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 是由麻省理工學院於 1899 年創刊的雜誌,它昨日刊登了一則標題爲「讓我們摧毀比特幣」的文章,作者 Morgan Peck 在其中描述了三種她認爲可以讓比特幣滅亡或邊緣化的劇本。

Peck 表示,雖然比特幣建立了一個不可能僞造交易的經濟體,但它對想法本身的複製並沒有防範機制。沒人可以複製他人的比特幣,但任何人都可以複製比特幣的想法。所以當政府、企業甚至一般人這麼做,將可能導致比特幣變得無用或是多餘。

第一種情況:「政府接管」

也就是政府創建自己的數位貨幣「Fedcoin」。

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的副行長 David Andolfatto 提出了 Fedcoin
的想法,據稱可以擁有高於比特幣的效率,並可能減少甚至消除民衆對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的需求。

第二種情況:「Facebook 偷襲」

這個獨特的策略可以讓 Facebook 悄悄地接手比特幣。
在這個劇本中,Facebook 首先創建一個有專利的比特幣第三方錢包,並將之整合到它的社交平臺當中,這個計劃旨在誘導用戶讓這個社交媒體巨頭取得比特幣生態的話語權。

對於那些已經使用比特幣的人,這種使用者體驗遠勝他們過往的經驗,因此他們立即將資金轉移到 Facebook 錢包當中。對那些尚未擁有任何比特幣,或從未聽說過的人,可以透過在平臺上瀏覽廣告或是發表文章讓其他人閱讀的方式賺取一些比特幣。

同時,Facebook 採用類似 Coinhive 的挖礦腳本,允許用戶選擇貢獻部分電腦算力來換取無廣告的瀏覽體驗,相當於有了礦工基礎。

一旦比特幣已經穩固地進入主流市場並與 Facebook 平臺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該公司就可以發揮其影響力將比特幣進行分叉,並且強迫用戶使用新版本的比特幣。

絕大多數用戶對軟體的技術細節一無所知,因此對此並不抗拒。而一小部分的人會不滿這個作法,他們選擇停止使用 Facebook
錢包並將資金轉移。不必擔心後者,因爲相較於前者他們的人數相對要少得多。

大多數人使用的比特幣纔是真正的比特幣,至此 Facebook 便完成了「篡位」。

第三種情況:所有事物代幣化

在這種情況下,經濟活動演變成超高效率的以物易物系統。

在不久的將來,商品和服務漸漸以代幣的形式來呈現。幾乎每家公司都發行自己的加密貨幣,消費者錢包中不僅有比特幣,還可以找到
AppleCash、ToyotaCash 或任何特定商家的代幣。有種代幣可以兌換褓姆服務,而另一種可以讓人乘坐地鐵。

並且有一個自動化系統允許用戶根據他們的需要完成交易,例如無縫地交易 AppleCash 和
ToyotaCash。例如有消費者想用少量蘋果公司的股份購物,在這種世界只需要將一個代幣發送到商家的錢包即可。

以物易物通常效率低下,但如果有一個網路,所有的商品和服務都被代幣化並且放在區塊鏈上,這種易貨系統將變得非常高效,這也使得比特幣變得可有可無。

先不論 Peck 的假想是否可以實現,但比特幣和區塊鏈的出現確實引發了人們對於經濟活動的無限想像。

來源鏈接:blockcast.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