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um 量子鏈」於上週五(2 日)宣佈,在北京時間 2 月 2 日,由 Qtum 製作的「全球首個太空區塊鏈節點」已搭載在中國衛星上成功發射。

We have lift off of the first ever space-based blockchain node
t.co/72wWxjuTz4
#decentralized
pic.twitter.com/E779bbmhc9

— QtumOfficial (@QtumOfficial) 2018 年 2 月 2

上月中,Qtum 創辦人帥初帶著團隊來臺舉辦大型 Meetup 晚會,向臺灣區塊鏈社羣分享量子鏈來核心技術與未來發展大計。會上,帥初除了介紹 Qtum
將在今年推出支持更多主流開發語言的 X86 虛擬機外,還會積極擴展有效提高 TPS、加快交易速度的「閃電網絡」,以解決目前交易擁擠問題。

帥初還介紹了供開發者使用的 Qtum API 和支持多籤及硬體錢包的 Qtum
Electrum,但當中的重磅消息應該要數有關「量子鏈衛星發射」計劃。帥初表示,與「SpaceChain
太空鏈」團隊合作,將於今年二月實踐這個「太空節點」。

Qtum 製作的全球首個發射到太空的全節點。

SpaceChain
是一個旨在建立開源衛星網絡的太空探索計劃,其目標是要將數據存儲在外太空,藉以達致不受任何政府的監管。由於區塊鏈節點目前仍受限於互聯網,某程度上無法實現完全完整地去中心化。若有了太空節點,將理論上很可能做到一個分佈式互聯網,任何一個實體或政府將無法關閉這個分佈式互聯網。

At 00:52 (GMT+8), the ground station received telemetry signal. At 02:24,
the satellite received our response. At present, the satellite antennas, solar
panels, and the battery are all in proper operation. The blockchain node test
will be performed after system stablizes.

— SpaceChain Foundation (@Space__Chain) 2018 年 2 月 3

據 SpaceChain 的官方推文顯示,在「2 月 3 日 00:52(GMT + 8),地面站接收到遙測信號。 在 02:24
時,衛星收到我們的訊號。目前,衛星天線、太陽能電池板、電池等都在正常運行。區塊鏈節點的測試將在系統穩定後執行。」

儘管 Qtum 及 SpaceChain 均在其官方推特上發文及貼出影片以示該衛星已成功發射。但有網民表示:「Qtum 在 1 月 31
日發佈了發射計劃的執行日期,並顯示一個倒計時,然而在發射當天(上週五),該倒計時頁面被中國國家航天局網站關於成功發射張衡一號衛星的新聞稿鏈接所取代。該新聞稿中並沒有提到任何與
Qtum 或區塊鏈或節點有關的訊息。」網民對於這次所謂的區塊鏈節點發射事件感到困惑,並要求官方提供有關發射成功的更多信息。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資料,於 2 月 2 日 15 時 51
分,國家航天局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少年星一號」、NewSat-4/5
等六顆國內外的微小衛星。

Qtum 及後在官方 YouTube 頻道釋出了有關視頻,並加上字幕顯示「今天,在 15 時 51 分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第一個 Qtum POS
節點被送上太空。我們成功創下歷史,由量子鏈基金會將首個區塊鏈全節點發射到太空。」

以下是 Qtum 官方 YouTube 頻道的視頻: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

來源鏈接:blockcast.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