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從全幣種瀏覽器到全幣種數據平臺,「Tokenview」想爲「剛需」提供工具和服務》
文章來源:星球日報
作者:郝方舟

幣價暴漲時,衆人以「信仰」充值,持續支撐價格上揚;市場長熊時,人們想起用基本面判斷價格底部。

遺憾的是,傳統模型不怎麼適配數字貨幣,即便打磨好模型,輸入的數據可用性又不強。聽過那麼多口號,區塊鏈世界中最公開透明不騙人的,依然是鏈上數據。從節點採集數據、以更優美的方式加工與呈現,成爲了不少區塊鏈瀏覽器的 KPI,而交易者們對區塊鏈瀏覽器的依賴,也加強後者「數字貨幣基礎設施之一」的地位。

我們知道,要想查 BTC、ETH 的出塊情況和地址信息,有 btc.com 和 Etherscan 及一堆還不錯的區塊鏈瀏覽器。如果想了解「小幣種」的鏈上數據,又該去哪找?

Tokenview 已在其官網上線了 67 個幣種的區塊鏈瀏覽器。發起人史晉介紹,團隊最早選擇從瀏覽器切入,是出於自身挖礦和交易的剛需。後來,隨着第三代公鏈的崛起和主網上線,Tokenview 以周爲單位「上新」,向用戶免費提供幣種更豐富的區塊鏈瀏覽器。從 2018 年 3 月正式對外,到現在日均 10w+ 的網站流量,也印證了團隊對市場需求的把握準確。

區塊鏈數據服務是個大生意,全幣種數據平臺 Tokenview 打算撬動它

需求不只來自於交易者,公鏈項目方也希望通過更透明的基礎設施,加強與社區間的信任,讓幣圈的未來不只是寥寥幾個主流幣種的聲音。因此,原本「錢包、交易、瀏覽器啥都自己做」的公鏈會贊助 Tokenview 搭建響應的區塊鏈瀏覽器。

對於 Tokenview,做瀏覽器的另一好處是,每日十億級的數據逐漸積累,衍生出數據服務的「副業」,比如大額異動監控、智能合約解析、DAPP 和公鏈的真實數據挖掘等。我看了下 Tokenview 官網,挖礦、交易、鏈上、項目、DAPP 等各維度的數據都有入口,其中較有特點的是「行情預測」板塊。

史晉表示,在 K 線圖上標註買入和賣出點、給出支撐位和壓力位、並直言看漲看跌和建倉點的產品並不多(沒模型瞎說的那種不算)。Tokenview 已在分析鏈上數據時,發現交易所流入流出、新增 / 活躍地址數和價格間的相關性,並將與量化團隊等合作方共同優化模型和交易策略,最終以插件的方式植入到客戶的產品中。

雖然這個板塊還在測試階段,且趨勢預判都很難 solid,但我認爲行情判斷最可能成爲 Tokenview 的「拳頭產品」。

區塊鏈數據服務是個大生意,全幣種數據平臺 Tokenview 打算撬動它

說到這裏,開發一個全幣種區塊鏈瀏覽器順便輸出數據分析,怎麼都像是還不錯的「生意」(上個月,美國的數字貨幣交易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剛完成 3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可爲什麼入局者衆,堅守者寡?答案也簡單,數據服務都太燒錢。

先說數據源,要想保證數據獲取準確及時,搭節點的硬件投入和維護成本自不必說。再一句話概括數據清洗——「髒活累活」:不僅需要有數據分析經驗的人員人工標註地址啓動這項工作,也要有來自 AI 背景的工程師訓練模型加速清洗過程。各公鏈的特性不同,數據結構化的工作無法直接複用。

史晉認爲,既然各數據商各有側重,交換與共享或許是最省力的方法,也更符合「區塊鏈精神」。比如在交易數據方面,Tokenview 與頭部的 CoinMarketCap 合作;追蹤盜幣方面,與交易所和安全公司合作。Tokenview 的優勢在 to C 產品經驗,會專注在優化瀏覽器的性能和體驗、持續添加有特點的「小幣種」、驗證標註地址、積累地址間轉賬痕跡圖譜、優化分析模型等,未來還將分析不同幣種間的價格影響。

據瞭解,Tokenview 的收入主要來自公鏈合作、節點收益、量化產品和其他定製化數據服務。前期成本依靠團隊自有資金覆蓋,現已啓動首輪融資,計劃融資額 2000 萬元,釋放 15-20% 股份。

團隊現有近 20 人,技術爲主,有豐富的區塊鏈、AI+大數據、金融分析、海外運營經驗。史晉爲連續創業者,曾供職微軟、Monster,創辦 APIN.AI 和小螞蟻諮詢,並提出 「 機器人獵頭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