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春以來,對於區塊鏈發展和商業應用落地的關注和討論正在積極地影響着整個行業。近日,比原鏈段新星應邀參加「了不起的中國公鏈」活動,並以《區塊鏈:從三角假說到擴展模型》爲主題接受訪談,闡述了對區塊鏈行業未來發展的一些思考。

以下是演講訪談內容整理。

Q1:能否幫我們從某一個維度簡單理一下區塊鏈演進的脈絡?

段新星:其實我覺得如果想了解一個事物的發展變遷,一個好的角度就是大衆描繪它的詞彙。從詞彙的變遷我們可以看出區塊鏈演進的大致脈絡。

  1. 2013 年以前人們普遍提到的是比特幣「bitcoin」 ,認爲它是一項偉大的社會實驗與革命性的技術,會促進經濟的自由度與繁榮。此時的類比物:黃金/貨幣。
  2. 隨着一輪牛熊的暴跌,在 2015 年前,報紙及刊物中的詞彙變成了「the Bitcoin Technology」,關注於比特幣技術,更直白的講,它底層的分佈式賬本、分佈式網絡技術,許多基於比特幣的衍生技術及山寨版本誕生。但這一期間主要類比物還是聚焦在:「數字印鈔術」。
  3. 2015 年後以太坊的出現,促使人們關注到新的可能性,區塊鏈這個創造已久的詞彙又再度作爲獨立的一個名詞頻頻出現。類比物:操作系統,合約平臺,軟件協議。

這個背後其實也是大衆的認知與期待的變換。

Q2:確實,從詞彙的演變,我們看到了區塊鏈從 1.0 到 2.0 乃至 3.0 的演進脈絡。那我們衍生第二個問題,想讓段總幫我們解析下,不可能三角到底是什麼,這彷彿是區塊鏈 3.0 的一個重要羈絆。

段新星:總體來講不可能三角僅僅是一種猜想,一種假說,並不是嚴格證明的科學理論,而是一種歸納性結論,解釋性說法和辯論工具。

比原鏈段新星:區塊鏈以技術力量,推動了資產數字化進程和商業運作模式的變革

我之前的一個演講裏梳理了從 2000 年至今的各個不可能三角版本。

Vitalik Buterin 的三角與以太坊的性能不佳,TPS 差,而且出現過 Cryptokitty 加密貓類 Dapp 造成全網擁堵,所以着重強調了「可擴展性」。

長鋏的三角更多像是爲比特幣等 PoW 幣種常被詬病的「耗費電力能源、不環保」辯論,所以這個三角中特別指出了 「節能環保」一詞。(其實,如果考慮貨幣發行的國家相關機構以及流通機構如各級銀行分支的能耗,誰能說紙幣是節能環保的呢?)

Zooko 三角的提出者創立了 Zcash,早年還創立過 Namecoin,在 2013、2014 各種山寨幣破滅期,他堅持認爲 Namecoin 可以解決自己 2001 年提出的「命名系統的不可能三角」(既有意義、又去中心、又安全),並認爲 Namecoin 在早期的山寨幣中有頑強的生命力,可以長存。

唯一曾經有過理論證明的是 Brewer 的 CAP 三角,但二十年後又被分佈式系統領域人員重新質疑。

但是無論如何,這些假說也的確給我們帶來啓示:即「代價」,一切性能指標需要代價。我在區塊鏈產品三定律中提到過這一點。

如下的技術指標一致性、有意義、安全、分區可達、可擴展性都需要付出代價。比如我們要建立信任往往需要一片公地,它或者是一個公共認可的賬本集合,或者是一個全局的狀態集,每一時刻唯一確定的,這需要在全網達成共識,而這一點就與分散治理下的高效率共識形成一對矛盾。

比原鏈段新星:區塊鏈以技術力量,推動了資產數字化進程和商業運作模式的變革

這是公鏈設計與研發的第一個挑戰。

除了技術指標的衝突外,超越技術層面的經濟模型也需要均衡處理。正如傳統世界中,貨幣一度曾經以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爲基底層,但隨着經濟活動的擴張,黃金的產量,白銀的產量無法跟上經濟中需要的貨幣量的增長需求,必然產生脫錨現象。

那麼在增長繁榮期,注意力和資源是傾向於向上湧動,產生泡沫的。但一旦出現變局,出現經濟的崩潰和衰退,擠兌出現,人們傾向於迴歸到底層的基本儲值體系避險。各國曆史上的,法幣信用崩潰期,都出現過此等現象。步入當代,從一個獨立的貨幣基礎層(貴金屬/法幣現金),在其之上拓展出了銀行信貸以及各式各樣的證券和金融衍生品。區塊鏈世界也存在同樣的結構。

比原鏈段新星:區塊鏈以技術力量,推動了資產數字化進程和商業運作模式的變革

這兩點是公鏈設計中都必須考慮到的。

Q3:比如我們要建立信任往往需要一片公地,確實,過往我們建立信任,需要龐大的大樓,這個大樓可能是銀行或者某些擔保機構,這是構建信任的成本。如今,在區塊鏈世界需要某些代價,且定形成新的區塊鏈經濟結構。那麼,比原是如何化解這些問題?

段新星:因爲的確,區塊鏈尤其公鏈不僅僅是一個軟件系統,更是一個經濟系統。除了性能上的權衡 ,作爲一個經濟模型,如何架構?作爲基底層還是擴展層?如何保持基本的穩定性?又賦予充分的放大的流動性?

比原目前方案:主側鏈多鏈模型。

比原的主鏈因爲做的較早,在 2017 年做的白皮書,當時採用的是單鏈分層(賬本、合約、應用三層),但分層只能採用一種共識機制,可插拔的共識從未真正實現。故而也無法解決單一共識模式的弊端。

近期主要做的是引入:主側鏈多鏈系統,而非單鏈。

比原鏈段新星:區塊鏈以技術力量,推動了資產數字化進程和商業運作模式的變革

主要有以下要點:

  1. 業務邏輯上的分區(分塊/分鏈),而非僅僅是簡單的單一主鏈外加單鏈分層模型(但詞彙上爲了保持和 2017 版比原技術白皮書技術詞彙一致,仍使用了「分層」一詞,但是指業務邏輯分層,而非真實的結構分層)。
  2. 主鏈上:PoW 以耗能確保安全、以計算共識保證不需許可的准入,物理上的去中心化,沒有中心故障點。基於 UTXO 擴展的資產模型,而非賬戶式模型。
  3. 開放程度上:主鏈完全的開放 開源,各方共享,自由外掛。一個開放的技術公地。
  4. 功能上:比原的目標是「創造多樣資產和可編程經濟」,重要的資產的註冊、登記、銷燬等都在主鏈上完成。而複雜的業務及涉及到狀態、邏輯切換的,則轉移到 APP/DAPP,以及側鏈上完成,實現業務數據的區隔。
  5. 側鏈隔離業務,聯邦節點橋接主側鏈。
  6. 公共側鏈促進多方參與,用 DPoS staking 等有效的經濟調節模型的建立。

這是出於資產、數據隱私性的考量,以及業務場景考量。比如目前我們做的 Bystack 的共識節點的競選,是需要有主鏈上資產鎖定作爲投票憑證,但投票及參選等都在一條 DPoS+BBFT 的側鏈上完成。另外我們之前有幫一個地方政府部門做的數據管理的項目,出於業務敏感性的需求,需要隔離管控,則在單獨的一條側鏈上。

總體上比原鏈現在版本是一種模塊、積木化的鉚接模式,來解耦合,保證物理性能的高效,業務的完善支持和經濟模型的靈活。我們也在不斷的嘗試。未來如何,不得而知,也許是一艘新的完全不同的特修斯之船,或者充滿意外之喜。不論如何,希望共同合作、進步與獲益。探索之路,也是成長之路。

Q4:2016 年您和 OK 徐明星一起編寫了《區塊鏈 . 重塑經濟與世界》,這個應該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區塊鏈書籍,時隔 3 年,您覺得區塊鏈給我們這個世界帶來的最大改變是什麼?三年前和三年後的區塊鏈行業有哪些比較突出的變化?

段新星:又提到這本了,因爲這本書比較早,是中信的第一本區塊鏈書,所以出乎意料的暢銷,以至於至今印了 20 多次,並出了臺灣的繁體版。

若看最近的三年的變化,我認爲最大的改變是:區塊鏈以技術的力量,推動了「資產的數字化進程」和「商業運作模式的變革」。比如:以往的代碼、數據等虛擬之物成爲一種個人私有的資產,其確權、不被侵犯、加以保護是比較困難的,但區塊鏈使我們看到了曙光。以往跨越企業邊界的大規模協作、開發、運營都是比較困難的,但區塊鏈帶來的加密經濟體促成它逐步完善。

Q5:我的感覺是,現在的圈內的人看到了一個一切皆可比特化並高速交易流轉的加密數字世界,但是,我們都還在門外,沒真進去。您是怎麼覺得?

段新星:是的,不僅僅是數字化和流動性。區塊鏈聯結的是「數字、資產與權益」。這是一個很大的事,我們力圖爲解決這個問題儘自己的一份力。

Q6:如果再寫一本,您會寫一本什麼書?

段新星:創業還是比較忙,暫時沒有寫書計劃。不過從理論佈道到落地實踐,近年區塊鏈領域的著作現在也出現了專業化、細化的趨勢。比如最近我們社區開發者倒以比原鏈代碼的 V1.0.5 爲例,寫了一本將近 300 多頁的《Go 語言公鏈開發實戰》,下個月將有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這個是國內第一本的公鏈開發指南,在中國開源社區中也是第一次。

比原鏈段新星:區塊鏈以技術力量,推動了資產數字化進程和商業運作模式的變革

Q7:Bytom 對於區塊鏈金融的應用有着自己獨特的目標,「創造多樣資產和可編程經濟」,按理來說獨特的方向應該與 BTC、ETH 等相關性不那麼太大。但整個區塊鏈行業目前由於 80% 以上的純粹投機,與 BTC 相關性過於大,以至於很多散戶與投資者並不瞭解每個項目之間的區別,想問一下 Bytom 這邊有什麼未來的 education 計劃與策略呢?

段新星:這看來是一個投資方面的問題。短期來看的確會有非常多的泡沫和噪音,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經歷這麼多年的發展,資源與注意力也是逐步往頭部集中的。針對某個問題,或開拓某個市場,某個領域的項目總會活的更爲久遠,因爲它們創造了價值,引入了增量,是正和博弈而非零和博弈。我們一方面會繼續推進我們的開發者社區和開源社區,另一方面我們也會開展針對企業級應用服務架構。

Q8:當下限制區塊鏈發展問題根源在哪裏?突破點在哪裏?是技術不成熟,還是人們認知不夠足,還是政策限制太多?此外互聯網大廠在公鏈及穩定幣有什麼具體動態嗎?

段新星:當下還是高速發展、無序競爭,各種「亂拳打死老師傅」的時期。需要創業者靈活應對。之前一位大廠的高層原話「畢竟我們穿了草鞋也是鞋」,一個方面是對政策和監管的顧慮,另一個方面其實還是有擔心顛覆自己現有模式的。

Q9:外界對比原鏈的創始團隊,一直覺得很神祕,能否談談您和長鋏的分工?以及,您對長鋏的評價。

段新星:在分工上,我精力更偏重於公鏈,他除了公鏈操心較多外,同時還是巴比特創始人,所以其他業務也有涉及。他是業內的老人了,口碑不錯,這個倒不需要我多加評價什麼。

Q10:最近,比原有什麼比較重大的計劃?

段新星:

  1. 最近主要是因爲我們海外開發者逐漸增多,去年 Bytom Devcon 1 中冠亞軍分別來自西雅圖和希臘的團隊,所以今年的第二屆開發大賽移到舊金山舉辦,正在籌備。
  2. 因爲比原主鏈是 PoW 模型,我們想嘗試 staking 業務和 DeFi,目前在側鏈上進行實驗。
  3. 爲了推進大規模的企業級商用,推出 Bystack 框架,基於 DPoS+BBFT 以及 Byone Bystore,提供更強的擴展性和開發便捷性。

Q11:您最尊重和佩服的人物是誰?區塊鏈領域最尊重的人呢?如果您推薦一位公鏈創始人蔘加《了不起的中國》,您會推薦誰?有什麼推薦的書。

A:要說最尊重和最佩服的,應該還是早期的麻省理工加密郵件組中中本聰和哈芬尼那一代人,相對比較純粹些。

公鏈其實更類似於互聯網而非局域網,就像 Bytom 發源於中國,但離不開全球社區及貢獻者的參與,比如我們的開發社區中就有很美國、歐洲的開發者,他們去年拿過比原全球挑戰賽的冠亞軍。比原的第一個商用的落地場景(一個跨境的海運物流結算類的夥伴來自於英國、俄羅斯)。如果真要推薦,可以推薦一個國外公鏈,比如 Stellar 的 Jed McCaleb

書籍的話,不錯的也很多。比如「The Book of Satoshi」,記錄了早年中本聰創立比特幣時的郵件來往,值得一讀。

比原鏈段新星:區塊鏈以技術力量,推動了資產數字化進程和商業運作模式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