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同時具有實物現金和銀行存款這兩種貨幣類型一些功能,讓人們有了第三種選擇。比特幣有實物現金的某些特性,例如不用擔心銀行的倒閉,轉賬無須系統許可,有更高的匿名性等,也有銀行存款的電子化功能,可以通過互聯網轉賬,不用計算變更餘額等。這種獨特的貨幣屬性導致比特幣如果未來能夠成功,會給金融體系帶來新的變化。

在傳統的以信貸爲基礎的金融體系中,銀行(部分準備金)信貸擴張帶來通貨膨脹或緊縮,帶來商業週期的變化。而比特幣的貨幣特性跟銀行存款的貨幣特性有本質不同,如果以比特幣爲基礎的金融體系,它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在一個無法增發或無法進行類似於部分準備金一樣的信貸擴張的經濟環境下,會有什麼結果?它的經濟驅動力在哪裏?它會變得更好嗎?能更好地推動生產力提高嗎?能夠真正對所有人都有利嗎?會有新的經濟模型誕生嗎?能真正解決世界經濟的債務危機嗎?目前還不清楚,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

原文標題:《比特幣的大規模採用會從根本上改變金融體系嗎?》

我們研究了有關對銀行如何發放貸款的常見誤解,以及這對銀行在經濟中擴大信貸水平能力的影響。我們分析貨幣的內在屬性,以確保它是符合實際情況的。然後,我們思考爲什麼比特幣擁有一些獨特的特性組合,也就是說,它相比於傳統形式的貨幣,具有電子化交易、避開第三方金融中介的能力,因此能夠避免對銀行存款的依賴,而銀行存款正是信貸循環的源泉。我們解釋了這可能對銀行進行信貸擴張的能力產生影響。

如果以比特幣爲基礎構建金融體系,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信貸擴張的動態

傳統銀行系統和現代經濟的核心特徵,就是大型存款機構(銀行)具備擴張經濟中的信貸(債務)水平的能力,而不需要用準備金爲這種擴張提供資金。

在金融業中,一個常被誤解的觀點是認爲銀行需要通過準備金、流動性或「現金」,來產生新的貸款。畢竟,銀行貸出的錢從哪裏來呢?的確,一些規模較小的銀行和金融機構需要尋找融資渠道來實現新的貸款。但一般來說,這不是主要存款機構在經濟體中的運作模式。

如果一個主要存款機構給他們的一個客戶放一筆新貸款,在某種程度上,這自動地創造了一筆新存款,它不需要額外的融資。這是因爲這個客戶,或者那位把東西買給該貸款客戶的人,都會把這筆錢存回銀行。因此銀行根本不用任何融資。事實上,人們也做不了什麼事情,存款被「困在」銀行系統內部,除非它們以實物票據和硬幣的形式被提走,但在今天很少發生這種現象。

請思考以下簡化的案例:

1、一家大銀行,如 JP 摩根,向購買第一套住房的客戶提供抵押貸款 50 萬美元

2、JP 摩根向貸款客戶開出 50 萬美元的支票

3、貸款客戶將支票存入其在 JP 摩根的存款賬戶

4、貸款客戶向房產賣方開出 50 萬美元的新支票

5、賣方也是 JP 摩根的銀行客戶,收到支票後,TA 將支票存入 TA 在 JP 摩根的銀行賬戶中

住房抵押新貸款與主要銀行在經濟中流通的說明圖:

如果以比特幣爲基礎構建金融體系,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正如你看到一樣,上述流程對銀行的流動性或準備金沒有任何影響。在上述例子中,銀行沒有花費任何「現金」。當然,房產的賣方不一定擁有提供貸款的銀行的賬戶。然而,大型存款機構,如摩根大通、匯豐或美國銀行,它們的存款業務在其本地佔有很大的市場份額。因此,一般來說,這些大銀行預計新貸款的份額能夠最終變成他們銀行的存款。實際上,平均來說,市場中的新貸款都能爲這些大銀行增加其流動性。

對於銀行而言,這種抵押貸款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出:貸款(資產) 50 萬美元

貸入:存款(負債) 50 萬美元

銀行增加了其資產和負債,導致資產負債表擴張。儘管從賣房者的角度來看,TA 擁有 50 萬美元現金。但上述交易增加了經濟中的貸款和存款金額。從客戶的角度來看,這些存款就是「現金」。從某種意義上,新貨幣從「無」中創造了出來,除了資產,在這種情況下是財產。

在上述情況下,M0 或基礎貨幣,即經濟中實物紙幣和硬幣的總價值、以及中央銀行的存款的總價值,保持不變。M1,包括 M0 和銀行賬戶中的存款,增加 50 萬美元。儘管每個地區對 M1 的精確定義有所不同。

從銀行的角度來看,現金儲備是實物紙幣和硬幣,以及存放在中央銀行的貨幣。銀行存款水平與其準備金之間的比率,被稱爲「準備金要求」。這種「準備金要求」形式的監管,導致「部分準備金銀行」的存在,即銀行欠存款客戶的錢多於他們的準備金。

然而,與傳統觀點相反,在大多數重要的西方經濟體中,沒有任何法規直接限制銀行根據其現金儲備來發放貸款的能力。存款準備金率通常要麼不存在,要麼太低,沒有重大影響。然而,有一種監管制度確實限制了擴張過程,被稱爲「資本比率」。

資本比率是銀行股本與總資產(或更準確地說是風險加權資產)之間的比率。如果銀行有足夠的股本,它只能創造這些新貸款(新資產),以及新存款(負債)。股權是指對銀行的資本投資以及累計留存收益的總和。例如,如果一家銀行擁有 10 美元的股權,它可能只允許擁有 100 美元的資產,資本比率爲 10%。

信貸週期

某種程度上,上述的動態流程允許銀行幾乎是隨意地創造新貸款,以及擴張經濟中的信貸水平,導致通貨膨脹。信貸週期通常被認爲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驅動力,以及金融監管的關鍵原因。儘管經濟學家們對信貸週期對商業週期的影響程度爭論不休。這些動態常常導致擴張性信貸泡沫和經濟崩潰。就像中本聰描述的:

必須信任銀行來持有我們的資金,它通過電子系統進行轉移,但是,銀行在沒多少儲備金的情況下,在信貸泡沫的浪潮中貸出資金。

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里奧(Ray Dalio)也認爲信貸週期是經濟增長中波動的主要驅動力,至少在短期內是如此。

由銀行部分準備金制度引起的信貸週期是現代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包括繁榮和蕭條週期,這種觀點在比特幣社區中廣受歡迎。這種理論有時被稱爲奧地利學派商業週期理論,儘管許多奧地利學派以外的經濟學家也認識到信貸週期的重要性。

信貸擴張動態的根本原因

許多人並不瞭解上述所說的信貸擴張和銀行部分準備金制度的動態過程。然而,隨着互聯網的出現,極左、極右、或陰謀論者,或許是以一種不完整的方式,逐漸意識到這一動態過程。「銀行憑空創造貨幣」或「銀行部分準備金制度」,這些論述獲得一些注意。

由此產生的問題是,爲什麼金融體系是這樣運作的?在我們看來,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還不清楚。一些有地緣政治和經濟觀點的人,可能會認爲這是一個由強大的精英銀行家們組成的大陰謀,以確保他們對經濟的控制。例如,也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摩根大通、高盛、比爾德堡集團、美聯儲或其他一些強大的祕密組織,故意以這種方式構建金融體系,從而獲得一些不公平優勢或影響力?事實並非如此。

接受存款的機構在不需要準備金的情況下擴張信貸的能力,是由貨幣的固有特性和基本性質所導致的。這是因爲人們和企業從心理上,以及出於非常合乎邏輯的實際原因,將銀行存款視爲「現金」,同時也可以被視爲是對銀行的貸款。這使得銀行可以放心地擴大存款金額,因爲客戶永遠不會提取存款,他們已經將存款視爲現金。

出於這些合乎邏輯且合理的原因,銀行存款就以這種方式被處理,實際上相比於實物現金,銀行存款還有一些重要的優勢。銀行存款要比實物現金好很多。是銀行存款天然的優勢導致了銀行部分準備金制度的產生,而不是像一些人認爲的陰謀論。

如果以比特幣爲基礎構建金融體系,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相比實物紙幣和硬幣,銀行存款的優勢

不同類型貨幣的主要特徵

儘管第 1 部分提到的銀行存款具有很強的優勢,即電子化,但實物紙幣和硬幣確實比電子貨幣有一些明顯的優勢。下表總結了不同類型貨幣,如銀行存款、實物現金和電子現金(比特幣)的主要特徵。

如果以比特幣爲基礎構建金融體系,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電子銀行存款、實物票據及硬幣、電子現金的特徵;備註:實物現金在購買力方面仍存在潛在問題,這與發行貨幣的中央銀行政策有關

如同上表中提到的優勢,實物現金將始終有其特定的利基使用場景。但是,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銀行存款比實物現金要好。尤其是在數字時代,銀行存款電子化特別讓人無法抗拒。正如我們在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中所解釋的那樣,正是這種電子化使用貨幣的能力確保了對銀行存款的高需求,從而也使銀行能夠自由地擴張信貸水平。

比特幣的獨特屬性

與電子銀行存款相比,比特幣擁有許多跟實物現金一樣的優勢。正如上表所示,雖然比特幣並不具備全部優勢。然而,比特幣的關鍵獨特之處在於,它既具有實物現金的一些優勢,又具有電子化使用的能力。

比特幣的目標是,以電子化形式複製一些實物現金的屬性,即「電子現金系統」。在比特幣出現之前,人們必須在現金和銀行存款之間做出選擇。雖然從技術上講,實物現金是一種銀行存款,是中央銀行的存款,但實物現金仍然具有獨特的不記名性質,無法以電子形式複製。2009 年,比特幣首次展示了以電子化方式使用不記名資產的能力。下表簡單說明了比特幣和基於區塊鏈的代幣的這一關鍵獨特功能。

如果以比特幣爲基礎構建金融體系,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傳統金融中的二元選擇 & 比特幣提供的新選項

因此,比特幣可以被認爲是一種新型的混合貨幣形式,既具有實物現金的一些優勢,又具有銀行存款的一些優勢。

比特幣的侷限性

儘管比特幣同時繼承了傳統電子貨幣系統和實物現金的一些優勢。雖然比特幣不具備電子貨幣或實物現金的所有優勢,但它具有獨特的定位,能夠擁有其他兩種貨幣類型的部分功能。這提供了一種新的中間地帶選項。

例如,比特幣可能永遠無法擁有傳統電子支付系統的吞吐量,也無法像實物現金一樣,可以在沒有電的情況下使用。但隨着技術的進步,比特幣可能會慢慢發展出更多的優勢,並逐漸提高其能力以縮小差距。

這些特徵對信貸擴張的影響

瞭解這些特徵的動態變化,對於評估比特幣在生態系統發展過程中的潛在經濟意義非常有用。比特幣至少有六個傳統貨幣所沒有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抵禦信貸擴張。這是因爲與其他貨幣形式相比,銀行存款的好處在比特幣上體現得並不總是那麼明顯。然而,比特幣肯定受傳統系統中相同的信貸擴張力量的影響,事實上,人們可以像使用物理現金一樣將比特幣存放在金融機構。比特幣可能僅對相同的信貸擴張力量有更強彈性。

我們推理的核心是,觀察銀行存款相對於實物現金的優勢,這是使大型銀行能夠自由擴大信貸的特徵,以及評估其在比特幣中應用的程度。如下表所示,在比特幣世界中,銀行存款的優勢並不那麼明顯,因此我們認爲比特幣確實具有抵禦信貸擴張力量的獨特彈性。

如果以比特幣爲基礎構建金融體系,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實物現金 vs 銀行存款跟比特幣 vs 比特幣存款的比較

信貸擴張減少的經濟後果

這一分析表明,較低水平的信貸擴張所帶來的後果,並沒有真正說明這種潛在的新經濟模式是否會對社會更有利,也沒有說明比特幣是否會成功。在我們看來,前者是經濟學家們幾十年來一直在激烈爭論的話題,而後者是一個獨立的話題。

儘管經過幾十年的辯論,比特幣可能與之前的貨幣形式完全不同,因此需要再次進行辯論,並提供新的不同的信息。例如,由信貸擴張週期引起的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在以比特幣爲基礎的金融體系中,可能會產生與以銀行存款和債務爲基礎的金融體系截然不同的後果。在以債務爲基礎的貨幣體系中,通貨緊縮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它增加了債務的實際價值,導致經濟螺旋式下行。對於像比特幣這樣的非債務貨幣系統來說,通貨緊縮的影響不太清楚。

雖然比特幣可能不一定會產生一個更加優越的經濟模型,但我們認爲,與之前可能出現的模型相比,這種分析表明比特幣可能具有一些獨特或有趣的經濟模型。因此,它看起來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領域。

對許多人來說,比特幣的最終目標是成爲主要貨幣,從而使信貸擴張力量顯著減少,調節信貸週期和商業週期。儘管這應該被視爲一個極有雄心的目標,我們認爲這個目標實現的概率很小。即使在比特幣發展到這種規模的情況下,也可能出現其他無法預見的經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