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更專業的劃分會使這個行業更加健康發展,數字資產的經紀業務將是行業的下一個風口”,港盛科技 CEO 魏琨在近日舉行的新品發佈會上表示。

近年來,隨着數字資產規模的蓬勃發展,交易所數量也在迅速增加,據 coinmarketcap 數據統計,全球數字資產交易所數量已經達到 1.2 萬家。繁榮背後,交易所面臨着交易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差、客戶量與交易量不穩定、資產流動性不足帶來的風險與挑戰。

魏琨認爲,數字資產的經紀業務很可能是解決上述問題的突破口。

小交易市場格局

(小規模交易市場結構)

原因在於,在傳統金融市場,各參與主體分工明確。交易所是提供交易的場所和交易設施,負責制定交易規則以及審批股票的發行。經紀商是針對於機構和零售市場,接受客戶的買賣股票委託訂單。

現行的加密數字貨幣行業,交易所承擔了兩方面的職責,一方面是需要開拓和服務用戶,另一方面是確保交易市場的穩定。

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潛在的風險,我們認爲,未來交易的模式將會是交易所將拓展用戶的職能下放給經紀商,經紀商去幫交易所解決用戶的問題。而交易所會更聚焦在交易場所的穩定,市場的交易制度可能也會變成席位制,這樣做的好處可以更大的拓展這個行業的規模,同時有效地降低風險。”

基於這樣的理解,港盛科技自主研發了 BOMS+系列產品。BOMS+是將傳統的金融 IT 與新興的數字貨幣行業進行了結合,引入多層次的賬戶結構體系,多樣化的交易手段和交易工具,以及全面的風險管理和控制,能夠很好地幫助交易所更加便捷快速地開展經紀業務。

據港盛科技 CTO 史亮介紹,BOMS+數字資產平臺是港盛科技針對數字資產行業推出的基於資產管理、經紀業務相關的一個整體平臺,包含 GSBOMS 經紀業務交易風控平臺和 PBOMS 機構資產管理風控平臺兩款產品。

GSBOMS 以 SAAS 雲服務的模式部署,經紀商只需要通過在線雲服務就可以靈活便利的接入,適合中小型的交易所去開展業務。PBOMS 採用獨立部署的模式,適合大型的交易所和機構客戶。

與交易所採用的單節點集中式的撮合模式不一樣,BOMS+採用分佈式並行的系統,所以性能大大提升。單節點上賬戶支撐能力超過十萬級別,單節點上的機構服務客戶數量可以超過一千家,單節點的交易吞吐量每秒 1200 筆以上。

目前,港盛科技已經與火幣、Zeniex、Coinlink 等交易所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部署港盛的 PBOMS 系統。

經紀商,大勢所趨

7 月 20 日,火幣推出火幣雲業務,依託火幣在數字資產交易所領的能力積累,火幣云爲合作伙伴提供在“零 IT 能力要求”下快速搭建安全、穩定的數字資產交易所。合作伙伴可以共享火幣全球站的訂單撮合系統、錢包系統、資產管理與清算系統,對接火幣全球站的深度、流動性及行情數據。

對此,港盛科技創始人 &CEO; 魏琨表示,火幣雲的發佈,說明港盛科技看好的“數字資產券商時代”已到。GSBOMS 也推出了“港盛券商雲”,可以爲交易所增強流動性和快速增加用戶量,幫助其加速吸引機構合作伙伴,解決跨市場的客戶交易、持倉管理難題,管理好跨市場交易風險。

實際上,近期頭部交易所已爭相行動:6 月 19 日,OKEx 發佈公告,啓動數字資產交易所開放共贏計劃;6 月 21 日,幣安宣佈,在全球局部地區試點啓動“數字資產交易所開放聯盟計劃”。魏琨認爲,這些行動表明了交易所是願意讓出足夠的利潤空間,讓券商角色發揮作用,服務好零售客戶,而交易所就可以更專心致志地投入到解決交易撮合的問題上。

信天創投合夥人蔣宇捷也認爲,交易所競爭進入一個新的格局,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交易所競爭的策略,下一步競爭的熱點就是以券商經紀爲核心的競爭,把流量和客戶轉化成交易所真實的交易。“頭部的交易所做的業務非常多,從行業長期發展來看,這是不可取的。因爲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交易所來講,更多應該做得是用戶的運營和用戶的獲取。經紀商業務底層一定需要專業的 IT 服務商來提供專業系統的支撐。”

加密數字資產交易市場趨向專業化

“把這事擱到 15 年、16 年去做,很少人重視經紀業務,相應的 IT 管理工具也不多。”隨着交易市場的繁榮,金融 IT 平臺解決方案的提供者自然而然在這個行業裏面成長起來。

談及加密數字資產交易市場發展趨勢,史亮告訴巴比特,會有以下三方面表現:

1. 市場主要投資者趨向機構化

從投資者角度看,早期個人投資者在幣市賺了錢後開始機構化運作,配置研究員、交易員、風控員、投資經理。一個資金賬戶就無法滿足不同需求,需要拆分成多個子賬戶,分配給不同權限的交易員操作。

從交易所的角度看,目前散戶佔比依然很大,持續交易的穩定性低,給平臺帶來的服務壓力大,但是交易總量並不一定很大。機構客戶大約佔據平臺的 20%,但穩定性高,帶來的交易量甚至可以達到 80%。所以交易所需要竭盡所能服務好機構客戶。

2. 交易所競爭,從量的競爭到質的競爭

2017 年底至 2018 年初,加密數字資產交投活躍性達到歷史新高,一些交易所不得不暫停新用戶註冊。這表面上看是交易所服務器承載能力受限,背後還有可能是交易所意識到直接面向散戶的服務與產生的價值之間並不理想。從交易量看,畢竟大部分散戶 1 天至多也就零點幾個比特幣的交易量,還有一部分是買了不動的。從客戶維護成本性價比看,一旦交易所出現異常,散戶就會電話諮詢、聽信謠傳、甚至投訴等,稍有怠慢,客戶就流失了,維護代價相對較高。所以接下來交易所要從量的競爭到質的競爭,既有實力又具備專業素質的機構客戶將成爲交易所發展的下一個爭奪點。

3. 加密數字資產交易市場角色分化

一個產業鏈,參與的角色越多,穩定性越高,系統風險越低。在史亮看來,加密數字資產市場類似於金融行業業態的早期業務形態,相對比較粗放。圍繞交易進行的所有功能在一個交易所裏搞定,交易所既當爹又當媽,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角色不清晰,工作量很大。

對比股票等成熟的傳統金融市場,有交易所、券商、基金公司、銀行、清算所、登記結算中心、金融 IT 服務商等角色,加密數字資產交易市場如果要形成一套完備的金融體系,未來必然會衍生出來各種角色。細心觀察,會發現明顯的現象——一些交易所推出全球合作伙伴計劃,這其實是在培養經紀商這一角色,交易所通過經紀商拓展業務,並分配給他們一部分利潤。

交易所格局

(中大規模交易市場分層結構)

史亮認爲,整個行業的趨勢是在向多角色的方向發展,可能這些角色和功能是由內部衍生出來的,也可能是外部直接進來的。未來交易所可能會把自己的業務分塊,甚至直接新建業務公司。券商、投資管理公司都有可能出現。

每一個角色背後,必然對應着相關的專業金融 IT 工具。“角色分工會不斷去細化,這是通過比對傳統金融發展沿革的過程,更容易看清楚的地方。也許未來的形態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但類似的分工會出現,這些可能性的分工將對應很多 IT 工具的應用。”

巴比特“創業+”專欄,爲區塊鏈領域初創公司服務,尋求報道或尋求資源,可發 BP 至郵箱:[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盡快給你回覆。

巴比特免責聲明:
本專欄爲巴比特原創內容專欄,旨在發現和服務區塊鏈領域創新者。巴比特作爲第三方爲讀者提供客觀的報道,真實呈現公司發展現狀。不爲任何一家被報道公司背書,特此聲明。

發文時比特幣價格 ¥52220.10

稿源:巴比特資訊(http://www.8btc.com/gsoms-brokers-it-infrastructure) 版權聲明:
by
nc"
sa
作者保留權利。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巴比特立場。

來源鏈接:www.8bt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