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對幣圈這個圍城內的人來說波濤洶湧,幣圈外的看客卻深覺波譎雲詭。

“幣圈一日,人間一年,”在一個加密貨幣投資羣中,有人如此感慨道。

在過去的一年中,以中國爲首的部分主要國家對比特幣收縮監管,特別是中國監管者,直接砍斷比特幣交易所的源頭,並打擊場外交易;ICO(代幣首次發行)年中突然潮起,一份草草寫就的白皮書即可融資上億元資金,對區塊鏈一知半解的投機客湧入,而中國央行手起刀落,將ICO列爲違法違規行爲;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等傳統交易場所對其甘之如醴,年底順利推出比特幣期貨;但同樣是年底,中國央行開始着手逐步清退比特幣的生產線——深山中的礦場,大有爲中國摘下“比特幣挖礦第一大國”帽子之意。

而比特幣價格,從年初高位8000元左右,到央行出手監管後跌至5000元,此後在沒有任何實質性基本面支撐的情況下暴漲到近2萬美元(對,這裏的貨幣單位是美元),一時間“一幣一別墅”的說法甚囂塵上,然而好景不長,比特幣在年末又跌回了9000美元上下。

2017瘋狂史

“從來沒有在一年間見過這樣的走勢,也從來沒有短期內經歷這麼多風波,”一位比特幣及各類虛擬貨幣投資者表示。

他表示,印象中在2017年之前,比特幣只有過兩次劇烈波動。一次是中國央行在2013年12月聯合五部委發佈“289文”,把比特幣定性爲商品,不能用作支付手段,並把所有的金融體系和比特幣劃清界限,這對比特幣影響很大,因爲銀行、第三方支付公司不能再爲比特幣公司提供支持,所以震盪很大,價格一路下跌,接下來兩年都是“熊市”。

另外一次則是幣圈所謂“門頭溝事件”——2014年2月當時世界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運營商Mt.Gox 宣佈其交易平臺的85萬個比特幣被盜一空。

而2017年,是無法用隻言片語解釋的。

讓我們回顧一下加密數字貨幣在過去的一年經歷了什麼:

2017年初,比特幣暴漲至8000元人民幣以上,1月6日,央行約談京滬三大比特幣交易所,要求自查並清理整頓。之後又進行了現場檢查,劍指違規開展融資融幣業務、未建立反洗錢內控制度等問題。

1月底2月初,各家交易所被要求收取交易費抑制投機,並暫停提幣,成交量暴跌九成以上,中國開始讓出比特幣全球第一大市場,被日本超越。

3月,美國證交會拒絕首個比特幣ETF上市申請,原因是其市場缺乏監管,且存在被操縱的可能性。

6月開始,韓國Bithumb交易所被盜,後來日本Coincheck交易所再次上演悲劇,比特幣存儲安全引起關注。

7月,比特幣擴容之戰愈演愈烈,價格隨之震盪不止,比特大陸領銜的比特幣現金BCC開始挖礦,自成門派。

8月,各類區塊鏈創業公司橫空出世,通過發行代幣的方式融資,甚至出現了幣圈名人李笑來沒有白皮書卻融資2億美元的神話。當月下旬,上海工商部門叫停了一場沸反盈天的幣圈峯會,這也是監管部門第一次介入ICO。

9月4日,誰也沒想到央行如此堅決地叫停ICO,發佈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稱“ICO是非法公開融資行爲”,並勒令各平臺立即停止。各家平臺開始退款,但具體如何定價引起了平臺與購買者的多起踩踏事故。

9月14日,上海監管部門口頭下令關停比特幣交易平臺,9月底全部停止交易,隨後北京交易平臺也宣佈10月關停交易。

9月底,韓國效仿中國,全面禁止ICO,並嚴密監控虛擬貨幣交易。

10月,迅雷發行玩客幣,後又更名爲“鏈克”,在美股價大漲,但後被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指爲“變相ICO”。

10月底,在國內關閉交易所的火幣網和OKCoin幣行轉身佈局海外業務和場外交易。與此同時,國內部分交易者將目光轉向香港和海外以實現監管套利。

12月,美國最大期權交易市場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在10日推出比特幣期貨產品,18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也推出此項期貨。幣圈開始宣揚收到主流金融系統認可。

而11月到2018年1月,中國監管部門着手清退比特幣挖礦業務,挖礦總量佔據全球80%的中國,即將迎來一場新的風雨。

隨着政策而波動的幣價更是讓人間充斥着悲喜故事。有人早年投資礦場,財務自由後功成身退;有人通過早期持有比特幣買賣實現一夜暴富,反而轉身成爲比特幣底層技術區塊鏈的信徒;有人賣掉一線城市的房子,高位買入,不幸遇上價格攔腰折斷。

從整改到叫停,中間經歷了什麼?

從9月4日央行叫停ICO到9月中旬各家交易所接到監管通知暫停比特幣交易,中間的10天左右非常微妙,對比特幣的未來命運,存在着兩種看法。一種是類似於ICO一樣從中國“清理”出去,另一種,則堅信央行還是會以對待“商品”而非貨幣、資產的態度對待比特幣,還有生存土壤。

9月10日,一位北京交易所的高管表示:“我們從年初開始,就有央行人員進駐現場檢查,現在都半年多了。量化交易取消了,交易費用開始收取了,反洗錢制度嵌入了,KYC(認識你的用戶)也做好了,都是按照監管要求照辦的。如果要叫停我們,何必之前跟我們來回斡旋這麼多次呢?關掉我們,只會讓監管更不瞭解比特幣的交易者,適得其反。”

這位高管堅持認爲,監管部門的槍口只對ICO和比特幣之外的“山寨幣”,但從5天后的結果來看,他可能過度自信了。

“之所以年初到現在才關停交易所,是因爲我們監管部門也存在疑慮和困惑。與ICO不同,我們難以將比特幣交易定義爲非法行爲,事實上世界主流國家都沒有這麼絕對。但是虛擬貨幣價格快速上漲、波動劇烈,市場風險不斷集聚,特別是以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爲支持的違法犯罪活動層出不窮,潛藏較大金融和社會風險,所以才下決心關停交易所,”一位在東部沿海省市從事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的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

上述人士表示,後來wannacry病毒出現並勒索比特幣,還有一些國家和組織利用比特幣從事暗黑活動,這些負面事件對監管部門的施策也有一定影響。

某些個人和組織持有比特幣或通過比特幣洗錢,的確讓政府頭疼。

去年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聲稱,他的公司自2010年開始投資比特幣,6年間賺取了高達500倍的回報,而這一切要感謝美國政府。事實上,2011年,阿桑奇領導的“維基解密”宣佈接受比特幣作爲捐款幣種,使得這種原本小圈子內使用的虛擬貨幣第一次進入主流社會的視野。當時的比特幣價格,也就是1萬個幣買2份披薩。

更有甚者,通過比特幣進行毒品交易。2015年2月,美國紐約當地法院判定,“絲綢之路”(Silk
Road)網站允許買賣雙方匿名交易大麻、致幻劑、興奮劑等各種違禁藥品,交易額超過兩億美元。“絲綢之路”被檢方認爲是一個黑市交易網絡,創建於2011年初,利用的是黑暗網絡匿名的特點,以及數字貨幣——比特幣。

屢禁不止,誰在背後?

關停交易所並不意味着比特幣在中國的歷史就此終結。這個產業比想象中要龐大。

除了礦場和交易所,比特幣行業也衍生了很多暴利的“送水”工種:在國內外交易所幣價不對稱時出現了倒賣套利的“搬磚工”;在國內交易所被關,出現了代人開海外賬戶交易的工種;在ICO國內被禁時,出現了幫國內投機者在海外購買各類數字貨幣的“代購員”。

利益相關方多了,就意味着清理絕非一朝一日之功。

10月底,隨着中國最大的兩家比特幣交易所火幣網和OKCoin幣行暫停交易,數字貨幣對人民幣交易似乎偃旗息鼓。但眼看着比特幣價格衝上7500美元,投機者們坐不住了。

一位國內比特幣交易所管理人員表示,內地人想做場內交易,主要是通過一些香港交易所這個灰色地帶去做,比如Bitfinex和OKEX。並且,香港部分交易所還可以人民幣充值,“有很多註冊在香港的平臺的身份認證形同虛設,很多內地投資者通過香港平臺進行場內交易,近期尤爲火爆。”

不僅僅是比特幣,其他ICO幣種也可以由“國際搬運工”幫忙購買,通過微信羣和QQ羣尋找國內客戶,投資後將收益分配給投資者,收取中間費用。一位“搬運工”拍着胸脯保證,“我的項目都是靠譜的區塊鏈好項目,‘上車’之後必能翻倍。”

場外交易也並未停止,反而在關停場內交易後日益紅火。根據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去年10月27日出爐的《比特幣場外交易檢測報告》,從交易規模可以發現,場外交易正是因爲中國監管層的介入而開始“大爆發”的。2017年2月以前
,BTC-CNY(比特幣兌人民幣)場外交易額相對較小。隨着2月初國內主要比特幣交易平臺禁止提幣,交易規模出現爆發式增長。自2017年6月國內主要交易平臺開放提幣以來,交易規模明顯減少。隨着9月初國內ICO和比特幣交易的業務清理,場外交易再一次繁榮。從LocalBitcoin及Paxful兩家海外平臺交易數據來看
,BTC-CNY場外交易量佔其比特幣場外交易總量的份額瞬間從5%左右上升至20%左右。

但恐怕這種“鑽空子”行爲也難以持久。中國《金融時報》近日報道稱,針對境內外ICO和虛擬貨幣交易,中國監管部門將採取一些列監管措施,包括取締相關商業存在,取締、處置境內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網站等。

比特幣的基本面是什麼?誰在支撐比特幣交易和價格上浮?

幣圈人士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真心信仰比特幣及去中心化理論的網絡極客,堅信比特幣極有可能是未來貨幣的雛形。但是目前來看,完全去中心化的貨幣類似於“架空”各國央行,未來貨幣形態極富爭議,難以構成比特幣的基本面。另外一種幣圈人士,是在價格飆漲之後跑步入場的,有些人一夜暴富,有些人則無奈高買低賣,傾家蕩產。對於投機客而言,他們並不在意基本面究竟是什麼。

總部在塞浦路斯外匯經濟商FXTM富拓外匯的全球首席分析師Jameel
Ahmad表示,比特幣是這輩子見過的最具有投機性的東西,“2萬美元到1萬美元,1個月內漲一倍又跌完,這是任何基本面都支撐不了的,更多的是市場情緒在操控。”

他也坦言,去年8月份之前根本沒想過要研究比特幣,但是市場情緒推動比特幣上了很多頭條,目前比特幣是貨幣,還是金融工具,還是資產很難定義,並且難以判斷接下去的價格走勢。

從2017年年中開始,每家國際投行都被客戶要求出具比特幣相關報告並給出投資建議,大部分投行都是較爲傳統的面孔,比如摩根士丹利去年12月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比特幣的實際價值基本爲零,因爲幾乎沒有網絡零售商能接受這種支付方式。

而投資界的“超神”存在——美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CEO、股神巴菲特在接受美國CNBC採訪的時候表示,近期市場對比特幣以及其他加密數字貨幣的狂熱不會有好的結局。

不管有沒有好結局,期貨交易所們已經摩拳擦掌了。

如果比特幣被壓制,區塊鏈呢?

其實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最早落地的產品,但是隨着底層技術區塊鏈的價值再發現,漸漸湧現出“幣圈”和“鏈圈”兩個羣體。

幣圈開比特幣交易所,並上線各種新的ICO代幣,熱火朝天地參與交易中,不少人認爲ICO能代替傳統的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鏈圈專注技術,想要從底層技術挖掘出一些實際應用,但被詬病的是時常出現項目難以落地的情況。

幣圈和鏈圈天然格格不入,存在相互鄙視鏈,然而這兩個圈子又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在監管壓力下,區塊鏈公司被誤傷,在所難免。

“不要再問我比特幣了,我現在專攻區塊鏈,”一位區塊鏈公司創始人曾表示。他曾經在顯卡挖幣時期囤積了很多比特幣,在2015年之前就實現了財務自由,此後對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感興趣,於是成立了研究團隊,還給監管部門提交過相關報告。但他眼中,比特幣已經成了“很low的市場”,不值一提。

而一位出身IBM的某金融集團區塊鏈項目總監表示,在識別區塊鏈真假項目的時候,需要特別關注“幣圈”人士,亦即炒作比特幣和開發各種ICO代幣的人士,“他們的項目基本上都是假的,敗壞區塊鏈的名聲。”

的確,在ICO監管落地的去年9月,有一家業內頗有聲望的區塊鏈公司在上海召開了一場會議,原本應當盛大召開的會議確舉辦得異常低調,原因是瓜田李下,需要避嫌,生怕監管部門找上門來。

在2018年年初,原本低調的區塊鏈突然成了股市的火熱板塊,然而真實落地項目寥寥無幾,讓人唏噓。

然而區塊鏈依舊是未來頗有前景的領域。據新華社消息,各國在圍剿比特幣“黑暗系”應用的同時,也在積極擁抱區塊鏈技術。“股神”巴菲特旗下公司日前就加入交通運輸聯盟區塊鏈組織,探索在行業中利用區塊鏈技術。杭州將發展區塊鏈技術首次寫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其地位居於量子技術之前,僅次於人工智能、虛擬現實。

“儘管ICO被叫停、虛擬貨幣交易有待規範,但區塊鏈技術本身仍然值得鼓勵。”中國人民銀行原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則對《金融時報》表示,應用場景多元化是區塊鏈技術迅速發展的最大動力,強大的市場需求和技術障礙之間的矛盾,促使衆多科技企業加快攻關。新一代區塊鏈系統正在加密技術、高頻交易、能耗等方面不斷地進步。不過,區塊鏈在中國發展迅猛,出現魚龍混雜的情況在所難免,監管的及時介入是對區塊鏈行業的呵護,能夠讓區塊鏈行業更加穩健的發展。

來源:澎湃新聞

來源鏈接:www.gongxiangc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