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區塊鏈世界中,經常聽到協議、平臺這樣的字眼,這些術語在不同的人眼中可能是嚴重不一樣的,比如技術開發者眼中的「協議」,和普通小白用戶眼中的「協議」可能是不同的。那麼,如何更好的理解區塊鏈項目中經常提到的「協議」、「平臺」「產品」?本文作者是 Jill Carlson 對這三者概念進行釐清。他是區塊鏈的技術顧問,也是投資者、交易員、信徒和犬儒主義者,由藍狐社羣「Chris」翻譯,源自 blog.usejournal.com。

幾個星期前,我提到了加密貨幣領域行話術語的歧義問題。即使是多年來一直從事這一技術領域的人,也經常會對首選術語的使用產生爭議。事實上,「加密貨幣」這個詞本身就有爭議,難怪人們有這麼多的困惑。

無論你是新手還是行家,都有必要在概念上建立一個框架,讓不同層次的技術歸入相應的生態系統。

區塊鏈技術分爲三類:產品、平臺和協議。

  • 產品爲最終用戶服務。
  • 平臺服務產品開發人員。
  • 協議爲平臺和產品開發者提供服務。

產品坐落在堆棧頂部,是最終用戶與之交互的內容。這些通常是獨立的資產:加密貨幣和 Token。有時候,這些資產在大型產品(稱爲智能合約或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s))中起作用。Token 通常由開發人員在平臺之上構建。

平臺位於中間層。平臺幫助創建產品(Token),通常與 IDE,高級語言,編譯器和其他工具相關聯。這些平臺以及建立在這些平臺之上的產品遵守各自協議中定義的約定和程序。

協議是管理網絡的一組規則。區塊鏈協議通常包括共識、交易驗證和網絡參與的規則。協議通常依賴於經濟激勵——這意味着協議取決於某項資產。

通常,協議級別的資產也可以作爲協議的本地產品(無需平臺!)比特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Bitcoin (大寫 B)是指協議。協議取決於本地資產:bitcoin (小寫字母 b)。這個本地資產也被用作最終產品:它是用戶的支付手段,價值儲存,以及(說實話)一定程度上的炒作手段。請注意,比特幣並不真正提供一個平臺。對於那些試圖在其上建立新產品的開發者來說,這並不是很友好。

另一方面,以太坊則存在着三個層次。這是一個協議,提供基本的規則。這是一個平臺,使開發人員能夠在系統上構建新的產品。而且,因爲它的協議中包含一項本地資產,所以它也得到了一個內置的產品(以 ether 以太幣的形式)。

如何理解區塊鏈的產品、平臺和協議?

比特幣和以太幣是加密貨幣,而不是 Token。加密貨幣是在協議層服務於經濟目的的資產,作爲最終產品本身存在。其他的例子包括 Zcash 和 Tezos。

與此對應,Token 只是在產品級別上運行的資產。Token 是在平臺上構建的,不是底層區塊鏈協議的核心組件。但是,它們可能是智能合約或去中心化應用程序的核心組成部分。去中心化應用的例子包括 Augur 和 Brave,它們分別嵌入了 REPToken 和 BAT Token。這兩個 Token 都建立在以太坊平臺上,並採用了以太坊協議。

區塊鏈技術有很多層級——所有層級都是同時構建的。這些層級之間存在着循環和依賴關係。建立一個術語框架可以幫助我們推理整個體系的價值在哪裏,應該在何處投資,以及接下來需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