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30 日,本體 Ontology 主網上線一週年。在萬鏈齊發的 2018 年亮相的諸多公鏈中,本體可能是爲數不多的主網按時上線、運行表現良好的項目之一。據官方披露的最新數據,自主網開啓節點競選和 DPoS 抵押以來,全網抵押率達到 10% ,全部由遍佈五大洲的 49 名本體 Triones 節點支持,全球應用服務種子節點達到 376 個,保障了秒級出塊和 5000 TPS 的服務能力。

審視「新一代公有基礎鏈項目暨分佈式信任協作平臺」的自身定位,本體認爲經兩年開發、一年主網運行,這一體系已基本建成,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目標。面對這一年來牛熊切換迅疾、徹骨寒冬嚴峻考驗區塊鏈項目的加密貨幣市場,鏈網、Staking、DeFi 等熱點不斷湧現,正在取代單一公鏈的區塊鏈技術發展趨勢,本體則提出了下一階段的發展目標:「以技破局」。

本體爲何提出這一目標,用技術破行業還是自身的困局,本體形成的技術能力優勢是什麼,下一步往何處演進?本體創始人李俊日前接受鏈聞專訪時,爲此一一梳理。

作者:Eric Wang

主網上線一週年,本體如何「以技破局」?李俊,本體創始人

本體 2017 年底發佈白皮書時,其致力於服務實體經濟、構建跨鏈 / 跨系統 / 跨行業 / 跨應用 / 跨終端的分佈式信任基礎設施、打造分佈式信任協作平臺的商業定位和技術設計,頗令人側目:這麼超前、複雜的設計,能夠實現嗎?

李俊回顧說,本體從一開始就從聯盟鏈入手,着眼於爲金融、商業以及政府公共治理等各行各業提供區塊鏈技術應用解決方案,但是團隊很快發現聯盟鏈的去中心化程度、應用範圍和價值極爲有限,所以本體決定打造擴展性更好、能支持更多行業應用的公有基礎鏈,並且在此之上形成一個包括分佈式 ID、數據驗證交易和聲譽評價等部分的新平臺和橋樑,這兩大目標結合起來,本體在當時自然成爲區塊鏈行業第一個喫螃蟹的跨鏈項目。

從全分片設計、跨鏈測試網到多智能合約虛擬機、分佈式 ID 體系,本體的技術團隊攻下一個又一個課題,於 2018 年 6 月 30 日抵達第一個里程碑:主網上線測試。上線其實只是一個開始,上線之初的本體,仍未形成完整的跨鏈體系,仍有許多技術難題需要研究突破,本體是如何破解跨鏈技術困局呢?

所有公鏈的最大技術關鍵當屬共識算法:從 PoW (工作量證明)到 PoS (權益證明),再從 PoS 的改良算法 DPoS (委託權益證明)到 PBFT (實用拜占庭容錯)以及最近的 VRF (可驗證隨機函數),似乎沒有一種能夠完美解決區塊鏈不可能三角(即不可能同時兼具去中心化、可擴展性、安全的特點)的終結算法。

但本體在研發過程中,發現將幾種不同的共識算法融合開發新的共識機制,比選擇單一的共識機制能夠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因此在最新發布的白皮書中,已經將本體自創的 VBFT 共識算法取代了前年白皮書披露的 OCE 算法。李俊解釋說,本體的 VBFT 融合了 PoS、VRF 和 BFT 這三種共識的算法的優點,適用於不同的場景,比如 VRF 和 PoS 是在公鏈的不同發展階段,在公平性和參與廣泛度中,可以進行融合的一個部分;比如說純 PoS 的參與廣泛度可以,但是在選擇公平性就未必好,選擇質押大戶的概率是大幅度上升的,但如果兩者結合起來,就可以找到比較好的平衡,再加上 BFT 在記賬終局性速度和確定性上有其相應的優勢。

實現跨鏈方面,本體接連完成了 Relayer 設計、關鍵區塊頭同步、主鏈與側鏈的跨鏈交互等跨鏈核心技術,以及爲對應作惡實施的交易前押金、交易中監控、交易後驗證等技術。在智能合約虛擬機方面,除了 NeoVM 之外,也增加了對原生合約的支持,新的 Ontology Wasm VM 虛擬機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采用極簡的 API 設計;同時在 Rus t 和 C++ 這些基本的 API 基礎上進行封裝,構建上層公共庫,方便合約開發者使用。

性能擴容幾乎是所有公鏈努力攻克的課題,本體引入多層分片的技術架構以進一步擴展區塊鏈核心系統的能力,其分片實現三個維度的需求,即狀態分片、交易分片和網絡分片。主網上線一年來,本體在分片、跨鏈、多層方面發表了完整的技術論文,完成了開發並進行上線測試。

李俊頗爲自豪的是,主網上線一年以來,本體團隊超額完成了路線圖規劃的任務,本體也是公鏈中第一家在分片、跨鏈、多層三個體系都完成研發上線的項目。本體用自身領先並且高效率的開發,以實際上線及良好的運行表現,證明自己已經破解了跨鏈項目難開之局。

主網上線一週年,本體如何「以技破局」?

2019 年,跨鏈、鏈網成爲區塊鏈技術發展的主流,Cosmos 和 Polkadot 成爲業界熱烈討論、仔細研究的明星項目。然而,本體的跨鏈設計、鏈網架構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今年 3 月 14 日主網上線的 Cosmos 與本體設計架構不同。根據 Cosmos 官方提供的資料,主網啓動之初,其網絡狀態和安全性無法得到足夠的保障,在啓用通證轉賬之前,如果 Cosmos Hub 中存在錯誤或漏洞,有可能會出現狀態回滾或者重啓網絡。而 Cosmos 最重要的設計跨鏈協議 IBC 還沒有上線,而最近其主網運行也遇到了一些問題,IBC 實際上線運行效果如何,目前仍然是個未知數。

最近剛剛完成新一輪融資的 Polkadot 在技術架構上設置了“驗證人(validator)”、“提名人(nominator)”、“校對人(collator)” 和“漁夫(fishermen)”四種角色,新增的校對人與驗證人互相輔助,生成有效的平行鏈區塊。Polkadot 的治理機制更爲複雜。除了全民公投以外,還引入了一個鏈上“委員會”的概念,這個委員會很可能從大約 6 人開始,並且在 9 個月內增加到 24 人(每兩週大約增加一個人)。所有成員都有固定任期(12 個月),每個成員都通過批准投票選出。Polkadot 技術設計從白皮書看來是有效而複雜的,但其工程實現相當困難,也因爲其主網至今還沒有上線,所以目前無法評價更多。

主網上線一週年,本體如何「以技破局」?

回看本體,主網上線一年,運行比較安全穩定,歷史積累可信度跟安全性已經得到了證明,顯然具備優勢。值得一提的是,對比 Cosmos 的跨鏈設計,本體的跨鏈設計顯得更輕量級,在實際操作是不需要改動各種鏈甚至是傳統的底層代碼,只是通過不同的智能合約部署,就可以實現跨鏈,是一種彈性可插拔性的松耦合方式。另外,本體的 SDK 支持多種語言,這和 Cosmos 只能用 go 語言開發相比,顯然要容易入門的多。

除了跨鏈技術的不同,本體還在上述兩個跨鏈項目沒有涉及的身份認證體系進行了探索和踐行。李俊表示,本體早在一年多前就參與了 W3C (萬維網聯盟)關於去中心化身份標識(DID)協議標準制定工作,並在去年 8 月提交了本體的 DID 實現方法。本體相信 DID 最終在全球會成爲國際標準,而且意義重大,因爲它能真正的把各類 ID 體系可以用一種去中心化的形式協同起來,而本體是目前實現 DID 標準最完整的區塊鏈平臺之一,是公鏈中第一個具備全球 KYC 和數據驗證能力的平臺。

本體提出「以技破局」,是要突破現在的區塊鏈行業內部最大應用仍然圍繞數字資產、交易流通等環節打轉,仍未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各個不同行業與場景,尚未發展成爲社會主流行業。這是因爲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的穩定性、可擴展性、性能,以及與上層各種實體行業連接的橋樑的搭建還不完善不成熟,讓傳統行業應用很難直接應用區塊鏈技術。本體主網上線一年來不斷的技術研發,基本建成的體系和平臺,已經具備了爲不同行業開始提供真正的商業化應用的基礎設施能力。

李俊表示,本體接下來眼光會放的更遠一點,往外部看,向不同的行業擴展邊界,也讓不同的客戶用戶可以引入到區塊鏈行業之中來。本體的戰略是不停向外拓展行業的根基,只有技術體系準備好了,這個擴展的腳步纔是穩健的:

首先,技術是項目的基礎,在技術方面會增加現有體系的可擴展性,包括異構的跨鏈,信息跟數據的資產化,聲譽評價體系、數據分佈式交換,以及在底層跟分佈信用協作層的完善。

其次,物聯網方面。下一步要完善物聯網的基礎,比如身份、DID 認證、數據交換等。區塊鏈技術能憑藉其去中心化、公開透明、安全通信、難以篡改和多方共識等特性,勢必對物聯網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然後,增加各種應用合作,比如社區型的內容平臺,包括視頻、音頻等數據進行資產數字化並上鏈,在金融應用方面,進行 DeFi 去中心化的模式的合作應用。

最後,生態方面,全球化是我們最大目標,目前本體已經覆蓋了重要的市場,美國、歐洲、日本、韓國、東南亞,下一步要在這些市場持續發力擴大影響力,逐步擴展一些新市場,包括南美等,形成進一步的全球化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