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支付越來越進入主流視線了。2 月 17 日,The Merkle 報道稱,日本電商平臺樂天的新版支付應用程序(Rakuten Pay)將在今年 3 月上線,樂天透露,新版本將支持加密貨幣支付功能。

上週,美國摩根大通也宣佈,將推出加密貨幣「JPM Coin」,用於實現批發支付(Wholesale Payments,銀行間或者國家間的大額支付)業務客戶之間的即時交易結算。

前者是加密貨幣支付在 2C 業務中的應用,後者是機構試圖在當前業務流程內,將加密貨幣納入自身體系。加密貨幣支付,越來越得到大公司認可。

據 99bitcoins 網站顯示,全球已經有數百家公司、機構或個人支持加密貨幣支付,從網站留言看,這種現象還在不斷蔓延。

加密貨幣支付,這種不同於以往支付方式的新玩法,隨着加密貨幣市場壯大,正在以一種新的姿態,大肆擴展。

那些傳統支付方式尚未深耕或觸及的領域,也成爲加密貨幣支付野蠻生長的「幸運之地」。

原文標題:《加密貨幣支付來了,支付寶微信怕了嗎?》

加密貨幣支付

支付是塊大蛋糕。

2018 年初,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發佈的研究成果認爲,預計到 2020 年,以電子支付爲代表的非現金支付方式,將佔全球交易總規模的 20%。

去年 10 月,全球支付服務提供商 Worldpay 發佈了一份《2018 全球支付報告》,報告預測,2018 年至 2021 年間,所有數字交易量的複合年增長率 (CAGR) 將約爲 13%,從 2018 年的 5980 億美元,預測上升至 8760 億。

全球非現金支付規模呈逐年遞增的態勢,一邊是支付寶、微信支付在移動支付領域激烈廝殺;另一邊,採用加密貨幣支付商品款項,這種以比特幣支付爲代表的支付方式,目前還沒有進入主流視野。

近日,俄羅斯卡巴斯基實驗室的一項調查發現,在 22 個國家 12448 個調查樣本中,超 13%的消費者使用過加密貨幣支付,這個數據遠比不上其他支付方式,如借記卡或信用卡(81%)或 PayPal (53%)等。

不過,隨着大衆認知度提高、支付技術和支付硬件完善,加密貨幣的支付額在逐年提升。

據國外一個標記附近有哪些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商家網站——Coinmap 統計,截至 2019 年 2 月 12 日,目前全球至少有 14355 個商家接受比特幣付款。

解鎖加密貨幣支付,哪些機構正在努力?全球接受比特幣支付商家數量:2014 年 VS 2019 年

這個數據,與 5 年前的 2500 家左右相比,已經有超過 570%的幅度增長。

而隨着閃電網絡(LightNetwork)等技術演進,在制約用戶採用加密貨幣支付的障礙,進一步理清後,這個數字將繼續增加。

根據加密貨幣支付第三方官網介紹,如果商家想接受加密貨幣作爲支付方式之一,需要安裝「數字錢包」,或設置銷售點(PoS)機器,只要業務端生成相應交易金額的 QR 碼,讓客戶掃描支付即可完成交易,「通過指定設備和附帶的軟件支持,可以爲客戶提供無縫的體驗」。

據瞭解,過去數年,美國 eBay 一直鼓勵買家和賣家使用 PayPal 支付,但是,爲了觸及更多用戶、滿足用戶需求,2017 年年底,eBay 態度發生了轉變,高管稱會認真考慮加密貨幣支付,支持「零售商採用自己中意的付款方式支付」。

從信用卡支付、銀行轉賬,再到加密貨幣支付,支付方式正在變得越來越多樣。

兩個方向

加密貨幣支付,正在被廣泛運用至電子商務和零售業,eBay 只是其中之一,這些領域的巨頭們,正在積極佈局。

早在 2014 年,美國大型零售商 Overstock 就開始嘗試接受比特幣作爲一種支付手段,到了 2017 年中期,接受的加密貨幣就達到了 40 種。

2018 年 7 月,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 宣佈推出新計劃,支持用戶在 Uber、亞馬遜等 120 多個商家處使用數字貨幣進行支付。具體做法是,平臺用戶通過購買 WeGift 電子禮品卡,將數字貨幣存入電子禮品卡內,即可在 Tesco、Uber、亞馬遜和 John Lewis 等 120 多家零售商處使用。

去年 12 月 18 日,第三方加密貨幣支付平臺 CSPay 宣佈進入香港市場,相比其他第三方支付平臺,CSPay 只接受加密貨幣充值。未來,香港用戶甚至可以用信用卡,直接在該平臺上購買比特幣。

除了大型零售商接受加密貨幣作爲一種支付手段,加密貨幣還被更多的公司、機構運用至自身業務流程中。

其中最直接的例子是 2 月 14 日,摩根大通公司宣佈推出 JPM Coin,根據官方的說法,JPM Coin 將用於即時結算企業客戶間的支付交易,「此舉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業務的即時支付。」

解鎖加密貨幣支付,哪些機構正在努力?JPM Coin 工作原理

對此,ConsenSys Capital 聯合創始人 Andrew Keys 發表觀點稱,JPM Coin 的出現是機構採用區塊鏈的一個重要標誌,「傳統金融支付的軌道正在改變」,甚至,「最終推動加密經濟學超越支付這個應用場景。」

而開始在業務體系中納入區塊鏈、並利用加密貨幣支付優點的公司、機構,也不只是摩根大通。

以瑞波(Ripple)爲例,目前已經有渣打銀行、印度 Axis 銀行、西班牙大型銀行桑坦德銀行集團、國際匯款公司速匯金(MoneyGram)、日本金融巨頭 SBI Holdings 等多家金融機構採用瑞波技術進行轉賬,實現「實時支付」。

「(瑞波)提供即時支付,而不是原本的 2~3 天才能完成支付,雖然聽起來很短,但這段時間無法獲得資金(影響很大)。即時支付可以說是遊戲規則改變者。」瑞波高級副總裁 Asheesh Birla 曾表示。

解鎖加密貨幣支付

今年 2 月 2 日,幣安創始人趙長鵬發佈了一則推文,稱「不明白爲什麼有人不接受加密貨幣支付」,在他看來,「與傳統的支付網關相比,(加密貨幣)集成更容易、更快和更便宜,同時減少文書工作,覆蓋更多樣化的人口和地理區域。」

因爲相對於其他支付方式,加密貨幣支付突破了地域障礙、支付手續費低廉。

例如,類似 Bitpay、Coinpayments 的加密貨幣支付網關,每筆交易手續費費用僅在 0.5%~1%之間,與正常的轉賬需要 5%~10% 相比,優勢明顯。另外,大多數情況下,同款數字錢包之間賬戶轉賬幾乎免費。

「如果要成爲另一種形式的資金,就必須有穩定性要求。」瑞銀(UBS)駐倫敦的策略師喬尼•特維斯(Joni Teves)表示,他的觀點代表了一部分人不看好加密貨幣支付的原因。

而熊市較爲穩定的價格,反倒成爲加密貨幣被用於支付的契機。

「缺乏波動性是朝着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加密貨幣)開始適用於一些非零售用例。」Coinbase 英國負責人 Zeeshan Feroz 表示,此前,主流的金融公司和加密貨幣企業家會認爲比特幣的穩定性不足。

除此之外,旨在解決比特幣「可擴展性」的閃電網絡,也在穩步推進,逐步解決比特幣對小額支付不友好的問題。

換句話說 ,閃電網絡成熟後,加密貨幣的愛好者們,將可以「隨意用比特幣買一杯咖啡了。」

去年 12 月 20 日,一個自稱「cryptograffiti」的藝術家,在拍賣行以 1 millisatoshi,約 0.000000037 美元的價格出售了作品。

這幅尺寸僅爲 1.44 x 1.75 (cm)的微型藝術品,是由剪裁後的美元拼湊而成的黑色天鵝。(備註:satoshi,即比特幣的最小單位聰,1 聰等於百萬分之一比特幣)

該藝術品價格約 0.000000037 美元,尺寸僅爲 1.44 x 1.75 (cm)。

根據該藝術家的說法,他製作並出售這件藝術品的初衷是:「促進大衆對比特幣認知」(inspires others to think big about the future of Bitcoin.)、「以幫助推廣閃電網絡微支付」( promote the lightning network )。

如今,一場轟轟烈烈的「閃電火炬」活動,正在全球蔓延,閃電網絡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

不過,儘管有種種好處,由於加密貨幣至今未被官方認可,直到現在,加密貨幣支付也只是小規模的探索與嘗試。

早在 2014 年 11 月,交易所 OKCoin 也進軍支付領域,上線了產品 OKLink,主打國外跨國轉賬業務,業務覆蓋 20 多個國家,爲此,OKLink 還發行了與美元嚴格掛鉤的 OK Dallar。

當時的 OKLink,自稱國內第一個商用區塊鏈技術應用,由錢包、保險箱、商家工具、開放平臺等幾部分組成。

而如今,關於 OKLink 的消息幾乎沒有,知情人士稱,「這塊面向海外市場的業務,團隊早就不做了。」

不過,更多的嘗試還在進行。

去年 3 月,韓國加密貨幣交易所 Bithumb 與移動支付服務提供商 Pay 達成合作,旨在推動加密貨幣在韓國數千家商店中使用;Coinpayments 爲 200 個國家的數百萬供應商提供服務……

或許,隨着加密貨幣支付的不斷延展,它們的真實價值,將不僅在於多少人願意持有、交易,還在於大衆願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