如果說按基礎發行出來的 CKB 比真正佔用的 CKB 數量多,意味着市場上沒有足夠的狀態佔用需求,那麼 CKB 的價格會下降,從而引起需求的上升;
  • 如果說基礎發行出來的 CKB 代表的空間供不應求,那麼 CKB 的價格將上升。

對於第二點供不應求的情況,可能通過市場調節的方式可以比較貼合現實。而對於第一點,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在基礎發行已經供大於求的情況下,二次發行無疑會進一步加重供大於求的狀況,尤其是很多人還把 CKB 鎖入 NervosDAO 中之後,這樣會削弱價格的調整機制。

另外,我們知道傳統經濟學中需求曲線受到價格影響而移動的理論,其實中間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該產品的價格敏感性,如果說產品本身對於價格的變化不夠敏感,那麼價格的變化對於需求的改變是微乎其微的。

綜合這兩點來看,如果出現了供遠大於求的情況,那麼很有可能 CKB 的價格會陷入一個死亡螺旋,因爲需求增長速度仍然無法跟上供應產生速度。CKB 的價格持續下降會減弱礦工維護系統安全的動力,從而對整體的安全性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更直觀的去理解:如果 CKB 代表的是潛在的全局空間狀態這個產品,那麼其基礎發行其實就是一個發行產品的過程,如果這個供應在一開始就被確定好的話,哪怕總量上是稀缺的,還是會造成一種以供定需的困境

可以想象下現實中的某樣產品,其供給在一開始就被確定好,如果需求遠遠大於供給可能問題還不大(這可能也是 CKB 經濟模型如此設定的隱含假設,畢竟是比特幣開創了以供定需的先河,並且目前看來活的還不錯),如果全部需求都不及供給的話,那麼產品最後就會變的無人問津。有沒有可能,用一種參考現實經濟中的方式去發行 CKB 呢,就像工廠是根據市場需求去生產產品一般?

我們認爲是可以通過協議實現的。

如果我們讓基礎發行和二次發行每段時間發行總量都去錨定近期的需求,即所有被佔用的全局狀態,會不會有所改觀?

這個機制就類似比特幣的難度調整機制。可以統計近期的被佔用全局狀態的體量,然後每次讓基礎發行和二次發行的總量去錨定這個值,造成一種長期自迴歸的狀態。其中,具體的參數可以通過社區投票或是其他方式來確定。基礎發行的總量還是遵循原有的稀有性,二次發行也遵循原有的比例分配方式。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過度發行 CKB,從而導致供大於求的狀況出現。

另一種更極端的方式是引入一種銷燬機制,不僅僅是針對二級發行中的一小部分,而是針對整個已發行總量,目標是讓其可以有一定收縮空間,增加整個公鏈的彈性。不過銷燬機制的難點是如何去設計和實施。目前看來,市面上大部分項目的批量銷燬機制都是由項目方人爲去安排執行的,過於中心化。

總的來說,我們期望如此錨定可以使得 Nervos 更好的隨着上層生態規模的擴張縮小而進行調整,通過這樣的改動,使得在上層生態規模一旦出現收縮的情況下,Nervos 公鏈也可以提供合適的安全性。

Nervos 聯合創始人 Kevin Wang 及社區經理 Ryan Chen 迴應本文建議

—— 文章中提到的問題確實存在,而且存在於所有的公鏈網絡裏。因爲不論是 PoW 還是 PoS,共識的安全性都是和幣價掛鉤的,所以幣價暴跌會帶來網絡內在價值的下降從而用戶減少帶來持續下跌

如果我們把比特幣簡化爲 SoV 網絡,那麼幣價下降的結果是更少的算力保護,削弱其 SoV 的核心競爭力,持續下降的幣價也會削弱持幣人信心,降低貨幣溢價。

以太坊也是類似,而在以太坊裏面,由於是靠本幣價值來保護多資產安全,這個問題會不斷削弱以太坊「資產平臺」的屬性,但對「分佈式計算平臺」的屬性衝擊相對小。

在 CKB 裏面這個問題也會存在。但 CKB 的代幣有面對狀態存儲設計的功能,所以會有一些調節的能力。但本質上,公鏈核心價值和安全屬性的掛鉤一定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 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難解決。如果把這個問題本身簡化,就是「是否可以通過鏈上可觀測的狀態來,來設計一個協議可以穩定幣價?」

這件事情很難,類似設計一個靠增發來調節的穩定幣機制了,有些類似失敗的穩定幣項目 Basis 的機制。因爲希望調節的結果(幣價)是無法觀測的,所以沒有辦法設計一個負反饋機制。我認爲,影響價格的因素極多,無法只用增發這一個手段來有效調控。

—— 作者提出的方案實際是希望把 CKB 狀態佔用率停留在一個供需曲線比較有彈性的位置。

這裏首先還是有一個價格和價格移動無法觀測的問題,如果要操作可能需要引進某種信任,與公鏈本身的定位不符。其次,是假設鏈上的狀態的變化能有效影響幣價這件事情本身能做到,那麼必然存在通過影響狀態來套利的機會,也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最後,這樣的增發政策會使貨幣政策沒有確定性,損害價值保存平臺的定位。

—— 作者是希望 CKB 供給能夠和存儲的需求達到某種動態平衡。但是我們希望存儲就是一種稀缺資源。因爲 CKB 是一個共同知識庫,這個世界共同知識庫的實際效用並不只是一片存儲,而是經過一定全球共識(礦工瞬時提供),以及能夠持續保證安全(礦工持續提供)的一片存儲;存儲本身並不稀缺,擁有共識的存儲也不稀缺(部署一條鏈的成本很低),但安全度一定是稀缺的。

調整一類增發必然調整了礦工的收入。在作者所描繪的場景下,當幣價在一個相對供需彈性低的區間,減少一類增發直接減少礦工收益的。如果調節手段的本身引起了系統內在價值的降低,是否幣價會因爲市場原因反而上升?這是個很難說的問題。

在這個時候,如果目的是維持系統足夠安全,反而是應該提高增發的。一類增發相對恆定,其實是給了礦工社區一個相對穩定的預期,可以安心投資礦機和基礎設施長期服務協議。

至於總體的需求,我們認爲,總體上還是看區塊鏈技術何時能真正落地成爲人類協作的基礎設施。這樣的外部需求才是真正能影響幣價和協議成長的核心因素。作爲協議的設計者,其實更重要的考慮是對整體一類增發數量級的掌握,在項目起步,安全成本和對區塊鏈落地節奏預期之間做一些取捨。

—— 因此這裏的確有一個假設:隨着生態建設地更加繁榮,特定的擁有共識和安全性的存儲需求會增加,相應的存儲空間就是要成爲一個越來越稀缺的資源

—— 其實二級增發考慮了對存儲的需求,來影響供給。二級增發是根據 CKB 被佔用的比例增發給礦工和 NervosDAO 中的。這部分不是直接的調控,而更多是單純給礦工一個有效的激勵。

—— 另外,貨幣政策的確定性在於,比特幣四年減半、以太坊每個塊 2 個出塊獎勵,這是給大家一種確定性,能夠有明確的預期:大家手裏的資產佔了所有資產的比例。而不是說,有人今天可以增發一些,明天銷燬一些,這是給人不確定性。當貨幣的增發沒有一個固定的方式,會削弱社區成員對其保值的信心

延伸閱讀

Nervos 說底層協議可以捕獲生態中的價值,吹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