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 31 度

ID:northern31

關注

撰文:四角小鹿

編輯:三眼烏鴉

現在,中心化交易所的時代可能要走遠了。

幣圈有句話:“一級市場割二級,基石割一級,交易所是天上的神仙,通喫。”

從 2014 年以來,誕生了 10000 家以上的中心化交易所。

槓桿黑幕、丟幣盜幣、交易刷量、資金回滾、平臺幣破發……幾乎每天,我們都能看到交易所的負面新聞。

太多的交易所經歷過攻擊,如著名的 MtGox,還有 Bitfinex、ShapeShift 和 Bithumb 等。

而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中心化的交易所上交易的,都是去中心化的代幣。

中心化交易所是和區塊鏈技術離得最遠的一個產業,卻異常蓬勃。 “這個產業的發展壯大代表了市場畸形。” 暴走恭親王告訴「北緯 31 度」。

在交易所的世界裏,一邊是老牌的幣安、火幣、OKEx 等中心化的交易所,一邊是 BitShares、0x、Cybex、Kyber 等去中心化交易所。

在區塊鏈這個如此幼嫩的行業,竟然出現了新舊勢力對峙的局面。

01、中心化交易所的存在邏輯

在數千家交易所中,交易所替用戶保管資產的能力成爲了最大的風險。

如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時有發生的交易所盜幣和丟幣事件,讓整個幣圈都在時刻擔憂。但它依舊是目前交易所的主流。

在「北緯 31 度」看來,這源於中心化交易所的兩大職能:1、提升效率;2、擔任信任中介。

在互聯網世界和古典金融世界裏,中間人是市場中必要的角色,做好中間人的企業,自然會在利益分配中分一杯羹。

中間人界定雙方規程、協議、期待的明確標準,比跳過中間人去合作和溝通的效率要高。

此外,兩個人,不能互相信任,但都信任中間人,那麼他們可以依靠中間人達成交易或合作。

最典型的中間人就是銀行,以及上證交易所。

我們之所以相信銀行和上證安全,是因爲國家的公權力作背書。搶銀行的事件可不常發生,發生了也會受到法律制裁、追回竊款。

中心化交易所,就是加密貨幣世界裏“中間人”。

但是,它只解決了效率問題,卻並沒有完全解決信任問題。

目前的中心化交易所商業模式,可以說是“用公雞下金蛋”。

中心化交易所,通常也會兼營電子錢包,讓用戶把錢直接存放在交易所內。相比我們把人民幣存在銀行裏,哪怕是存在微信、支付寶裏,安全性也差多了。

在法律尚未明確,權益不受公權力保護的加密貨幣世界裏,損失完全由個人負責,交易所卷錢跑路的風險極大。

具體來說,中心化交易所的對手風險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來自人的因素。

大交易所利用用戶的數字貨幣來進行砸盤,從而獲取低價的數字貨幣。或者,對用戶提幣到自己的數字錢包過程進行阻撓,這些都是不履行金融義務的實例。

另一個是技術風險。

例如 2016 年 8 月 Bitfinex 由於網站出現安全漏洞,12 萬個比特幣被盜。2018 年 2 月 10 日意大利交易所 BitGrail 遭黑客攻擊,損失了 1700 萬個 NANO 幣,總價值約 1.7 億美元。

風險重重,作爲中間人的交易所卻仍未消失,說明幾乎所有用戶都在爲了效率而部分犧牲信任。但這始終是中心化交易所的心頭之痛。

02、消除中間人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安全,是去中心化交易所最大的吸引力所在。

“你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私鑰掌握在交易所那裏了。”它完全消除了中間人,也消除了交易雙方的信任危機。全球的服務器爲你的每一筆交易做記錄,可以說比國家銀行還可靠了。

其實,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優勢絕不止這一點,它最讓中心化交易所眼紅的優勢,是政策層面上的安全。

目前幾大主流交易所,都因爲政策問題在各國“流竄”。

“九四”之後,幣安退出了中國市場。由於日本金融廳的監管,火幣、幣安、BigOne 等交易所都被驅逐出日本。OKEx 禁止美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十幾國公民使用,也是出於規避法律風險。

最近 OKEx 和幣安都落戶歐洲小國馬耳他,並且得到了政府批文,纔算是鬆了口氣。

去中心化交易所就不一樣了。

司法監管的前提是有監管對象,一般是機構、公司等法律實體。而去中心化交易所僅僅是一段程序,沒有國界,佈署在互聯網上,單純是錢包之間透過智能合約的 ERC-20
token 交易,根本不需要牌照,也沒有政策問題。

在這個系統中,“上幣費”亂象也就會自然消失。

頭部交易所索取的上幣費,通常高到可怕。美國一家研究機構調查,進入頭部交易所的 ICO 項目需付 100 萬美元的上幣費,想迅速提高代幣流動性則需要 300 萬美元。相比之下,股票上線納斯達克只需要 12.5 萬到 20 萬美元。

被交易所割了的部分,就只能從投資者身上割回來。

暴走恭親王就指出,好的區塊鏈項目不可能去支付幾百萬、幾千萬這麼不合理的上幣費,所以漸漸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畸形市場。

中心化交易所除了資產是區塊鏈的,其他和區塊鏈沒什麼關係了。“它其實是銷售軟件行業”,暴走恭親王指出目前市場的病態。

“銷售軟件”的猖獗何時才能結束?

03、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想象空間

暴走恭親王曾在《區塊鏈社會》一書中這樣評價 BitShares (BM 創立的去中心化交易所):“BitShares 爲商業而生,如同 Bitcoin 爲貨幣而生。”

去中心化交易所取代傳統交易所的路上還處於起步,但正在開始。0x、Ethfinex、Cybex 等交易所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強烈興趣。

暴走恭親王預測,一兩年內,去中心化交易所一定會成爲主流:“最終,互聯網需要的不是銀行轉賬,而是在線支付,這個觀念可能沒這麼快,但大家遲早會認識到這一點。”

(目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來源:鯨準研究院)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去中心化的應用場景,將超乎想象的廣泛,“發行資產就像發微博一樣”。

每個人都可以發行自己的 Token。

比如,Papi 醬可以在 BitShares 發行自己的個人“股票”,如果大家看好她,可以購買她的“股票”,她獲得收入時,出示一張收入證明,將收入的一部分按比例發送給持股者。

這等於把 Papi 醬這個 IP 證券化了,通過預先售出自己未來收入的一部分獲得現在的啓動資金,投資者能進行可量化回報的投資。

個人都可以證券化,這纔是最美好的未來。

個人如此,公司更可以此方式籌資,也不會涉及到 ICO 的非法集資法律問題。這可應用在電商 API、P2P 借貸、藝術稀缺品份額化等衆多領域。

除此之外,隨着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進步,跨鏈、跨錢包轉行也會愈加便捷。

錢包的地位會越來越高,因爲以往放在交易所裏的幣,都會存在私人錢包裏。

一個資深幣民告訴「北緯 31 度」:“不要相信平臺幣,只要是發幣的交易所,都是有賺錢慾望的,不單純。如果中國政府開了個交易所,或者美國納斯達克開了交易所,我就絕對會買,因爲那個交易所會是公平的。”

以往,公平就是公權力背書。將來,程序保證的絕對公平——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時代,或將來臨,傳統交易所的亂象將成爲過去。

04、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困局

**
**

遺憾的是,短期內去中心化交易所還不會取代中心化,它還面臨着重重問題。

目前,最大的一家去中心化交易所是 DEW,它還能跨界交易股票、現貨、期貨、基金等,交易量約 1 億人民幣,市值 14 億人民幣。

但比起 BHO 三大所近百億的交易量,還是太小型了。


(去中心化交易所 DEW)

去中心化交易所最核心的問題,就是 TPS 不夠高,無法實現實時跨鏈交易,太慢了。

但這個問題在逐步解決。

比如,BitShares 是最早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它完全不依靠任何人自動運行,裏面所有交易的資產、產品可以由任何人創建並交易。

雖然,它還不能達到實時交易,在 POS 共識機制下,區塊生產速度已經相對算快。

此外,跨鏈技術的發展,也能增加 TPS。

Token 可以在公鏈之間價值流通,跨鏈合約處理速度會比人要快。這樣就會產生一個正循環,越來越多的公鏈也都會支持跨鏈,登陸去中心化交易所。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另一問題是,用戶體驗還不夠好。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用戶密碼丟了,中心化交易所可以幫你找回來,但去中心化交易所可沒人幫你保管。另外,流動性有限、操作複雜,也都是用戶體驗上的缺陷。

但這些問題,都是時間可以解決的技術問題,隨之而來的用戶教育也會慢慢鋪開。

從用戶的需求來看,交易所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都不是核心,核心是交易體驗和資金安全。

首先,速度要快,不用等太長時間;其次要有交易量,可以快速成交;再次,有合適的成交價格;最後是資金安全和可信任。當然這四者在每個人心目中的排序不同。

幣圈 99% 的流動資產,還是掌握在中心化交易所手中。

短期內,強勢方還是在幣安、火幣等中心化交易所,因爲它們佔據了技術、用戶、運營經驗等資源。

但由於去中心化交易所一定是未來,留給後者顛覆的可能性仍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