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聞 ChainNews:

區塊鏈技術是當前最受關注的技術之一。本文從區塊鏈技術的起源講起,闡述了比特幣、以太坊和其他公有鏈項目的應用,然後通過對聯盟鏈的定義,引出國際主要聯盟鏈組織的發起和其項目的進展情況,最後站在金融行業角度對其應用場景和當前市場上已知的應用進行了描述和分析,並展望了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內的可能性應用。

核心觀點

區塊鏈技術最初源於比特幣,在以太坊出現後增加了智能合約的功能,區塊鏈技術是包括密碼學、鏈表、P2P 網絡等多項技術整合的統一技術應用。

公有鏈是大衆參與的區塊鏈應用,區塊鏈作爲互聯網發展的未來方向以及 ICO (首次代幣發行)的出現共同鑄就了層出不窮的公有鏈項目,應用行業包括金融、保險、物流、醫療、固定資產交易、媒體等。

聯盟鏈是主要在某個組織或聯盟內使用的區塊鏈,目前主要的聯盟鏈組織包括 Hyperledger、R3 等,這些組織下都有自主研發的區塊鏈項目,目前最成熟的項目有 Hyperledger Fabric 和 R3 Corda。

區塊鏈以其可回溯不可篡改的從而使得「數據被信任」的特性將會在底層技術層面變革金融行業,給行業帶來效率的提高,成本的節約。

目前郵儲銀行、光大銀行等在託管個別業務上應用了區塊鏈技術,保交所也在和中國太平、太平洋保險合作進行保單質押、風險保額數據分享等業務的區塊鏈系統研發。

爲提升效率和數據安全,行業有可能會在股票、基金等品種的登記業務上使用區塊鏈,在目前不是特別規範的股權投資登記領域也有應用區塊鏈的可行性,另外在保險資管行業,建設基於區塊鏈的債權計劃交易登記系統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區塊鏈技術是當前最受關注的技術之一。從下圖的 Gartner 技術成熟度曲線可以看出,BlockChain (區塊鏈)幾乎處在了 Expectaions(技術受關注度) 的頂端。爲什麼這個技術能夠這麼火熱,在技術界和資本界都廣受歡迎,本文將會對此詳細展開論述。

一、 區塊鏈的由來:比特幣和以太坊

(一) 區塊鏈的起源:比特幣
區塊鏈技術第一次被描述是在中本聰 2008 年發表的白皮書“比特幣: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中,文中提出了一種完全通過點對點技術實現的電子現金系統,它使得在線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並支付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的金融機構。

比特幣區塊鏈不是一項全新的技術,而是利用密碼學、點對點網絡技術等建立基於鏈表結構的分佈式賬本。

區塊鏈中的交易是可回溯的,因爲它使用了通過區塊散列值連接的鏈表結構(見圖 1),這個鏈表就是賬本,每個塊可以被看作有時間先後順序的書頁,通過對賬本歷史交易的回溯我們可以驗證交易者的持倉是否真實,而且這個鏈越長,被篡改的難度就越高。

利用數字簽名(Digital signatures),收款方可以驗證交易的來源方。原理如下:

利用密碼學、P2P 網絡和分佈式賬戶,比特幣區塊鏈技術建立了工作量證明機制(proof-of-work),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區塊鏈的共識(consensus)機制,它包含兩個部分,一是通過 SHA256 對區塊頭和交易的 Hash,計算具有某難度係數的目標值,因爲計算需要大量設備和電力資源的損耗,使得交易的成立不能通過簡單的手段進行僞造;二是一旦某節點成功計算出目標值就會形成新的區塊廣播到整個網絡,每個接收到該區塊的節點會對該區塊的交易進行驗證,只要 50% 的節點使用自己的賬本對數據驗證成功,我們就認爲該區塊有效,每個節點都會將這個新的區塊附加到各自賬本的最後面。用戶能夠通過 merkle 的分支通向它被加上時間戳並納入區塊的那次交易(見圖 1.1),從而完成支付確認。

工作量證明機制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挖礦」,每個「礦工」每次生產出一個新的區塊,該區塊的第一筆交易將進行特殊化處理,該交易會產生由該區塊創造者擁有的新的電子貨幣。這樣就增加了節點支持該網絡的激勵,並在沒有中央集權機構發行貨幣的情況下,提供了一種將電子貨幣分配到流通領域的一種方法。這種將一定數量新貨幣持續增添到貨幣系統中的方法,非常類似於耗費資源去挖掘金礦並將黃金注入到流通領域。此時,CPU 的時間和電力消耗就是消耗的資源。而「挖礦」難度會隨着全網算力的變化而調整,並且根據算法,「挖礦」獎勵的貨幣數量也會逐步減少,所以能夠有效的控制通貨膨脹。

(二) 智能合約的誕生:以太坊

在 2013 年末,以太坊的發明者 Vitalik Buterin 建議比特幣平臺應該要有個更完善的編程語言讓人開發程序,但沒有被採納。2014 年,以太坊的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Gavin Wood 和 Jeffrey Wilcke 開始研究新一代區塊鏈,試圖實現一個總體上完全無需信任基礎的智能合約平臺。

以太坊是可編程的區塊鏈。它並不是給用戶一系列預先設定好的操作(例如比特幣交易),而是允許用戶按照自己的意願創建複雜的操作。這樣一來,它就可以作爲多種類型去中心化區塊鏈應用的平臺,包括加密貨幣在內但並不僅限於此。

以太坊狹義上是指一系列定義去中心化應用平臺的協議,它的核心是以太坊虛擬機(「EVM」),可以執行任意複雜算法的編碼。在計算機科學術語中,以太坊是「圖靈完備的」。開發者能夠使用現有的 JavaScript 和 Python 等語言爲模型的其他友好的編程語言,創建出在以太坊模擬機上運行的應用。

和其他區塊鏈一樣,以太坊也有一個點對點網絡協議。以太坊區塊鏈數據庫由衆多連接到網絡的節點來維護和更新。每個網絡節點都運行着以太坊模擬機並執行相同的指令。因此,人們有時形象地稱以太坊爲「世界電腦」。

這個貫穿整個以太坊網絡的大規模並行運算並不是爲了使運算更高效。實際上,這個過程使得在以太坊上的運算比在傳統「電腦」上更慢更昂貴。然而,每個以太坊節點都運行着以太坊虛擬機是爲了保持整個區塊鏈的一致性。去中心化的一致使以太坊有極高的故障容錯性,保證零停機,而且可以使存儲在區塊鏈上的數據保持永遠不變且抗審查。

在比特幣中,區塊大小被限定爲 1 MB (三個月後將被擴容成 2 MB),而在以太坊中,區塊大小是根據 Gas 限制確定的。爲了限制執行交易所需的工作量,併爲防止 DDOS 攻擊而需要讓任何交易都支付交易費用,以太坊的開發者提出了 Gas 交易費機制。Gas 相當於以太坊上計算成本的單位,Gas 限制是每個區塊能使用的 gas 最大限額,被視爲計算工作量,交易量和區塊大小的最大值。礦工可以根據交易量改變 Gas 限制的值,越高的 gas 限額意味着每個塊可以執行的任務越多。

以太坊平臺本身沒有特點,沒有價值性。和編程語言相似,它由企業家和開發者決定其用途。不過很明顯,某些應用類型較之其他更能從以太坊的功能中獲益。以太坊尤其適合那些在點與點之間自動進行直接交互或者跨網絡促進小組協調活動的應用。例如,協調點對點市場的應用,或是複雜財務合約的自動化。比特幣使個體能夠不借助金融機構、銀行或政府等其他中介來進行貨幣交換。以太坊的影響可能更爲深遠。理論上,任何複雜的金融活動或交易都能在以太坊上用編碼自動且可靠地進行。除金融類應用外,任何對信任、安全和持久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場景——比如資產註冊、投票、管理和物聯網—都會大規模地受到以太坊平臺影響。

二、 公有鏈和聯盟鏈

(一) 公有鏈

公有鏈是指全世界任何人都可讀取的、任何人都能發送交易且交易能獲得有效確認的、任何人都能參與其中共識過程的區塊鏈。比特幣和以太坊就是公有鏈項目,公有鏈通常被認爲是「完全去中心化」的。
ICO 是 Initial Coin Offering 的簡稱,顧名思義,是以初始產生的數字加密貨幣作爲回報的一種籌措資金的方式。ICO 改編自證券界的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首次公開發行)一詞。就本質上而言,ICO 也是一種「公開發行」,只是把所發行的標的物由證券變成了數字加密貨幣(山寨幣)。2013 年 7 月,Mastercoin (現更名爲 Omni),可查的最早 ICO 項目,通過 meta-protocol 拓展比特幣功能,募集 5000 比特幣。2014 年 7 月,Ethereum (以太坊),ICO 時募集 3 萬餘個比特幣曾創下紀錄。這幾年來,隨着 ICO 普遍被大衆接受以及各種山寨幣的炒作,經濟激勵帶動了公有鏈項目的一股創新,應用行業包括金融、保險、物流、醫療、固定資產交易、媒體等。這些項目雖然並不一定最終會爲社會帶來技術和業務上的變革,但也是市場對於區塊鏈技術的嘗試。

1、 Steem

Steem 是一個通過提供加密貨幣獎勵支持社區建設和社區互動的區塊鏈系統。Steem 將社交媒體的概念與建設加密貨幣和社區過程中汲取的經驗相結合,激勵人們參與社區、貨幣和自由市場經濟的關鍵一環是提供一個始終反映每個人貢獻的公平會計體系。Steam Coin 是 Steem 提供的代幣,是第一個嘗試準確、透明地爲無數對社區做出積極貢獻的個人提供回報的加密貨幣。

Steem 的設計基於一個相對簡單的概念:每個人向社區提供有意義的貢獻應從經濟收益角度獲得認可。只有這樣,貢獻者才能持之以恆地爲社區做貢獻,社區才能得到發展。問題在於建立一個能夠識別什麼是需要的貢獻內容,無數用戶如何對相對價值進行評分的系統。

對貢獻內容進行評估和提供獎勵的一個可靠體系是自由市場。自由市場可以看成是一個單獨的社區,每個人彼此進行交易,通過收益與損失確定獎勵。市場體系能夠獎勵那些向其他人提供價值的人,處罰那些消耗超過創造價值的人。自由市場支持各種貨幣,財富只是每個人便於交流的一件用品。

因爲自由市場是一個被證實可靠的系統,吸引人們嘗試創造一個自由市場經濟,內容消費者直接向內容生產者支付。但是,對於內容生產和策劃來說,直接付款是低效的,大多數內容的價值是極低的,很少有讀者願意給錢。很多免費替代方案意味着實行「付費門檻」將把讀者拒之門外。也存在過一些向作者進行微額支付的嘗試,但並沒有被普及。

Steem 的設計目的是實現所有類型供稿的有效微額付款。讀者不再必須決定自己是否希望從自己的口袋向其他人付款,而是對內容進行投票,由系統根據投票情況決定個人獎勵。這意味着向人們提供一個熟悉的、廣泛使用的方法,不再存在微額付款和打賞平臺面臨的認知、財務和機會成本問題。

來自社區的投票信息對於系統向供稿人準確地進行支付十分關鍵,因此投票也可以視爲一項關鍵的貢獻內容。系統選擇向那些爲一篇內容的全部增益做出最大貢獻的會員提供回報,對投票人的獎勵與向內容創建者支付的最終回報成一定的比例。

2、 EOS

Eos 是一個區塊鏈操作系統,它提供了數據庫,賬號許可,調度,認證和互聯網應用通信,這極大地提高了智能商業開發的效率,它使用了並行計算使得把區塊鏈拓展到百萬用戶和每秒百萬次交易成爲可能。

比特幣引入了公共賬本系統的概念,以太坊證明了對去中心化應用的需求的普遍性。然而,爲了看到區塊鏈真正的成爲主流,我們必須能處理現實世界中的交易需求。比如,信用卡網絡需要能在每秒內處理 20000 筆交易。Facebook 要每秒處理 52000 筆交易,這還不包括 post 和其它行爲。金融行業每秒處理 100000 筆交易。

而比特幣由於區塊大小的限制,目前每秒只能處理大約 3 筆交易,以太坊由於 Gas 限制,每秒只能處理相對有限的交易。目前區塊鏈技術最重要的限制是單線程的性能。

2013 年,去中心化交易所 Bts 創建,2014 年發佈。它使用 DPOS 方式,只需 3 秒確認。Bts 的第一版的部分理念和技術來自比特幣,但是依然無法達到一個交易所對性能的要求。2015 年開發了石墨烯系統,Bts 完全重寫了。這使得一臺機器能每秒處理 100000 筆交易,並且在全球壓力測試中達到了每秒 18000 筆交易。用戶名系統也與 Bts 一同發佈,這就把用戶名與密鑰區分開來,使得企業組織能被其它使用者組織批准審覈。2016 年發佈了 Steem,Steem 使用了一些新的概念。社交媒體用戶不想每次投票都要支付,他們想要賬號的恢復等等。

Steem 還把原本浪費在挖礦的回報重新分發給在區塊鏈上發問的人,使得成千上萬的人蔘與了進來。此時,每天在 Steem 和 Bts 上的真實交易超過了其它主要區塊鏈的總和。然而,Steem 和 Bts 還是應用型區塊鏈。如果你想在一個區塊鏈上運行多個 app,還需要解決拓展性問題。

目前開發者必須從零開始搭建去中心計算機來運行他們的智能 app,由此,所有的 app 開發者都必須去解決相同的問題:賬戶系統,恢復過程等,因此需要建立一個操作系統,由操作系統提供每個應用都需要的通用功能,那麼這些應用就能專注於他們自己的業務邏輯。Eos 就是這樣一個區塊鏈操作系統。

(二) 聯盟鏈組織和主要項目

相對於公有鏈,聯盟鏈是指其寫入權限僅在一個組織手裏的區塊鏈,讀取權限或者對外開放,或者被任意程度地進行了限制,所以聯盟鏈針對的是某專業性組織之間的信息交互。在區塊鏈技術日益被重視的今天,多個聯盟鏈組織由多家 IT、諮詢、金融公司巨頭髮起,並逐步推進了區塊鏈技術在多個行業的普遍性或針對性的框架的研發。

1、R3 區塊鏈聯盟

R3 區塊鏈聯盟於 2015 年 9 月份成立,目前已經有大約 40 多家國際銀行組織加入,成員幾乎遍佈全球。其主要致力於爲銀行提供探索區塊鏈技術的渠道以及建立區塊鏈概念性產品。該聯盟成立之後,召開了一系列的研討會。R3 表示,其允許銀行加入的「初始窗口」已經關閉,2016 年,該聯盟將尋求與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團體合作。R3 使用以太坊和微軟 Azure 技術,將 11 家銀行連接至分佈式賬本。R3 公司對於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非常肯定,它說,區塊鏈技術受到了世界各地銀行的歡迎,已經有一些銀行不僅在跟 R3 合作探索區塊鏈技術,還自己開展區塊鏈技術的調查研究。2016 年 4 月,R3CEV 與微軟正式建立合作關係,研究實驗區塊鏈應用。

該聯盟宣佈推出了他們專門爲這一目的建立的最新分佈式私人賬本 Corda,於近期發佈了 beta 版本。

Corda 提供了一個運行智能合約的框架,包括以下關鍵動作和特點:

通過基於現有合法框架和與現有新興法案兼容的方式,紀錄和管理兩個及以上可識別的組織的金融協議和其他共享數據;

去中心化控制的公司間工作流設計;

在個人交易層面上,支持公司間的共識機制,而不是全局系統。從這一點上說明 Corda 是一個類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系統,它僅對必需查看數據的參與方共享數據,其他平臺一般在賬本層面達成共識。

支持納入監管以及監管觀察員節點;

僅僅在交易的參與方之間驗證交易的有效性。Corda 平臺添加了一個叫做公證人(Notary)的角色,它僅需要證明交易的狀態是否被之前使用過狀態的交易所使用;它們不必自己證明交易的合法(有效)性,那是交易參與方的事情。

支持可插拔的共識機制;

紀錄人類法律文件和智能合約代碼之間的顯性關聯;

嚴格准入合約數據,僅對有明確授權或邏輯上特權的用戶開放。

當前 Corda 的設計就是爲金融機構服務,而沒有考慮兼容其他行業的需求。

2、超級賬本(hyperledger)

超級賬本(hyperledger)是 Linux 基金會於 2015 年發起的推進區塊鏈數字技術和交易驗證的開源項目,加入成員包括:IBM、荷蘭銀行(ABN AMRO)、埃森哲(Accenture)等十幾個不同利益體,目標是讓成員共同合作,共建開放平臺,滿足來自多個不同行業各種用戶案例,並簡化業務流程。由於點對點網絡的特性,分佈式賬本技術是完全共享、透明和去中心化的,故非常適合於在金融行業的應用,以及其他的例如製造、銀行、保險、物聯網等無數個其他行業。通過創建分佈式賬本的公開標準,實現虛擬和數字形式的價值交換,例如資產合約、能源交易、結婚證書、能夠安全和高效低成本的進行追蹤和交易。

2016 年 3 月,在 Linux 協會的推動下,超級賬本項目將正式把 Blockstream,Digital Asset Holdings (數字資產控股公司)以及科技巨頭 IBM 這三個項目成員貢獻的代碼合併爲一個新的代碼庫,形成一個新的企業級區塊鏈的基礎。這個代碼集合被稱爲 Hyperledger Fabric。Hyperledger fabric 目前已經發布了 1.0.0 版本,象徵了該項目已經進入了一個里程碑的階段。

Fabric 致力在一個共識網絡內,對指定資產資產的信息進行互換、維護和調閱。它是一個企業間的區塊鏈架構,它的主要功能包括:

CA (認證機構)機制。Fabric 的定位是許可制區塊鏈,如 Corda 一樣,只有被授權的節點才能被准許加入網絡,只有被認證的客戶端才能接入服務。CA 還提供 TLS 證書,來確保交易中網絡傳輸的安全性。

PKI (公鑰體系)。包括簽名祕鑰和數據加密祕鑰,通過簽名祕鑰驗證交易的歸屬,通過數據加密祕鑰來保證數據的私密性。雖然數據都會被共享到各個記賬節點,但是隻有參與交易的雙方可以看到該筆交易的真實發生狀況。

可監管。可將數據加密的私鑰提供給監管機構以監管交易的合法性,因無法完全確認交易的實際歸屬,簽名私鑰不能提供給第三方。

多 Channel (通道)。每一個 Channel 代表一個「小區塊鏈」,加強了某些機構間交易數據的私密性,而「小區塊鏈」之間又可以通過節點進行聯通,又附加了鏈與鏈之間的共享性。這種私密性和共享性的結合,可以滿足企業間又需要共享又需要競爭的複雜需求。

支持由 GO、JAVA 語言實現運行任意智能合約。

共識算法也是可插拔的,目前支持 Solo 和 Kafka 集羣。

採用Docker 技術,便於分佈式部署。

將驗證節點、記賬節點、共識節點進行了區分,可以靈活選擇部署方法。

三、 金融行業的區塊鏈

(一) 區塊鏈在金融行業的應用分析

在金融行業,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區塊鏈基於其技術屬性,並不會從根本上撼動以銀行爲代表的金融機構的商業模式,而是從底層框架着手,以技術爲核心力量推動行業發展。

對銀行業而言,支付結算、信用證、票據、跨境支付等領域有望率先展開應用。區塊鏈將使相關業務更高效、更安全。

對於支付清算,區塊鏈技術將實現點到點交易,以節約成本。根據麥肯錫報告測算,將使每筆支付節約 9 美元費用。對於票據和供應鏈金融,區塊鏈技術可以通過減少人力的介入,使渠道更爲暢通。據麥肯錫測算,將對於銀行節約 135-150 億美元運營費用。

總體而言,區塊鏈可以使銀行的基礎架構得到優化,中後臺業務比如清算和結算可以做很大的改進。因爲區塊鏈技術下數據不可篡改,能夠提供較強的安全性,同時大大提高清算系統速度,能節省下大量人力。

對於證券行業,該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交易清算、結算的速度,並顯著降低系統性風險以及資金成本。區塊鏈技術可以簡化交易後的結算和清算流程,減少需要人工完成的核實工作,實現實時結算和登記的 (T+0)。區塊鏈能將效率提升到分鐘級別,這能讓結算風險降低 99%,從而有效降低資金成本和系統性風險。

高盛報告指出,區塊鏈技術可以幫助機構與證券結算公司的協調,爲美國每年節約 20 億美元左右的成本。

此外,對於保險業,區塊鏈技術將擊破傳統保險理賠難的痛點,點對點的互助保險也將成爲現實,資金歸集和分配將更加透明化,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對於基金行業,將幫助其在清算和結算方面減少人力成本;對於審計行業,區塊鏈可記錄並更新所有參與人和公司的數據,協助審計師有關企業相關信息的審覈,從而解決以往信息由人力覈實的問題,大幅降低成本。

(二) 國內金融行業區塊鏈項目分析

i. 郵儲銀行將區塊鏈技術植入資產託管系統

背景:

1、發送投資指令使用老舊的傳真電話方式,工作效率低。

2、投資監督需要手工統計,效率低下,並且不利於數據的保存和整理,審計時經常出現問題。

3、審計效率低,很多數據需要手工覈對。

解決方案:

1、 採用區塊鏈作爲共享賬本,在資產管理部、託管業務部、審計局共享投資業務的核心業務數據,好處:數據共享,託管人購買資產後的資產保存在區塊鏈中,委託人可以隨時查看存量資產情況,審計方也可以實時審計。

儘管郵儲銀行內部可以通過建立數據中心或者給資產管理部開查詢權限來解決,外部也可以使用數據接口的形式給審計單位提供數據,但是通過區塊鏈的方式共享數據,減少了審計對於投資數據的人工覈對步驟。

2、 用區塊鏈來發送投資指令來代替原來的傳真電話方式,光大銀行也在此項上應用了區塊鏈技術。好處:利用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確保其指令的真實性,解決紙質文件覈對簽印困難的問題,提供指令發送執行效率。

目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都提供了場外業務的託管指令的電子接口,但接口標準不統一,資產管理人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調試接口,即使接口統一,這種傳統的公司間的交互方式除非做人工確認,否則仍然無法解決數據信任問題,甚至有可能會出現重複下達指令的事情。

3、 採用區塊鏈智能合約自動判斷交易的合理性和合規性,好處:監管前置,可以提前到投資顧問下發指令時就判斷,將指令層面的投資監督提升到了自動實時處理的層次。

利用智能合約其實是建立在了使用區塊鏈發送託管指令之上,本身通過傳統的電子接口也可以解決該問題。但既然利用了區塊鏈,本身智能合約可以執行非常複雜的業務邏輯,那麼的確無須再引入其他方案。

按照項目建立的時間來看,該項目應該是基於 Hyperledger fabric V0.6 框架進行實施。

ii. 上海保交所保險徵信聯盟區塊鏈項目
保交所在今年年初成立了保險徵信聯盟,並着手建立數據共享平臺。大部分用戶信用數據通過國政通獲取個人身份信息、不良信息、職業資格證書、學歷、企業信用、車輛違章信息等等,但用戶參與保險的數據分佈在各家保險公司,雖說通過傳統的中心化的數據可以解決數據分享問題,但由於關係到各個公司的數據共享開放程度,所以考慮通過建立區塊鏈系統,保證既共享又競爭的數據共享環境。

目前包括中國平臺、中國太平、陽光保險等 20 家左右的公司加入了這個聯盟,中國太平共享中心發起了風險保額的數據共享項目,並由保交所負責開發工作和項目的實際落地,各家公司將在系統落地後完成自家的數據對接。然而就某類數據的分享並不能完全體現區塊鏈的特性,但是,如果分享能夠帶來效益和有效控制風險,可以預見的是,各家保險公司將藉助此平臺繼續推廣其他保險相關數據的共享,上述提及的「既共享又競爭」的平臺才能發揮區塊鏈的最大能量。

據瞭解,上海保交所的該項目底層主要採用的也是 Hyperledger fabric 的框架,具體採用哪個版本暫時不明確,目前看來,在 Hyperledger fabric V1.0 已經發布和 R3 Corda 尚未成熟的情況下,該框架將被大部分的國內的聯盟鏈項目採用。

四、 展望

我們通常所知道的比特幣、以太坊等一般都是去中心化的,但也有像 R3 Corda、Hyperledger Fabric 那樣非完全去中心化的,在建立聯盟區塊鏈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借用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共識等手段進行問題的解決。基於以上原因,我們可以在行業、在集團公司內部考慮建設基於區塊鏈的各種系統。

(一) 基於區塊鏈的股票登記系統
國內的股票交易所如上交所、深交所等都是中心化的,並且由國家層面作信用背書。在這樣的背景下面,使用中心化的交易撮合無疑是效率最高的,但是在股票登記業務上使用中心化架構仍存在效率問題。
交易所繫統對交易進行撮合成交後,會對投資機構返回成交回報數據,這些數據從數據信任的角度來看是不被「信任的」,中間環節由於網絡或投資人端投資系統的穩定性等原因有可能導致數據缺失的情況。所以,金融從業者們又增加了一個對賬環節:通過登記公司對交易所日間的成交進行登記,然後將登記文件發送至投資人處進行對賬,從而保證數據的可信任。但是,這樣的處理方式存在一個效率低下的問題,每天投資人需要安排專門的清算人員對數據進行確認,從而增加了投資人的成本。

如果採用區塊鏈技術架構,參見圖 2,每個投資人都建立登記區塊鏈上的節點,當然作爲聯盟鏈,這些節點在區塊鏈網絡中的加入都需要得到交易所的認可。股票一旦在交易所完成中心化的撮合,撮合數據就通過區塊鏈被記錄到多個節點形成的分佈式賬本上,由於區塊鏈的共識機制,節點上的數據是可以被「信任」的,就算某個節點丟失了數據,也可以通過共識獲得最新的被「信任」的股票登記數據。這種幾乎實時的登記方式,減少了投資人的運營成本,並且減少了登記公司進行股票登記的環節,從投資人的角度也是節約了成本。另外,由於成交和交割是同時的,也有效地降低了證券交割的風險,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

五、 總結

區塊鏈技術的火熱不是偶然的,它提供了一種解決數據信任問題,使用去中心化管理從而降低道德風險、操作問題的方法。雖然目前市場上各種區塊鏈方案層出不窮,ICO 亂相迭出,但是隨着泡沫的破滅最終會剩下一些被市場認可的項目,ICO 也會被逐漸地監管,形成一種正常安全的融資或者投資模式。並且,隨着金融等傳統行業在區塊鏈技術上的不斷嘗試和實際案例的運行檢驗,未來區塊鏈的概念會逐漸淡化,區塊鏈在這些行業以及整個社會中會演變成一種類似於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繼續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鏈聞 ChainNews 公衆號(id:chainnewscom),或者來微博@ 鏈聞 ChainNews 與我們互動!轉載請註明版權和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