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8 日,《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發佈了一篇題爲 《Flaws in Bitcoin make a lasting revival unlikely》(比特幣的缺陷使其不太可能迎來持久復甦)的文章。文章的匿名作者以當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面臨的三個主要問題爲依據進行展開論述。

原文標題:《What?「經濟學人」發文,稱比特幣的缺陷使其不太可能迎來持久復甦》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文章的主要內容:

最近的加密貨幣經濟繁榮和蕭條讓人聯想到過去的金融狂熱

2018 年 7 月,倫敦地鐵上出現了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Corner 發佈的一則購買比特幣的廣告,海報中說道「BE MORE BRENDA:Brenda bought bitcoin in under 10 minutes (Brenda 在 10 分鐘之內就買到了比特幣)。」海報中的主角是一位穿着富態、神情愉悅的退休老奶奶 Brenda,她在十分鐘內就買到了比特幣。在這則廣告發布時,比特幣的價格已經下跌到了 7,000 美元,而 6 個月之前的比特幣價格接近 20,000 美元。但是當前的比特幣價格卻在 4,000 美元左右。

《經濟學人》發文,比特幣的三個問題使其不太可能迎來複蘇CoinCorner 在倫敦地鐵上的廣告

以前,當比特幣價格一路飆升的時候,巴克萊 (Barclays) 和高盛 (Goldman Sachs) 等大型金融機構曾考慮開設加密貨幣交易櫃檯;經紀商也曾滿懷興奮地向客戶發送着電子郵件;全球領先的衍生品交易所之一芝加哥期權交易所 (CBOE) 也推出了一種比特幣期貨合約。數百種山寨加密貨幣也大幅增長,其中一些加密貨幣的表現遠遠超過比特幣本身,比如 Ripple 在 2017 年增長了 36,000%。

相應地,之後到來的蕭條期也相當殘酷。那些在價格高點附近買入加密資產的人,其資產經歷了全球最差的一次資產表現。諸多加密貨幣初創公司解僱員工,銀行擱置了他們的加密貨幣產品。2019 年 3 月 14 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 CBOE 表示將很快停止提供比特幣期貨。最近,比特幣礦商 Bitmain 的 IPO 申請計劃也因失效而落空。(礦商使用大量的專業計算機來維護某條加密貨幣區塊鏈 —— 一個分佈式交易數據庫,並通過這種方式來鑄造新幣獲得報酬)。

《經濟學人》發文,比特幣的三個問題使其不太可能迎來複蘇比特幣價格趨勢圖

比特幣價格泡沫從膨脹到破裂的速度之快,讓人不禁將其與過去的金融狂熱相提並論,比如 1636 至 1637 年的荷蘭鬱金香熱潮,以及 1720 年倫敦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的興衰。加密貨幣的狂熱者們喜歡將其與上世紀 90 年代的互聯網泡沫相比,這是一種更爲恭維的比較。他們認爲,儘管存在泡沫,但仍有一些可行的企業走出了那段時期。但加密貨幣的慘敗暴露了三個深層次的相關問題:真實加密貨幣活動的程度被嚴重誇大;該技術的擴展性不足;欺詐現象也時有發生。

首先,我們來討論一下對加密貨幣活動被誇大的問題。在加密貨幣發明 10 年後的今天,使用加密貨幣支付商品和服務仍然是一種小羣體消遣方式。比特幣是最初但是的加密貨幣,現在仍然是最受歡迎的一種加密貨幣。今年 1 月,加密貨幣公司 Satoshi Capital Research 宣佈,2018 年比特幣交易總額達到 3.3 萬億美元,是 PayPal 交易量的六倍多。但是,比特幣區塊鏈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的高級經濟師 Kim Grauer 表示,這些數據包含了大量的重複計算,主要與比特幣處理兌換的方式有關。

Grauer 估計,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比特幣是用於購物。約 24 億美元的比特幣流向了爲企業提供支付服務的商業服務提供商,相比於 2017 年中國兩款支付應用支付寶(Alipay) 和微信 Pay 的交易額達到 15 萬億美元,這個數字是微不足道的。銷售被盜信用卡信息、娛樂藥品、廉價藥品等的「暗網」市場的比特幣交易量爲 6.05 億美元,博彩網站規模爲 8.57 億美元。其餘大部分交易量與比特幣投機有關。

即使對於比特幣投機者來說,該領域也沒有看上去那麼紅火。「虛假交易」Wash trading 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交易方式,即交易員相互買賣(或自己買賣),以製造交易量的假象。2019 年 3 月 20 日,比特幣基金管理公司 Bitwise Asset Management 向美國金融監管機構 SEC (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報告中,分析了 81 家加密貨幣交易所。該公司估計,95% 的比特幣交易量可能是人爲的。當前,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比特幣價格操縱的指控。

第二個問題是,該技術過於笨重,很難大規模進行擴展。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計算機科學家 Nicholas Weaver 表示,加密貨幣不太可能獲得大規模採用。與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不同,加密貨幣的目的是帶來全新的金融體系,而不是現有金融系統的擴展。但加密貨幣帶有嚴重的設計缺陷。

比特幣的匿名創造者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 希望比特幣能夠抵抗專制政府和銀行的控制。因此,交易記錄不是集中保存的,而是廣播給所有用戶。平均每十分鐘就會有一批新的比特幣發行。這限制了比特幣網絡每秒只能處理大約 7 筆交易(相比之下,Visa 每秒可以處理數萬個事務)。2017 年,隨着加密貨幣泡沫的膨脹,網絡變得阻塞。爲了確保交易的順利進行,在某一時間,用戶曾需要爲每筆交易支付 50 美元你的交易費給礦工。

此外,比特幣的設計是隻能創造 2100 萬枚比特幣,這使得比特幣與生俱來帶有具有通貨緊縮性。挖礦本質上是一種自我調整的彩票,參與者通過競爭來購買彩票。在比特幣挖礦行業的鼎盛時期,其耗電量被認爲與愛爾蘭全年的用電量相當(如今,比特幣挖礦的耗電量僅與羅馬尼亞相當)。

最後一個問題是欺詐。加密貨幣交易是不可逆轉的,這對騙子來說是件好事。在這一領域中,龐氏騙局很常見。加密貨幣交易所經常倒閉或遭到黑客攻擊。今年 2 月,加拿大證券交易所 Quadrigacx 申請破產,申請文件中稱其創始人 Gerard Cotton 去世時,公司損失了 1.65 億美元的存款,因爲只有 Gerard 知道保護 Quadrigacx 存款的加密密鑰。但在 3 月 1 日,負責處理該破產案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Ernst & Young) 表示,在 Gerard 去世的日期之前,這些存款地址似乎已經空了至少 8 個月。

什麼時候漲到買得起蘭博基尼?

當前人們正嘗試解決這些問題。一些比特幣愛好者正在測試一個名爲「閃電網絡」 (Lightning Network) 的擴展方案,該方案試圖通過將許多交易從比特幣區塊鏈轉移至鏈下,以此來加快交易速度。價格錨定某種資產的穩定幣被認爲是一種規避投機風險的方式,但承諾再一次與現實不符:2019 年 3 月 14 日,Tether (USDT)這種最受歡迎的穩定幣 (流通中的 USDT 價值達到 20 億美元) 承認 USDT 並不是完全由美元支持。

大多數愛好者只是希望加密貨幣價格將會再次開始上漲。2017 年,之前通過殺毒軟件賺錢的加密貨幣愛好者 John McAfee 公開表示,如果比特幣在 2020 年價值不到 100 萬美元,他將在電視上直播喫掉自己身體的某個部分。2019 年 3 月 20 日,他在推特上表示,輸掉這場賭博「從數學角度來說是不可能的」。去年推特創始人 Jack Dorsey 曾表示,他認爲比特幣將在十年內成爲世界的「單一貨幣」。當前,Facebook 正在進行某種加密貨幣項目。一些市場分析人士和權威人士對加密貨幣價格將很快上漲給出了樂觀的保證。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計算機科學家 Nicholas Weaver 對此持有懷疑態度,認爲至少在短期內是不太可能上漲的。他表示,加密貨幣領域經歷的非常明顯的繁榮和蕭條,以及監管機構更多的關注,可能已經削減了這一領域的參與人數。

但支持者們正在盡最大努力,並將泡沫破裂後的時期稱爲「加密貨幣冬天(crypto winter)」。人們有意將其與人工智能 AI 進行類比:當人工智能經歷了過渡炒作之後,在 20 世紀 70 年代和 80 年代也出現了「人工智能冬天(AI winters)」。這意味着,支持者們相信,總有一天夏天會回來。

以上是《經濟學人》發佈的《比特幣的缺陷使其不太可能迎來持久復甦》一文的主要內容。文章的匿名作者以一個身處加密貨幣領域之外的身份,指出了當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存在的一些問題,認爲比特幣存在的三個主要問題(實際交易量被誇大、技術擴展性不足、欺詐問題),並因此得出比特幣的缺陷使其不太可能迎來持久復甦的結論。

Bitwise 公司提交給 SEC 的報告中指出了 2018 年的比特幣交易量,有 95% 爲虛假交易量,且美國受監管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佔據了全球比特幣交易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因此認爲比特幣交易在很大程度上是處於受監管狀態的。但《經濟學人》的文章顯然只看到了虛假交易量這一表明問題,片面地得出比特幣交易量不能與傳統金融體系相比較的結論,並沒有更深層次地分析這一研究發現所帶來的積極影響。

擴展性問題一直在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領域廣受討論和詬病,《經濟學人》的文章也抓住了這一問題。儘管文章中提及了閃電網絡這一比特幣鏈下擴展技術,可是卻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並沒有探討該技術已經取得的進展和未來的潛力,而是迅速地接入下一個話題——穩定幣。應該指出的是,雖然當前的比特幣網絡遠無法與 Visa 等傳統金融體系一較高下,但有多少人曾料想到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能達到當前的規模?至於比特幣內在的通貨緊縮性,其實中本聰在創立之初便已想到了這個問題,即每一枚比特幣都可以分割成最小 0.00000001 BTC。

再來說一下欺詐問題和瘋狂投機現象。文章中提到人們傾向於將加密貨幣泡沫與上世紀 90 年代的互聯網泡沫進行類比,但文章的作者認爲這是一種「恭維的」比較。我們知道,上世紀 90 年代的互聯網技術曾引發了股市泡沫,當時任何一家「.com」公司都能夠吸引大量的投資,這與之前的 ICO 泡沫非常相似,欺詐問題和瘋狂投機都是伴隨着新興革命性技術的產生而帶來的現象,也是技術發展不可避免的一個時期。如果將加密貨幣泡沫與互聯網泡沫進行比較看成是「恭維的」,那似乎存在「事後諸葛亮」的嫌疑。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但互聯網技術是成功的,互聯網泡沫結束之後迎來的是該技術的實質性發展和影響。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是否也會如此?加密貨幣泡沫之後的復甦是否會像這位匿名作者所說的一樣難以持久?顯然,過早地作出悲觀的論斷並不能令人信服。

來源鏈接:www.economi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