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年終盤點:區塊鏈媒體“夢想”並不是最初的夢想

出品 / 幣前線研究社(ID:bqx556)

文 / Oliver Lucas

**
**

2018.12.21 | 年終盤點

“過去與區塊鏈的靈光相會,只把痛處給我們留着,我們緩緩淌過神祕之河,而你卻已經一躍而過。”

“顛覆”一詞儼然成爲區塊鏈項目的標籤,而媒體又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和其他行業相比,區塊鏈媒體的行業週期要短得多,多則半年少則幾個月,年初從遍地撿錢到年末批量滅亡。

8 月召開的《中國首屆區塊鏈媒體社會責任論壇》上的一組數據顯示,從 2017 年 8 月到至今,新增的區塊鏈媒體和媒體高達 485 家,平均每天都會有一家區塊鏈媒體誕生其中。

從百花齊放到大範圍裁員、倒閉、轉型,區塊鏈媒體在短短的幾個月之內完完整整的經歷了另一種行業的一個週期。

回顧過去,許多人對於這個行業的印象都是:從業者魚龍混雜,職業操守不堪重負,大約有 90% 以上的區塊鏈媒體被認爲是騙子。

一 野蠻生長

媒體行業,可以說所謂的新聞消息是有限的,各大自媒體人還要拼時拼效應的創作與行文角度,自然沒有時間沉澱創新,於是其中媒體之中含有不少的魚目混珠、濫竽充數者在其中。

在今年年初,鈦媒體與鏈得得創始人趙何娟怒懟金色財經侵權鏈得得獨家文章,引起了區塊鏈媒體行業人的廣泛關注。趙何娟表示金色財經已經不止一次抄襲鏈得得平臺文章,並其中還曬出了多張圖片以此證明。

然而對於區塊鏈行業這個風口而言,區塊鏈媒體的野蠻生長,涉嫌抄襲的似乎還只是其中之一。作爲所謂的顛覆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風口,市場之內從來不缺乏惡意炒作,從中坐取漁翁之利的人。

此前,區塊鏈行業一些機構和“大佬”的隻言片語毫不避諱的誇大,渲染比特幣造福的神話,從而打着區塊鏈這個大旗實行傳銷騙局,發行空氣幣、資金盤等,而其中一些區塊鏈媒體也從中盲目跟風、唯利是圖、推波助瀾。

目前區塊鏈技術還在發展階段,很多商業模式並不完備,各個項目不夠成熟,然而在利益的誘惑之下,不少投資者相信一面之詞趨之若鶩,到最後發現被騙之後後悔莫及。

今年不少因爲媒體吹捧的項目,從輝煌到最後跑路。之前一則“一天募集事宜的天空連欺詐案”,可以說就是典型的惡意炒作。太空鏈項目團隊在私募白皮書中嚴重造假,利用白皮書進行誇大宣傳,來哄擡自身身價的目的,媒體誇大項目本身,導致不少投資熱深受其害,成爲了被割的韭菜。

區塊鏈本是一個技術,但卻正往概念之路上行走。作爲一種底層技術,區塊鏈將數字貨幣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演變成了一個全世界都爲側目的存在。但是,對於區塊鏈而言始終都是一種技術,它不僅能夠發幣,還可以與食品溯源、版權保護諸多行業發生聯繫。

然而,經過媒體的鼓譟和資本的推動之下,區塊鏈似乎正在演變成爲一個概念。區塊鏈其實只有在媒體的推動下才會真正走到大衆面前,但如今一些媒體普遍存在價值觀混亂,斷章取義,講述不實報道,爲許多創業者、投資者帶來不確定的消息。

二 亂象叢生

2018 年 3 月,有相關消息稱,一個 200 閱讀量的區塊鏈自媒體收 10 萬發稿費,而一位傳統財經記者做公衆號僅 20 余天,閱讀量沒有上前,就已經有 6 位投資人找到他。

據相關媒體透露到,在年初時一些區塊鏈的頭部媒體,月收入最高能達到 2000~3000 萬元,而其中貢獻最多的就是有償新聞。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已上線近百家區塊鏈媒體。月薪 3 萬招聘記者、6 萬招聘編輯,大手筆的招聘消息比比皆是。

目前區塊鏈媒體大多數是以資訊爲主,內容蘊涵行業信息、人物訪談、數字貨幣報價等,其中的消息真假對於普通人而言難以分辨;還有一些媒體的定位很明確,就是爲 1CO 項目宣傳站臺,從而希望搭上區塊鏈的風口狠狠賺一筆。

而對於網上流傳的“月薪 3 萬招聘記者、6 萬招聘編輯”的說法,一些傳統媒體人表示,“這其中不排除有些是自我炒作”。

據 IT 桔子數據顯示,區塊鏈媒體中尚未獲得投資的比例佔據 50.31%,獲得天使輪融資的比例佔 25.16%,獲得 A 輪融資的僅爲 8.81%。數據顯示,在今年三月期間,梅花天使創投投了深鏈財經、巴比特;Pre-Angel 投資了深鏈財經、中歐區塊鏈觀察;IDG 等投了火星財經;曹國熊的普華資本和傅哲寬的啓賦資本等也均有動作。

資本入場,亂象叢生。

三最初的夢想

曾經一個做記者的人表示到:“其實自己剛入行的時候,每個記者都懷抱着崇高的理想,願意爲挖掘真相而奉獻,可以犧牲陪伴家人和朋友的時間,放棄自我的需求,將對行業的信仰放在首位。”

然而到最後卻是,最初的夢想被現實一口“喫掉”。

楊浩(化名)是一家幣圈自媒體的創始人。其實他出身於傳統媒體,受過專業的新聞訓練,本來自己也並不贊成幣圈“割韭菜”的玩法。在今年年初,楊浩註冊了一個公衆號,準備“把專業媒體理念帶到區塊鏈行業當中”,但是自從進入幣圈、鏈圈沒過多久,在利益的誘惑之下,其心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他表示:“有錢爲什麼不賺呢?”很多希望爲 1CO 造勢的項目不斷上門“送錢,動輒幾萬幾十萬,而他們需要做的就僅僅只是幫他們發佈幾條推廣軟文而已。

在從其中獲得第一筆資金的之後,楊浩慢慢地開始淪陷其中,不僅不再避諱爲圈錢項目搖旗吶喊,甚至還收錢爲僱主充當“水軍”。

還有一些人表示:“這些錢我們不拿也會有其他人拿的。”

而一位幣圈自媒體的前負責人對幣前線研究社表示:“幣圈自媒體,說實在是媒體,但其實最後乾的卻是公關、營銷的買賣。它們靠着爲項目發佈軟文廣告、做宣傳維持生計。”

對於項目而言,如果要上交易所至少可能要花費幾百萬元,其中會有大約 30% 的用在媒體的宣發上。因爲區塊鏈是社羣玩法,以傳播獲取所謂的“共識”,所以媒體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除了交易所之外割韭菜最嚴重的一環。

在今年年初,圈內行情好的時候,自媒體對項目方的要價更是高的離譜:一片簽字左右的稿件動輒收費 1.5 枚比特幣,更甚至有自媒體開出一篇稿件 10 元的高價,其中包含了 50% 的法定貨幣,50% 的項目方 Token。即便如此,還是有許多項目追趕者上前。

對於投資者而言,“誇大、虛假的媒體宣傳”會影響他們的投資判斷。與科技媒體的讀者不一樣的是,區塊鏈媒體主要面向的是散戶,因爲這裏算是一個二級市場。所以,大部分自媒體的出發點並不是傳播區塊鏈相關的知識,而是想方設法的獲取散戶們的信任,並從項目方完成變現的手法。

自媒體其實也是利益鏈中的一環,似乎很難有人超脫,也就沒有當初的夢想。

區塊鏈年終盤點:區塊鏈媒體“夢想”並不是最初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