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 Hwang 是怎麼虧光 150 億美元的?

最近幾天,資本市場最多談論的就是中概股崩盤式下跌。唯品會、愛奇藝、騰訊音樂都接近腰斬,最慘的跟誰學,週五一天就跌了 56%。

隨着是時間的推移,這場崩盤的幕後操盤手漸漸浮出水面,Archegos 基金的基金經理 Bill Hwang 爆倉,直接導致超過 800 億美元頭寸被清算,個人管理的 150 億美元爆倉。

本文就梳理一下事情的經過,以及這件事對我們衍生品交易的啓示。

中概股暴跌

最近幾天,資本市場最多談論的就是中概股崩盤式下跌。唯品會、愛奇藝、騰訊音樂都接近腰斬,最慘的跟誰學,週五一天就跌了 56%。

所有人都在尋找這次暴跌的元兇,首當其衝的是美國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在這個法案通過後對中概股造成了一定的利空,但是此法案是去年就已經提出了,現在通過也在市場的預料之內,不應該會對中概股造成這麼大的衝擊;退一步講,即使有衝擊,也不應集中在上述幾隻股票,而應該是中概股全線下跌。

這個原因解釋不通就換個思路,最近國內提出了限制課外補習的政策,這個政策打擊了跟誰學等幾家在線教育企業,但是這又解釋不了騰訊音樂的暴跌。

難道是美股十年牛市終於要終結了?中概股估值開始迴歸了?

所有人都在問同一個問題:到底發生了什麼

浮出水面

隨着各種分析不斷深入,本次拋售的主力浮出水面,就是中概股的老朋友高盛。高盛折價掛出了大量中概股頭寸,同時被掛出的還有兩家美國公司,一個是 Viacom,另一個是探索頻道。Viacom 本週二宣佈增發,同時引發股價暴跌。

而這些股票的股東名單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Archegos 基金。

Archegos 基金是由韓國人 Bill Hwang 創立,以風格激進著稱,從 2012 年開始,使用高槓杆炒作中概股,個人財富從 2 億美元飆到了暴跌前的 150 億美元。

優秀的基金業績使得各大投行十分願意提供槓桿給他,誰會和錢過不去呢。Bill Hwang 早已名聲在外,是個類似利弗莫爾一樣的人物,人生幾起幾落,特點就是交易槓桿加的猛。

最近的幾個月裏,Bill Hwang 通過其管理的家族辦公室,通過 5 倍槓桿做多中概股爲主的投資組合,淨賺超 100 億美元,他管理的頭寸超過了 800 億美金。

結果最近幾天接連幾個利空,造成他持有的股票大幅下跌,引發了投行的連環追保,最後導致了爆倉。其中最慘(貪)的野村證券,損失很可能超過 20 億美元。

事情怎麼會發展成這樣

Bill Hwang 爆倉 150 億美元這件事只是使用金融衍生品忽視風控的一個必然結果,150 億的虧損也不會是人類歷史單日虧損的顛峯。

當然我沒有說金融衍生品就是洪水猛獸的意思,金融衍生品只是一種交易工具,真正爆掉 150 億的,是過分的自信、激進的操作和隱身的風控。

  1. 交易風格

800 億美元的頭寸,放到哪個市場都是巨鯨了,最直觀的對比就是國內最火的公募基金經理張坤管理規模只有 1200 億人民幣。但是這麼大的規模,Bill Hwang 的交易風格卻一直使用着極高的槓桿,很像國內遊資的交易手法。

這麼大的體量,一般投行和場內業務根本支撐不了,留給 Bill Hwang 只有一條路,和大投行進行場外交易上槓杆。就像是《大空頭》中 Burry 和高盛簽訂的場外協議一樣,只不過 Bill Hwang 選擇的是槓桿做多。

  1. 金融衍生品

不管是什麼金融衍生品,都會放大槓桿,而這種槓桿是有成本的。比如簡單的借貸,A 借給 B 100 塊,B 轉借給 C,C 轉借給 D,最終一路上所有的利息都要由最後接盤的人買單。衍生品本身就有很大的風險,加之槓桿成本的催動,很容易讓人走向高風險賭博的路。

而這位 Bill Hwang 大佬,更是主動的加大槓桿,憑着自己多年的牛逼業績和信譽,從各大投行借來了天量資金,再次投入中概股爲主的投資組合。他這麼大體量的買入會帶動股價繼續上漲,靠着左腳踩右腳把自己的頭寸放得更大。

  1. 規模

一個衆所周知的事實就是規模和收益率存在矛盾,因爲市場容量和流動性不是無限的,體量達到一定程度,市場的交易摩擦會飛速上升,使得本來可行的策略變得危險。Bill Hwang 大佬光靠自有資金加槓桿就能把他的持倉往上拉一截,那麼他平倉的時候也同樣會把市場砸穿(因爲市場這麼做的不止他一個,同時有很多人會以他們的動作作爲信號)。俗話說船小好調頭,Bill Hwang 這種泰坦尼克級別的巨輪,看見冰山也來不及轉向,只能一頭撞上去。

  1. 冰山

Bill Hwang 的持倉一下遇到了兩座冰山:一是重倉的 Viacom 突然宣佈增發股票,這個消息瞬間引起了 Viacom 的股價暴跌;二是美國 SEC 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最終修正案,引發中概股暴跌。

高槓杆的隱患在此刻集中爆發,鉅額的虧損讓投行第一時間選擇追保,但是 Bill Hwang 連做多的錢都是從投行借來的,哪有錢再追保。

沒錢可以拿喜兒抵債,投行的選擇當然是把質押在投行的股票拋售止損,這就有了高盛 105 億拋售的新聞,但是這麼大體量的拋售能把股票價格再砸出一個坑來,股票繼續暴跌投行就要拋售更多股票,形成了一個循環。

金融市場消息跑的比香港記者還快,整個市場都集體跑路,徹底斷送了 Bill Hwang 的希望,那麼 150 億爆倉來的就順理成章了。

  1. 歷史的重複

其實歷史上這樣一個交易員引發的鉅額虧損大家見得多了,尼克李森憑一己之力搞跨巴林銀行,傑洛米·科維爾一手虧掉法國興業銀行 71.6 億美元。

Bill Hwang 大佬 3 天爆倉 150 億美元當然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他實打實虧光了自己和朋友的錢,至於投行追不回來的借款,那隻能投行自己想辦法了。

其實投行自己不清楚,這種交易的風險嗎?

當然不是,前面那麼多例子在前,誰都知道高槓杆炒股的風險。但是投行在面對着鉅額的佣金時,總有辦法一層一層的突破風控,爲 150 億的爆倉創造條件。這種事以前發生過,現在正在發生,未來也將繼續發生。

總結

金融衍生品只是一種交易工具,但是在使用交易工具不加節制會讓自己處於危險境地。

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經常難以抵擋這種強烈的誘惑。炒期貨甚至是期權,最危險的就是事前不做風控和操作中不執行策略。

交易開始前,就應該對每種未來的走勢做出預案,使用 Position Builder 也好,設置止損點位也好,總之不能放任風險亂飛。

所以說,Bill Hwang 爆倉 150 億美元這件事只是使用金融衍生品忽視風控的一個必然結果,150 億的虧損也不會是人類歷史單日虧損的顛峯。

這些事觸發金融危機可能說起來爲時尚早,但是隻要這個市場繼續如此運行下去,還愁看不到金融危機嗎?

探索 DERIBIT 工具

Deribit 頭寸構建器

瞭解比特幣或以太幣的多重頭寸和不斷變化的價值如何影響你的投資組合。

https://pb.deribit.com/

Deribit 測試網

練習交易,避免用真實資本冒險。

https://test.deribit.com/

—— 掃碼關注我們 ——

Bill Hwang 是怎麼虧光 150 億美元的?

點擊

閱讀原文

瞭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