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許可鏈存在先天性的缺陷,Libra 是否能如白皮書所述,在五年內成功向公鏈過渡,尚存巨大的疑問和不確定性。在許可鏈技術的侷限下,也許終將出現多個陣營,相互比拼拉幫結派、管理運營的綜合實力,而任何一個陣營的可靠性與可信性,則迴歸到其陣營的具體管理方式、手段與方案之中。

原文標題:《Facebook 大舉殺入區塊鏈領域但路徑存疑》
作者: 張向寧
文章來源:公衆號人民創投區塊鏈

初夏的互聯網行業跌宕起伏,引發人們關注的一件大事,是 Facebook 推出的 Libra。憑藉其 27 億的用戶基礎,Facebook 以 Libra 之名高調進軍區塊鏈領域,宣佈其將於 2020 年正式發佈一套簡單、無國界、並可爲全球數十億人服務的高效金融基礎服務設施。

Facebook 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在 2018 年初表達了對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濃厚興趣,並開始牽頭組建團隊。這個由 Paypal 前首席運營官主導的團隊,在一年半的時間內,爲 Facebook 設計了一套現階段看起來可行的穩定幣方案。Libra 基金會設立在瑞士,首發將採用許可鏈(即聯盟鏈)及 BFT (拜占庭容錯)共識,創新地提出了 Move 編程語言,運營則將交由 Libra 協會實施,協會現在彙集了 MasterCard、Visa、Uber、Paypal 等多個領域的 28 家巨頭,這些巨頭在 Libra 上線之後需要交納 1000 萬美金作爲質押,從而獲得穩定幣的節點運營權。

然而,在區塊鏈行業中,也出現了對 Libra 技術路線的大量質疑。最有代表性的一種觀點認爲,目前的 Libra 的技術規劃可以視作一個增強版的「Hyperledger + EOS」。由 IBM 和 Linux 基金會共同打造的許可鏈鼻祖 Hyperledger 已經耕耘了 4 年之久,其間因設計因素經歷了非常大的架構調整,積累了相當多的資源和經驗,但也存在大量未解決的問題。R3 的 Corda,英特爾的 Sawtooth Lake,微軟的 Coco Framework 也是在許可鏈方面有經驗可循的項目。在這方面,Libra 以許可鏈起步,但在實現的嘗試上缺乏任何基礎。值得一提的是,IBM、Linux 基金會、英特爾、微軟等在許可鏈領域有行業地位的機構都沒有出現在 Libra 的協會初始名單中。

目前計劃基於許可鏈發行的 Libra,設計單秒可處理事務速度(即 TPS)只有一千多。相比之下,Visa 的 TPS 有一萬多。Libra 聲稱要服務數十億用戶,且需覆蓋各類移動支付場景,Libra 使用單一許可鏈和 BFT 共識,仍舊遠遠無法滿足其穩定幣對於性能和可擴展性的需求。在容量和速度上,EOS 做了激進的嘗試,曾聲稱 TPS 可以達到百萬級,但事實也只是推進到數千。從現有區塊鏈底層設施的發展情況來看,僅僅從共識層面上來提升 TPS 也已經遇到了嚴重的天花板。

此外,Libra 的治理權問題也是一大挑戰,到底是實現 Libra 白皮書中所憧憬的「全球性的金融基礎設施」,還是最終成爲 Facebook 自家後院,最終落在 Facebook 如何讓渡治理權給 Libra 協會,以及 Libra 協會如何真正具備中立的「全球性」。就連其現有的合作伙伴也有這方面的擔憂。萬事達卡數字解決方案執行副總裁約恩·蘭伯特(Jorn Lambert)表示:「如果某些成員比其他成員的權重更大,那將出現問題。信任非常重要。」在需要獲得許可的環境下,無法做到完全的去中心化和公平公正。不可否定,無論是性能還是管理協作,現在看起來 Facebook 穩定幣的許可鏈方案已經是各方綜合後得出的最大公約數。對照來看,EOS 的網絡架構有 21 個超級節點和 100 個備選節點,而 Libra 目前的協會有創始會員 28 家,並計劃發展到 100 家,頗有似曾相識之感。只有 Move 編程語言一項,探索通過編程語言限制來強化安全性,帶給業界耳目一新的感受。Move 通過將資產定義爲「一等資源」,使其滿足線性邏輯,從語義層面規避了常規的資源錯誤。不過在許可鏈上,「毒丸」式的智能合約和節點共謀是始終難以規避的問題,Move 編程語言將如何影響 Libra 的治理,也有待觀察。

上述問題的出現,都歸結爲一個核心原因,即許可鏈這個基礎。海外著名科技媒體《The Verge》稱「Facebook 的數字貨幣有信任問題」。《福布斯》雜誌在總結「Libra 白皮書七大要點」中,提到的第一點就直擊要害:「Libra 不是一個無需許可的區塊鏈」。同樣是著名的科技自媒體網《Medium》上知名區塊鏈博主直接在標題中寫到:「Facebook 的 Libra 許可鏈來了」,字裏行間透露着對於 Libra 發行在許可鏈上這一事實的極大困擾。

許可鏈和聯盟鏈的侷限,就在於「許可」和「聯盟」這個行爲本身。而代表區塊鏈最深層的根本力量,就蘊含於所謂的「公鏈」的「自動許可」和「無需人爲聯盟」之中。Libra 之所以這樣設計,在白皮書中有着清晰的解釋:「出於對性能、安全和穩定性的考慮,我們認爲現在還不存在可以支撐 Libra 運行的公鏈存在」。同時,在白皮書中,Libra 聲稱其計劃將在五年內向公鏈進一步過渡。這些都證明 Libra 對可靠、穩定的高效公鏈技術可望而不可及,也說明 Libra 明確知曉自身的軟肋。

在公鏈技術領域,代表性的發展方向有以太坊正在研究的 Casper 分片技術,並行區塊鏈 Paralism 所代表的並行、子鏈及動態分片技術,IOTA 所代表的 DAG 定向非循環圖技術等。而 Libra 在白皮書中就未來如何將自身的許可鏈逐漸向公鏈過渡這方面的路徑卻隻字未提,諱莫如深。

既然許可鏈存在先天性的缺陷,Libra 是否能如白皮書所述,在五年內成功向公鏈過渡,尚存巨大的疑問和不確定性。在許可鏈技術的侷限下,也許終將出現多個陣營,相互比拼拉幫結派、管理運營的綜合實力,而任何一個陣營的可靠性與可信性,則迴歸到其陣營的具體管理方式、手段與方案之中。不得不說,Libra 的推出雖有倉促之嫌、也有難言之隱,但卻佔據了階段性的先機。無論如何,100 個知名協會創始會員、每家 1000 萬美元合計 10 億元加盟費的奢華派對,坐擁數十億龐大互聯網用戶的影響力,都預示着 Facebook 剛公佈的 Libra 數字金融基礎設施計劃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