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主,前兩天中國發 5G 牌照了!這下我們要牛逼了!」戰士看起來一臉興奮。
「是麼?那你打算拿 5G 幹嘛?」我問他。
「額 … 我可以刷抖音,打王者,看電影 …」
「這些東西你拿 4G 幹不了麼?」
「這個 … 教主你說得好像很有道理……那 5G 到底是用來幹啥的?」戰士想了想,一臉懵逼。
「用來幹什麼,估計現在沒人想的到。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未來 3、5 年,區塊鏈和 5G 的普及會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只是,今天的你我,大概率猜不到 … 」

原文標題:《5G 時代在即,先人一步看見區塊鏈的未來可能的鉅變》
作者:五火球教主

將來 5G 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要回答這個問題,很難,跟回答將來區塊鏈如何改變人們生活一樣難。

阿西莫夫設想的電梯效應,也許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解釋:

「穿越者將一張百年後曼哈頓的照片帶回了 1850 年,當時的人們根據照片判斷每一幢高樓都是一個小社區,包含餐廳、理髮店、銀行等一系列生活必需的相關事物。而由於便利性的原因,富人階級會住在房價較貴的下層,窮人則住在需要爬樓梯的上層,此外聰明人還會在每隔 5 層設立有償的休息點 …」

這種錯誤的預想侷限,便在於沒料想關鍵性因素 —— 「電梯」的出現。

而那個年代,很多的現實預測也無不證實了這一點。從 1919 到 1969 的五十年間,出現過無數篇描寫登陸月球的科幻小說,其中有些對火箭飛行所需的必要條件,以及月球的實際狀態都描述得很清楚。到了 1948 年,也有很多小說寫到了電視;在那之後也有一些小說寫到了通訊衛星。然而一直到 1969 年,都沒有一本小說把這三件事情連在一塊:沒有人預測到第一次登陸月球的時候,有好幾億人可以在電視裏觀看登陸的過程。

當然,你會說,幾十年的事情,當然很難預測,那麼好,我們就來看近十幾年的事:

2G 的時代,手機就是純打電話發短消息,從當時看,2G 的網絡似乎也足夠了,3G 的意義何在呢?很多人想不清楚。我們不說世界範圍,就單單看中國。

2009 年 1 月,中國政府發 3G 牌照。

2011 年-2013 年,微信用戶爆炸性成長,團購、電商、互聯網金融開始爆發。

2014 年,O2O 爆發,共享經濟爆發。

然後,4G 出現了,很多人又會問,4G 能幹啥呢,不就是快了點,有什麼質的區別麼?更好的拿手機看高清視頻和電影?

2015 年,4G 牌照發放,同年,移動電商、外賣、打車平臺開始爆發。

2016 年-2017 年,直播網站開始爆發,微信與支付寶二維碼支付讓中國進入無現金社會。

2018 年,以抖音爲代表的短視頻爆發。

那麼,問題來了,時光進入 2019 年,5G 牌照發放,區塊鏈完成第一個十年,在未來的幾年裏,我們的生活會有哪些改變呢?

更快的電影下載速度?更加流暢的高清視頻體驗?

更先進的共識機制?更高的 TPS ?

很有可能都不是 …

一、5G 的可能場景

不管你玩不玩遊戲,你都應該關注一下 Google Stadia,這是一個註定將顛覆整個遊戲產業的雲遊戲平臺。

簡單來說,你不需要再操心你的 PS4 性能不夠,或是電腦顯卡太差,只要你家網速夠好,延遲夠低,那麼你的電腦可以只充當顯示器的功能,從雲端接受顯示畫面即可。

你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臺式機或是電視通過 Chrome 瀏覽器均可跨平臺進行遊戲,無需安裝,遊戲存檔通過雲端同步,再也不用操心你的硬件,你唯一需要關心的,只是網速。

而 5G 時代,網速,再也不是個問題。

當網速不再成爲桎梏,5G 和區塊鏈結合將帶來哪些革新?

如果你想通了上面那一點的意義,你可能會意識到這對於 VR 意味着什麼。

之前的 VR 是怎麼做的呢?

VR 系統需要一個連接到電腦上的頭顯,電腦上必須有一張超貴超牛逼的顯卡,負責處理圖像,然後再傳輸到頭顯上,同時還需要各個追蹤器與傳感器的協助,這些通常都要用線來連接。

你說爲什麼顯卡不能直接放在頭顯上?因爲放不開啊,而且那個發熱量你不怕把頭蒸熟麼。

現在,顯卡和電腦芯片可以移動到雲端,傳感器和追蹤器可以移動到頭顯上,全部通過 5G 芯片鏈接,頭顯的重量和成本會大幅下降,甚至一個眼鏡可能就夠了。反正 5G 芯片空間和重量都只需要一點點。

而物聯網則是更加如魚得水,5G 帶來的絕不僅僅是網速的提升,延遲和功耗的大幅降低對於物聯網來說纔是至關重要的瓶頸突破

比如工業 IoT 領域,低延遲是最爲重要的網絡命脈。如果智能流水線之間因爲網絡延遲造成混亂,那畫面將會非常之夢幻 。而對於另外一些 IoT 設備而言,比如野生動物佩戴的監控設備,如何能讓其在特定時間完成數據上傳,而其他時間完全不耗電,這纔是最大的需求,所以低功耗纔是真正的及時雨。

自動駕駛就更加不用說,隨着自動駕駛軟件系統的逐漸成熟,當前限制自動駕駛安全性的一個很大因素,便是 4G 的網絡延遲。 當前 4G 的 網絡延遲大概是 30-50 ms。當一輛無人駕駛汽車以 100km/h 的速度在高速上飛奔時,50 ms 的時間大概可以行駛近 2 米距離。這 2 米,在極端情況下很有可能便是生與死的差距。而 5G 網絡低至 1-4 ms 的延遲,讓自動駕駛汽車在安全性上,無疑提升許多。

二、區塊鏈場景

也許是 BTC,也許會是 ETH。

比特幣最初的願景是點對點電子現金,後來一步步成爲了電子黃金,再後來,有望成爲一個全球結算層。

以太坊最初的願景是世界計算機,後來一步步走向了 DeFi 的方向,再後來,開始往全球結算層的方向發展。

也許通過以下兩個例子可管中窺豹:

1、市值最高的穩定幣 USDT,主要發行在 BTC 與 ETH 上,其中,BTC 又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
2、今年最火爆的 DeFi 概念,以及其代表幣種 MakerDAO,是基於以太坊生態的 DeFi,另外幾個明星項目,Compound、dYdX、Uniswap、Augur,皆是以太坊生態圈項目。

作爲全球市值最大的兩個區塊鏈項目,他們提供的價值,並非是那 7-15 的 TPS,而是巨大的網絡效應,或是生態結構。

區塊鏈真正改變人們生活,一定是絕大多數人意識不到他在使用區塊鏈之時。 沒有助記詞,沒有公私鑰,正如在你上網瀏覽時,你不會知道或是在意你的 IP 地址,或是用了怎樣的加密協議與服務器交換數據。

在這種模式下,比特幣更像黃金。銀行可以把比特幣作爲儲備,基於此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並可兌換爲比特幣。而金融機構之間可以使用比特幣來做大型結算。

亦或者,比特幣會更像現金,但人們會有一個 App、或者卡、或者其他支付方法,實時將本地貨幣轉換爲比特幣,使用比特幣網絡結算交易,並將該比特幣轉換回本地貨幣。你在消費時,甚至都不會意識到你在使用比特幣。

越來越多的商店將使用基於比特幣的支付系統,而不是需要支付 3-5% 手續費的信用卡。移動支付應用程序也會越來越多的採用比特幣網絡來結算交易,同時還幾乎不需要任何費用。

而借貸方面,也許再也不用操心什麼私鑰、助記詞、錢包之類,一鍵買入 ETH 或是 DAI,一鍵抵押,一鍵借貸,一鍵兌換 …

三、5G+區塊鏈

如果你對比特幣挖礦,以及擴容之爭有較爲深刻的理解。你一定知道,關於大區塊之爭,除了計算和存儲容量的高要求之外,大區塊對傳輸方面(網速與延遲)的要求,也是極爲苛刻。大區塊下,傳播延遲會導致區塊分叉,雖然根據最長鏈原則,整個系統最終會保持一致,但是大量的計算會被浪費掉,整個系統也時常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那麼當 5G 來臨,一臺智能手機,或是一臺物聯網普通設備,可以獲得原先礦機光纖般網絡延遲與速率的時代,共識機制,會有怎樣的變化?

當然,單單網速的提升,並不代表手機可以作爲類似比特幣的全節點,畢竟手機還是完全無法勝任計算和存貯的要求。但一些新的區塊鏈項目,尤其是主打物聯網的項目,則很有可能建立完全基於移動端的區塊鏈。以智能手機,或是物聯網設備,構建大規模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

而當下的區塊鏈項目,也有可能因爲算法的更新,區塊鏈裁剪或是數據庫壓縮等技術,使得類似智能手機之類的 5G 設備有能力勝任出塊節點。畢竟,計算、存儲、傳輸這三條腿,5G 幫着解決了一條。

而區塊鏈版的物聯網,最好的例子,依舊是無人駕駛。

假設某一天法律通過了,5G 普及了,無人駕駛技術也普及了,然後呢?

負責無人駕駛的服務器,和現如今任何一臺服務器一樣,都有可能遭遇黑客的攻擊。

試想一下,行駛在街道或者高速公路上的自動駕駛汽車的數據庫,若是被恐怖分子黑客操縱,會是什麼後果。尤其是當汽車被修改爲由中央機構控制時,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但要是加上區塊鏈呢?

你懂的,儘管理論上區塊鏈能夠被破解,但是想要破解區塊鏈上所有的,(或者說超過 51% 計算機或是節點)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僅如此,若是無人駕駛出租車,那麼傳統的客戶端 / 服務器模式中,黑客成功的話,可以輕鬆訪問客戶的姓名、地址和付款細節等數據,用戶將非常容易遭受經濟損失。

而在由區塊鏈驅動的無人駕駛的出租車中,用戶信息(包括他們的姓名和特定的接送點)可以被存儲在鏈上,沒有用戶的私鑰,黑客那是啥也看不到的。

是不是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