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狼」,歐鏈創始人趙微的業內稱號,這是趙微初中的綽號,沿用至今。這位生於 1984 年的成都人 18 歲考入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直至 11 年接觸比特幣之前,一直是嚴肅的學院派,等到 2013 年比特幣第一次大火的時候,老狼已經玩幣兩年,從時間上是毫無爭議的先行者,順理成章成了幣圈的 KOL。

幣圈一天,人間一年。面對日新月異的區塊鏈行業,2017 年的老狼終於按捺不住徹底投身其中,許多創業公司第一步是招一個寫代碼的,老狼也從原司請來一位技術專家,然後又挖來一位行政管理專家。一年時間老狼團隊聚焦在智能合約,反覆推演如果智能合約迎來爆發期,他們如何「切中要害」

最終他們瞄準了預言機(Oracle)方向。原因也很簡單:人們期待一個百萬級用戶的 DApp。而每個百萬級用戶的 DApp 勢必都需要預言機服務。

採訪老狼之前,鏈聞 ChainNews 對 Oracle 市場做了深入的研究,「爲智能合約提供鏈外數據的平臺」,是如今圈內對 Oracle 的主要定義。Oracle 引英語原意則代表預言的意思,「爲回答請求者的詢問而傳達神諭,做傳遞信息的哲人和信使」。顯然 Oracle 項目是中間層的服務,它會改變當前區塊鏈應用的開發模式,把鏈內外的屏壁鑿開,從而解鎖全新的 DApp 生態圖譜,培育真正能服務現實世界的區塊鏈應用。

Oracle 通過與各個項目的合作比如:菩提、天算等 Dapp 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瞭解 Oracle,首先需要了解它產生的背景。我們知道區塊鏈是生產關係的巨大變革。而區塊鏈在與現實世界中的數據就存在對接上的隔閡,鏈內和鏈外世界是不相交的兩個平行世界,區塊鏈急需處理這樣的問題,打通現實世界與區塊鏈世界的橋樑,通過跨越、過渡、實現鏈內鏈外數據的互通,從而確保現實世界數據在區塊鏈上的安全及不可篡改,透明公開。

本次採訪旨在通過歐鏈及其創始人趙微在預言機領域親身探索的深入思考,爲所有人揭開 Oracle 的面紗。

Oracle 不是販賣數據,而節約資源

鏈聞:爲什麼區塊鏈世界 / 體系需要 Oracle 服務呢?

趙微:我們知道在區塊鏈中,區塊鏈特性的智能合約它只能被動的響應外部世界的請求,它並沒有想象的那麼智能。

假設在區塊鏈體系的租房 DApp 上,租客與房東達成了租賃協議,其中有一個智能合約規定,在退房時,如果租客弄壞了客廳的小米 9A 電視,則需要按退房當天小米官方的價格原價賠償。轉眼到了退房的那一天,租客在 DApp 上點擊一鍵退房,DApp 自動下發指令讓客廳的小米 9A 電視自檢(確認是否損壞),因爲租客在使用過程中,確實弄壞了小米電視,導致自檢結果觸發了智能合約中的賠償條款,很不巧的是,當天小米天貓旗艦店正在做活動,比小米商城要便宜 300 元,此時智能合同賠償金額要以哪個價格爲準?

按照我們傳統的思路,智能合約會發起一個外部請求給第三方小米(假設小米提供了一個外部查詢接口),然後根據這個接口返回的價格,執行智能合約,但這樣做會遇到以下問題:

1、由於區塊鏈是基於共識機制的系統,假設有 10000 個礦工,需要礦工們對賠償額度(小米電視 9A 的價格)達成一致,纔能有效執行,而每個礦工的智能合同是獨立執行的,這樣 10000 個礦工就會分別向小米系統發送價格查詢請求,不僅效率低下,還會形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2、如果礦工的網絡狀況各不相同,造成延遲,一旦小米官方的價格正好有波動,就會導致礦工們獲取到的價格各不相同,無法形成共識。

這時候就需要一個 Oracle 了,Oracle 是一種可信任的實體,它通過簽名引入關於外部世界狀態的信息,從而允許確定的智能合約對不確定的外部世界作出反應。

Oracle 具有不可篡改、服務穩定、可審計的特點。

鏈聞:預言機如何獲得鏈外信息的授權?

趙微:獲取數據是一個十分漫長的事情,或者說這是一個動態的工作,任何一個項目在初期,理性上都不應該過分涉獵太私人的數據,而應該用力彌補鏈外世界的不確定性。

現實世界是非確定性的(在某種程度上),事件沒有發生的特定順序,這會造成透明度方面的問題。數據點在現實世界中可以在任何時段任何地點生成並理解,這提供很大的靈活性,但卻很難與區塊鏈世界溝通。

比如你想從某些交易所中獲取 ETH/USD 的最新成交價格,數據傳送者(Data feeder)會從這些交易數據中返回折中計算的成交價格。這個數據傳送者也會整合不同的數據來源並達成共識獲取平衡的交易價格。

Oracle 只有先解決了這些無隱私的公共數據的不確定性,真正成爲可靠的信任工具,才能進一步讓個人將私人數據授權,這是個逐步信任的過程。歐鏈還處於這個階段。

鏈聞:對於 Oracle 這個商業模式,現階段會不會太早期?你如何看待它面臨的政策風險?

趙微:首先預言機非常重要,就算是古代的神話故事也不能在沒有任何信息源的情況下憑空產生。智能合約的觸發和運行不能沒有數據源。沒有這種提供外部信息的平臺,智能合約只能應用在少數地方,實用性也會大打折扣。

一旦有了這些預言機系統,智能合約幾乎可以應用在現實世界的每個領域。一旦數據被傳入區塊鏈,便可以作爲執行合約所需的輸入或者提供使用案例,其帶來的改變對大多數行業來說都是顛覆性的。

所以現在不是 Oracle 是否面臨風險,而是不論官方是否保守,Oracle 服務都勢必將出現。Oracle 看似是區塊鏈時代的新概念,其實在過去的時代中,這種信任平臺也以其他形式存在,它是一種需求,不是某種「Plan B」。

鏈聞:您能解釋一下歐鏈自主的 PoRD 共識機制嗎?爲什麼這樣設計?

趙微:就好像剛纔提到的鏈外世界的不確定性,外部世界的數據去論證真假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因此我們(歐鏈)採用 PoRD 機制(聲望+代幣獎勵),通過使用一個有效的獎懲手段,去抵禦惡意的數據饋送,從而確保上區塊鏈的數據是真實可信的,或者虛假信息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歐鏈預言家(Data feeder)會使區塊鏈社會變得更加有活力,從而產生更多豐富的可能性,用戶通過支付 OCT 來獲得 Oracle 服務,從而實現在歐鏈上的閉環流動。

鏈聞:歐鏈如何規避中心化的質疑?

趙微:首先,我必須承認,預言機本身是中心化的,區塊鏈發展到現在,接近第十個年頭,其實我們也逐漸發現,任何一個項目都不可能完全的去中心化,而是介於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間,一體兩面。

面對中心化的質疑,一方面我們對預言家(Data feeder)設計了聲望+代幣獎勵的機制,去「懲惡揚善」,雖然預言機是中心的,但是 Data feeder,這些提供數據的用戶卻是基於一套「憲法」去中心的,也就是我們的 PoRD 共識機制。

另一個方面,爲了避免單一 Oracle 的中心化,我們就設置多臺 Oracle 提供服務。

其實在絕大部分情況下,一臺預言機已經足夠,但在處理重大資產時,如果一臺預言機並不能保證完全可靠,我們提出了多臺預言機的解決方案,比如設置 5 臺預言機,如果其中有 3 臺或 3 臺以上給出的價格一致,則向區塊鏈發起一筆攜帶此價格備註的交易。這種由多臺單一預言機組成的多重模型又被稱爲預言機網絡。

而這兩種不同形態的預言機模型,也被分別稱爲單一模型和多重模型(預言機網絡)。這也是 Oracle 行業普遍認可的解決方案。當然,中心化是不可避免的,相反絕對的去中心化就會造成資源浪費。

Oracle 是一個龐大的未來

鏈聞:您大概什麼時候接觸區塊鏈?爲什麼看好預言機這個方向?

趙微:2011 年開始接觸比特幣,早期也參與過比特幣挖礦,當在顯卡沒法繼續挖礦的時候,就不再看好比特幣 POW 算力越來越集中的趨勢,並開始關注 POS 共識機制。也算是由幣圈轉入了鏈圈,看到了區塊鏈世界的另一面。

爲什麼看好 Oracle,其實一句話就能說明白:區塊鏈技術確實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要允許你去解決纔是如今的問題。

鏈聞:預言機的盈利方式?

趙微:我們現在確實是在燒錢做,這是一種用戶培養,在歐鏈的認知裏,Oracle 市場在未來一定會出現更多的細分,這是市場發展的規律,在歐鏈的白皮書裏,我們給了四個市場方向,預測市場、保險市場、智能投顧和體育競猜,但是事實上 Oracle 的市場範圍遠不止如此,在未來,可能會出現專注做比如體育競猜的 Oracle 服務項目,而歐鏈因爲進入市場較早,就擁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和應用場景,人們期待一款十萬級甚至百萬級用戶的 DApp 出現,也相應的給了 Oracle 龐大的盈利空間。

鏈聞:對於預測市場,歐鏈爲什麼不選擇直接做類似於天算和菩提這樣的前端應用,而選擇做預言機市場,未來是否會推出預測類 DApp?

趙微:(微笑)我們並沒有這樣的打算,事實上我們和天算是合作伙伴(鏈聞 ChainNews 後續將對天算進行獨家專訪),在 Oracle 這個方向上,我們既貪心又節制,與其自己去做一個預測 DApp,我們更願意去發現這樣的項目,去合作,甚至去孵化。

鏈聞:是針對預測類 DApp 做孵化嗎?

這種孵化是不侷限於預測這個方向的,因爲 Oracle 不單單針對預測應用提供服務,一切 DApp 都需要鏈內外的數據交換,他們都可能是歐鏈的孵化目標。事實上我們已經在孵化一些優質的區塊鏈項目了。

鏈聞:歐鏈還有哪些產品矩陣的佈局?它們是否都基於預言機這個整體佈局?

趙微:歐鏈的核心是預言機,也就是 Oracle 服務,這是我們成立這家公司的初衷,但是我們性質上 Oracle 是 2 B 的,我們在 2C 的角度上,也佈局了一些產品,比如我們發現在智能合約生態裏,C 端用戶沒有很方便的途徑來使用分佈式應用 DApp,於是啓動了 PocketEOS 的項目,它有這樣的功能:資產管理的錢包,更重要的是 DApp 應用商城,我們希望未來 DApp 用戶可以很方便的通過 PocketEOS 使用智能合約應用。PocketEOS 是基於 EOS 的一個 DApp 商城,目前已經有數百個社區志願者在幫助我們進行測試。歐鏈自己在這個 DApp 平臺裏做了一款應用叫「有問幣答」,可以懸賞提問。

鏈聞:可以看出,基於 Oracle 的 DApp 培養和孵化,是歐鏈明確的商業戰略。

未來不可預測

鏈聞:您如何看待 EOS 最近出現的問題?是否對歐鏈帶來了影響?

趙微:(微笑)如果你說最火的區塊鏈項目是什麼?想都不要想,肯定是 EOS,我也攜帶歐鏈團隊組隊 OracleChain 去競選 EOS 節點了,代號就是 OracleChain。(股票代碼:oraclegogogo)

參與是最安全的選擇,歐鏈是基於 EOS 的鏈外數據上鍊的數據服務平臺,這個服務是涉及鏈外數據的智能合約能夠成立的前提。一年前,我們團隊的三個創始人主要翻譯了 EOS 白皮書。

EOS 它能否成爲超越以太坊的下一代公鏈,依然面臨很多質疑和不確定性。不過,歐鏈團隊是技術出身並不在意這一點,我們的想法是做「第一個喫螃蟹的人」。

事實上,在 360 曝出 EOS「史詩級」漏洞的第二天,我們就和 360 簽署了合作協議,這個行業需要時間,接受質疑,未來不可預測,穩步向前。

鏈聞:歐鏈現在的團隊規模和一年內的目標?

趙微:未來,歐鏈希望成爲智能合約應用的底層技術平臺級的服務商,很快,歐鏈將推出更大的開源計劃,希望更多開發者加入。目前,團隊的所有工作都是建立在 EOS 上面的,但這並不是爲別人打工,在爲 EOS 做貢獻的同時,也在爲自己獲取用戶,利益和生態高度重合。

鏈聞:歐鏈是否有做公鏈的打算?

趙微:未來不可預測。

讓世界與區塊鏈互聯

2018 年 6 月 10 日,歐鏈攜手螞蟻礦池召開「2018 全球 EOS 開發者大會」。OracleChain CEO 趙微、火幣礦池負責人曹飛、EOSLaoMao 發起人老貓、EOS 引力區聯合創始人李萬才、火星財經技術合夥人許波、EOS Pacific 創始人楊揚、清華大學「青年千人」張超教授、清華 x-lab 主任鍾宏、360 安全專家彭峙釀、未來版權 CEO 趙聆言等嘉賓,以及全球範圍 20 多個項目團隊、數十家媒體,共同探討 EOS 生態發展與技術方向。Block.ONE CTO Daniel Larimer (BM)、Block.One 產品副總裁 Thomas Cox 遠程視頻參與了大會。

「2018 全球 EOS 開發者大會」是首次由多國團隊參加、專注於技術開發的線下 EOS 生態大會。作爲 EOS 圈內技術派代表,OracleChain 主辦了本次大會。OracleChain CEO 趙微表示:

資本與社區在 EOS 生態中固然是重要的,但開發者更是生態的靈魂。如果沒有優秀的開發者投入生態建設、創造出色的落地應用,那麼 EOS 只是空氣。

「開源」是本次大會的主題之一,嘉賓大都是 EOS 生態中貢獻出開源項目的團隊負責人。趙微表示:

開源是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只有充分開源與開放的區塊鏈項目,才能夠得到社區的更大支持,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加入生態中來。

歐鏈於行業中的諸多行動亦可見歐鏈的願景「讓世界與區塊鏈互聯」並非空談。

鏈聞 ChainNews:有謠言買入,有新聞賣出。


鏈聞作者:一二三巳
版權聲明: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 鏈聞 ChainNews 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