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聞 ChainNews
作爲投資界老江湖,IDG 資本在中國被稱爲「VC 教父」。如今,IDG 資本已遠遠不是一家單純的 VC 機構,而是 VC+,在企業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到上市、併購,乃至上市後的全鏈條支持都有大量的佈局。

我比較看好區塊鏈技術,我們也投了很多區塊鏈項目。區塊鏈本身是一個好技術,比如在版權、音樂上的應用。我認爲未來,在應用方面,區塊鏈可能會成爲繼互聯網之後的一項顛覆性的技術。

IDG 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在「中國海歸羣體與改革開放 40 年——2018 第四屆海歸中國夢年度盛典」上對鳳凰網財經表示。而對於比特幣等代幣、代幣交易所等看法,熊曉鴿顯得遲疑,表示目前不是其考慮的內容。

作爲投資界老江湖,IDG 資本在中國被稱爲「VC 教父」。如今,IDG 資本已遠遠不是一家單純的 VC 機構,而是 VC+,在企業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到上市、併購,乃至上市後的全鏈條支持都有大量的佈局。

如日中天的中國互聯網獨角獸企業多有 IDG 的身影,投資了包括騰訊、百度、360、搜狐、攜程、愛奇藝、如家、美團、小米等重量級的 IT 公司,熊曉鴿表示,

我們趕上了互聯網技術的好時機,BAT 中除了阿里巴巴以外,我們都投資了早期這些互聯網公司。今天中國互聯網市場已是全世界最大的用戶市場,4G 用戶也遠遠超過了美國和其他國家,因爲我們基站本身就佔全世界市場份額的 60%。

對於未來的預測,熊曉鴿認爲未來投資還會帶來一些意外的驚喜,比如人工智能、大健康領域等。我們比較關注像人工智能、醫療醫藥、消費升級、智能出行、先進製造等領域。

對於創業者,他建議創業者要擁有全球的視野,立足中國贏在世界。談及投資夢想,熊曉鴿自信地說道,

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首先是你喜不喜歡它。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爲馬雲,不是每個人都要做成 BAT 這樣的大公司。」「未來還能不能投出超越 BAT 的公司?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通喫,永遠有機會投出下一個 BAT 級企業。投出下一個 BAT、甚至比 BAT 更牛的公司,這些是我的工作,我的職責所在。

談投資:看好區塊鏈未來可能成爲顛覆性技術

作爲投資界老江湖,IDG 資本在中國被稱爲「VC 教父」。如今,IDG 資本已遠遠不是一家單純的 VC 機構,而是 VC+,在企業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到上市、併購,乃至上市後的全鏈條支持都有大量的佈局。資料顯示,IDG 集團公司創建 於 1964 年,總部設在美國波士頓,是全世界最大的信息技術出版、研究、發展與風險投資公司。IDG 所屬的 IDG 技術創業投資基金(原太平洋技術創業投資公司)於 1989 年 11 月在北京進行了第一個試驗項目的風險投資。

1993 年,熊曉鴿將 IDG 資本引入中國,成爲首家進入中國的外資投資機構,先後在北京、上海、廣東、天津、深圳等地設立了自己的風險投資管理公司。25 年來, IDG 資本在全球已投資超過 700 家優秀企業,其中已有超過 160 家企業通過在美國、歐洲、中國香港、中國內地資本市場 IPO 或兼併重組形式成功實現退出。在中國,如日中天的互聯網獨角獸企業多有 IDG 的身影,投資了包括騰訊、百度、360、搜狐、攜程、愛奇藝、如家、美團、小米等重量級的 IT 公司。

熊曉鴿表示,IDG 資本未來可能投資的公司,除了希望其在國內市場做得出色外,也希望公司在國際市場也有比較好的佈局。

BAT 這些公司在國內銷售佔很大部分,但國外銷售額比較小,目前主要是 C2C 模式。雖然這些公司也在做雲計算、大數據,但他們收入來源 B2 B 的部分還是比較小。而小米現在在印度市場佔有額 1%,潛力比較大。希望下一批投資的企業不管是不是能夠超越 BAT,首先要超越自我,在國際市場上也能有一定佈局。

5 月 3 日,小米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小米或將成爲香港第一家「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據悉,小米公司目標在 6 月 7 日獲得香港交易所的正式批准,進行融資額可達約 100 億美元的首次公開發行。這一規模的 IPO 將是香港自 2010 年友邦(01299)以來最大規模的 IPO。2010 年小米進行 A 輪融資,啓明創投、IDG 資本、晨興投資 4100 萬美元,認購小米 16.4% 股權。

熊曉鴿還列舉了科沃斯的例子,

我們投資了科沃斯,我覺得這家公司非常好,首先,它是人工智能領域,比較有潛力。此外,很重要的一點,它的銷售在國內和國外幾乎各佔一半。未來,我相信它會在國外業務上做得更加出色,很快會成爲全世界第一。

5 月 28 日,掃地機器人「第一股」科沃斯登陸上交所,本次共發行 4010 萬股,發行價格每股 20.02 元,此次上市,科沃斯計劃募資 9.12 億元,稱用於達到每年 400 萬臺的產能擴張之上。

除了 IT 行業,熊曉鴿坦言也看好智能出行領域。今年年初,小鵬汽車在香港召開融資新聞發佈會,宣佈獲得總額 22 億元人民幣的 B 輪融資,阿里巴巴集團、富士康和 IDG 資本聯合領投。

我們投資了蔚來汽車、小鵬汽車,這些跟特斯拉很不一樣。特斯拉汽車生產成本太高,可能永遠都生產不出賺錢的汽車,他們 90% 以上的電子元器件來自亞洲,很多是從中國採購,運送回美國組裝,再運到中國銷售。

對於現在如火如荼的區塊鏈項目,熊曉鴿表示,

我比較看好區塊鏈技術,我們投了很多區塊鏈項目,區塊鏈本身是一個好技術,比如在版權、音樂上的應用。我認爲在應用方面,未來區塊鏈可能會成爲繼互聯網之後的一項顛覆性的技術。

而對於比特幣等代幣、代幣交易所等,熊曉鴿直言,目前不是其考慮的內容。

熊曉鴿認爲未來投資還會帶來一些意外的驚喜,比如人工智能、大健康領域等。我們比較關注像人工智能、醫療醫藥、消費升級、智能出行、先進製造等領域。

談創業:每一代的創業者都有每一代的機會

熊曉鴿認爲:

每一代的創業者都有每一代的機會,千萬不要把 BAT 當作永遠不可逾越的三座大山。 BAT 很牛,但他們的國際化路線還可以繼續拓展。90% 的銷售額仍然來自國內,未來得走國際化路線纔可以。

談到在 2006 年至 2008 年做《贏在中國》評委的經歷,熊曉鴿表示,

那個時候談創業,很多人覺得那是個遙不可及的事情,而今天國家政策支持鼓勵創業,越來越多人開始創業,創業氛圍已經變了。

2014 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出「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號召。他提出,要在 960 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衆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衆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

2015 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推動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於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驅動下,國內又掀起了一輪創業浪潮,而這一輪以互聯網行業爲主。

創業者懷揣着夢想前仆後繼,然而最後能夠成功卻是鳳毛麟角。熊曉鴿表示,

成功是小概率的事情,但最重要的是你要喜歡創業這件事情,而且爲創業樂此不疲,創業失敗了也不懈氣。創始人需要在參與中調整,看準方向後,找到自己的團隊一起走下去,這樣才能夠成功。

在互聯網領域,BAT 等大公司觸角已經深入多個領域,新興創業者還有機會嗎?熊曉鴿認爲,

儘管大家都在佈局,但我堅信,沒有任何一個公司能夠永遠通喫,尤其是技術型的公司。PC 的技術是誰發展出來的?是 IBM。可是硬件賺錢最多的是英特爾,軟件賺錢最多的是微軟。IBM 的 PC 業務最後被聯想收購了。這也說明,對於大的上市公司而言,即使它擁有一些新技術,但是它的「副業」很難打過別人的「主業」。

熊曉鴿感嘆目前的創業和早期創業的邏輯變了,

我們在 90 年代後期投資的一些企業,老總基本是海歸。那時,互聯網剛進入中國,更多理念需要借鑑國外的經驗,所以海歸有優勢。比如馬雲之所以做得非常好,除了他的才華外,英語講得好也是一大優勢。今天這已經不是一個優勢,目前的優勢在於中國市場本身的優勢,比如在 4G 時代,中國已經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在應用方面,中國 4G 的基站佔了全世界總基站數的 60%,我們在移動終端很多應用都比國外好。

有過留學生經驗的熊曉鴿建議,

現在海歸和國內學生差距越來越小。對於海歸而言,可能國外接觸面多一點,所以要把握這個機遇。留學生在美國畢業後有一年的實習期,建議大家不要急於回國,這一年實習期找一個大點的公司或者喜歡的公司實習,不給錢、少給錢都行。把一個公司的運營模式學明白後,再根據你的專業尋找合作伙伴一起創業。

他建議,不管氛圍怎麼變,創業者胸懷應該更寬廣,立足中國贏在世界,即立足中國土地,同時要有全球市場的視野,不斷超越自我。「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首先是你喜不喜歡它。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爲馬雲,不是每個人都要做成 BAT 這樣的大公司。」

談「半路出道」:永遠有機會投出下一個 BAT 級企業

「我之前也做記者,後面轉到了 VC 行業,」熊曉鴿笑着說。採訪中,他顯得比較隨意自然,抱怨太熱隨即摘下了領帶繼續談他“半路出道”的故事。1977 年,熊曉鴿順利考上湖南大學英語系,成爲當年 40.2 萬人的一份子,當年的高考錄取率爲 6.5%。「1979 年,我寫了一篇文章,登在《湖南日報》的頭版,當時很多人討論我這篇文章,覺得寫得不錯。我還得到了 7 塊錢稿費,當時就覺得當記者太棒了。」

我當時看到意大利著名女記者法拉奇採訪鄧小平的一篇文章,覺得她太棒了。看了法拉奇的傳記後,我更是折服,夢想成爲像她一樣的記者。當時只有社科院研究生新聞系招英語採編專業,於是我就報考了。第一年沒考上,因爲政治沒及格。後來,我搬到了北京金臺西路 3 號,又複習了兩年。

最終,熊曉鴿以全國統考總分第三名的成績上了中國社科院英語採編專業,後又遠赴美國波士頓大學繼續求學,成爲改革開放後興起的留學潮中最早一批到美國的中國學生。

我認爲不管做什麼,要提前想好,明白自己的目的。最好在學校期間就着手準備,包括可以參與一些創業或者公益相關事務,擴大人脈,同時學會與更多人合作。如果你對自己的工作不是那麼稱心如意,後期,也要學會不斷調整。

1986 年秋,他獲得了波士頓大學全額獎學金,於是他帶着 38 美金隻身前往美國,開始了艱苦的求學之旅。在 1987 年底,熊曉鴿又進入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攻讀國際經濟與商理博士學位。1988 年的暑假,熊曉鴿在弗萊徹學院的導師恰好有位朋友在中國創辦了一份電子雜誌,想找既有新聞背景又懂電子的人。熊曉鴿前去應聘,很順利地就被卡納斯出版集團錄取。留在出版社的熊曉鴿先是《電子導報》做記者和編輯,後來就升任爲亞洲版的主任編輯。

然而,三年的美國媒體工作經歷,讓熊曉鴿感覺自己很難再成爲“法拉奇”那樣的人物,他開始重新思考未來。在美國當記者的熊曉鴿經常去硅谷採訪,由此認識了很多投資圈的人,其中包括 IDG 董事長麥戈文。而將熊曉鴿這個「門外漢」帶入風險投資領域的人,也正是麥戈文。

據媒體報道,熊曉鴿給麥戈文寫了一封長信,闡述自己回國做雜誌、VC 的想法。幾天後,麥戈文的祕書打來電話,邀請熊曉鴿見面詳談,原定 45 分鐘的見面談了三小時。最後,麥老大問熊曉鴿有什麼要求,熊曉鴿只說了一句「能夠直接向您彙報就可。」

1991 年,熊曉鴿正式加入 IDG,1993 年,熊曉鴿將 IDG 資本引入中國,成爲首家進入中國的外資投資機構,先後在北京、上海、廣東、天津、深圳等地設立了自己的風險投資管理公司。

爲什麼要放棄華爾街的工作選擇回國?我認爲做風險投資終歸有要有出口,要上市。而中國證券市場 1990 年開始開放的,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熊曉鴿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幸運」,

過去 40 年,改革開放給有夢想的創業者提供了平臺和空間。同時,我們趕上了互聯網技術的好時機,BAT 中除了阿里巴巴,我們都投資了早期這些互聯網公司。

談到未來的投資夢想,熊曉鴿自信說道,

未來還能不能投資出超越 BAT 級的公司?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通喫,永遠有機會投出下一個 BAT 級企業。投出下一個 BAT、甚至比 BAT 更牛的公司,這些是我的工作,我的職責所在。

鏈聞 ChainNews:有謠言買入,有新聞賣出。


原文作者:鳳凰網財經
鏈聞編輯:Mr Rochester
版權聲明: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 鏈聞 ChainNews 立場。

來源鏈接:finance.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