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 的普及爲去中心化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樂觀治理是進入門檻最低的 L2 模式。

原文標題:《DAOrayaki |layer 2 治理模型及投票模式概述》
撰文 : Aragon、Pau Escrich、Nate Williams
翻譯: Dewei

當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成功提醒我們區塊鏈治理的早期,其挑戰也是如此。以太坊上的高額費用正在將 DeFi 用戶推向 L2 提供的解決方案,這對去中心化治理(dGov)產生了相應的影響,在去中心化治理(dGov)中,進行鏈上投票的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卻步。相反,正在做出各種嘗試將交易或投票「彙總」到鏈下智能合約中,然後在一次執行中與主鏈重新組合,或者使用帶有安全橋的側鏈來增加額外的容量。隨着爲降低成本而向 L2 的轉變,也帶來了探索新的令人興奮的 dGov 模型的機會。

樂觀的鏈下治理

樂觀的治理是進入門檻最低的 L2 模式。其代價是這種模型需要極高的信任。這樣的過程發生在一個或多個受信任的鏈外環境中。

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基本示例包括在共享電子表格上進行的投票過程,或者更常見的是將投票記錄到 IPFS 的集中式應用程序。確定投票是否有效的方法的安全性取決於電子表格所有者或中心繫統。不涉及自動共識機制。

應用於區塊鏈治理,樂觀的鏈下治理可以合併一個運行同步以太坊節點的中心化服務,通過調用 balanceOf(holderAddr) 函數來檢查他們是否擁有治理代幣(在 ERC20 的情況下)來驗證選民的資格代幣)。但是,所有參與者都需要信任執行驗證檢查的節點的完整性和良好行爲。

一旦這樣的治理過程完成,結果就可以通過類似樂觀彙總的智能合約(例如 ERC3000)發送回以太坊。如果結果在指定的時間窗口內沒有爭議,則視爲有效。如果它們有爭議,由一個或多個受信任方處理的單獨過程可以確定結果的有效性。

這種方法引起了一些擔憂,最顯着的弊端是由於其中心化的方法而存在審查或操縱投票的可能性,以及缺乏可重複性:沒有單一的事實來源,因此數據可能會被更改、丟失或損壞。

確定性的鏈下治理

確定性的鏈下治理是一種實現完全無需許可和無需信任投票的模型。確定性投票過程會生成投票普查並以任何第三方觀察者可驗證和可複製的方式計算選票。

該方案可能使用確定性共享狀態側鏈來使任何一方能夠參與和驗證投票過程。在這條共享的狀態鏈上,所有驗證者都將維護一份完整的人口普查和投票數據副本,並就每次投票的有效性達成共識,從而對最終選舉結果達成共識。

該模型與共識機制的每秒交易數量成比例,因爲每筆交易可以包含單次投票。對審查攻擊的抵抗來自這樣一個事實,即世界各地的任何人都可以將自己的節點添加到點對點網絡並強制執行分佈式共識。確定性治理還可以實現可重複性,因爲可以通過重放在 p2p 網絡上公開可用的交易集來確定性地重建狀態。

在這個模型中,需要鏈下可驗證的證據來證明每個選民的資格。爲此,系統可能會在以太坊存儲嘗試上計算默克爾證明,以向 L2 投票區塊鏈證明以太坊上特定數據的所有權。因此,選民可以證明他們在特定的 ERC20 合約上持有代幣,從而允許由鏈上代幣證明確定的加權鏈外投票普查。

雖然 L2 狀態具有高水平的完整性保證,但目前還沒有一種方法可以確保在不信任某些參與者的情況下在以太坊上綁定執行結果。對於這種跨鏈互操作性,需要一個預言機網絡來驗證和發佈結果。

驗證和綁定的鏈上治理

第三個也是最先進的模型可以作爲先前基於確定性共識的鏈下治理模型的擴展來實現——以幫助去中心化——或者作爲具有適當機制的中心化服務來避免審查。這裏的關鍵創新是可以通過智能合約在數學上證明經過驗證的 / 確定性的鏈下執行。

對於下一代鏈上治理,可以使用專門的 zk-SNARK (零知識簡潔非交互式知識論證)電路將這種治理模型實施到確定性鏈下治理協議中。一旦選舉結束,這樣的電路可以對成批的有效投票交易或投票過程計算零知識證明(ZKP)。包含 Census Merkle-Root (選民普查的散列摘要)、合格選民數量和選舉數字結果的 ZKP 可以通過以太坊智能合約進行驗證。從那裏,任何綁定操作都可以在鏈上執行。

作爲 L2 治理的基石,該模型是最先進的。具有綁定鏈上結果的經過驗證的鏈下治理,提供了確定性、無需許可、普遍可驗證和無需信任的規模的投票,並未失去鏈上投票的任何功能。最重要的是,該模型可以對選民完全免費的方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