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我去了 Dragonfly 的閉門會,100 多人的場子,來的都是行業內外頗有能量的人。馮波簡短的開場:我們的工作已經做完了,聚齊這麼多優秀的頭腦,stage is yours。

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全明星嘉賓的圓桌,比如第一場是吳忌寒,Vitalik 和 Fred Ehrsam (Coinbase 的 co-founder),還有一場是李林,徐明星和 Arthur Hayes (Bitmex 的創始人)。大家說了不少在公開場合不適合說的話,但是主辦方事先打過招呼,我就不在這多說了。

有一點我想分享,那就是大家沒說什麼。

好幾次聊到到如何實現大規模應用,讓更多普通人用上區塊鏈產品,大家不約而同沉默了一會,接着不鹹不淡的說了一些場面話。不知道其他人的感受如何,反正當時我是有些失望的。

我甚至有種感覺,即使在這個行業的精英羣體中,大家有沒有花時間去想這個問題,是要打一個大問號的。

我完全能理解大家的沉默,因爲實現大規模應用太難了。

沒人知道哪個方向有可能實現大規模應用,除了交易之外,所以你能看到大家投了一堆交易領域的公司。

有一些方向是實現大規模應用必須解決的問題,比如錢包的易用和安全,但是這些方向更像是公益,沒有回報的話,投資者很難支持。

雪上加霜的是,最近行業裏劣幣驅逐良幣的態勢愈演愈烈,明牌拉盤的項目人人捧,想好好做研發的項目被人噴,哪邊回報更高還真不好說。

真的太難了。

最近我仔細閱讀早期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歷史時發現,如果你想從無到有的研發一套全新的技術,早期是有一段痛苦的黑暗隧道要趟過去的。在新系統形成良性循環自我造血之前,需要有外部血液不斷支持系統的發展。

在 ARPANET 之前,第一個用電話線路把多個 PC 連起來的網絡,叫做 SAGE,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是一套用來攔截蘇聯戰略核轟炸機的雷達監測控制系統。

SAGE 有許多技術上的創新之處,最顯著的一個是每個雷達站都是由高速實時計算的的計算機控制的,另一個是每個雷達站計算機之間是通過電話線聯通的。這麼做的目的,是讓整套系統能協同性的快速反應,中間不需要人力干預,這樣纔能有效攔截噴氣式轟炸機的載核攻擊。

我們現在看起來,覺得這兩點都稀鬆平常,雷達站當然要用電腦控制,電腦之間當然要有網絡連接。然而在當時(1950 年代),這些都是還不存在的新技術,難度不比我們現在要解決的區塊鏈有效擴容小。政府爲此投入了巨量的資本和人才,單 SAGE 一項就花了 200 億美元,比曼哈頓計劃還多一倍。

國家可以爲了安全和政治競爭近乎無止境的支持技術發展,我們這個行業不行,政府不打壓已經是喜事了。在這個行業能找到良性循環之前,行業裏的錢大部分都被交易所、資金盤和黑客拿走了,怎樣才能讓更多的錢去支持這些重要但是不帶來投資回報的工作?

1__

新產品**

1.1__

*Casa Covenant:*比特幣遺產繼承服務**

https://blog.keys.casa/announcing-casa-covenant-bitcoin-inheritance-service-and-protocol/

死後怎麼把自己的比特幣繼承給你的子孫?Casa Covenant 是一個新的比特幣遺產集成服務與協議,它認爲通過引入私鑰、多重簽名、律師、硬件錢包和法律文件等元素,可以爲現在的用戶提供更實際的解決方案。

1.2__

*StablePay***

https://stablepay.io/

通過幾行代碼就能爲自己的網站設置捐贈和打賞,並且接收到的 ERC20 代幣可以實時自動轉換成穩定幣 DAI 或者 Compound 上面的 cDAI。

2__

上週投融資消息**

2.1__

*Layer 1***

https://www.coindesk.com/peter-thiel-backs-2-1-million-round-for-crypto-investment-startup-layer1

Layer1 是一家比特幣採礦服務提供商,該公司計劃在明年初將風電比特幣採礦設備帶到西德克薩斯州。最近獲得 5000 萬美金新一輪融資,估值 2 億美金,投資人包括 Peter Thiel、沙斯塔風險投資 (Shasta Ventures) 和其他加密貨幣投資者。

2.2__

*幣乎***

https://www.jinse.com/lives/125651.htm

10 月 19 日消息,區塊鏈科技公司 KEY GROUP 宣佈完成數千萬 A 輪融資。該輪融資由 HashKey Capital 領投,分佈式資本、復星集團聯合創始人梁信軍、金融科技投資機構 UVA 共同參與投資。KEY GROUP 旗下包括區塊鏈中文內容社區“幣乎”以及區塊鏈自主身份系統“MYKEY”,開源協議 KEY ID Protocol。

2.3__

*Beatdapp***

https://betakit.com/blockchain-music-startup-beatdapp-raises-3-2-million-adds-new-advisory-board-members/

區塊鏈音樂初創企業 Beatdapp Software 已完成 320 萬加元的融資。該輪融資由早期投資者 Panache Ventures 牽頭,其他投資者還包括 Maple VC、500 Startups 和 Hike Ventures,Beatdapp 提供了一個跟蹤系統,可以實時驗證以及驗證流媒體,致力於檢測流媒體欺詐,降低審計成本並驗證流媒體播放計數報告。

3__

值得閱讀的文章**

3.1__

*任何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不必要攫取都是一種稅收***

https://mp.weixin.qq.com/s/TrbX7eVeqLYHAv0keZidhQ

@ 阿劍:“一篇很能刺激人思考的文章。交易當中必然有一些東西是極爲底層、純然邏輯性的,理論上說,除非被迫,不應有人能借此牟利。而且即使無人牟利,相關的技術也並不會停滯,因爲它本身就是演化出來的,也必將演化下去。這一層,我們稱爲協議。但問題在於,如果協議本身也可以再分層,會不會出現更高層的協議開發者給更底層的協議打工的情況呢?若然,高層協議發展的動力會在哪兒?”

3.2__

*消費者互聯網 3.0-隱私和數字意識***

https://blog.creandum.com/consumer-internet-3-0-privacy-and-digital-consciousness-dcd5620719c1

@ 鐵拳:30 年前的互聯網革命開始,爲消費者數字產品和服務的首波出現。萬維網的主要創新在於,它允許接近零的邊際成本爲新用戶提供服務。公司沒有直接向消費者收取訪問費用,而是將數字廣告視爲聖盃和默認的獲利機制。這是 Consumer Internet 1.0。

消費者互聯網 1.0 教會我們“免費”獲得大多數在線產品。消費者互聯網 2.0 始於大約 15 年前,有關我們現實生活的更多信息開始在網絡上出現,吸引收集更多數據併產生更多投放廣告的機會。因此,企業過度投資於從用戶提取更多數據並將其轉售給想要訪問它的任何人。於是作者提出了消費者互聯網 3.0,隱私和數字意識。

其實某種程度上,我認爲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 Web3.0。作者提出的幾個 Web3.0 的帶來的創業機會(1. 消費者數據管理;2. 隱私即服務;3. 數字訪問),以及在這些機會中已經嶄露頭角的一些初創企業例子我認爲很不錯,而且還讓我們跳出一個侷限,Web3.0 的創業機會並不限制在區塊鏈(因爲我們看了太多區塊鏈 Web3.0 方面的文章)。

3.3__

*Fake Stake Attack of PoS***

https://medium.com/@dsl_uiuc/fake-stake-attacks-on-chain-based-proof-of-stake-cryptocurrencies-b8b05723f806

@ 卡咩:在持續研究 PoS,這篇文章講了一種 PoS 的攻擊類型,基於鏈(Chainbase)的 PoS 共識,其代碼大多從 PoW fork 過來,但是在將算力轉化爲幣權的過程中,缺失了某種安全性,即攻擊者可以用極少的 Stake 就可以使很多節點的 Ram 或者硬盤充滿,直至崩潰。早期 PoW/PoS 的混合共識沒有太多問題,反倒是純 PoS 共識大多都有此類問題,文章裏特意提了像 Qtum,Cloakcoin 等幾個項目,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

3.4__

*對話李開復、汪華:*公共偶像與預言家的投資十年**

https://mp.weixin.qq.com/s/fzp_YrCgQB0Sc8IQOmmRBA

@Leon:汪華是爲數不多堪稱預言家的人。不熟悉他的人可以先去搜索下他過去的幾篇文章,對移動互聯網的預測非常犀利。經過這輪週期之後,汪華在這次採訪中有很多覆盤和預測,非常精彩。

3.5__

*Nick Szabo:*受信任第三方與安全漏洞**

https://ethfans.org/posts/trusted-third-parties

@ 郭宇:請注意這是一篇原發表於 2001 年的文章,Nick Szabo 的觀點往往都犀利得嚇人:

協議設計中的受信任的第三方就是「安全漏洞」!

接下來的論點並不新穎:中心化第三方的高風險,高成本。這個逐步會成爲共識。還有一個觀點不夠犀利,但很有趣:

私人財產沒有也不應依賴受信任第三方

Nick Szabo 還引用了 SSH 的例子來說明:不採用 CA 也可以用,雖然沒法抵禦中間人攻擊;進一步,安全協議沒必要面面俱到,避免引入第三方。

非常有啓發而且有前瞻性的一篇文章,18 年後,受信任第三方的風險已經被放大很多倍,難以想象這些第三方出問題會有什麼樣的災難性後果。


真正偉大的變革是需要時間的。

Rome was not built in one day, so is Blockchain.

這份《預言家週報》就是爲真正的建造者準備的。橙皮書和他的朋友們會精選過去一週最值得讀的文章,附上推薦理由,每週一和你見面。

之所以叫預言家週報,是因爲哈利波特的世界裏有一份預言家日報,魔法世界的人都會讀。現在的區塊鏈就像所有的新技術一樣,just like magic.

因爲微信不讓加外鏈,以上這份週報,只有藍色的標題是可以直接點擊閱讀。如果你想要更好的閱讀體驗,可以點擊閱讀原文,去橙皮書的官網讀,或者在網站(網址是 https://orange.xyz/)上輸入自己的郵箱,訂閱這份週報,我們每週會準時爲你推送一份郵件。

如果你也想推薦好文章,一起寫這份週報,或者只是和我們打個招呼,可以聯繫橙皮書小姐姐(微信號 18519507233)並自我介紹。