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臺北新店的「花園新城」社區,人們曾經發行自己的貨幣,舉凡煮飯、打掃、翻譯、遛狗…等都能夠以社區發行的「花錢」進行支付,居民自行定價,提供服務的居民也可以在下次需要幫忙時使用「花錢」。花園社區的居民們希望透過社區流動貨幣,促進內部互助互惠,帶動在地經濟。

「花錢」發起者夫婦之一,同時也是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董事的江慧儀表示,城市的賣場被跨國企業整並,即使在地人都還在當地購物,但手上的新臺幣在消費之後,究竟跑到了哪裏?她以在連鎖商店打工的原民朋友爲例,在商店裏賺的錢,很快地因爲消費循環就回到了連鎖商店老闆的手裏。而老闆可能因爲投資讓錢流向其他國家,賺了錢之後又在國外置產、購買奢侈品等等。爲了不讓流通貨幣流出社區,她便發起了這樣社區互助的模式。

由於發起人搬遷與其他推動困難,「花錢」運作數年後最終宣佈暫停。但在實行的過程中江慧儀歸納出兩大要點:首先是需要一羣足夠數量且對社區貨幣感興趣的人,一般人需要幫助的時候還是習慣用法定貨幣來解決,如何增進使用習慣會是推動重點。第二,需要有多樣性的參與者提供服務,才能滿足不同需求。

在英國,Bristol 市也發行了自己的 Bristol Pound(布里斯托磅),旨在利用社區貨幣來保障錢都會在當地的獨立商家消費,同時建立新的價值交換關係。從官網的商家地圖可以看到,共六百多個囊括食衣住行的 Bristol Pound 支付商店與兌換點。不僅如此,Bristol Pound 還可支付電費與瓦斯費,連市政稅、營業稅也包含在內。前 Bristol
市長 George Ferguson 更以 Bristol Pound 支付其全額薪水,市議員與部分公司也使用它作爲部分薪水。Bristol Pound 除了現鈔以外,也推出了 APP 電子支付功能。

這樣概念的社區貨幣行之有年,在世界各地皆有不同形態的社區貨幣。英國倫敦南部 Brixton 的社區貨幣 Brixton Pound 前董事、幫助社區建立貨幣機構 [QOIN] 技術執行長 SIMON WOOLF,在 TED 的演講中說道「Brixton
有 93% 的人都在大型連鎖超市購物,當地的錢將進入一個相當長的供應鏈,因爲大型連鎖集團並不會在當地採購資源,這就像是個漏水的桶子一般,地方的錢正一點一滴地流失掉。」根據新經濟基金會 (New Economic Foundation) 調查,在連鎖集團商店消費的每筆錢會有 85% 立即從當地流失,最後到集團股權持有人與集團的口袋裏。而信用卡的使用,雖然便利卻需花費大筆資源在設備與信用機構上面,每一筆交易最高有 3.5% 的傳輸成本。這些是他們推動社區貨幣的原因之一。

社區貨幣的初衷,除了凝聚社區、幫助當地商家、留住金流以外,對於法定貨幣受到國際金融局勢的影響也會減低,此機制被視爲一種補充貨幣 (Complementary Currency),用來支援法定貨幣,可以保護或刺激經濟。像補充貨幣這種由私人或企業發起的貨幣,在美國 1837~1866 的自由銀行時代,已經看到相似的樣貌,當時任何人都可以發行紙幣,各州、市政府、私人銀行、企業、商家、個人,在 1860 年時已共印刷了 8000 多種不同的貨幣。發行單位一但發生問題,這些紙鈔就會失效,由於這些組織的不可靠,也得到了「野貓銀行」的稱號。直到 1863
年美國銀行法的出現,才結束了野貓銀行的時代。

雖然 Bristol 市比起像是花園新城這樣的小型社區,有更多元的服務交換內容和較大使用規模,不過仍有其限制與批評。

有學者指出了 Bristol Pound 的問題,曼徹斯特城市大學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和利茲大學
(Leeds University) 的研究指稱,Bristol Pound 由於不如英鎊的便利性與可取得性,沒有驅使足夠數量的商家在當地採購,也就是仍有大多數的商家依靠英鎊購買原料來生產其產品或是採購外界商品來販賣,真正在地製造的產品並沒有因此增長。當地也有貿易商懷疑社區貨幣的想法,他們認爲將特定區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本身就是不好的商業行爲,某程度上也是對英鎊的一種背叛。

使用者便利性、貨幣可取得方式是讓使用比例無法大幅提升主要原因,此外,整個社區無法自給自足整個供應鏈,也讓社區貨幣對於經濟保護的本意削弱許多。

區塊鏈的應用也納入了改善社區貨幣的解決方案,Bristol Pound 參與的 獨立貨幣聯盟 (Independent Money Alliance,IMA) 與 倫敦政經學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LSE) 於去年一次會議中,邀請了加密貨幣圈人士參與,Bristol Pound 成員 Adam Rich 表示「某些地區型貨幣正在使用區塊鏈技術,例如:Hullcoin。」結合更多弱勢社羣,是 Bristol Pound 重要的下一步,同時將從消費者與商家,拓展到商家與商家之間的交易,將這個架構整合到 IMA 之中。市議員 Steve Clarke,同時也是 Bristol Pound 總監表示,透過各個社區貨幣的結盟與相互支持,並分享價值,將會是英國與全世界地方型貨幣的大躍進。

或許我們能將這些社區貨幣想像成世界上各自獨立的原住民部落,在每個地區有自己的文化和經濟規模,由於全球化經濟的影響,跨國集團已剝奪了這些部落能自給自足的空間,人們試圖透過社區貨幣的使用讓內部經濟與文化得以保留。在個別部落缺乏資源多樣性的限制下,讓有相同理念的部落組成聯盟,使得資源能被更多元地交換,透過加密貨幣與區塊鏈的特性:便利的價值交換、透明可追蹤等,則能使社區貨幣聯盟的框架擴展至全世界,優化整體解決方案。

來源鏈接:blockcast.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