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巖認爲,中國人大多數只關心幣升不升值,其實幣值邏輯可以很豐富,比如穩定幣加派息的模式。穩定幣通過 1:1 掛接美元,或者掛接人民幣,等到持有者擁有一定數量後,按照 POS 的方式發放利息最終通過持幣數量的增加達到增值目的,未必非要通過幣本身的升值來實現它的價值增長。

“美國人看得很清楚,區塊鏈的本質就是金融,他們設計的是金融基礎。他把這個金融基礎設計完了,底下的技術,隨便你們去做,但是你上面的制度要按照我的規則來。這個很重要。金融的制度設計不在上層,也不在下層,而是在中間層。如果做一個類比的話,如果我們現在這個局面不得到反轉,就會出現你這個銀行自己的業務系統愛用誰用誰,我不管,但是,對不起,要遵循我的貨幣互換協議、清算協議等等。他們在設計這一層東西。”

Token 被翻譯爲“通證”,是“可流通的加密數字憑證”,這是孟巖與好友元道在一次對話中提出的,今天看來,這場對話仍然十分驚豔。當時,孟巖認爲,將 Token 譯爲“代幣”的弊端非常大,Token 可以代表各種權益證明,其概念範疇遠超於貨幣,而信用貨幣從一開始就有權力介入,“貨幣在市場交換中自發形成”的觀點恐怕只是一種浪漫的幻想。

現在,孟巖稱自己是“通證派”,並着手推動通證經濟系統設計,但是“通證經濟”這個概念並不是孟巖提出來的。Token Economy 原先被翻譯成“代幣經濟”,後來把 Token 翻譯成“通證”之後,這個新出現的經濟體自然就叫通證經濟了。這個經濟體既是一個行業經濟體,又是成長在傳統的、舊經濟體系之外的一片新大陸。

在去年下半年幾次起起伏伏的市場行情中,太多項目被推上潮頭,又陷入迷茫。真正做事情的團隊通過 ICO 拿到錢,在暴漲暴跌的行情中也非常焦慮:有了籌碼之後,如何分配?分給誰?爲什麼分給他?你激勵他什麼行爲?懲罰他什麼行爲?

比特幣和它的社區與以太坊、EOS 完全不同,經過分析,孟巖認爲,這其實不是技術的原因,是它們背後制度設計導致的不同,這種源頭上輕微的不同,發展下去會導致整個社區呈現完全不一樣的面貌。

由此,他意識到,Token 背後經濟模型設計或者叫博弈制度設計可能纔是最重要的。

區塊鏈的發展不能脫離 token,孟巖對此有親身體會。

時間軸再往前拉,孟巖投身區塊鏈之前,在 IBM 任職有 8 年。2015 年 7 月,IBM 換了新的 CTO,把區塊鏈當做 IBM 的頂級戰略。這件事給孟巖帶來直接的衝擊,同時,身處澳洲的他開始接觸比特幣。現在去回顧當時正處於熊市中段的市場,孟巖用一句話概括:往回看漫漫熊途,往前看一片迷茫。

據 IBM Blockchain Hub 官網介紹,IBM 面向企業級開發團隊提供技術服務。截止今年 3 月中旬統計,目前 IBM 的區塊鏈聯盟已接入 63 家公司。這從側面印證了 IBM 的區塊鏈戰略是一種“無幣的聯盟鏈”。

孟巖告訴耳朵財經,老東家 IBM 的區塊鏈是爲了解決商業磨擦問題,將一條產業鏈上下游的供應商之間共享的數據庫彼此共享,從而減少陰陽賬、流程不透明等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不信任引起的交易摩擦。

“那時候我也很信奉這個。”帶着技術和這樣的區塊鏈認識,2016 年底回國的孟巖開始找項目對接。從藝術品交易、進出口貿易到政府補貼管理的積分鏈,孟巖跑了一圈,但最後發現聯盟鏈這條路不好走。

爲什麼不好走?孟巖的總結是:有能力的沒動力、有動力的沒能力,本質上是經濟激勵系統的缺失。因爲在一個傳統行業裏引入區塊鏈技術,將整個數據的分享做一個大的調整,重構信息對稱的問題,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意味權力的重新分配。

一個產業裏面一般分成兩種企業,一種是核心企業,一種是非核心企業。核心企業有能力推動區塊鏈的應用,但是因爲在現有的這個格局遊戲規則之下,它們往往是既得利益者,可以利用信息不對稱獲得各種好處,而非核心企業對此無可奈何,因此讓核心企業來搞區塊鏈,它們沒有動力;非核心企業倒是有動力去推行區塊鏈技術,可是沒有這個能力。這就是在中國推廣聯盟鏈比較困難的原因之一。

在看了很多項目之後,孟巖認爲好的經濟系統設計一定是有共同的原則和特點的,而他曾總結過四項原則:反龐氏原則、增長原則、協議原則和透明原則。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只需要思考以下兩方面:

第一,這個經濟體是否能夠健康增長。這就要去思考爲什麼經濟體可以健康增長?核心是提高生產率。

從區塊鏈本身來講,它是通過更大、更自由的市場範圍內優化、配置資源、降低交易摩擦,促進更精緻的分工協作,從而將生產率提升到新的水平上。區塊鏈在用這樣的方式,促進這個經濟體不斷繁榮增長。在這個基礎上,經濟系統設計合理,越來越多的資金就會投入到這個經濟體裏面來,就會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整個經濟體就會越來越繁榮。

第二,經濟增長與公平必須是一致的。整個財富分配跟設計初衷是匹配的,即對這個系統做出更多貢獻的人,能夠得到更多籌碼,而起破壞作用的人得到相應的懲罰,並且能夠防範被欺詐的可能。

上述這些原則仍需要綜合討論,孟巖坦言,很難設想出一個極其完美的經濟系統,但是經濟系統還是有高下之分的,馬太效應一定會凸顯,好的經濟系統會越來越好,當然,帶來的後果是代表這個經濟體權益的 token 價格會越來越高,注意,這是真實增長,不是建立在炒作的基礎之上。

在孟巖看來,通證經濟系統設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一羣自由的個體在有經濟價值的通證激勵之下相互協作與交換,進而創建可持續繁榮的業務,讓大家都越來越好。這當中核心的問題是通證如何生產與分配,區塊鏈經濟如何發展。

他提出,在通證經濟體系的設計中有重要的四次分配與一個螺旋:

四次分配是指零次分配、一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

零次分配是指,通證應當如何創造,創造之後按什麼原則分配給最初的持有者?

一次分配是指,在通證的使用和交換場景下,按照什麼原則分配?

二次分配是指,若經濟體內存在治理機構,該治理機構以何種方式獲取和管理多大規模的資產,按照什麼原則、以什麼方式分配和回購資產,該治理機構如何運作、如何解決爭議?

三次分配是指,個人應當按照怎樣的道德原則、以什麼方式進行捐贈、饋贈和打賞?

而一個螺旋是指,幣值邏輯與經濟增長邏輯如何相互配合,推動經濟體螺旋上升,持續繁榮?如果將這些事情想清楚了,設計出來的通證體系就不會太離譜。

孟巖表示,設計過程是一個攻防轉換的過程,邊設計、邊批判,邊批判、邊調整,分兩個階段反覆的迭代,螺旋式地往上走。這個設計過程的特點是,它的設計部分是偏藝術性的,分析部分是偏工程性的。

“我可以給你挑出很多毛病。但結合具體場景去重新設計,坦率地說,是不容易的。”孟巖認爲設計優秀的經濟系統近乎於藝術創作,越抽象的體系越容易設計,越具體的問題越難解決。

目前孟巖在做的事情還是大量看項目白皮書,希望對更多大型案例有深入的瞭解和觀察,而非簡單的評測。在他看來,評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對項目的事實判斷和邏輯分析。

關於是否要做區塊鏈麥肯錫的說法,孟巖說,這個還得往後放,“至少先拿出來一個有分量的東西,最遲 7 月份會出來。”

監管的風向可以用常識去判斷,孟巖認爲,因爲區塊鏈的研究是一個全球化的競爭。現在,全球正在形成一套新的體系。

“全世界都在參與,把金融體系放到區塊鏈上重做,那我們到底參與不參與?人民日報發了篇文章,說全面禁止數字貨幣是不可能的,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孟巖說。

區塊鏈作爲一種非常精確的市場價值交換的行爲,孟巖認爲區塊鏈最重大的意義在於它把發行通證的權利賦予了每一個人,即每個人都可以在區塊鏈上發行自己的通證,這是區塊鏈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孟巖大膽暢想的未來區塊鏈金融世界裏,從出生開始,一個人的身份、每一項開支、借貸、權益等,所有需要對於信用產生影響的這些行爲在區塊鏈上都有記錄,當他成長到 18 歲的時候,已經有足夠多的數據對這個人的信用作出一個權威的評估。等於自己相當於有了以過往數據爲依託的信用“銀行”,完全可以發行自己的通證。至於別人願不願意用,通過過去的歷史記錄也是很容易做出判斷的。

“好多人說區塊鏈欺詐之類的,完全沒有搞清楚狀況。那些搞傳銷、搞空氣、搞欺詐的人,他們靠的不是區塊鏈,而是鏈外的世界——那個可以僞造自己的經歷、背景、和大量不實宣傳的不透明的鏈下世界。‘區塊鏈’只不過是他們的一個新工具而已。相反,真正區塊鏈的世界裏的信息是對稱的、透明的。”孟巖認爲,現在打着區塊鏈的旗號,在搞傳銷、搞欺詐的恰恰來自鏈下,區塊鏈不應該揹負這種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