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馬丁
2017 年 9 月 4 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震動業界,一時譁然。
央媽禁掉了國內各大虛擬貨幣交易所和國內一切 ICO 行爲,有效阻隔了虛擬貨幣價格暴漲暴跌對國家經濟的消極影響。
人稱“九四禁令”。
在九四禁令一週年前夕,封媒體、停活動、央行副行長講話,針對虛擬貨幣和 ICO 的監管出臺了新政策,並對以下三方面,進一步採取針對性清理整頓措施,以維護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
境外交易所(主要面向國內用戶的)
虛擬貨幣 ICO 相關的媒體、公衆號
支付結算端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回顧 94 監管之後的一年,新的亂象和欺詐手法已然通過躲避監管不斷滋長。
比如大量真假莫測的區塊鏈項目迅速轉戰海外,但仍面向國內用戶 ICO;更有項目方,把收割手法伸向了投資機構。
這套黑暗叢林的資本玩法層層遞進,經歷了不斷演變的新套路……
01. 團隊技術背書,頻頻假動作
項目要推廣,白皮書要靚。
一份高端大氣的白皮書一定要包含高深莫測的技術理論,要有看起來絕對是權威人士的外國人照片,至於團隊背景介紹,那必須要牛 x 轟轟的,最好是能和某位大佬拐彎抹角地扯上關係。
經典例子就是前段時間備受矚目的 XMax 項目,從白皮書看,該項目定位爲一個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操作系統”。
以“一條公鏈+多條功能性側鏈”並行的形式運行,項目定位在大娛樂方向,既做公鏈、又有遊戲引擎、DApp 分發平臺等。
看起來是一個有理想的項目啊。
但是實現理想的背後,不說有大佬坐鎮,重要級成員均是來自美國的缺乏區塊鏈相關技術背景的老外?
髮際線高且髮量少的就一定是研究專家?真是讓人頭大。
但在經某評級媒體求證後發現,團隊中其他重要成員均是老外,來自美國,均缺乏區塊鏈相關技術背景。
同時 XMax 項目宣稱:
爲自己站臺的投資人和顧問隊伍包括:快的創始人陳偉星、火星財經創始人王峯、Uber 及 Airbnb 投資人 Jeffrey
Werncik、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尚進、遊族網絡董事長林奇、盛大遊戲 CEO 唐彥文、三點鐘發起人玉紅、經緯創投王華東、徐傳陸、萬浩基等。
可謂衆星雲集。
但是,接着就被證實,連接資本林嘉鵬、了得資本易理華、聚幣網創始人張壽松等人均已明確否認顧問身份。
強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卻被巨人殘忍地甩在了地上。
02、 大佬喊單失敗,信我你怕不怕?
8 月 6 日,由某朱姓大佬等人發起站臺的 ZJLT 項目被曝出“項目方跑路”,“不負責喊單欺騙用戶”。
該項目推出後,有多位大佬喊單加上媒體利好消息轟炸,吸引了大批用戶關注。
但該項目違背承諾、將本應鎖倉的 14 億代幣流通出去,讓用戶爲項目方接盤,砸到幣價一蹶不振。
誰知,鏈上數據早已清晰反應出,持有量最多的這八家交易所中,在流通的代幣達到了總體的 53.66%,合約 13.5 億枚。遠超所說的 7 億流通量。
(圖爲“錢包圈”APP 的 ZJLT 代幣信息查詢結果)
另一個案例中,Reddit/ 虛擬貨幣的一篇帖子裏,作者 gverno 寫了寥寥幾百字來質疑來自中國的虛擬貨幣全新詐騙模式。
他指出,某個項目通過堆疊時下流行的技術指標來獲得媒體關注,並付費進行 Youtube 大 V 推廣。
圖爲 Youtube 上大量知名數字貨幣博主爲某個採用類似推廣手段的項目視頻,甚至還有視頻直接告知大衆該項目代幣可以增長 100 倍。
這些視頻密集地發佈於一個月前,而一個月前也正是該項目被 ICODROPS 網站評爲 VERY HIGH 推薦購買項目的時間。
作者 gverno 繼續指出,推廣轟炸拉昇後,該項目將少量的 Token 通過衆籌賣掉,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在知名交易所上幣。
隨後它在交易所交易時拉昇幣價,團隊在過程中偷偷出貨,“功成而身退”。
03、項目融資後悄悄失信,無人察覺
幣圈人走過最長的,應該就是項目方和莊家的套路。
行情持續走低,努力的項目方都在堅強維穩,當然有更多的代幣向深淵一路馳騁,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
筆者關注到一個叫做 DeepFin 的數字資產質押貸款平臺,在 Token 項目停擺前卻結結實實收割了一波投資機構,秀的神操作手法令人咋舌,
DeepFin 在今年 2 月份時進行融資,表示自己已獲得薛蠻子、沈波、火幣等大佬級投資,還有少量額度可以吸引各家投資機構跟投,並稱項目將在 3 月上交易所,預計上 P 網和 Bit-z。
(以上是 DeepFin 項目的融資聊天記錄)
融資完成後,Deepfin 也非常配合的每個月都會向投資機構彙報進展,3 月表示 DEEPFIN 項目有重大利好,4 月份稱已有接近 1000 萬的貸款申請,並準備開始上火幣 Hadax 交易所。
從以上跟投資機構的彙報中看,DeepFin 項目蒸蒸日上每月都有新進展。
然而實際上,DeepFin 的 Token 項目在 3 月左右即基本停擺。
通過鏈上交易數據的追蹤,筆者發現從 3 月起,DeepFin 的項目方賬戶就開始陸續退幣。
(圖爲“錢包圈”APP 查詢到的 DeepFin 項目方接受 ETH 投資和退幣的對應記錄)
根據交易記錄查詢,接受退幣的地址此前都在 2 月左右,給 DeepFin 項目方打過同樣數量的 ETH。
3 月到 5 月將獲得的高價值 ETH (8000 元每個)以 3000-5000 的價格持續退幣,準備離場,卻和投資機構說形式一切大好,準備上交易所。
在該投資機構發現問題,追溯損失時,聯合創始人卻聲稱已經辭職。
據悉,相關機構已經準備向公安機關及金融監管機構實名舉報。
以上投資機構被收割的事件不在少數,筆者還了解到,某知名美元 Token
Fund,曾投資過 ORIGIN、THUNDER、MAINFRAME 等知名項目,從 2 月至今,已虧損 80%,不知道準備怎麼向基金 LP 們交代。
細數九四至今一年來,行業亂象套路叢生,躲避監管的新型收割操作也在不斷挑戰大家的想象力,新的監管呼之欲出。
值此“跑路大潮”即將爆發之際,我們也更清楚的意識到,監管與整頓對於空氣項目歸零消失刻不容緩,通過風險揭示來警示散戶和投資機構,給真正有益於行業發展的區塊鏈技術留下健康的生存環境。
如果繼續放任空氣項目和詐騙項目野蠻生長,只會縱容騙局叢生,傷害投資人利益和市場信心,讓真正好的項目難以現身或融資困難。
三年前的 MT.GOX 比特幣盜竊事件是個人作惡,傷害了全球區塊鏈行業早期
參與者的理想。
2017 年的 DAO 技術漏洞事件,揭示了行業技術不成熟,又一次傷害了區塊鏈行業開發者的對去中心化自治管理的信心。
這次,大量空氣項目對更多相信區塊鏈技術能改變世界的人,造成的傷害,又需要多久才能抹平?
文來自:北緯 31 度
// 推 薦 閱 讀 //
**
**
▲VOICE 商業 |**
**對話顧紫翬
▲VOICE 商業 |**
對話創世資本 CEO 豐馳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行業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