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終於要面向公衆發售了。

不過,Telegram 這一次是採用的 lEO 模式,在加密貨幣交易所 Liquid 上架,向有限國家的用戶限量發行。根據 Liquid 官方信息,即時通訊應用 Telegram 代幣 GRAM,將於(UTC 時間) 7 月 10 日上午 8 點開始在加密貨幣交易所 Liquid 上獨家首發。

作爲獨家首發平臺,Liquid 也將給平臺用戶讓渡一系列福利,持有 Liquid 平臺幣 QASH 的用戶將獲得更多折扣,持有平臺幣 QASH 越多,折扣力度更大。

有意思的是,這次公開發售,似乎並沒有直接與 Telegram 官方達成協議,而是由一家亞洲最大私募買家發起。加密交易所 Liquid 頁面的相關信息顯示,組織這次代幣銷售的系 Gram 亞洲最大持有者,來自韓國的組織 Gram Asia。這是 GRAM 首次面向公衆的限量發行,用戶可以使用美元和 USDC 認購 GRAM,但不對美國、日本和加拿大的用戶開放。

目前尚不清楚代幣 Gram 的銷售價格和具體數量,但根據私募價格來看,應該不會低於 1.37 美元。「Gram 代幣銷售是 TON 的第一步,我們希望通過與 Liquid 合作將公開銷售機會帶給所有投資者」Gram Asia 創始人 Dongbeom Kim 表示。「而之所以選擇 Liquid,是因爲它是合規的交易所,能夠保護用戶」Gram Asia 創始人 Dongbeom Kim 補充到。

原文標題:《融資 117 億,如今 Telegram 的 lEO 卻是一次大鯨出貨?》
作者:小萍

混亂失控的二級市場和李鬼騙局

的確,合規很重要,特別是對於局面混亂的加密貨幣行業來說,而 Telegram,又屬於這個行業中的頂級明星項目,於 2018 年打破區塊鏈融資記錄。

Telegram,是史上募集資金最多的區塊鏈項目,加上頂級投資人的加持而備受關注,而原計劃的公開銷售取消之後,讓散戶投資人更加「飢渴」想要上車,想要從中分得一杯羹。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這給了那些詐騙犯提供了機會,場面一度失控:二級市場的繁榮和拋售,假冒李鬼網站和詐騙橫生,多人上當受騙,讓這個備受矚目的項目蒙受污點和質疑。

融資 17 億美金的 Telegram,項目進度能否如期完成?史上募集資金最多的區塊鏈項目 Telegram

Telegram 於 2013 年由 Durov 兄弟創立推出,爲隱私和安全而生,免受政府審查監視而爲人熟知。2018 年 1 月和 3 月,Telegram 分別通過兩輪融資成功募集了 17 億美金,包括紅杉資本、Benchmark、KPCB 在內的頂級風投和國際投資機構都有參與。

根據最初白皮書的計劃,本是計劃向私人投資者和公衆分別出售 6 億美元,一共籌集 12 億美元。然而,憑藉 2018 年上半年加密貨幣市場牛市的東風,這個額度提前而且超額完成了。而且,爲了規避美國 SEC 對 ICO 項目監管所帶來的法律問題,在 2018 年 4 月,Telegram 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宣佈取消面向公衆的 lCO。取消了 lCO,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普通人再也無法投資這個代幣了。

然而,錢多的項目,騙局從來不缺席。

作爲最大的加密貨幣社羣聚集地,點對點加密即時聊天應用 Telegram 涉足區塊鏈領域具有先天的優勢,加上頂級投資人的背書,史上最大募資項目等光環加持,導致公衆對 Telegram 的預期和需求到底非常旺盛。

當時需求到底有多旺盛?

看看爲「需求」而生的各類李鬼網站和騙局可知一二。

2018 年 2 月 28 日,一家名爲 Telegram Open Network Limited 的公司在英國以 Telegram 創始人 Pavel Durov 名義註冊,對外稱實收資本 11.3 億美元,隨後被 Telegram 官方推特打臉,稱其完全是騙子公司。

融資 17 億美金的 Telegram,項目進度能否如期完成?

此外,一系列 Telegram 的李鬼網站也相繼上線,根據 Coindesk 的統計,截止 2018 年 3 月,至少出現 9 家以 Telegram lCO 的名義進行詐騙募資的網站。佼佼者之一,是一家域名 Gramtoken.io 的網站。在短短兩週內,騙得超過 500 萬美元的資產。而其爲了獲得投資人的信服,複製粘貼了包括項目路線圖、團隊成員等在內的官方白皮書中的大量內容,看起來真的是如假包換。

另一家域名爲 Ton-gram.io 的詐騙網站,其關聯網站的相關錢包地址顯示,詐騙了 30,000 美元的以太坊,受騙者超過 70 人。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李鬼騙局,這些盲目尋求上車機會的投資人,自然是啥也沒撈着,白白損失了財產。但是,想要投資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從早期投資人那裏購買代幣。

公衆對 TON 的狂熱預期,加上早期投資人 50% 折扣的購入價格,催生出一個繁榮的 TON 的二級市場。並且,從這個二級市場中獲得鉅額的回報的人不在少數。

根據 TechCrunch 報道,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有賣家以 1.3 美元的價格尋求出貨 TON,作爲早期私募投資人,其購入價格大概是 0.37 美元,算下來大概是 3.5 倍的收益。對當時略微降溫的加密貨幣行業而言,這個回報率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這樣的交易不在少數,很多 TON 的早期投資人以不同價格在二級市場中出貨變現,並且還出現了專門撮合買賣交易的掮客,他們從中也賺了不少錢。

又一次出貨套現?

取消面向公衆的 lCO,雖然避免了來自監管方面的審查和壓力,但是,Telegram 後面的路走得並不順暢。面對二級市場紛紛出貨套現,場面曾一度失控。根據一位消息人士透露給 TechCrunch 的消息,Telegram 官方對此是知情的,但他們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官方也沒有出面,原因在於,加密貨幣市場中的現行法律監管處在一種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帶。

有意思的是,最近這次 Gram 上架交易所 Liquid,以 IEO 模式首次向有限公衆發行,仍然不是官方的出貨,而是由亞洲最大的私募買家 Gram Asia 組織。

這不由得讓人懷疑,這或許又是一次二級市場中的買家出貨套現?

根據官方公佈的消息,Gram Token 正式上線分發時間爲 2019 年 10 月 31 日,在 TON Network 上線之後,本輪銷售的 Gram 代幣將在未來 18 個月的時間內向投資者解鎖發放。Gram 的解鎖分爲 4 個階段:TON 網絡上線後 3 個月釋放 25%,6 個月後釋放 25%,12 個月後釋放 25%,18 個月後釋放 25%。

那麼,趕在 10 月份全面上市之前,私募買家出貨套現確實是一筆不錯的買賣。

根據 Cointelegraph 報道,一位 Telegram 消息人士對此次 IEO 表示質疑,「Liquid 出售 Gram 代幣和官方一點關係都沒有。」

「不是這樣的,」Liquid 首席執行官 Kayamori 表示,並宣稱,這是官方計劃的一部分。

「這確實是 Telegram 官方授意的,而且打從一開始這就在計劃之中。」本週 Kayamori 在採訪中告訴 TechCrunch。

「公開發售一直是計劃中的事,在官方路線圖中,TON 計劃在今年 10 月份正式上市,而在測試網上線之後,主網上線之前。Gram Asia 通過這種方式向部分公衆有限銷售,是整體戰略的一部分。他們想要和合規的交易所合作,測試全面上線之前的情形。」可疑的是,對於此次公開發售,官方沒有任何表示,IEO 宣發新聞稿中既沒有 Telegram 官方的引述,也沒有首席執行官帕維爾·杜羅夫(Pavel Durov)的背書。兩份媒體新聞稿中,與官方有關的論述,也只限於,Telegram 測試網正按計劃如期進行中。

顯然,這是非常奇怪的一種現象。即使放在「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幣圈,在銷售代幣時得到來自官方的背書通常也是慣例。

逐漸加大的監管壓力

對於區塊鏈和加密貨幣來說,開放自由的市場,聽起來似乎很美好,但硬幣的另一面是,監管的缺位,現行法律界定的模糊,導致加密貨幣市場呈現出一種極度混亂的局面。正因爲如此,這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加密項目,一度出現繁榮的二級市場和衆多李鬼騙局,導致一度混亂失控。隨着最近美國 SEC 對加密貨幣的監管逐步趨嚴,也給這些項目帶來相當大的壓力。

2019 年 6 月 4 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佈起訴加拿大加密貨幣公司 Kik,指控其於 2017 年通過 ICO 的形式出售價值上億美元的未註冊證券,認爲「此舉 Kik 剝奪了投資者的合法知情權,並阻止投資者做出明智的投資決定。」根據 SEC 發佈的一份法庭文件顯示,美國 SEC 認爲,即時通訊應用 Kik 在資金耗盡後,於 2017 年通過 ICO 向美國投資者籌集了超過 5500 萬美元的資金,稱「目前 Kin 代幣的交易價格僅爲當時公衆投資者支付的價值的一半。」

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沒錯,當年 Telegram 進軍區塊鏈和發幣,也被質疑是借區塊鏈概念發幣之名,行彌補 Telegram 財務虧空之實。專注於隱私和獨立性的 Telegram,擁有 2 億活躍用戶,每日發送消息數量達 700 億條,是最受歡迎的即使通訊應用程序之一。儘管 Telegram 擁有數千萬用戶,但它卻沒有商業模式,因爲創始人篤信「快速安全的消息傳遞也是 100%免費的。」Telegram 曾對外宣傳其沒有盈利的打算,永不銷售廣告,不接受外部投資,也不會被收購。

然而,日益增加的成本卻給團隊帶來了沉重的財務壓力。根據 CRV 風險投資人 Justine Moore 和 Olivia Moore 透露,2017 年 Telegram 在服務器費用、用戶驗證、安全性和員工工資方面虧損了 7000 萬美元,對此,官方表示,如果出現資金不足的問題,將會考慮在產品中加入適量的付費功能,以此來彌補基礎設施的開發和開發人員的工資。

2017 年下半年,在火熱的區塊鏈和 ICO 東風下,Telegram 宣佈將於 2018 年推出 TON,一個「快速,可擴展和用戶友好」的區塊鏈網絡。可以想見,在發生美國 SEC 起訴 Kik 事件之後,Telegram 的壓力有多大。即使出現私募買家出貨套現,官方也是能不出面就不出面,最好是不要牽涉到法律糾紛當中,避免陷入 Kik 同樣的麻煩當中。

事實上,Kik 被美國 SEC 起訴,並不是體現美國 SEC 監管壓力逐步趨嚴的唯一事件。6 月 11 日,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 Bittrex 官方宣佈,從 6 月 21 日開始,將不再爲美國用戶提供包括 QTUM、GTO、DNT、STORJ、FCT 等在內的 32 種加密貨幣,國際平臺 Bittrex International 和其他國家的用戶不會受到影響。

此次下架可被視爲是美國 SEC 針對加密貨幣證券管理法出現的大動作。這些被禁用的代幣被 SEC 視爲是證券的嫌疑,表明了美國加密交易所面臨不小的監管壓力。

事實上,早在今年 5 月底,加密交易所 Poloniex 也採取的類似的措施,向美國境內用戶禁用 9 種加密貨幣。此外,幣安去中心化交易所 Binance DEX 近期也宣佈,將於 UTC 時間 7 月 1 日凌晨 12 點開始對美國在內 29 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實行「地域封鎖(Geo Blocking)」,但用戶仍可透過 VPN 或使用已支持幣安鏈(BNB)主網的錢包,作爲持有及管理資產的替代方案。

6 月 12 日,國際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宣佈,將於 6 月 21 日發佈加密貨幣業務最終指導方案,在 7 月確定加密貨幣公司監管國際標準。

目前無法無法確定這是一次官方授意,還是二級市場的私自出貨,但可以確定的是,對於此次 lEO,官方沒有出面任何表態,一個很大的可能性就是,迫於最近美國 SEC 乃至全世界對加密貨幣的監管力度逐漸加大,給項目方造成很大的壓力,避免陷入 Kik 同樣的麻煩當中。

質疑

明星光環加持和頂級投資人背書的 Telegram,仍然面臨不少質疑。雖然流量巨大,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看好它發的代幣,質疑其底層技術的可行性,以及項目估值過高。

根據官方計劃,Telegram Open Network 旨在通過 Telegram 結合區塊鏈,在聊天工具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包括 TON 存儲、TON App
Store 服務、TON DNS 和 TON 支付在內的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生態系統。這些功能整合起來可以滿足大部分人日常生活的需求,只需要安裝一個 Telegram,從通訊到支付、從上網到娛樂應有盡有,基於去中心的區塊鏈能滿足對隱私的一切需求。

加密貨幣基金 Pantera Capital 的分析師認爲,Telegram 的白皮書在底層技術方面的解釋特別蒼白無力,這個平臺是否能成功開發都是個問題。另外一種觀點認爲,短短時間融資 17 億美金,高達 2000 億美金的估值實在是太高了,光靠發幣根本撐不起這個估值。

融資 17 億美金是個什麼概念呢?

10 億美金的融資,Uber 花了 5 年,而 Facebook 花了 7 年,而 Telegram 17 億美金的融資,只花了短短的 3 個月。即使項目是個好項目,但是對項目過高的預期,加上本身是在牛市中獲得的融資,導致 Telegram 的估值虛高。今年 3 月,美國網約車公司 Lyft 以 72 美元的發行價進行了 IPO,籌集了 23 億美元。目前,其股價跌幅達 33%。

此外,根據發送給潛在投資者的文件,Telegram 計劃將 4 億美元投入到開發 TON 中,並承諾 2019 年 10 月推出,一旦逾期,將會退款給投資人。但是,在另一份文件中,該公司表示無法保證他們有足夠的資金來退款。

「根據購買協議的條款,無法保證發行人或 Telegram 有足夠的資金支付任何終止金額 (如購買協議中所定義)。無論是 Telegram 或者發行人,都沒有任何受託人或其他義務使用代幣銷售產生的資金爲買方的利益買單 ……」

這一次,Telegram 官宣將於 10 月 31 日之前啓動主網,恰恰是協議中承諾的截止日,這個巧合,不禁讓人懷疑,項目進度是真的如期完成,還是爲了「履行」承諾避免退款?

這一次 lEO,本質上是一種二級市場中出售 SAFT 的行爲。SAFT 即「未來令牌的協議」,根據 SAFT 的條款,賣方承諾在未來的日期以商定的價格將代幣交給買方,相當於是一份期貨合約。法律上來說,SAFT 在二級市場中出售是違法的。雖然違法,但這種模式不失爲一種「聰明」的營銷方式。

對於項目方來說,在全面上線之前,以 lEO 模式上交易所,試探市場熱度,炒熱項目的知名度,似乎並沒有什麼壞處。交易所當然也樂於參與,因爲對於提升交易所流量和品牌認知也是好事。對於私募買家來說,提前出貨賺差價也是一樁不錯的買賣。

Liquid 首席執行官 Kayamori 對這次 lEO 銷售很有信心,雖然現在還不確定代幣數量,但如果供不應求,會考慮增加發行總量。雖然無法確認 Telegram 這次公開發售到底是官方授意,還是另一次二級市場的買家套現,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這次試水被證明有市場,後續可能會出現更多早期買家以這種方式出貨。

如果想要參加此次 lEO,31QU 認爲,有幾點值得注意:

  • 目前 Gram 代幣在 TON 主網上線之前是無法進行交易,轉移和贖回的,**主網上線後,分 4 個階段釋出。
  • 此次搶購 GRAM 需要進行嚴格的 KYC 認證,只對有限國家開放,包括美國、加拿大和日本在內的國家居民無法參與這次代幣購買(更多詳情看下錶):
    融資 17 億美金的 Telegram,項目進度能否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