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在CSDN、火星財經聯合主辦的區塊鏈技術及應用峯會(BTA)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帶來了一場生動、深刻的演講,席間金句不斷,例如“成年後的技術都會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高喊去中心的大多是自己想成爲新的中心”、“智能合約的智能≈程序員的智商”。

但你若因爲這幾句話以爲他不看好區塊鏈技術,那就大錯特錯了。70後的何寶宏,見證了互聯網的20年發展,在他看來,區塊鏈顛覆不了互聯網,它只是互聯網技術迭代的又一個補丁。但它同時認可區塊鏈這一“小產業”,將引發“大變革”。

以下是何寶宏的演講精編,由巴比特整理。

我做互聯網研究20多年了,用現在時髦的話,我是做古典互聯網研究的。十年前移動互聯網興起的時候,那些做移動互聯網人說我是做PC互聯網的古董。PC互聯網興起的時候,我才知道研究的時候該說什麼,那時候我還跟大家一樣年輕,十年之後,可能在座的各位會被00後稱爲價值互聯網時代的古董。如果是這樣的話說明我們成功了。

我主要是禪修如何給互聯網技術相面,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特點是變化,但是變化後面還有諸多不變的東西,你只是注意到了變化,沒有注意到不變的,實際世界上絕大多數東西是不變的,技術的背後也有它的規律和特點的。

“草根,有害,全球,自治,分佈,開放,透明,對等,匿名,分享”

看到這些詞,你肯定會說這是在描述區塊鏈,但是時光倒流20年,這是在說互聯網。今天我們所說的幾乎區塊鏈的所有特點,20年前我們就講過,唯一的區別就是迭代,甚至包括當年互聯網的理想,有的至今依然沒有實現,有的沒有想到就實現了,事情從來都是這樣的。

區塊鏈是互聯網的又一塊補丁

所以互聯網是一個還沒有完成的實驗,實際上業界一直在給互聯網打補丁。每過幾年就會有一個叫“下一代互聯網”的東西出現。從HTV6N階到移動互聯網,LT到今天又被抽了下,一次又一次,所以通過歷史的角度來看是區塊鏈是互聯網的又一個目的地。

區塊鏈,顛覆不了互聯網,更顛覆不了世界,因爲它是互聯網的發展和延續。如果你非要認爲區塊鏈可以顛覆世界的話,我只能說你的世界太小了。

“性能低、能耗高、生態鏈、安全防護、隱私保護、監管缺失、標準缺失、不務正業”

以上我們現在常談的區塊鏈面臨問題,但以我20年相面經驗來說,凡是這樣的技術都是好技術,這些缺點都會隨着時間的推移克服解決,新技術當然會標準缺失,生態不完善,隱私需要保護,當有人批評區塊鏈這些缺點時,我都說這是優秀技術的典型特徵。

分佈式賬本是剛需,區塊鏈是實現

在我看來,分佈式賬本是剛需,區塊鏈是這種記賬方式的實現手段,在此之前,我們幾百年來一直是集中式的記賬方式,沒有一種手段能夠高效支持分佈式記賬。區塊鏈是數據庫技術新的發展,與傳統數據庫相比,區塊鏈數據庫去除了“UDDATE”和“DELETE”,原有的數據庫太靈活了,容易被篡改,所以我們需要把它打殘。與傳統組織相比,區塊鏈在進行內容同步時不再需要管理員,會計記賬時不再需要給會計發工資。

區塊鏈的理想國

“去中心化、防篡改、匿名性”

這三個詞是區塊鏈目前宣揚的特點,也是它的理想國。但我並不相信,因爲“成年後的技術大多都會活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具體到區塊鏈來講,有以下幾個原因。

1、分佈式≠ 去中心

代碼:Core小組
算力:77.7%集中在中國
比特幣:40%集中在1000人

以比特幣爲例,代碼控制在Core小組,算力高度集中出現了兩個中心,一個報告說40%的比特幣集中在1000個人手裏,另外一個報告說96.53%的比特幣歸屬於4.11%的地址。

高喊去中心的大多是自己想成爲新的中心。

2、防篡改≠ 不可修改

過去:技術上很容易修改,需要靠管理手段防篡改
現在:技術上不讓做修改,還要靠管理手段改錯賬

防篡改不等於不可修改,因爲我們在記賬時是會出錯的,你不能保證數據絕對不出錯,我們當然是不允許會計做假賬的,但是允許改錯賬。人會犯錯,數據也會出錯,之前是技術上很容易修改,所以我們需要一些管理手段來防止他篡改。今天我們的區塊鏈技術上是不可修改的,但是出了錯怎麼辦,我們需要一些管理的手段來改錯賬,不可篡改的技術上一定要加一些可改的東西,這個事情又顛倒了一遍,走到了另外一個極端,世界是平衡的,不能走極端。

3、保護隱私≠ 匿名

1993年:在互聯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

timg

2018年:在互聯網上,如何證明你不是個東西

timg

我們需要保護隱私,但不是說一定要匿名,匿名是保護隱私的一種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絕對的。第一張漫畫是,“在互聯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因爲20年前互聯網的口號是:“匿名的、全球的、共享的、自治的”,然而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就演變成了第二張圖“在互聯網上,如何證明你不是個東西”,爲什麼要有驗證碼,因爲你要證明你是個人,至少不是機器。

4、分叉也能“裝幣”

timg-1

分叉也能“裝幣”,這個世界上分裂永遠是個悲劇,只有我們搞幣的把它搞成喜劇。

5、對共識機制,難有共識

POW:勁大的
POS:錢多的
DPOS:代理人

我們需要共識,但是我們發現共識機制本身是分裂的,碎片化的,
POW比誰勁大,算力多的說了算,POS比誰錢多,錢多的說了算,這不是典型的由原始社會過渡到了資本主義社會了嘛。然後我們又搞了代理人制,錢多了人也太多了,所以我們要DPOS。共識機制如何形成共識?這個特別難。可能數據層面容易一點,而共識機制本身,你那邊形成的共識我這邊認不認,要有共識必須要有共識之母,共識也是鏈式結構的,信任也是鏈式結構的,你說區塊鏈是去信任的,那不可能,你不信任一個組織,但你總得信任點什麼。

6、智能合約的智能≈程序員的智商

智能合約的智能,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當然我個人是非常看好的,我們做可編程的經濟,可編程的合約,從趨勢上來說是毫無疑問的。我們現在的合約是用自然語言書寫的,我們應該用機器語言書寫所有合同、書寫所有的法律和規章制度,可是我們做不到,因爲世界上的程序員太少了,自然語言有很多漏洞,用機器語言替代自然語言,這個方向很好,但是路還很長。

7、信任決定圈子

私有鏈:隊友不可信
聯盟鏈:組織不可信
公有鏈:人都不可信

信任決定圈子,如果你覺得隊友不可信就用私有鏈,如果你覺得組織不可信就用聯盟鏈,如果你覺得誰都不信那就用公有鏈,但是你得相信數學,相信密碼學,否則就沒法玩了。

8、code is law

代碼即法律,未來的合同法律是用計算機語言書寫的,寫進去就改不了了,所以你可以想象我們下一步的人才:

“懂編程輯的律師,纔是個好會計”。

區塊鏈成熟了嗎?

在代幣領域:已經成熟
在泛金融領域:正在嘗試
在娛樂領域:可能是風口

很多技術最開始應用的場景都是遊戲,我們小時候都被批評過,“電視害了你們70後”、“互聯網害了80後”、“移動互聯網害了90後”,所以說好聽點,新技術的主要場景是數字文化產業。

但我覺得現在宣傳的場景都不大可能是區塊鏈的Killer APP,歷史性的場景告訴我們需要非常突破的性的思維,老刀一定不好使。最早互聯網發明出來,我們用互聯網做黃頁,誰也想不到做搜索引擎。所以最早出來的東西曆史的痕跡太明顯,至少目前公開宣傳的場景,我都覺得不大可能成,也可能有人正在悶聲憋出大招。

區塊鏈小結

2751522466940_.pic

區塊鏈從技術角度來講,是單個賬本變成了多個賬本,過去的數據庫之間是從屬關係,現在多個數據庫之間是對等關係;從一個會計到很多個會計;我們以前可以讀、寫、改、刪,現在我們記賬只有讀和寫;我們以前記賬要給他發工資的,需要外部激勵,現在自己激勵就可以了;以前公司裏商務和財務是分離的,付賬的時候特別麻煩財務要統計,現在有了智能合約就是商務財務一體化。

這一切,顛覆了我們很多的想法,帶來了諸多反思:

代碼是什麼?

過去:代碼是技術
現在:代碼是金融

數據是什麼?

過去:數據是信息,要傳播
現在:數據是資產,要保護

隱私是什麼?

過去:密碼丟了,財產還在
現在:私鑰丟了,財產蒸發

過去:可以公開賬戶號,但存款金額是隱私
現在:可以公開存款額,但賬戶歸屬是隱私

Token是什麼?

自媒體:從web1.0到web2.0,人人都可以當編輯
自金融:從信息互聯網到價值互聯網,人人都可以發通證

但是Token是什麼?是資產還是預付費?

有了區塊鏈,所以我們反思區塊鏈引發的新問題:

公司是什麼?
** 貨幣是什麼?
信任是什麼?**

在我看來,這就是“小產業,大變革“,區塊鏈顛覆的是我們的經濟運行最底層的複式記賬法,過去之所以出現假賬是賬本之間相互不聯,現在萬物互聯,我們用了幾百年的複式記賬法演進爲三式記賬法。區塊鏈的2018就是“水深,火熱”。

謝謝大家!

發文時比特幣價格 ¥44175.94

文/海倫 稿源:巴比特資訊(http://www.8btc.com/iterative_technique ‎) 版權聲明:
by
nc"
sa

作者保留權利。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巴比特立場。

來源鏈接:www.8bt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