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凝視比特幣的時候,比特幣也在凝視着你 (1)

(圖片爲劉教鏈的比特幣投資俱樂部活動照片)

週六在不負酒館的活動來了很多新朋友。新老朋友展開了交流和碰撞,是這次活動不同於以往的地方。感謝所有踊躍發言的朋友。交流會打開視野,碰撞能促進思考。可怕的不是不知道、不理解,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當我們通過交流發現,居然有人會有如此不可思議的、我完全無法理解的想法和觀點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思考,爲什麼有人會和我想的不一樣。接下來我們會走上兩條道路,一條道路就是不再深究,繼續固守自己的想法,另外一條道路就是打開好奇心,去了解、去探究爲什麼,然後就可能發現另外一個世界。

以下是我記得的一些有趣的點。

問題:比特幣究竟有什麼使用價值,實際價值,或者,對實體經濟有什麼積極作用?

這個問題是一個直指核心的好問題。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卻需要很大的篇幅。這個問題的難點不在於比特幣,而在於“價值”。什麼是“價值”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價值觀問題。我們不能苛求每個人都有一樣的價值觀,所以我們就不能苛求我基於我的價值立場的闡述能夠打動或者說服任何一個人,除非對方和我已經建立了基本一致的價值觀念和價值邏輯。下面我們用極簡的篇幅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個層次。姑且使用模糊的“價值”的意思,我們可以用美國信託機構灰度(grayscale)所闡述的比特幣的三個方面的價值來作爲回答(詳見我的舊文《華爾街機構從這三個方面闡述比特幣的價值》[鏈接])。這三個方面是:

第一,價值存儲(store-of-value)。(對抗通脹 —— 超過其他所有資產)

第二,全球交易網絡(global transaction newtork)。(以數字形式低成本、遠距離傳輸價值 —— 傳統資產無法做到)

第三,全球分佈式賬本(global distributed ledger)。(快速結算 —— 遠超今天的法幣全球結算系統)

第二個層次。比特幣到底有沒有使用價值?顯然,我們可以說比特幣的使用價值就是它自己作爲價值存儲的價值。我們也可以說比特幣沒有使用價值,但是它有一個天生的交換價值,就是去購買比特幣網絡的價值轉移、全球結算的服務。正是由於後者,比特幣被 SEC 定性爲所謂的“實用代幣”(utility token)而不是“證券”(security)。

比特幣有沒有價值支撐?比特幣網絡自身的非物理、遠距離價值轉移能力就是比特幣價值的支撐。比特幣不是信用貨幣,不需要靠外部的第三方力量支撐。比特幣靠自身的能力支撐自身的價值。

第三個層次。黃金作爲貨幣的價值和其作爲電子工業金屬的使用價值是格格不入的。房子作爲抗通脹的價值存儲的價值和其作爲居住場所的使用價值也是格格不入的。當我們從使用價值的立場去看待其貨幣化後的溢價,我們會誤以爲貨幣化溢價是由其使用價值生髮的。這是一種人腦的思維缺陷。從邏輯上,由於某些性質 A,導致了它們具有了使用價值 B,以及貨幣化溢價 C。A => B,A => C,但是我們卻產生了 B => C 的幻覺。

我們一旦懂得了比特幣之後,我們就會從這個幻覺中走出來。當我們站在貨幣化溢價的角度去反過來看其使用價值時,我們會發現使用價值變成了黃金或者房子的外部性。而且這種外部性是正外部性,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正外部性(比如房子)。這就很糟糕。我們需要這種正外部性,但是卻不得不忍受它昂貴的貨幣溢價。

我們今天的全球法幣體系是一種脫錨的,或者建立在假想的錨(美國的國債,實際上可以無限增發)的基礎上的不良貨幣體系。其他所有國家的貨幣,要麼是美元的影子貨幣(包括我們),要麼脫離了美元的錨(委內瑞拉那種,死得更快)。這個體系從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來已經越來越顯出其問題。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就說過,當代法幣體系給我們造成的問題,比給我們帶來的好處還要多。

在人類整個歷史上,恪行金本位的幾百年,是生活幸福、科技創新、人文昌盛的時代。當代法幣體系,給全世界人們帶來的只有疲於奔命、貧富懸殊、人文不興、科技停滯。當代法幣體系驅動人們拼命奮鬥的幾十年,人類的基礎科學發展已經接近完全停滯,我們的科技進步不過是在喫愛因斯坦那個年代的科學家們遺留下來的老本,我們的創新幾乎都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其中尤以互聯網爲典型代表。記不得是 OECD 還是 IMF 曾經做過一個統計表明,互聯網的發展對世界經濟的發展貢獻甚微。搞互聯網的都知道,互聯網不搞生產力,互聯網搞的是生產關係。商業模式的創新,搞得是轉移財富,而不是創造財富。沒有什麼比把別人兜裏的財富掏到自己兜裏來更快。互聯網是更牛逼的房地產。如果所有的實體企業都不幹生產製造,都去蓋房子了,經濟肯定要出問題。現在,他們不羨慕蓋房子的了,他們都一窩蜂去搞互聯網了。是他們真的追求科技進步去了,還是不思主業搞資本運作去了?

比特幣,電子黃金,就算是對法幣無限膨脹產生一點兒約束作用,也會大大有助於我們迴歸良性貨幣體系,尊重公平,尊重勞動,尊重財富創造。公平,就是誰創造的財富誰佔有,而不是充斥着“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的佔有和剝削。全球頂級 3 大富豪個人財富總和等於最貧窮的 50%(35 億人)的財富總和,不是他們多牛逼,而是這個非常不公平的體系造就了他們。巴菲特的牛逼,不過是他佔有的(別人創造的)財富給他帶來的幻象和光環而已。看不透這層幻象的大多數,一生只是韭菜的命運。

所以,比特幣的成功對實體經濟有沒有貢獻?不僅是有貢獻,是有太大、太大的貢獻。這份貢獻的價值,超過一百個諾貝爾獎。因爲,它的成功,將讓我們得以找回失去已久的美德。世界經濟和金融將會更加公平。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將更加幸福、安寧。

(未完待續)

(公衆號:劉教鏈)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加密貨幣爲極高風險品種,有隨時歸零的風險,請謹慎參與,自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