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並標星東塗西抹

每天 3 次,打卡閱讀

講述趣味性知識性的科技時事

思維與科技初次碰撞 浮世繪下 AI 紀元淺窺一角

1956 年 6 月,來自全美各地的數十位科學家和數學家聚集在達特茅斯學院的校園裏開會。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住進了紅磚牆的漢諾威酒店,然後漫步穿過這座著名的校園,來到數學系所在的頂層。

思維與科技初次碰撞 浮世繪下 AI 紀元淺窺一角

在那裏有一羣穿着白襯衫的人已經開始討論一門“奇怪的新學科”。事實上,它當時甚至連名字都沒有。一位科學家的遺孀格蕾絲·索羅莫諾後來回憶說 :“對於它到底是什麼,如何進行研究或者怎麼稱呼它,與會者的意見都不一致。”

從控制論到邏輯理論,這些討論持續了數週時間,氣氛讓人覺得越來越興奮。最終,科學家們探討的是如何創造可以思考的機器。

這次所謂的“達特茅斯研討會”開啓了數十年來對 AI 的探索。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這一追求步履蹣跚,經歷了幾次“寒冬”,AI 似乎走向了死衚衕,讓人感到失望。

思維與科技初次碰撞 浮世繪下 AI 紀元淺窺一角

而半個多世紀之後,當年似乎並不被看好的 AI 領域上取得的進步甚至讓在該領域工作的科學家感到震驚。甚至曾經只存在於科幻電影中的技術,正在現實中誕生。狹義 AI 正變得無處不在。而且近年來幾乎有名的科幻大作像是《銀翼殺手》以及《移魂都市》等都富有很強的哲學論題在裏面。

而最近阿婆比較感興趣的是最近社羣裏被討論的熱火朝天的一個問題:從科學角度出發,人類 AI 化是否會對人類的社會結構發生變化?那麼 AI 化的人是不是人?

思維與科技初次碰撞 浮世繪下 AI 紀元淺窺一角

可想而知的,前半個問題幾乎所有回答者都出奇的一致。如果人類能做到 AI 化或者半 AI 化,無疑生命週期枷鎖就會被打開,突破理論生命極限值似乎不是問題,而且對外信息接收和交互無疑會更加方便。“基因鎖”這種聽起來就高大上的東西沒準以後真會在現實中被複制。

你以爲這樣就結束了?不不不,阿婆也說過了回答一致的是這個問題的前半句。問題就在於後半句,AI 化的人是不是人?人類在什麼程度的 AI 化下才能被稱作是人?如何判斷人類 AI 化後原來思想不會被人工 AI 代替?

**
**

思維與科技初次碰撞 浮世繪下 AI 紀元淺窺一角

其實提到人類需不需要 AI 化這個問題,肯定就不可避免地就會衍生出人類思想更重要還是肉體更重要的問題。那麼在這裏阿婆斗膽向大家請教幾個問題。

1、失去思想的植物人是不是人?是否可以通過 AI 化使其甦醒?

**
**

2、呱呱墜地還不具有自我思想的嬰兒是不是人?如果從嬰兒誕生起將 AI 植入其中,是否可以保證 AI 不會進步蠶食其本體意識?

**
**

3、思想高度非常低的原始人是不是人?是否可以通過 AI 化使其轉化思想?

**
**

4、假如意識可以上傳,將人的信息 (意識) 上傳到設備上的過程中出現故障,導致信息被複製成了三份,那麼哪一份纔算原來的人?

就阿婆個人認爲,將人 AI 化在邏輯上就不成立,AI 化後的人不太可以劃分到“人”的範疇裏。但作爲科幻迷而言,這種理論性命題簡直就是饕餮大餐,介於各方腦洞和分析討論後,阿婆也斗膽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思維與科技初次碰撞 浮世繪下 AI 紀元淺窺一角

個人愚見,這是一個僞命題,因爲人這個字有多重標準。首先,人是一種靈長類人科人屬動物,這是最基本的解釋,是我們的生物學屬性。如果放棄了這個屬性,那絕對不再是人。而阿婆覺得這個命題討論很重要的一點可能是多大程度下的人類 AI 化才能保證其繼續保證“人”的這個自然屬性。也就是說維持生命過程中的連續性而不是思想或者肉體的區別。但是後者似乎是可以經過論證的,當然只是理論上。

由此我們來進行以下幾個思想實驗:

1、假如我抽取你的記憶和思考能力,讓你變爲一個無法思考和記憶的“癡呆”,那麼這還是你嗎?我想顯然是,但這就反對了人的存在指思想的存在。

**
**

2、如果我是上帝,我沿着一個平行宇宙的時間軸把人的進化進程加快—這個宇宙中的人進化的終極方向是肉體能量化,即一團攜帶巨量信息的能量便是一個個體,但是這種個體是由原始的人類一步步進化來的,在整個人類物種生命史上沒有斷裂過,那麼這時候你還是你嗎?我想是的。但這就反對了人的存在是肉體的存在。

自相矛盾的驗證方法對不對?但阿婆仔細一想,好像莫名覺得似乎又哪裏不對但又說不出來的感覺。

思維與科技初次碰撞 浮世繪下 AI 紀元淺窺一角

至於植物人問題,雖然生物學上植物人仍然是人,但很可惜,現在國際上有些國家已經讓安樂死合法化了,認爲植物人沒有人權,可以由家屬決定病人生死。那麼經過 AI 化後成功甦醒的還是擁有原來那個人格的獨立個體嗎?如何才能證明他是真的他而不是一具會行走的高度人工智能機器人?

當然前一個問題是爲了解決醫療負擔,舉個近一點的例子,如果你有親人得了精神分裂,你就會覺得你認識了很久的人變得非常陌生,因爲那個人的行爲已經不像人,你會變得不再關心對方的生死,這是社會上的一個普遍現象,大部分這類患者都會自生自滅,安排他們進療養院,那裏的護士也不會把他們當成人來看待。

那麼精神病患者是否享受人權呢?殺害精神病患者犯不犯法?或者說一個匪徒突然闖進醫院殺死一個植物人,他構不構成殺人罪?他會不會受到“殺人”的道德譴責?

思維與科技初次碰撞 浮世繪下 AI 紀元淺窺一角

所以說又回到我們之前的討論,生命體徵更重要,還是信息的獲取和傳遞更重要。人類 AI 化方便並且加速了外界信息的獲取和傳達,但 AI 對於本體的思想佔據又決定了其生命體徵是否存在。其實阿婆覺得認爲生命其實就是在不斷的傳遞着自己的信息,信息在,文明就在 。當然這裏的信息意義較廣擴,包括小到一個石板上的刻痕,大到每個人自身就是宇宙規律。

有趣的是幾乎所有思考這個問題的人都莫名一致地認爲思想更重要,但是人的思想是要在人的肉體上才能夠長久維持,健全的肉體承載健全的靈魂,人形是十分重要的,長久保持着異形態的軀殼會潛移默化的扭曲人心,或者說 AI 和本體意識長久共存或許一方會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消磨另一方。也可以理解爲雞和蛋的問題,沒容器的水只能灑在地上,空杯子不解渴。但是失去水後杯子的意義似乎也不是那麼明確。

思維與科技初次碰撞 浮世繪下 AI 紀元淺窺一角

至於上面的三個問題,阿婆倒是聽取總結了一下幾個朋友的看法。

1、失去思想的植物人是不是人?是,起碼在生物學的意義上是,成爲植物人的原因很複雜,所以,腦物理損傷永久失去思維就不算了(如腦前額葉切除),僅僅是無法與外界交流當然算,起碼在這方面植物人 AI 化大部分人都持肯定態度。

**
**

2、呱呱墜地還不具有自我思想的嬰兒是不是人?,是,嬰兒是具有自我意識的,這個概念還是有的,即使是很薄弱。在這種情況下的 AI 植入並不可取,至於 AI 替代思想的情況,至少目前爲止 AI 並不能做到真正的自主,而是基於當前環境下的大數據運算。所以如果運行無論多麼複雜的程序,結果都是提前被寫入程序的,所以至少目前而言不會出現如此不可控的情況。當然阿婆認爲如果想驗證這個實驗的話無疑也十分可怕。

**
**

3、思想高度非常低的原始人是不是人?廣義上的人,沒有問題,有情智慧生物都是人。但是 AI 化後知識改變了他們對於外界思考的認知,一旦思維改變,廣義上依舊沒有問題,但實際上內在可能已經完成了轉變,也就是那種“明明認識這個人但感覺很陌生”的感覺。

**
**

4、假如意識可以上傳,將人的信息 (意識) 上傳到設備上的過程中出現故障,導致信息被複製成了三份,那麼哪一份纔算原來的人?這個問題引起的爭議比較多,普遍的問題是原體去哪裏?信息被複製成了三份,加上原體就是四個,原體纔是原來的人,後面 3 個複製體,雖然也是人,但是不是原來的,但也有很多人說原體加不加無所謂,因爲後三者不具備身體,只存在意識,比如在電腦硬盤中。

思維與科技初次碰撞 浮世繪下 AI 紀元淺窺一角

其實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方向去理解。從科學上講,人是以肉體爲標準,判斷你是黑人還是白人還是黃種人還是外星人還是機器人,評判標準是你的體貌特徵,而不是你腦子裏想的什麼。普通人的身體反饋是基於化學,機器人的身體反饋是基於電學,雖然機器人和普通人可以對某一事物有相同的認識,但機器人是無法體會普通人喜怒哀樂是什麼感覺,普通人也不知道機器人充電時是什麼感受,就像你永遠也體會不了你家貓玩尾巴時貓的尾巴是什麼感覺。

而意識形態上則不一樣,又可以完全不依賴科學依據下定義,比如一個壞人無惡不做,就算外貌是人,但是你也可以判斷他不是人。同樣的,道不同不相爲謀,當一個人與你的意識形態相悖到不可兼容的時候,你和他也互不爲人。反之也是同樣的,就算身體構造不同,也可以互相承認,當成同類(人)看待。

思維與科技初次碰撞 浮世繪下 AI 紀元淺窺一角

總而言之,人這個字在科學和意識形態有着不同的含義和定義,這兩種定義不衝突,因爲不可比。人這個字的出現,本就是因爲我們作爲智慧生命體,用來定義自身、用來分類的詞語。你想怎麼分類,你想認同誰,你覺得你是站在那一邊的,不同的答案,人就有不同的含義。AI 化的弊端無非是模糊了“人”的界限,這也是爲什麼很多人反對所謂將人機械化。除了安裝假肢。

舉個栗子,假如未來世界,人進化出了一種非人形的全身機械的形態,但是也有一羣人堅持原始的肉體,無論是科學上還是意識形態上,這兩夥人都可以稱自己爲人,稱對方不爲人或新(舊)人類,他們可以爲了佔據正統之名大打出手,也毫無問題。

生命活動過程中人的細胞在不斷的增殖和死亡,組成人體的細胞在不斷更新,這麼看的話小時候的你和現在的你也不是同一個個體。但實際上你們是同一個個體,爲什麼呢,因爲你的生命在時空上是連續的,同理 AI 化之前的你和之後的你也可以如此來評判,兩者並不衝突。

思維與科技初次碰撞 浮世繪下 AI 紀元淺窺一角

如果用 AI 或機械元件來一步步替換人體組織器官的話,就像上面說的,裝一支機械手臂,你還是你,再裝個機械大腿,也還是你。那麼到什麼程度你纔不是你呢?重點在於替換的過程中,你的生命不能中斷。如果我在用機械 AI 腦替換人腦的時候,你死去了,但裝入攜帶你信息的機械腦之後你又“活了過來”,那阿婆認爲這時的你就不是你了。雖然醒來的人所想所知和原來的你一樣,社會關係也一樣,但你的生命在時空上的連續性在那之前已經中斷了。冷酷點講的話人就是肉做的機器,有機物質堆積而成的機器,只要科技足夠先進,就能把這臺有機物質組成的機器修好。細胞就是一臺微型的機器,只要能完全理解細胞的運作原理就能修好細胞,使其重新開始工作。人體是由細胞組成的,能復生細胞就復生整個人。 但雖然組成人的所有基本粒子(原子層面)都是一樣的,但我在用這些粒子組成一個我,這個人依然不是我,因爲他和我沒有時空上的連續性。

思維與科技初次碰撞 浮世繪下 AI 紀元淺窺一角

(機械義肢)

AL 化的人,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與實際上的人並沒有區別,但我們作爲人類本身,應當意識到他們完全不是我們,更不能代替我們而存在,這是一個物種應當具有的危機意識。無論如何,一切都是假設。要想做到《底特律:變人》這樣的 AI 覺醒的程度的話,至少要將目前人類的科技水準向後推一個世紀左右纔有可能。但無論如何,人類 AI 化這個命題已經擺放在了我們的面前,至少部分 AI 化已經有過先例。

思維與科技初次碰撞 浮世繪下 AI 紀元淺窺一角

說了這麼多,杞人憂天其實也沒什麼用。至少當下世界對於 AI 的研究投資只會增加不會減少,AI 化在各領域的發光發熱在近年來明顯可以看到是個大趨勢。

至於這樣的研究是好是壞,誰知道呢。

文 | 阿婆

思維與科技初次碰撞 浮世繪下 AI 紀元淺窺一角

思維與科技初次碰撞 浮世繪下 AI 紀元淺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