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清華姚班項目 Conflux,如何實現以太坊沒走出的路?》

區塊鏈正值寒冬,在越來越多的項目銷聲匿跡、套現跑路之時,一個名爲 Conflux 的區塊鏈公鏈創業項目表現格外耀眼,逆勢獲得紅杉、順爲、Metastable 等資本 3500 萬美金的融資。另一方面,項目團隊背景亮眼,聯合創始人大多來自清華姚班,更有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擔任首席科學家,因而獲得了衆多媒體的關注。

Conflux 是一家區塊鏈公鏈系統研發商,基金會註冊於新加坡,在國內亦設有實體公司,名爲清紅微谷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註冊於北京。該項目的緣起於多倫多大學助理教授龍凡在 2017 年從美國飛回母校清華,代了一節密碼學的課,隨後同姚班的同學就區塊鏈的擴展性問題繼續展開討論,在 2018 年 5 月他們將討論成果聯名發表成論文《將中本聰共識擴容至每秒數千計次交易》,後來正式成立公司,決心將理論付諸到工程實踐中。

Conflux 堅持採用基於 POW 的共識機制 , 通過引入 DAG 的技術,並結合其獨特的算法,來打破共識機制的性能瓶頸。據悉,該項目將於今年 3 月底上線測試網,爲了讓社區對 Conflux 團隊的技術實力與團隊背景有更深入的瞭解,巴比特邀約採訪了 Conflux 聯合創始人、CEO 龍凡。

初見龍凡,第一印象是他身上有學者特有的傲氣,他不屑於玩弄語言技巧,卻又是善於表達的,能夠將複雜的技術問題通俗的解釋。我本來隱隱擔憂採訪提綱「不太友好」,會讓他有所提防,但同事小平說「高智商的人就喜歡接受挑戰。」如他所料,龍凡直截了當的迴應了我提出的所有質疑。

思考篇 | 區塊鏈行業當下就是個賭場

對於龍凡這種做研究的人來說,天然會對一個有潛力又不那麼完善的方向特別感興趣,因爲他覺得有很多他可以去改進的地方。龍凡過往的研究方向是系統安全、程序語言、分佈式系統相關的內容,冥冥之中都和區塊鏈有着聯繫。

區塊鏈最革命性的地方,在於讓全網共識變得可能

任何一個革命性的東西,都是把一個原來人們認爲不可能的事情變得可能,區塊鏈就是這樣的技術。

如果對共識算法的方式進行劃分,龍凡認爲應當分爲兩類,一種是 20 年前大家就研究的如何在局域網中讓 7、8 臺機器快速達成共識協議,以上文所說的 PBFT 爲代表。另一種就是以比特幣爲代表的中本聰共識。

20 年前,人們是不相信分佈在全世界的上萬臺機器,能夠跨越因特網達成共識,共同維護一個賬本或數據庫。 那時候也有人研究分佈式共識,整體思路是我架一臺服務器,這臺服務器有可能會宕機。所以我需要有備用的,它們和我的主服務器同步。所以一個數據服務中心裏有 7、8 臺服務器,都是由我控制的,它們之間互相達成共識,這是 20 年前人們研究的共識。

從 09 年比特幣誕生開始,當然也得益於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原來人們認爲不可能跨越因特網達成共識的這件事情,現在變得可能,這是最革命性、最顛覆性的。區塊鏈共識下的核心是所有人都是自由來去的,你不能要求參與的人時刻在線,很有可能他下一秒就會退出。

接下來就是我們如何讓它更好更高更快更強,怎麼去改進呢?以及我們能夠達成全因特爾共識之後,可以用它來做些什麼?

行業當下就是一個賭場,瓶頸還在技術本身

龍凡毫不客氣的將當下的區塊鏈行業描述爲一個「賭場」,他表示:「我這人說話很實在的,區塊鏈當下的生態是什麼樣?賭場。就是大家先跑到交易所,甭管是火幣、幣安,還是 coinbase,把你手上的法幣換成籌碼,這個籌碼可能叫 BTC、ETH,也可能是其他,然後拿到巨大的虛擬拉斯維加斯里面,這裏有各種各樣的遊戲供你賭,賭完了之後,再把籌碼換成法幣。 」

爲什麼會這樣?龍凡認爲,原因是我們的區塊鏈世界和真實世界是脫節的。現在區塊鏈世界和真實世界的連接僅僅建立在人們的思維中、想象中,唯一的連接就是全世界所有人,大家都有一個共識,比特幣還是有那麼點價值的,所以比特幣價格會漲,這是唯一的連接。但當你把這些東西都剝開,追問它和真實世界有什麼關聯嗎?答案是沒有。

除了數字貨幣之外,還有什麼想象空間?要做到這些事還缺什麼要素?龍凡認爲,我們應該站在這個高度去看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革命性東西。

我想寫跟真實世界有關的東西,就需要相應的數據,比如說我想要寫一個北京空氣質量相關的保險,就需要每天 PM2.5 的數據,這個信息是沒法跨越的。而區塊鏈本身的承載能力,不可能承載到真實世界的數據全部都有序地上鍊。

如果說區塊鏈只停留在現有的吞吐量,那麼它永遠就會是賭場的這個形態,所以區塊鏈當下的瓶頸還是技術本身。

做去中心化、高性能、支持智能合約的區塊鏈平臺

Conflux 的目標是做一個真正去中心化、高性能、支持智能合約的區塊鏈平臺。希望在不犧牲去中心化的情況下,能夠把現在區塊鏈的吞吐量,性能提升兩個數量級。

龍凡認爲,儘管作爲價值儲存的手段,比特幣還挺不錯的,但取代法幣的路徑是不現實的,原因是人們的交易,很多時候對於方便性的需求大於所謂的安全性、去中心化。

大家用微信、支付寶,並不是說你真的很相信騰訊,或者螞蟻金服,他們確實不會黑你錢,但更多是出於方便性,我把手機拿出來,大家掃一下就行,對不對? 而區塊鏈從來就不是一個讓事情變得方便的東西,它添加的是一層信用。所以生活中的支付都用區塊鏈去做,這不是現實。

因此他認爲,真正有希望的是以太坊還沒走完的這條路。「大家可以在上面寫自己想要的交易邏輯,把信息導入進來,做一個智能合約平臺,這是有很有意義的事情。但這就需要你有更好的吞吐量,更大的技術支持。 」這也正是 Conflux 正在做的事情。

質疑篇 | 姚期智參與項目嗎?白皮書是「照搬」嗎?

Conflux 在收穫掌聲與期待的同時,一些質疑的聲音也湧現出來,比如:是否在利用名教授宣傳站臺?論文原創性是否不足,僅照搬以色列學者的 GHOST 算法?用 DAG 提升性能的方式並無新意,且延遲過長,不具有實際應用意義?在本次採訪中,龍凡逐條進行了迴應。

質疑一 | 關於白皮書原創性

Q:有人說,你們的論文《將中本聰共識擴容至每秒數千計次交易》(Scaling Nakamoto Consensus to Thousands of Transactions per Second)原創性很少,大部分都來自以色列學者 Yonatan Sompolinsky 和 Aviv Zohar 的 GHOST,僅僅把「最大子樹」改爲「最多子節點」,對此您可以迴應下嗎?

龍凡:「我們和 GHOST 區別有很多,我就說一個很直白的事實,來反駁這個事情。首先 GHOST 那片論文完全沒有講怎麼實現,其次以太坊現在跑的就是 GHOST,但是以太坊的吞吐量怎麼樣呢,大家都看到了。而我們 conflux 的目標吞吐量,包括實驗已經表現出來的是以太坊兩個數量級,一百倍以上。如果我們真的就是照搬 GHOST,不就應該跟以太坊一樣嗎?顯然提這個問題的人連 GHOST 是什麼可能都不知道。GHOST 本身是一棵子樹,要找一個穩定的鏈,而 conflux 是一個有向無環圖,我們要在圖中找一個合適的排序算法,這完全是兩碼事,再往下說可能就太技術了,我上述的反駁已經很直觀了。」

Q:DAG 其實也並不新鮮?

龍凡:「至於 DAG,我不喜歡像很多項目一樣標新立異,去說我們提出了一個新方向,其實 DAG 就是中本聰共識向前發展的一個自然延伸。中本聰共識原來的問題是隻能有一個人打包確認,爲吞吐量做出貢獻。當很多人想同時做貢獻的時候,吞吐量不升反降,安全性反而會有問題。

所以我們希望用一個更新的排序算法,讓並行區塊能夠同時安全有序的被接受,形成一個不可逆的交易順序,最終並行的區塊不是行成一條鏈,而是一個有向無環圖。」

質疑二 | 關於核心技術優勢

Q:DAG 代表項目包括 IOTA、Byteball、Nano,對比他們,Conflux 有什麼不同?

龍凡:「之前大家還是比較靦腆,覺得互相不要太兇狠,但由於我們最近被問得實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像以 IOTA 爲首的 DAG,我們決定了,開一個吐槽的專欄,這兩天就會發第一期,就寫 IOTA,《IOTA 物聯網電磁爐-讓 POW 的耗電沒有遺憾》,你們可以關注一下。

如果比較的話,我只能我們跟 IOTA 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是錯的,真的我也不知道怎麼比較,他們是錯的,剩下的東西我不知道該如何說起。

原來大家都覺得說也說不清。因爲每當你用技術去給他解釋,總會有人用非技術手段來反駁你,你會很痛苦。當時我們不想開始談論這些事情。但現在這些咋呼的人好像慢慢涼下來了,但還是有人不停的在問我,我們有一天總得面對這些問題,那不如一吐爲快。」

Q:不擔心有什麼後果嗎?

龍凡:「我無所謂,最多有人會來說我們買了 IOTA 還賺了錢,賺錢是好事對不對?但是他錯了還是錯的,這兩件事情不矛盾對不對?既然你問的是一個技術問題,我應該真誠的回答你,如果我總是迴避說‘我們還是有一些區別,他們其實也挺好’,我覺得我每次說這句話都很違心,我們很歡迎技術方面的探討。」

Q:在你看來沒有競品嗎?

龍凡:「你提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愣住了。因爲以太坊一直想要提升它的性能,但由於技術實現,以及既得利益格局,遭遇了各種各樣的阻力,使得它推進得非常慢。而其他公鏈平臺其實競爭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激烈,需要解決一系列理論研究和系統工程上的問題。」

Q:所以 Conflux 究竟有什麼技術優勢?

龍凡:「技術的優勢有兩方面,第一個是共識算法理論本身的突破,現在有很多人實際上是回到 PBFT 的思路上,3、5 個點構成一個聯盟鏈,幾萬 TPS 問題不大,但如果是 3、5 百個,就開始不太對了,到 3、5 千個基本就跑不了,因爲它消息的總數是參與點數的平方甚至立方。於是他們延伸的思路就是選一些小的代表(超級節點)。但我們覺得可以沿着中本聰共識直接去做改進,讓它的吞吐量能夠有極大的提升,同時保證它原有的節點許可方式,這是一個理論突破。第二個是 conflux 系統的搭建,是一系列工程實現的挑戰。」

我在採訪中總是要問項目方這個問題,通常聽到的答案都是圍繞安全性、易用性、高效性展開豐富的 PR 術語,但龍凡的答案一句話概括就是「我們的優勢是中本聰共識下的性能高。」然而,幾乎 90% 的區塊鏈項目都會說自己性能高,儘管解決方案各有不同,這能算是獨特優勢嗎?興許是看出了我的困惑,龍凡繼續解釋道:

龍凡:「你可以看到區塊鏈項目基本處於這樣幾個層次,首先很多不靠譜的白皮書,描繪着各種各樣神奇的共識,這是最低級的,實際上根本不可能實現。第二層次是我寫一個像 GHOST 那樣的白皮書,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至少在數學上是有支撐的,看起來效率能夠有所提升,但具體實現出來是怎樣,沒人知道。第三層次是我有一個好的想法,並且我能夠將它真切實現到區塊鏈中。第四層是我不只實現一個簡單的轉賬,而是能支持智能合約的完全成熟的高效系統。從第三層到第四層的每一步,都是理論之外很多工程系統上的差距。」

Q:Conflux 到哪一步了?

龍凡:「我們的目標是第四層,讓所有人都能有,支持智能合約。現在我們處於在三點幾,還在朝最終目標努力。」

質疑三 | 關於性能的提升

Q:官方資料 Conflux 可達到 4000-6000 的 TPS,區塊確認時間是 4.5-7.4 分鐘,有聲音認爲「這麼長的確認時間,如果不出現分叉則必然會丟棄大量的有效交易,在這麼長的延遲時間下談高 TPS 沒有實際應用價值。」對此,您能迴應下嗎?

龍凡:「首先,TPS 和延遲時間是兩回事。以互聯網打比方,TPS 就是你下載文件的時候,每秒 2M,好幸福對不對。而延遲是說你玩王者榮耀,發射個技能半秒鐘之後服務器才接收,很難受對吧?這叫延遲。這兩個東西都很重要,但它們其實是分開的,所以並不存在延遲大 TPS 就沒有意義這件事。

其次,直接回應對於我們延遲時間的質疑,幾分鐘的延遲是算出來的這樣一個概念,我們的實驗室假定有一個很強大的攻擊者,他或許佔有超過全網 20% 的算力,然後他就盯着你的這筆交易,那麼需要等多久才能確保你被雙花的概率小於萬分之一,這是一個非常嚴格的假設。但通常情況下,你只是買杯咖啡或者怎樣,並不需要基於這麼強的假設。

另外,延遲實際上是根據你的網絡狀況來判斷,隨着 5G 的到來會有改善。我們 Conflux 的一個優點就是不會在這個協議範圍內完全限制住了,隨着網絡變好,未來有可拓展的空間。

最後,我想說區塊鏈領域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或者說之前市場太混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動輒就能在白皮書看到百萬 TPS。咱們來說,一個 1M 的數據包,在現在的網絡環境下,要傳遍網絡的所有的節點,你需要讓所有人都看到的時間,就是 40 到 50 秒。 所以任何一個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是不可能做到秒級確認的。任何人告訴你,秒級確認,要麼它是有中心化的,要麼它並沒有給你很強的安全性。」

Q:性能問題有好幾種解決思路,包括最近常被提及的 Layer 2,之前伍鳴博士曾表示這和 DAG 不衝突,可以效果疊加。想問問 Conflux 在架構設計上是否有所考慮?

龍凡:「對,Layer 2 這就好比是法院,我們有最高法院,還有地方法院,首先是你這個最高法院能夠承載多少,你說我們處理不了那麼多,設立一些地方法庭,讓它們處理完大部分糾紛,解決不了的再去最高法院。這個思路肯定是成立的,它和大法庭的擴展性能,能夠處理更多案件,是兩碼事,不矛盾。這件事情是可以同步的,Conflux 只需要把跟我們交互的 Layer 2 的這個接口留好,我們也一直在跟一些團隊交流。」

質疑四 | 關於團隊實力

Q:您好像平時不太在國內,還在多倫多大學做助理教授嗎?有全身心投入到項目中嗎?

龍凡:「對,我還在多倫多大學,但是研究的主要方向,其實都和區塊鏈直接相關。除教課之外,基本都投入在 Conflux 中。」

Q:現在團隊情況是怎樣的?

龍凡:「我們現在有二十六個人,技術佔比超過一半,我說的這些都是全職,如果算上社區幫我們做事的合作伙伴,就超過五十個了。

我一直批評我們 PR,說我們沒有好好宣傳過,其實我們核心團隊單拎出任何一個人,履歷都能閃瞎眼。我們核心團隊基本都研究的圈子、姚班的圈子,以及競賽的圈子,這樣的背景。 具體來講,我們有 3 個 IOI 金牌,有 ACM 世界總決賽的亞軍,幾乎每個人都參加過數學或者信息學的這種競賽,拿過國家級的獎。」

Q:一羣天才聚集在一起,要怎麼分工合作?

龍凡:「其實我們核心開發的分工非常簡單,因爲大家技術水平都很強,可以省去很多開會溝通的時間,大家互相看看代碼,簡單討論一兩句,就能夠 get 到對方的點。具體來講,我、伍鳴、David Chow 和楊哲四個人對於系統方面的搭建比較有經驗,工程上的總架構我們會想得比較多,但是所有人都參與討論。理論方面的研究,是我們新來的研究總監楊光,在社區裏比較活躍的李辰星,以及我也會參與,就理論方面的證明,往前進一步研究。」

Q:姚期智院士和徐葳教授真的會參與到項目中嗎?

龍凡:「姚老師更多是在理論方面給我們很多很多的幫助,給我們理論研究方面提出很多的指導和挑戰。有很多人問姚老師是否參與開發,當然不參與,姚老師是做理論的,工程系統開發,那不是他的長項,他不擅長做工程開發。不是說他拿圖靈獎他就啥都會,對吧?

徐教授也一直參與了 Conflux 高層系統的設計,很多 Conflux 技術細節徐老師都會同團隊會一起討論,特別是偏向高層次設計的部分,包括論文徐老師都會參與。

有件事我一直非常疑惑,就是我們團隊明明有這麼多人,爲什麼大家總是提姚老師一個人?我很希望能把我們如此全明星的團隊陣容更多的輸出。」

Q:你有沒有想過,爲什麼 Conflux 這個新項目能得到媒體和資本的青睞?

龍凡:「大概就是大家看來看去,覺得我們是圈子裏面可能最懂技術,最懂自己在幹什麼的團隊吧。我們團隊單拉出每一個人來,都可以去做一個初創企業找到投資,但是我們所有人聚到一起,形成合力,希望做一些事情。」

未來篇 | 我們在修一條沒有人走過的價值之路

龍凡將做公鏈比喻成在修路,他很自信 Conflux 能把路修得寬,修得好看。但路的價值最終是由它上面開的車,運載的貨物所決定的。因此在運營方面,龍凡表示一是從機制上吸引更多開發者。二是從測試網初期就和 DAPP 開發團隊建立聯繫。最終主網上線的時候,不僅是 Conflux 本身,對生態至關重要的 DAPP 也準備就緒。

「在以太坊上,你做任何一筆交易,不管你是要進行一筆轉賬,還是發起某個智能合約,你都必須持有 ETH,這是一個很大的瓶頸。舉個例子,你現在上一個網站,並不需要你兜裏有一筆錢才能點擊這個網站。

我們希望能夠有一個機制,改變這一點,比如開發者合約,他可以選擇在一定量的限制下,用戶發起交易,可能他願意去代付交易處理費。 在初期的時候,有很多項目空投,然後一幫人上去薅羊毛,這沒有任何意義。我們願意給真正優秀的開發者空投,比如你是一個 DAPP 開發者,我們覆蓋掉初期百分百的手續費。我們空投給真正的開發者,而開發者可以空投給用戶,這是我們想要建立的生態。」

目前 Conflux 正在爲 3 月底即將上線的測試網作準備,屆時會把代碼逐步開源,將技術呈現給大家,也讓 DAPP 開發能夠在測試網上開始玩起來,龍凡透露,Conflux 可能會經過至少 5 到 6 個月的測試網,然後上線主網。

「之所以我們會有這麼長時間的測試網時間,一方面是出於對技術負責的態度,另一方面我們和一些 DAPP 開發團隊有聯繫,他們也很關注我們的進展,比如做預言機的,Layer 2,穩定幣的,還有一些原來區塊鏈上不太可能實現的需求,包括我們和一家做互聯網金融的企業探討,做失信黑名單的信息共享的平臺。希望最終主網上線的時候,不僅是 Conflux 本身,對生態至關重要的 DAPP 也準備就緒。在主網上線之前,他們如果有什麼需求,我們可以很快的做出調整。」

龍凡判斷,區塊鏈作爲是一個顛覆性的技術,未來 3 到 5 年應該是技術開花結果的時候,大家之前的願景會慢慢變成現實,他希望 Conflux 作爲一個真正去中心化、高性能、支持智能合約的區塊鏈平臺,能夠成爲大家開發應用的首選。

來源鏈接:www.8bt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